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夜月山阻击奇迹
作者:行早的鱼   不能忘却的197653最新章节     
    进入8月,停战谈判陷入僵局,“联合国军”在东线对人民军发起夏季攻势。

    在此形势下,中央接受了邓华关于“尽可能作战术的反击,收复些地方,推前接触线”的建议,要求志司“计划一下,九月份能否进行此种战术反击”。

    志司的意见是“九月不举行大的战役进攻时,可选择伪军突出部队举行局部进攻”;攻击对象,可选择临津江西岸韩军第1师第11团,和北汉江西岸韩伪6师19团,理由是“其他美军布防尚未发现其弱点”。

    8月23日,由于美方在开城中立区制造挑衅事件,停战谈判被迫暂时中断。

    中央指示:我军应在军事上加紧备战,以应对敌人可能发起的进攻。

    志司当天即电令前线各军,在进行第六次战役其他准备工作的同时,挑选敌军阵地中较为突出的连、排据点展开反击,既可摸清敌军阵地状况,也能配合人民军在东线的作战行动。

    截至9月上旬,志愿军一线的5个军总体上处于相对平静的状态。

    各部队以精锐兵力针对敌军阵地薄弱、兵力较少且孤立突出的前哨据点展开攻击,取得了一定的战果,推动了敌我接触线的前移。

    9月中旬过后,志愿军防线前方,尤其是刚刚接防的第67军所面对的敌军,出现了异常动向。

    9月21日,美韩军队在金化以东,第67军200师599团的防御区域内,发动了一次代号为“拍击”的试探性攻击行动。美军战史将这一行动定义为“航空兵、坦克兵、步兵和炮兵的综合攻击作战试验”,而在中国战史中,这一行动则被称为“特种混合支队作战试验”。

    参与此次攻击的部队包括美军三个营(第25师的一个营和第7师的两个营)以及韩军五个营(伪2师的三个营和第6师的两个营)。此外,参战力量还包括十余架飞机、七十多辆坦克以及一百多门105毫米以上口径的火炮。

    此次行动的目的,除了试验利用先进技术装备进行空地联合作战外,还意在吸引中朝军队的注意力,以隐蔽其在西线发动进攻的意图。

    志司对这次作战高度重视,于22日21时致电第20兵团并第67军、第26军:“面对敌人的试探性进攻,我们绝不能示弱。第67军和第26军的阵地务必坚决巩固,加强炮火组织,必要时不惜动用喀秋莎火箭炮,坚决阻击敌人,绝不轻易放弃阵地,并借此机会大量杀伤敌军。”

    关于这次战斗的情况,第200师作出了以下报告:

    21日,敌军在空中力量、坦克和炮火的掩护下,以5个营的兵力,向我方正面发起全面进攻。敌军第一线投入54辆坦克,敌机轮番进行了54次轰炸扫射,炮火发射超过两万发。在一天内,我军共击退敌人29次冲锋,摧毁坦克18辆,坚守住了阵地。

    ,主要原因是:

    (1)坚固的工事已经建成,这是确保此次战斗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之一。部队接防后,对前线工事进行了广泛的加固与扩建,尤其是增加了单人掩体的数量(目前仍在持续修建中)。这些措施极大增强了部队坚守阵地、阻击敌人的信心。

    (2)9月12日部队与敌方坦克交战后,部队总结了作战经验,进一步强化了反坦克组织。在此基础上,通过精心部署和对地形的改造,充分展现了打击敌方战车的威力。

    (3)精心策划并实施了隐蔽而突然的炮火攻击(包括92步兵炮、82迫击炮、60炮等),对敌方造成了重大伤亡。同时,注重步兵团、营与炮兵的协调配合,有效实现了大量歼灭敌人的目标。

    但是我方的通信联络在战斗中暴露出很多缺点,主要是营以下通信联络未得到解决。如当日四时敌炮火开始袭击后,我连、营及观察所线路全部被打断,有的断到数里内找不到线,且前接后断,有的单位终日不通。

