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第四次战役(8)横城反击获全胜
作者:行早的鱼   不能忘却的197653最新章节     
    为了指挥横城反击作战,邓华率指挥所前进至洪川西南约14公里处的牧谷,通过无线电向下越一级(至师级)进行沟通联络。

    1951年2月9日14时,正式发出了关于“横城地区作战部署”的电报。

    根据这一部署,负责在横城以北执行攻歼任务的有第40军和第66军的全部力量,第42军的两个师,第39军的一个师,共计9个师。与之对峙的是美韩军大约4个团(包括韩军第8师和美军第2师中的一个团),因此志愿军在兵力上具备绝对优势。

    攻击计划定于11日17时展开。与此同时,邓华在部署反击行动后,还特别向各部队发布指令,强调:“此次反击战,我军集中了九个师的绝对优势兵力,目标是逐步包围并切断横城及以北地区的敌军四个团(包括一个美军团和一个伪军师)。根据实际情况,我们完全有信心取得全面胜利。”

    命令下达后,邓华最为关心的是,各部队能否迅速抵达预定位置,按时展开并发起进攻。

    当时,第66军的问题反映较为突出。第三次战役结束后,该军在华川以北休整,军部设在五圣山南侧的上甘岭。接到参与横城地区作战的命令后,先头部队第198师于2月3日率先出发,随后军主力依次按照第196师、第197师及军直属部队的顺序,于6日17时出发,经过四天行军抵达洪川地区。由于出发匆忙,部队甚至没有领取鞋子和重迫击炮弹。

    根据邓指的部署,8日14时,第66军应派出两个师(第197师、第198师)在洪川以南及西南一带占领阵地,准备阻击从横城、广滩里向阳德院里、洪川进犯的敌军,另派一个师(第196师)进至洪川东南的坐谷里一带,准备从楸洞里对横城敌军的侧后发动进攻。

    9日15时,邓华电令第66军:指示一九七师和一九六师迅速且坚决地进军至大官垡里、堂巨里、栗洞里、新村地区(横城东北),以便于10日晚对横城以南展开攻击,切断敌人的退路。邓华强调:你军能否消灭伪8师将对任务成败起决定作用,务必不惜一切代价,坚定完成任务,切勿误解为其他。

    10日13时,邓华察觉第66军行动迟滞,可能会对后续作战产生影响,随即发电催促:不惜一切代价,务必按照9日15时的命令执行。

    11日凌晨4时,邓华再次致电军长萧新槐和政委王紫峰,并向志司报告,要求他们准确把握时间节点,指示196师务必迅速插入德高山和曲桥里一带,切断敌军退路,否则歼灭敌军的任务将难以完成。

    第66军来电反映时间紧迫,邓华回复表示:作战的发动时间确实较为匆忙,但这种安排是必要的,不能再延误。

    11日9时30分,距离预定的攻击发起时间不足8小时,邓华向志司报告,表达了对第66军等部队可能无法完成迂回敌后切断敌军退路任务的担忧。他在电文中提到:虽然以九个师的兵力进行攻击有望取得胜利,但负责东面切断敌军退路的第66军(实力较弱)执行命令不够坚决,并多次抱怨,恐怕难以完成任务(切断横城敌军的退路)。此外,第117师距离较远,一夜之间难以插至横城以北。

    正当邓华敦促第66军加快行动时,左翼的人民军金雄部队也提出了推迟进攻的请求。

    根据9日20时中朝联司的部署,金雄集团所属的人民军第2军团主力应在自主峰、大美山和泰歧洞一带进行防御,积极牵制韩军伪3师、伪7师和伪9师,同时派遣部分部队深入敌后,破坏公路桥梁,伏击并阻击援军。第3、第5军团则需集中兵力向梨湖洞、烽火山和下安兴里发动进攻,消灭韩军第5师的一部分,取得胜利后继续向横城东南方向进攻。

