第10章 第四次战役(6)汉江的最强防御-4 我们终于能抬头了
作者:行早的鱼   不能忘却的197653最新章节     
    第50军在阻击中发现,此次美军进攻表现出一些新特点。

    每日开始攻击时,先以侦察机在阵地上空低飞盘旋,为空、炮火力指示目标,继以排炮射击,飞机轰炸扫射,投燃烧弹并施放烟幕,掩护步兵运动至阵地前山沟死角内,再以坦克掩护少量步兵前进,作试探性攻击;遭打击后,再重新进行炮击、轰炸、扫射,如此反复,以暴露防御阵地上的火器位置,用火力加以摧毁,最后发起猛攻。

    攻击均在白天实施,每日10时左右发起,12时至15时最为猛烈;若不能得逞,黄昏时缩回攻击出发位置构筑工事,防备夜间反击。

    面对这样的敌人,第50军防御中面临两大威胁:

    一是敌炮兵、航空兵的猛烈火力毁伤;二是敌坦克在阵前肆无忌惮的活动。

    由于天寒地冻且缺乏作业工具,防御工事构筑十分困难,只能在雪堆上浇水,冻成冰块后堆砌成工事,抗毁性很差。花费一夜工夫堆成的工事,敌人1个小时炮击就能将其全部摧毁。当敌发起攻击时,防御部队只能在失去工事依托的条件下与之对抗,往往遭受很大伤亡。

    此外,由于缺乏反坦克手段,敌人坦克敢于径直开到志愿军阵地前活动,往往面向志愿军防御阵地一线排开,形成一个弧形半包围圈,以坦克炮实施抵近射击,或从防御间隙渗透,实施侧后攻击。

    伴随坦克在阵前活动的还有m-15半履带式四联装自行高射机枪,对防御部队的危害程度不亚于坦克。

    据有关战史记载,美军对修理山303高地的一次攻击,坦克群抵近射击的火力构成是:以30门76~90毫米坦克炮瞄准山顶附近的机枪枪眼射击,以60挺车载机枪和6组四联装自行高射机枪(共24挺)对正斜面的堑壕射击。射击方法是:给每个坦克排(各5辆坦克,共5门坦克炮、10挺车载机枪)规定一个射击扇面,各扇面之间的间隙由四联装自行高射机枪火力予以补充。一天之内,仅5组四联装自行高射机枪就发射了5.2万发12.7毫米子弹。

    在这样的火力威胁下,第50军部队阻击作战付出了很大代价。

    1月31日电称:“敌自25日开始以大量飞机、坦克、大炮向我50军及38军112师攻击,占我野战工事约七公里。我仅有步兵武器及少数山炮,且在弹药不足的情况下坚持抵抗。因敌火力猛烈,我伤亡相当大。”

    2月2日电称:“美第一、第九军及英、土、希部队和伪一、六师沿南汉江西岸至水原线向北猛犯,我50军及38军112师、42军125师共计伤亡约8000人,敌人伤亡亦有4000人以上。

    2月4日电称:“50军及38军112师伤亡过半(42军125师亦不少),难以支持现有阵地,力争支持至6日晚。”

    第50军部队在汉江以南一线的阻击作战,为仓促转入防御的志愿军各部提供了重要借鉴。根据第50军的阻击经验,志司于1月31日下达战术指示,指出:

    进行阵地防御,必须做好工事,采取疏散的纵深的兵力配备(每一阵地只以少数兵力加强轻武器进行防守),才能减少伤亡,保持防御的稳定性;必须以短促、突然、猛烈的火力,配合阵前反冲击,才能有效地阻止敌人的进攻;

    必须做好对敌实施反击的充分准备,较大的反击必须于夜间进行,才能收到大的效果。指示还特别强调:防御时不能死守一地,在争取到一定时间或无力防守时,应主动地转移阵地,并尽力坚持夜间转移,以减少伤亡。

    1月31日,志司通电表扬第50军:“你们在连续多日的激战中顽强坚守阵地,反复进行争夺,充分展现了崇高的国际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你们的英勇表现极大鼓舞了全军,尤其是148师,堪称全军学习的榜样。现予以通令表扬。同时,我们已命令三分部迅速将弹药前送,望你们继续坚守阵地,灵活组织反突击。只要阻止敌人推进,争取到战役准备时间,第四次战役的胜利便可确保。”

    以彭德怀、邓华、金雄、朴一禹名义,向志愿军各军、人民军各军团,通令表扬了第443团7连、第444团8连、第447团。通令说:“以上三个部队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是值得全军学习的,特通令表扬。”

    到2月初,第50军前线部队已难以继续坚守原有阵地。

    2月4日,阻击战仍在激烈进行时,金日成前往志愿军总部了解战况。志司告诉他,第50军伤亡惨重,目前还能作战的部队只剩下大约7个营。当时,志愿军一个军通常编有27个建制步兵营,这表明该军已损失超过三分之二的战斗力。

    2月4日13点30分,志司同时发出了两封电报。

    一封电报发给第38军及韩先楚、邓华,命令第38军在侧翼支援并配合第50军作战。电报中强调:如果敌军对第50军展开猛烈攻击时,你们可根据实际情况派出小股部队侧击敌人,以缓解敌军对第50军的压力。夜间派遣小部队积极渗透,进行袭扰,埋设地雷,破坏敌军的白天进攻计划。

    另发一份电报给人民军第1军团以及第50军和韩先楚,指示:

    第1军团接替第50军部分阵地。电报中称:为保持汉城南岸的阵地,牵制敌人主力行动,以便我军主力在预定地区发起进攻。

    第50军已连续作战十昼夜,战力大幅削弱,正面过宽,无法继续承担纵深布防任务。为缩短第50军防线并增强纵深防御力量,决定将军浦场、果川、南泰岭公路(含)及其以西的区域交由第1军团接防。请接电后迅速派遣干部与第50军接洽,了解具体情况并进行地形侦察,最好今晚完成,最迟于明晚(五日)前全部接防。

    根据此电令,人民军第1军团接管了第50军所防守的西段14公里正面防线的防御任务。

    2月4日、5日,汉江以南的战斗愈发激烈。美军第25师、第3师及土耳其旅集中力量猛烈进攻第50军和朝鲜人民军第1军团的防线,每天出动坦克100至200辆,飞机数十架至上百架,疯狂轰炸中朝军队阵地,使之化为一片火海,以掩护地面部队轮番冲击。

    尽管工事几乎被完全摧毁,志愿军和人民军仍顽强抵抗,反复争夺阵地,弹药耗尽后与敌人展开惨烈的肉搏战,战况极为残酷。

    5日晚,第50军部队陆续向后进行了有限的转移。

    经过激战至2月7日,50军成功将联合国军阻截在汉江以南的内飞山、文衡山、武甲山和杨子山一带。联合国军在14昼夜的战斗中,仅推进了18公里,却遭受了极为惨重的伤亡。

    此时,汉江江面已逐渐解冻,江南岸的防御区域在二线阵地被突破后进一步缩小。为了避免陷入背水一战的局面,韩先楚建议将第50军和人民军第1军团撤至汉江北岸,并通知各相关部队:“立即做好转移准备,至于主力是转移还是继续坚守,将由我最后决定,届时另行通知。”根据这一部署,第50军主力开始向北岸转移。

    韩指对转移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作出具体指示:

    首先是“秘密而迅速地、安静地撤出战场,保持组织性,避免混乱和暴露意图”;

    其次是“掩护部队必须掩护有力,沉着应对敌人进攻,并配备反坦克力量”;

    再次是“应优先撤离伤员和轻便物资,干部要严格掌握部队动向,随时应对突发情况”;

    最后是“渡江时避免拥挤,以防冰面破裂,并确保行进路线正确”。

    第50军主力北撤后,留下一部分部队在江南岸进行顽强阻击,以拖延敌军的进攻。最初,驻守江南岸的兵力包括3个团和另外2个营,分别由第149师和第150师的副师长各率领1个团。同时,人民军第1军团的主力也撤至汉江北岸,继续进行防御作战。

    第150师的第450团和第448团一营作为最后撤离的部队,坚守广州、二圣山等阵地,奋勇抵抗敌军整整十昼夜,最终于2月17日撤回江北归队。

    第50军在汉江以南的阻击战,成为其入朝作战史上最为重要的一章。

    韩先楚在电报中向曾泽生表示:“你部经历了三次战役,尤其是此次为期半月有余的防御战,表现得非常出色。”为了完成这次防御任务,第50军付出了巨大代价,战斗中减员极为惨重。

    2月8日,美军逐渐向汉江推进,并于10日占领了仁川。50军撤退至汉江北岸后,面对“联合国军”愈发猛烈的攻势,毫不退缩,继续坚守阻击了一个多月。

    3月15日,第50军奉命从汉江北岸撤退,先行抵达肃川,随后返回国内进行全面休整。在为期50天的汉江南北阻击战中,50军战士的鲜血染红了汉江两岸,共歼灭敌军1.1万余人。50军坚守阵地,与阵地共存亡,其中有7个整连、31个排、138个班全员战斗至最后一人。

    50军入朝时共有名官兵,经历了一、二、三次战役,特别是残酷的第四次战役汉江血战后,伤亡减员超过1万人,全军最终仅剩人。

    浑身沾满硝烟的曾泽生前来志司复命,被赞扬道:“五十军打得好,你指挥得好!我要给你补充兵力,苏式武器到了,优先给你们五十军换装!”

    听到这话,曾泽生感动得几乎热泪盈眶。在国民党军队中混了二十多年,作为滇系部队的军官,他和手下士兵备受蒋介石嫡系的歧视与冷遇。别说是补兵换装的好事了,蒋介石几次三番想对他这支云南部队下狠手!仅仅两年前,他还率部在东北与解放军殊死拼杀……

    曾泽生含泪说道:“我们50军总算能在兄弟部队面前挺直腰杆了!”

    “你怎么能这么说?就因为五十军是由国民党改编而来吗?我和你一样,出身于旧军队的杂牌湘军。我从来没把你们当外人看待!”

    询问伤亡情况时,曾泽生满怀沉重地递上了一张纸,说道:“这是各师今天报上来的还能继续作战的兵力数字。”

    “伤亡如此严重,为什么不早报告?有困难就应该早点提出来啊!”

    曾泽生心里其实颇为纠结,因觉得自己是起义部队出身,难免有些自感低人一等,便默默承担了所有困难,从未诉苦。

    “你告诉部队,我向50军的同志们鞠躬致敬!”

    话音刚落,便深深地向曾泽生鞠了一躬……

    1955年,在怀仁堂,曾泽生与那些身经百战的老红军、老八路并肩而立,接受授衔,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两百名中将之一。

    1951年,作家魏巍将自己在前线的见闻与采访整理成战地通讯《汉江南岸的日日夜夜》,生动地描绘了西线战场的艰辛与激烈。

    “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经历了无数次激烈争夺。战士们嘴唇干裂,耳朵震得发聋,眼睛熬得通红。他们用干裂的嘴唇吞咽一口干炒面,再含一口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