    步行机、报话机数量少,技术不熟练,损失也大(被敌炮及飞机击毁),班、排、连大部联络中断,给指挥造成了极大困难。

    我们需要迅速找到一个解决方案,来扭转当前的局面。

    志司将第200师的报告转发至各兵团和各军,并要求他们认真加以研究。

    第20兵团司令员杨成武对此次战斗行动给予了高度评价。

    他认为,美韩军这次的“实验”实际上是现代化武器装备下立体战争的一个缩影。面对美韩军队空中力量、炮火支援、步兵和坦克的联合进攻,第67军在前沿阵地仅损失了4个班,却成功歼灭了敌军上千人。

    这场战斗带来的战役战术指导启示是:

    坚定执行不轻易放弃阵地的原则,积极进行防御,大量歼灭敌军。通过运用阵地阻击、坚守阵地、前线出击、阵内反击、伏击、夜间小部队袭扰敌后以及炮火游击等多种战术手段,完全有能力阻止敌人的进攻。

    9月29日,志司向前线各志愿军部队发出指示电,要求各级指挥员深入研究地形,掌握敌军行动规律,并根据不同情况制定应对预案,从而牢牢掌握作战主动权。

    针对9月中旬以来部分前沿阵地失守且无法收复的情况,该电文特别强调:“对我方已设防的坚固阵地,绝不可轻易放弃。”

    这一天,美军西线第1军向铁原以西,由第47军防守的天德山至大马里一线阵地,展开了攻击。中国战史将这一天标记为“联合国军”秋季攻势的起点,而美军的战史则认为秋季攻势开始于10月3日,即范佛里特确定的“突击队”行动发起日。

    秋季攻势是停战谈判开启后,“联合国军”在全战线发动的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进攻战役。志愿军从抵御这场秋季攻势开始,全面进入阵地战阶段。

    10月1日,范佛里特正式发布秋季攻势的作战命令。在此之前,美军第1军已于9月29日率先发起攻击。该军在前线部署了4个师,从西向东依次为:韩伪1师、英联邦第1师(由英军第28旅、第29旅与加拿大第25旅组成)、美军第3师、第1骑兵师及其配属的1个泰国团和1个菲律宾营。

    西线志愿军的防线由第19兵团指挥的三个军负责,防区西起礼成江口,东至铁原西北的驿谷川南岸,正面宽度大约为80公里。

    第65军负责的防线正面宽度约为40公里,占据了整个防线的一半,其主要任务是保障开城地区的安全。

    在敌军的秋季攻势中,开城方向并未发生大规模战斗,西线战场的主要战事集中在第64军和第47军的防区内。尤其是第47军负责的临津江东岸高作洞至铁原西北大马里约30公里的正面,成为整个西线战斗最为激烈的区域。

    第47军的前身是四野第十纵队,这支在辽沈战役中的黑山阻击战中声名远扬的劲旅,由军长曹里怀、政委李人林率领。47军于4月入朝,最初作为志愿军的战略预备队,驻扎在平壤附近,负责支援前线作战并防备敌军在侧后方登陆,同时还承担了抢修顺川等四个机场的任务。

    6月,志愿军总部决定将第47军划归杨得志指挥的第19兵团,先派第140师(师长黎原,政委赵平)接替第65军的防务,负责在临津江东岸执行防御任务。

    该师正面对的美军为第1骑兵师,部署在桥洞、夜月山、天德山一带。双方阵地之间形成了一片宽约5至15公里的缓冲区。美军在白天占领夜月山、天德山等重要位置,夜间则撤退,仅留少量兵力负责警戒。

    刚抵达前线的47军140师师长黎原,在未向高层请示的情况下,利用美军换防的空档,迅速下达了进攻命令。他指挥的部队接连攻克了美军骑兵第1师所占据的夜月山、天德山等关键高地。特别是位于33号公路西侧的487高地,其位置紧邻公路,志愿军在此高地的火力压制,迫使美军的补给线中断。

    487高地,也就是夜月山。

    这是夜月山的首次战斗。在这场战斗中,47军以压倒性的优势轻松取得了胜利,并成功占领了这一战略要地。

    在师长黎原的指挥下,部队成功将阵地向前推进了15公里,这不仅显着提升了临津江东部的防御能力,还使得美军在涟川至铁原的交通要道处于我军的俯瞰之下。但这一作战行动在当时却遭到了军中部分领导的批评:“上级并未命令你发起进攻,你为何擅自行动?要是部队因此遭受了重大损失,你还能继续担任师长吗?”