    上述行动将对邓集团在横城地区的反击起到重要的协同作用。

    然而,10日下午3时,金指来电向联司汇报部队的情况,称第3军团原计划向鲁川里和许方里一带集结,但目前尚未收到具体报告,部队的确切位置不明。攻击发起前一天,竟有一个军团神秘失踪,这无疑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当晚22时30分,金指再次拨通了联司的电话,但签署文件的人竟不是金雄本人。

    电报内容:金去二军团需要在11日早晨前返回,而3军团的部队尚未汇合。

    大战临近,肩负指挥重任的主官却不在自己的岗位上,导致联司下达的作战部署未能进行任何研究和执行规划,实在让人难以理解。然而,电报的最后却留下了一个颇具个性的表态:“已征求邓的意见,打就打。”

    同日13时,邓华致电彭德怀、朴一禹、洪学智、解方,并请求将此意见转达给金雄,强调出击时间不应因人民军方面的原因而被推迟。

    在横城反击发起前,志司已将“人民军是否能够按照预定的战役部署截断敌军退路,以及66军是否能依照邓的指示完成任务”,视为此次战斗能否取得圆满成功的关键。然而,由于作战准备匆忙以及组织指挥上存在不足,这两个关键点在战役初期便出现了问题,显然对后续的反击进程产生了不利影响。

    2月10日晚至11日中午12时,邓集团各部队陆续抵达预定地点。

    各部队到达指定地点后,准备作战的时间为5至17小时不等。

    第42军是最早到达集结地域的部队,他们的准备时间长达近40个小时。

    11日17时,邓集团在横城东北的三巨里至低平里以东的瑟峙一线,展开了一场横跨约33公里的横城反击战。

    这次反击,志愿军集结了在兵力上占据绝对优势的部队,并尽可能调动了大量火力支援。尽管计划中的歼灭目标仅为横城地区的韩军1个师和美军1个团,总计约2万余人,志愿军仍调集了4个军的力量,投入战斗的部队多达9个师,总兵力达10万人,兵力对比达到了5比1。

    在横城西北的主要突破区域,投入了6个师兵力,形成了7倍于敌的绝对优势。

    志愿军作战中一贯面临的最大弱点是火力不足,而这次战役则尽全力加以弥补。

    根据统计,参与横城反击作战的各级炮兵共投入了679门各类火炮(包括迫击炮)和285具火箭筒。虽然敌军拥有555门各种火炮、930件反坦克武器以及数十辆坦克,火力优势仍然不明显,但相比之前已有了显着增强。这无疑为反击胜利增加了不少胜算。

    另外一点值得一提的是,这次作战再次成功实现了行动的突然性。

    根据美军战史的记载,“围捕行动”开始后,美军始终未能准确掌握中线志愿军的动向。从2月7日开始,北上的美韩联军各部队连续遭到志愿军和人民军的顽强抵抗,寸步难行。阿尔蒙德因此命令韩军伪5师转入东部防御,并将作为预备队的韩军伪3师投入战斗,与在横城方向进展较好的韩军第8师一同,继续向洪川进攻。

    然而,在9日和10日这两天里,这两个师未能取得任何进展,反而使得韩军第8师在整个战线中的位置更加孤立。与此同时,航空侦察发现北汉江以东、杨平至砥平里以北地区有大批志愿军部队集结,且地面上有数支纵队正从洪川以西向横城方向推进。

    第8集团军的情报官福格逊上校据此向李奇微递交了一份据称“高质量”的评估报告,指出中国军队正集结于北汉江河畔和24号公路(杨平至洪川)之间,兵力包括第42、第39、第40和第66军,总计约11万人。

    报告还指出,最有可能的进攻路线有两条:一是沿着汉江河谷向骊州进攻,二是沿29号公路(春川至忠州)攻向原州,然后继续南下直逼忠州后方,也不排除中国军队可能采取向西南迂回的战术,对西线的美军形成包围态势。

    然而,报告声称,中国军队不会立即发动攻击,而是会等到第9兵团从元山推进到能够提供增援的有利位置,这最早也要等到2月15日。

    李奇微在阅读了这份报告后,于11日晚向阿尔蒙德下达指示:美军第2师与韩军第8师可以在各自防区内沿24号公路展开巡逻行动,但不要继续向北推进,以免过于突出,成为中国军队集中攻击的目标。

    美军战史指出,福格逊的报告在很多方面已经非常接近事实,但他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即无凭无据地将第9兵团的抵达视为中国军队发起进攻的前提,从而错误判断了进攻的时间。

    2月11日晚间,横城反击战在美军未能充分预料的情况下突然爆发。

    横城反击战之所以能够出其不意,既得益于西线韩集团在汉江以南的牵制行动,也归功于邓集团通过快速机动部署抓住了战机。这次美军进攻的主战场在西线,第8集团军的主力大部分被牵制在此。

    韩集团各部顽强阻击,为邓集团的反击兵力集结赢得了宝贵时间。当中线美韩军冒进至横城以北时,战场上形成了一个轮廓分明的突出部,正面达13公里,为邓集团的反击提供了极为有利的目标。

    这一态势刚刚在战场上形成,邓集团各部队便迅速行动,边开进边调整部署,仅用几个夜晚就到达了展开区域。稍作准备后立即发起攻击,行动和部署的迅速远远超出了对方的决策反应周期,尽管敌方有所预感,但仍然出乎其意料。

    在战役布局和战术设计方面,横城反击展现了其独特之处。

    首先,在战役中采取多层次的迂回策略。

    邓集团采取了梯队加战役预备队的布势进行反击。

    第42军与第40军右翼部队率先突入至横城以北的广田、台峰及上加云以北的高地,形成两层包围的内线正面;与此同时,第42军第125师插入横城西南的介川里、回岩峰地区,切断了横城与原州之间的联络。

    第66军左翼在横城北部发起突击的同时,派出两个师从横城东部的弓川里、介田里迂回,抵达横城南部的德高山、曲桥里,与第42军第125师共同形成包围圈的外部正面。韩军第8师的纵深部署仅有18公里,志愿军只需一次突击便可击穿其防线底部。

    邓集团将突击力量编成一个梯队,集中全部兵力于首次突击行动中。这一做法不仅显着增强了初次攻击的强度,便于迅速打破敌方的防御部署,同时也确保了有足够的力量进行纵深穿插,切断敌军退路,使其迅速陷入无路可退、无援可及的绝境。

    其次,在战术层面采取分割包围、各个击破的策略。

    韩军伪8师在横城以北的兵力部署为三个团呈一线展开,各团之间存在较大空隙。第21团与第10团之间相隔约5公里,而第10团与第16团的间距也达1.6公里。

    这不仅有利于志愿军从接合部突破,还能在突破后迅速向敌军侧后进行穿插迂回,切断其整体战斗队形。首先将前线敌军分割成东西两部分,继而将其主力与原州的师指挥部及预备队在南北方向隔离开来。

    将敌军分割成彼此孤立的多个部分后,从各个方向同时施加压力,既能阻止他们分散撤退,又能防止他们聚集形成顽强的防御阵地,从而有利于实现围歼的目的。

    在横城反击战中,第40军118师、第39军117师,表现得尤为出色。

    118师在之前的休整中,从机关抽调人员补充了基层连队,再加上少量新兵的加入,基本上做到了齐装满员。每个团下辖3个步兵营和1个120mm迫击炮连,每个营下辖3个步兵连、1个机炮连(配重机枪6挺、81mm迫击炮3门)。每个连6挺轻机枪、3具火箭筒。全师自动武器比例较高,美械约占1\/3。

    为加强该师的力量,温玉成特意把预备队119师的主力团355团也调给他们,还加强了军属炮兵团和预备炮兵29团。

    温玉成对118师师长邓岳说:我把看家的老本都压在你身上,压轴好戏就看你的了。

    118师负责第40军的主要突击任务。在师部会议上,邓岳明确自己的想法,拿出一个团插到敌人背后,断敌退路。为什么要用一个团呢?邓岳说用一个连是撒胡椒面,用一个营是小菜,只有用一个整团才有威力。