    第47军的领导层对此次作战行动存在一些质疑,但志司这边,却予以全军通报表扬。

    33号公路作为美军运输线路上的关键动脉,其战略地位不言而喻。当志愿军成功占领了俯瞰这条公路的487高地时,指挥部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但对于美军而言,这一情况是他们所无法接受的。

    美军第1骑兵师被赋予了一项艰巨的任务:在西线对487高地发起反攻,以夺回失地。然而,尽管他们全力以赴,最终却未能取得胜利。

    47军140师419团8连3班因其英勇表现被授予“英雄班”的荣誉称号。

    在2019年国庆70周年阅兵仪式上,8班级荣幸地成为了一百面荣誉旗帜的代表之一。

    这是夜月山第二次战斗。

    美军第8集团军司令范弗里特、第9军军长霍格以及第1军军长奥丹尼尔共同商定,将骑兵第1师的北部防区转交给美军第3师。根据这一决定,第3师将归属于第1军的指挥之下,并承担起攻占487高地群的任务。

    美军决心派出一支超级加强团,以确保取得胜利。

    此时,驻守在487高地的是志愿军47军140师419团的9连。

    在9月17日的黎明时分,他们迎来了换防的时刻,与141师423团6连进行了交接。然而,那天清晨,浓雾笼罩,视线受到极大限制。恰恰在这个时候,美军选择了对487高地发起攻击,他们的进攻时机把握得非常精准。

    在志愿军的阵地上,战士们正忙于换防,而美军却对一个不起眼的小高地发起了大规模的进攻。担任警戒任务的2班战士温奇友,心中突然生出一个念头:“昨天美军对我们的阵地进行了侦察,现在又是这么大的雾,他们会不会趁机偷袭呢?”

    他迅速找到了副排长潘光仔,并向他汇报了自己的计划。潘光仔在听完后认为这个想法很合理。尽管141师423团6连6班已经接管了阵地,他还是下令1班和2班立刻占领阵地,以防范美军可能的偷袭。同时,141师423团6连6班也主动参与了战斗,与140师的战友们并肩作战,共同抵抗敌人。

    刚刚进入阵地的140师419团9连的1班和2班,以及141师423团6连的6班,不久便听到了众多人攀爬山坡的声音。原来是美军第65团3营的K连和L连,他们距离我方阵地仅约20米。

    在关键时刻,志愿军识破了美军的偷袭行动。

    要不是温奇友的机智应对,487高地很可能在瞬间被攻陷,正在换防的两个连,也将面临全军覆没的厄运。

    战士们迅速拿起武器,三个班的火力全开,美军K连和L连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被突如其来的手榴弹和弹雨打得措手不及。然而,他们并没有将偷袭转变为强攻,而是直接逃离了山头。

    正当志愿军严阵以待时,一个前出的反坦克小组立下了奇功。

    在浓雾的掩护下,美军企图发动偷袭,然而9连的反坦克小组,却巧妙地利用了这一自然条件。美军坦克先是将一辆被击毁的坦克推到路边,然后机枪手对周围进行了一阵疯狂的扫射。可是反坦克小组早已经迅速的转移了阵地。

    紧接着,随着几声震耳欲聋的爆炸声,他们成功摧毁了那辆经过改装的扫雷坦克。完成任务后,他们再次消失在浓雾之中。就这样,志愿军反坦克小组利用浓雾的掩护,连续击毁了美军的两辆坦克。

    在487高地北侧的战斗已经爆发,美军的偷袭行动未能成功。

    因此,美军决定暂时撤退,计划等到天亮雾气散去后再发起猛烈的攻击。但由于美军第65团的团长吉布森上校并未亲临前线指挥,美军未能及时调整战术。当雾散以后,他们仍旧按照原定计划行动。