    从横城到洪川和龙头里各有一条公路,这两条路到广田后交汇,正好是一个“Y”字形。邓岳就是要把一个团插到这个“Y”字三岔路的中心点上去,彻底堵死韩军第8师21团向横城后撤的退路,眼光的确够毒。

    这是一步妙棋,同样是一步险棋。从出发地到广田有50里路,这个穿插距离说远不远,但说近也不近,而且这一带的地形完全不了解,一个团孤军深入插进去,是有很大风险的。不过,邓岳心中自有把握。

    师长邓岳确定作战方案,第353团在左翼,第354团在右翼,从上苍峰里到鹤洞之间实施突破。第352团作为尖刀团,从第353团和第354团之间向敌军纵深插入。配属的第355团为预备队,紧随尖刀团之后,随时准备支援作战。

    为了迅速切入敌军阵地,打乱其防御部署,该师采用了并肩突破、并肩推进、穿插分割、腹内开花等战术,牢牢瞄准了横城西北公路交叉点的广田。

    在作战过程中,各团不断向尖刀团靠拢,一边战斗一边合围,随着战斗的深入,力量愈加集中,始终保持强大的突击能力,确保能够冲得进去、站稳脚跟、守住阵地。

    在第118师的所有行动中,第352团作为尖刀部队,按时突入预定位置至关重要。352团是全师乃至整个40军最强的一个团。他们的任务是务必在天亮之前穿插到广田,断敌退路。

    352团的前身是抗战初期成立的山东鲁中军区老1团,是山东八路军中赫赫有名的主力团,挺进东北后便是东野3纵7师19团。团长罗绍福是1930年参军的老红军,曾经给邓岳当过班长。

    为了确保穿插行动顺利展开,首先必须解决避免走错路线的问题。然而,352团团长罗绍福文化程度有限,不会看地图,在黑暗中以及陌生地形下带领部队前进面临不少困难。邓岳特意吩咐团政委邹屏光负责组织图上作业,组织指挥人员在战前认真进行图上作业,熟悉沿途的地名和地形地物,保证不走错方向。另外让汤仲景参谋长随352团行动,以增强指挥力量。

    穿插战斗是无后方作战,得不到任何补给,因此352团在出发前带足了弹药,每支步枪200发子弹,轻机枪1500发子弹,重机枪4000发子弹,每门炮50发炮弹,手榴弹每人6枚。

    从2月11日下午开始,353团和354团分别向左右两翼发起进攻,突破韩军阵地。352团迅速从两山之间向敌纵深穿插,迅猛而果敢,仅用5小时便迅速推进至广田和台峰一线,顺利突破敌军第一道防线。第352团这一英勇的战斗举措对扰乱伪8师战斗队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行动中遭到韩军炮火打击,团参谋长冷利华不幸牺牲。

    352团冒着零下20度的严寒,踩着没膝深的积雪,在崎岖的山路上前行。当地地形复杂,加上积雪覆盖,连当地向导也迷了路。7连连长张洪林用指北针带着部队硬闯,走了两个多小时终于走出了翻过了这片高地,于当晚22时穿插到了预定位置谷村,比邓岳规定的时间早得多。

    整整一个团就这样翻过了大山,敌军毫无察觉。

    罗绍福随即命2营和3营南北两面夹击广田之地,1营守住沟口,堵住溃敌。

    第352团尖刀营在行至广田附近时,恰巧与北上增援的美军第2师野战炮兵营遭遇,随即展开激战,352团3营长李玉才立即组织三个连抢占高地,埋伏在山地两侧,轻重机枪一起开火,将最前面的汽车打爆,后面的车辆连环相撞。

    第352团3营8连被赋予了切断敌军后路的重任,他们必须坚守在“Y”字型公路的咽喉要道上,阻止敌人逃窜。看见美军车队乱哄哄地逃,立马就手榴弹、机枪一起上,把美军打得晕头转向。可美军也不是吃素的,出动了两辆大坦克冲在前面开路。战士于水林一看,二话不说,拿起反坦克手雷孤身一人冲向敌阵,凭借着过人的胆识和精准的投掷技巧,成功炸毁了两辆坦克,为连队赢得了宝贵的反击时间。

    在激烈的战斗中,于水林不幸被敌人的机关枪击中,右臂严重受伤,鲜血染红了战衣。但他没有退缩,而是用左手继续投掷手榴弹,直到将敌人逼至绝境,单手把八个美军给俘虏了。

    3营的指导员翟文清亲眼目睹了这一切。

    战后,于水林因伤势过重,不得不接受截肢手术,从此成为了一名独臂英雄。他的英勇事迹在部队中广为传颂,被授予了二级战斗英雄荣誉称号,并获得了一等功勋奖章。伤愈后,于水林默默地离开战场,回到了家乡,在河村的马场中工作。

    1963年,已晋升为副师长的翟文清在内蒙赤峰,意外地与失散多年的战友于水林相逢。这次的相遇让他深感惋惜,为于水林争取到了应有的伤残军人退伍待遇。这位默默耕耘在马场中的英雄,得到了他应有的尊重。

    这场遭遇战之后,3营和2营分别占领了广田的南北山,全团转入阻击,打退韩军第8师数次进攻,直到志愿军各部赶到,韩伪8师溃散。李玉才指挥全营歼敌650余人,击毁了敌人的坦克两辆,缴获汽车137辆,各种炮24门,高射机枪九艇,他们营荣立集体二等功,获勇猛穿插歼敌获胜锦旗。可惜的是,就在352团圆满完成穿插任务后,3营长李玉林被一颗流弹击中而牺牲。战后追授一等功。

    这场战斗中缴获的火炮数量极为可观,足以装备中国军队一个甚至两个炮兵师。一位参加过抗美援朝的炮1师老兵回忆起横城反击战时,脱口而出的第一句话就是:“嘿,大胜仗!到处都是炮,我们骑在那些大炮上,舍不得下来!”

    美国人称这场战斗为“整个战争中美军伤亡最为惨重的一次,共有532人丧生”。美军的历史学家含泪写道:“当时,一支美军炮兵连在护卫队的掩护下,沿着横城西北约三英里的一条狭窄公路向北行进,显然没有任何侧翼保护。随后,中国军队突然涌向美军炮兵。五百多名士兵中,只有三人幸存。”

    第118师的战绩得到了中朝联合司令部的通报表扬,第352团的2营和3营分别被授予“战斗英雄营”和“尖刀英雄营”的称号。邓岳后来回忆说,这一仗打得比他们入朝以来的任何一场战斗都更加痛快。

    虽然在第一次战役中攻打温井,第二次战役中攻打军隅里,第118师的表现也很出色,且得到了表扬,但作为主力师,邓岳和其他几位师领导总觉得这些战斗没能打得干净利落,甚至还“心里憋着一股窝囊气”。直到横城之战,他们才真正感觉到“从头到脚的舒畅”。

    激战整整一夜,南朝鲜伪8师在志愿军层层包围下死伤惨重。美军出动飞机掩护南朝鲜军溃兵及美第二师撤退,等待联合国军的是来自志愿军39军117师战士们的火力全开。

    第39军117师在配属第42军作战时,负责执行战役穿插迂回任务。

    在接到任务后,该师接连遭遇了一系列意外:首先,在向龙头里行进的过程中,遭遇敌机突然袭击,副师长受伤,师政治部主任牺牲;随后,在向敌人纵深地带穿插时,由于天黑路滑、山路陡峭狭窄,前卫团在风雪交加的恶劣天气里迷失了方向。

    事故发生后,师长张竭诚沉着应对,各级指挥员果断决策,带领部队翻越高山,从冰雪覆盖的陡坡滑滚而下,硬是在规定时间内抵达指定地点,成功抢占了鹤谷里与夏日之间公路两侧的战略要点,切断了韩军伪8师南撤与横城敌军北援的通路。

    当天8时,韩军伪8师的两个团在美军部队和航空兵的掩护下,试图从夏日地区突围,却被第117师拦截在阵地前。一群一群如潮水般的美韩联军在空军的掩护下艰难撤退,殊不知117师已构筑工事等候多时。随后,一场围绕新村、上下加云至大谷地段的激烈突围与反突围战斗随即爆发。