    美军的坦克和工兵部队重新动了起来,他们扮演着吸引志愿军注意力的角色。

    这下美军第10战斗工兵营的工兵倒霉了。在志愿军猛烈的炮火下,工兵们遭受了重大伤亡。面对这一局面,第15团E连不得不放弃了他们原本计划从西南侧进行的佯攻任务,转而返回公路两侧,占领阵地以保护他们的工兵同伴。

    而美军第64坦克营A连派出另外两辆m46坦克前出扫雷,突然间,之前神秘消失的志愿军反坦克小组再次神奇出现,以准确的火力再次击毁这两辆坦克。

    连续损失四辆坦克,让美军第64坦克营营长霍金斯中校恨得牙痒痒的。于是,赶来支援的美军飞机得到了一个任务,必须找到中国人的反坦克火力。正当这个反坦克小组瞄准第五辆美军坦克时,一个美军空中观察员发现了他们,美军飞机呼啸而至,居然用一堆高爆炸弹投向了这个小组,所有战士全部牺牲,而在他们牺牲前,他们再次准确击毁了美军第五辆坦克。

    这是一个神一样的战绩,要知道在之前的铁原阻击战中,美军第64坦克营不过损失四辆坦克而已。由于这个反坦克小组一直战斗在最前沿,而且全部壮烈牺牲,志愿军战史并不知道他们的战绩,但美军的记载告诉我们这段缺失的历史。

    一个神一样的反坦克小组,无名英雄们永垂不朽。

    美军第3师师长索尔已经疯了,命令第7团和第64重型坦克营一部,对志愿军42军继续发起牵制进攻(即第二次白马山战斗)。在487高地方向,撤下上次战败的第65团,改由第15团配属第65团2营继续进攻。其中第65团配属部队的任务是拿下487高地东南侧的志愿军前沿阵地365.2高地,为第15团打开前进的通路。

    第15团团长奥尼尔上校命令第65团2营营长约翰逊:“立即占领365.2高地。”美军战史称:“F连奉命执行该任务。” 9月20日,美军第65团F连报告:中国人在重炮轰击下已放弃365.2高地。

    可是让美国人没想到的是,在美军重炮停止射击后,志愿军423团6连6班再次占领365.2高地。

    9月21日,正当接近365.2高地主峰的美军第65团F连以为自己不会遇到志愿军,将完成一次轻松的占领任务时,突然遭到6班密集的轻武器火力打击。一开始,6班只留了两个观察员,当美军接近时,全班迅速进入了阵地。

    美军先头排奋力冲锋,硬是冲过了6班的手榴弹弹幕。

    战士李春长刚刚连扔了20颗手榴弹,一个美军就已经冲进战壕,距离他不足两米,李春长眼疾手快,抓住美军的步枪顺势一拖,美军在惯性下倒地,被李春长一个突刺将其刺死。班长牟世清一脚踹倒爬上来的美军,连开三枪将其击毙。

    见F连接战不利,美军2营营长约翰逊命令E连投入增援,用两个连攻打志愿军一个班阵地。志愿军炮兵第29团1营立即投入支援,在炮兵支援下,6班大发神威,打败美军两个连,美军伤亡39人。

    就这样,美军设计了精心的作战方案(两支强力部队的佯攻,一个营主攻,一个营助攻),一个超级加强的步兵团,一个炫酷的代号(杀手),却被志愿军一个连打败了,以闹剧般的方式耻辱收场。美军伤亡高达200余人,师长索尔少将在日记中写道:这是第3步兵师有史以来最黑暗的一天。

    见第65团作战不利,索尔大怒,撤下2营,改用第65团3营配属给第15团。美军战史写道:“为了回应中国人对他的反对,索尔命令用燃烧弹和炸弹对中国人进行饱和轰炸。”

    美军第15团团长奥尼尔当即命令参谋们制定了名为“摧毁掩体”的火力计划,集中所有的榴弹炮、迫击炮、坦克炮和无坐力炮对487高地进行饱和射击,自然也少不了空军的近距离空中支援。同时,索尔亲临一线,亲自给坦克和无坐力炮指定了射击阵地,命令它们不分任何时段,以直接瞄准射击摧毁志愿军所有的火力点。

    至9月28日,美军对487高地的炮击已超过了4万5千发,487高地几乎每天都笼罩在烈焰之中。当时,志愿军尚未构筑坑道防御工事,尽管47军首次尝试了“半坑道工事”,但按照美军的标准,这仅仅相当于拥有永久性工事的坚固防御阵地。

    所以美军采取了直接而有效的策略:当105毫米榴弹炮无法摧毁目标时,便动用203毫米榴弹炮,同时利用飞机投掷重型炸弹,准备彻底摧毁志愿军的防御工事。

    在美军猛烈的炮火下,志愿军423团6连的处境显得尤为艰难。

    487高地作为47军防御体系中最为孤立和突出的一环,其补给线已被美军炮兵彻底切断,使得6连无法获得任何援军和后勤支持。在美军持续不断的炮击下,6连每天都遭受着人员伤亡,而那些被摧毁的防御工事也无力修复。

    对于6连而言,似乎很难有什么奇迹发生了。

    事实证明,索尔的谨慎是明智的。美军第15团在主攻时,自信满满地认为占领487高地易如反掌,于是以品字形阵型展开进攻。然而,位于前线的1营和2营很快发现,高地上还有中国人。

    志愿军的记录中描述了这样一幕:在美军猛烈的火力封锁下,6连的战士们已经连续5天5夜没有合眼,没有进食,没有水源,只能依靠饮用自己的尿液来维持生命。幸存的士兵们个个眼睛红肿,嘴唇干裂到流血,饥饿已经使他们全身无力。

    在这种情况下,美军第15团1营、2营居然进攻失利了。

    美军称:“中国人阻碍了美军的推进。”

    战至9月29日早上6时,美军第15团E连,终于冲进6连的前沿阵地。随后,A连也打开了突破口。美军第15团1营、2营蜂拥而上。但是战至中午,美军还是未能占领整个主峰,6连仍然坚守阵地一角,此时美军伤亡已达39人。

    被一个完全被封锁,饿得不成人形的残缺连队打成这样,美军又羞又怒。索尔命令第15团1营、2营稍稍后撤,再次用203毫米榴弹炮和飞机的重磅炸弹猛轰志愿军剩下的阵地。可是直到黄昏,美军第15团依然未占领487高地主峰。

    29日晚,6连(欠2班、6班)最后的人员连续发起三次反击,全连除早期运下的伤员外,全部壮烈牺牲。

    这是夜月山第三次战斗。

    但夜月山的战斗并没有结束。

    美军第65团3营在进攻487高地前沿的365.2高地时,遭遇了与第15团相同的困境。他们面对的是志愿军的6连6班,尽管人数不多,但美军始终无法攻克这一阵地。

    9月29日凌晨5点30分,根据预定计划,美军第65团第3营对365.2高地发起了攻击,目的是支援第15团。起初,美军的进攻进展顺利,到了6点30分,他们已经突破了6班的防线,占领了365.2高地的东半部分。

    可接下来,美军却说:“在接下来的9个小时里,3营试图将中国人141师的人员从戒备森严的西半部阵地赶走,但都没有成功。”

    邻近的美军第15团在其战争日记里写道:“疯狂的中国人拒绝了第65团扩大这一立足点的每一次尝试,第65团束手无策。”

    随着夜幕降临,美军第65团的第三营决定暂停他们的攻势。

    位于487高地前沿的365.2高地,由6班负责守卫。

    然而,随着主峰的失守,6班所在的365.2高地与志愿军的主阵地被切断了联系,陷入了美军两个团的严密包围之中。在这种绝境之下,6班似乎难逃一劫。

    在9月30日的清晨,6班的成员与前一天相同,共有八人。其中包括2排的副排长王兴邦、班长牟世清、副班长赵玉忠,以及战士李春长、刘春江和黄银生。遗憾的是,另外两名战士的名字没有被记录下来,但据推测,其中一位可能是金珍彪。