    两军照面,火力全开。美韩联军面对117师,在做着最后的垂死挣扎,疯狂且不要命的向117师阵地发动死亡冲锋,10余架美军飞机一波又一波的不间断的对117师鹤谷里、夏日一带阵地狂轰滥炸,阵地都被削平了。

    10时30分,横城的敌军派出两个营,在坦克、炮兵和飞机的支援下向北突进,企图解围,结果被第117师成功击溃。当日傍晚,在张竭诚的指挥下,第117师对被压缩在狭长道路上的美韩军残余部队发动了最后一轮攻击。连续三个小时的激烈战斗。

    在战斗进入最后阶段时,师指挥所和警卫分队也加入了围歼逃敌的行动,甚至连师报社的女编辑都亲手抓获了一名俘虏。这场战斗中,第117师的实际兵力仅为7000人,但俘虏敌军超过3000人。

    横城一战,志愿军39军117师共歼敌850人,俘虏3000余人(俘虏美军800人),缴获汽车坦克200余辆,火炮100余门,连创三大记录。一次战斗俘虏美军最多;一个师缴获最多,歼敌最多。

    中朝联司通电表彰:在此次战役中,你师成功切断了敌人从横城以北撤退的通道,俘获敌军3000余人,有力阻止了敌军北援,发挥了关键作用。这种战斗风范值得高度赞扬。

    战后,张竭诚晋升为第39军副军长兼参谋长。

    相比之下,第66军的行动并不算顺利。

    彭德怀在战前曾强调,第66军能否按照邓华的指示完成任务,是战斗取得胜利的关键之一。在攻击发起前,邓华多次批评第66军动作缓慢,并严格要求其在规定时限内行动。然而,由于该军进攻迟缓,未能在规定时间内对敌军进行有效打击。

    根据邓指的指示,攻击的发起时间定在2月11日17时。

    第40军和第42军均按计划准时出击,并迅速突破敌军防线。第40军118师在广田取得控制,第42军124师则成功占领石子洞,内层切断任务在短短6小时内完成;与此同时,第40军117师攻占了鹤谷里,外层切断任务也在12小时内完成。到12日早晨,第40军和第42军已经成功割裂了敌军的阵势。

    相比之下,第66军的动作明显滞后,直到10日18时才完成战术部署。第66军196师在10日凌晨5点抵达坐云里、跃马岱一带,距离展开地域仅有10至15公里。若当晚组织开进,仅需4个小时便可到达目的地,然而直到11日凌晨5点才到达,耽误了7个小时。

    第66军198师于7日进驻上高岱和五音山一带,直到11日午夜24时才从五音山等地展开攻势,比邓指原定的时间延迟了6个半小时。

    在兵力运用和战斗部署上,第66军存在一些问题。根据邓指的要求,第66军应以一个师的兵力攻击并歼灭上茶峰里、雉洞、草塘地区的敌军,主力则应从弓川里、介田里迂回至横城东南,首先占领德高山和曲桥里,切断敌人的退路,然后再对横城发起攻击。然而,该军却分出一部分兵力向碧鹤山及上下加云方向进攻,这与邓指的计划不符,偏离了主攻方向。

    担任侧后迂回切断任务的两个师,其进攻路线违背了战术原则:右翼的第196师从西北向东南推进,左翼的第197师则从东北向西南前进。这两条路线相互交叉,不仅导致混乱,还浪费了宝贵的时间。

    各团之间也存在类似现象,导致作战时往往不得不越过友邻的战斗队形,从而带来不必要的困难。直到13日凌晨4时,第196师才全部抵达曲桥里,比邓指的要求晚了将近一天。同时,第42军第125师负责外层迂回的任务,但阻截行动不够及时,结果导致横城美军第2师的一部分、韩军伪8师师部以及韩军伪3师的大部分部队得以逃脱。