    在激烈的战斗中,赵玉忠的腿部不幸被美军的炮火炸断,而其他战士们也各自负伤。尽管腿部重伤,赵玉忠无法站立,但他依然坐在地上,身旁摆放着五箱手榴弹,独自坚守阵地,成功击退了美军的五次进攻,直至壮烈牺牲。

    如今,网络上广为流传的“湘西土匪志愿军”成员金珍彪,很可能也是那场487高地战斗的幸存者之一。当时,金珍彪就站在赵玉忠身边,目睹了这一切。他被吓得不轻,在试图将赵玉忠抬上担架时,赵玉忠却严厉地斥责他:“不要慌!我是共产党员,放我下来,我还能继续战斗!”

    在战场上,战士们不停地在阵地上移动,彼此支援,迅速响应任何吃紧的战况,展现出了高度的协同作战能力。美军方面,一个营加上一个连,共计800多人;而志愿军仅有8人。兵力悬殊,达到了1比100的比例。然而,直到中午时分,美军仍未能攻占阵地。

    这已经超出了战争史上的任何奇迹,因为无论如何,8个人是不可能对抗800名装备有重型榴弹炮、坦克和空中支援的敌军的。

    在美军的重炮猛烈轰炸下,6班的弹药已经耗尽。到了下午,李春长在与美军的激烈战斗中,拉响了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此时,6班仅剩下四名战士。副排长王兴邦在阵地上四处搜寻,最终找到了一根爆破筒和两枚手榴弹。

    王兴邦对其他三个人说:“我们决不当俘虏。”30日14时许,4个遍体鳞伤的志愿军战士紧紧靠在一起,握着爆破筒,等待着最后的时刻。他们甚至已经没有力气冲向美军同归于尽,只能互相依偎靠在弹坑里静静地等待。

    就在这时,援兵突然来了。

    在29日中午的时候,当141师师长叶建民,423团团长梁青山、政委李钦哲在指挥所里看到美军第15团进攻主峰失利后,美军多发重炮炮弹,反复轰击487高地的场面时,这些身经百战的老兵都震惊了。

    当师长叶建民请求配属作战的炮兵2师29团、30团在美军空地火力压制下,配合反击时,炮兵毫不犹豫就答应了。9月30日,当美军疯狂围攻6班时,炮兵2师动用105毫米榴弹炮20门、155毫米榴弹炮4门,配合141师炮兵团对美军进行了集火反击。

    在炮兵掩护下,141师以五个排的兵力进行了反击,其中4连3排和6连预备队2班冲上了365.2高地,看到了已全身脱力,坐在地上紧靠在一起,拿着爆破筒的王兴邦四人。

    6连副指导员朱振启率2班和4连3排又打退美军一次进攻,在自己两处负伤的情况下,带回了王兴邦和牟世清。

    这是夜月山的第四次战斗。

    在30日下午3点,美军第3师在经历了重大牺牲后,成功夺取了487高地。

    尽管目前没有关于第四次487高地战斗中美军总伤亡的确切数据,但已知在第三次和第四次战斗中,仅美军第65团的伤亡人数就达到了236人。此外,随着即将到来的477高地战斗,美军第3师的伤员总数预计将达到500人。

    在2019年1月20日,志愿军423团6连的文化教员刘秉臣回忆起那场惨烈的战斗,他沉痛地表示:“我们连队共有116名指战员,但经过那场战斗后,幸存者不足20人。”

    在这场战斗结束后,志愿军总部授予了423团6连6班“一级英雄班”的荣誉称号。同时,47军为6班记下了集体特等功。王兴邦和牟世清因表现突出,荣立了特等功。而赵玉忠和李春长则被追记了特等功,以表彰他们的英勇行为。

    一个连抗击美军一个团又一个营;

    一个班抗击美军一个营又一个连。

    虽然志愿军的英雄豪杰数不胜数,但这种情况只此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