    根据战史资料记载,横城反击战中各部队的歼敌情况如下:第66军歼敌5501人,第40军歼敌4079人,第39军第117师歼敌3334人,第42军歼敌2506人。

    根据这项统计,第66军的战绩在各军中名列前茅。

    虽然这个统计包括了第66军在五音山地区,发起横城反击作战前的防御作战歼敌数,但客观而言,第66军在横城反击作战中仍然取得了重要战果。如果没有上述问题出现,其胜利必然会更加显着。

    在志愿军于横城以北发起反击后,人民军金雄集团也在横城东北方向展开攻势。至13日,他们已推进至横城东南的乌原里、下安兴里一带,并消灭了韩军伪3师和伪5师的部分部队,有效配合了对邓集团的作战行动。

    至13日清晨,横城反击战告一段落。

    据志愿军统计,在反击中,全歼了韩军伪8师的3个团、美军第2师的一个营,以及美韩联军的四个炮兵营,另歼灭了韩军伪3、伪5师的部分部队,总计约1.2万人。战斗中缴获各类火炮(包括60毫米迫击炮)139门、火箭筒122具、各式枪支6200支、坦克7辆和汽车550辆。此外,志愿军还俘虏了南朝鲜兵7100人、美军500人。这场战斗成为抗美援朝战争中俘获南朝鲜军人数最多的一次。

    志愿军方面损失了21门各类炮和1232支各型枪支,作战中减员达4141人。敌我伤亡(包括失踪和被俘)比例为3.72:1。

    横城反击战是志愿军在第三次战役结束后,首次发起并取得胜利的攻势作战。

    李奇微在回忆横城之战时,对南朝鲜人严厉斥责:我们被迫再次放弃一些地区,美军第2师在中共军队的进攻下,再次首当其冲,遭受了重大损失,尤其是火炮的损失尤为惨重。这些损失主要源于韩伪8师的仓促撤退。

    伪8师在敌军一次进攻下全面崩溃,导致美军第2师的侧翼完全暴露。韩军在中国军队的打击下损失惨重,往往对志愿军心生极大畏惧,几乎将他们视为天兵天将。因此,韩国军队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失去了信心,而那些脚穿胶底鞋的中共士兵突然出现在韩军阵地上,总是吓得许多韩军士兵丢盔弃甲,仓皇逃命。

    根据美军的战史记载,在横城之战中,韩军伪8师除了少部分部队外,“大多数被包围于山区,最终被全歼或俘虏”。13日,该师有263名军官和约3000名士兵成功突围,被美军收容,其中有一半是后勤人员。

    全师的战斗损失共计323名军官、7142名士兵,以及几乎所有的武器装备。加上其他美韩军队的伤亡情况,此次战役“联合国军”的总伤亡人数为韩军9844人,美军及其他“联合国军”部队(主要是荷兰营)损失2018人。

    这一数字与志愿军方面的统计大体相符。

    在所有损失中,令李奇微最为恼火的当属武器装备的损失。

    根据美军的统计,韩军损失的武器装备包括14门105毫米榴弹炮、901件班用其他枪械、390部无线电发报装置和88辆汽车;而美军的损失则为14门105毫米榴弹炮、6门155毫米榴弹炮、277件班用其他武器、195部无线电收发装置、6辆坦克和280辆汽车。

    李奇微将此次损失归咎于部队“领导力的薄弱”,并下令展开调查,追究指挥官的责任。然而,随后调查结果却排除了美军指挥官的责任,认为主要责任在韩军,特别是韩军伪8师在毫无预警的情况下“突然且彻底溃败”,导致美军侧翼暴露,使得志愿军得以从后方渗透并切断了美军的撤退路线。

    在各方都认可的情况下,邓华晚年却懊悔不已,将这一判断定为自己一生中的决策失误之一:“要是执行韩先楚的建议先打砥平里就好了。横城战役虽然歼敌数量很多,但是容易,打得不是要命的位置,砥平里虽然小,虽然难打,但打的是七寸,打的是要害。”

    横城一役,是志愿军打的一个非常漂亮的反击战,但是也给了美军充足的准备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