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金城之南终局战(2) 180师的正名之战
作者:行早的鱼   不能忘却的197653最新章节     
    金城战役打响后,第一阶段的作战任务迅速告捷。

    然而,当作战进入第二阶段时,却未能按照原定计划继续推进。其主要原因在于战前对梨船洞地区的敌情判断,与实际战场情况出现了较大的偏差。

    在战前,志愿军司令部和第20兵团一致认为,位于韩军第一防御地带后沿的梨船洞地区,就其地形价值来看,应是韩军金城突出部防御体系的“坚强的抵抗中心”,因而估计一线主阵地被突破后,韩军主力很可能全线收缩至梨船洞一带固守顽抗。

    基于这一判断和推测,志愿军预定的第二阶段作战计划是,以梨船洞为目标,三个集团军从三个方向对该地区发起合围攻势。

    实际上,韩军并未在梨船洞地区设防,而是迅速向南撤退。

    中央集团军在战役发起20小时后,也就是7月14日17时,进入梨船洞一带,既未遇到顽强抵抗,也未能追上撤退飞速的韩军。在这种形势下,想要进一步扩大战果,必须根据战场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战略决策。

    7月14日志司向20兵团下达了第二步作战指示:

    金城以南地区我战役第一步作战发展顺利,已经将敌主阵地突破,打乱其部署,根据稳扎狠打的方针,为巩固既得阵地,乘敌溃乱之际,迅速扩大战果,特作如下部署,望即研究执行。

    各军将登大里、广大洞、细岘里、梨船洞、豆栗洞、间榛岘、梨实洞、432.8高地、回隅一线及以北之敌肃清后,主力应立刻巩固住这条防线,迅速构筑工事,修通我后方之公路,将炮兵转移至该线,占领阵地(充分利用缴获的坦克和火炮),将物资弹药前运,支援巩固该线作战,各军均以若干有力支队,乘敌溃乱时机分别向南发展。

    接到命令后,第20兵团迅速进行了部署调整,并于14日21时40分向各集团下达指示,同时上报志愿军总部和中央军委。指示中指出:

    我军已按照预定计划攻占金城川以北及金城西南的阵地,在梨船洞完全占领后,部署如下:

    坚决巩固杨谷、梨实洞、北亭岭、榛岘里、632.5、602.2、巨里室北高地、金城川、461.9及其以北的阵地,各集团按梯次纵深配置,迅速修复工事,打扫战场,清剿残敌,恢复通信联络,调整组织,转移炮兵阵地,修筑运输道路,布置反坦克阵地,随时准备迎击敌军的大规模反扑。

    各集团派出不少于一个团的有力支队,继续向南占领有利阵地。

    西集团军向三天峰、杜木方向推进,中央集团军向赤根山、注波里方向发展,东集团军则向黑云吐岭、818.9高地推进,择机控制这些地区。

    电报重新明确了各集团军与第24军之间的战斗分界线。

    此时,接下来的作战重点应该放在哪里呢?有两种选择:

    一是巩固既有战果,防止敌人反扑;二是继续发展进攻,争取更大胜利。

    从志司和第20兵团发布的指令来看,当时选择的是第一个方案。

    志司和兵团的指示,都将重点放在稳固已夺取的阵地上,同时也要求部分兵力继续向南推进。第20兵团在战后总结中指出,部队由于长期进行阵地防御作战,缺乏大规模进攻的实战经验,因此在纵深作战中存在顾虑。

    这恐怕不仅仅是下级部队的问题,战役指挥员和指挥机关也存在同样的情况。

    根据志司和第20兵团的部署,各集团主要兵力采取纵深梯次配置,以应对敌方反击,各集团军仅派出一部分兵力继续向南推进。

    志司的指示是,用于向南发展进攻的应为“有力部队”,但并未明确具体的兵力规模,只提到于发展进攻的部队是“支队”性质,显然不是指主力。

    第20兵团的指示具体一些,将发展进攻的兵力限定为“不少于一个团”。

    向南发展进攻的目标为亢峰、三天峰、赤根山、注坡里、黑公吐岭、白岩山之线。这条线,按战前判断,成是敌第二防御地带,距已被突破的第一防御地带后沿4~6公里,最远8公里。

    仅以“不少一个团”的兵力在纵深方向推进,攻击力度自然相当有限,可以说只具有威力侦察试探的性质。对于明确划定的前方目标线,志司和第20兵团的要求都是“相继占领”,这也给各集团行动留下较大的机动空间。

    邓华后来分析说,在金城战役中,如果事先准备以2个军向纵深发展进攻,是可以取得更大的胜利的。而在实战中,第20兵团投入金城以南地区的兵力共4个军12个师,对当面之敌,拥有较大的数量优势。

    第一步作战只动用了8个师,还有4个师尚未进入战斗。在迅速攻占敌第一防御地带的情况下,如果能及时投入后续梯队,大纵深突击力量,全部占领敌设防薄弱的第二防御地带是有可能的。

    当时的问题在于没有空军支援,战场制空权完全掌握在美军手里,这就使得志愿军炮兵转移阵地、后续部队开进和作战物资前送均遇到很多困难。

    不过,这还不算是最大的制约,当时困难最大的是战场气象和交通条件。正是这方面产生的制约,使得战役指挥员深感后续不继,难以定下投入主力迅猛向纵深发展进攻的决心,从而使攻击逐渐的失去锐势,进攻速度慢慢变缓,并很快停顿下来。

    第9兵团第24军代军长张震、副军长李家益和陈仁洪于15日凌晨2时30分,依据志司14日17时的指示,向各师下达了部署命令。

    根据上述指示和部署,第九兵团第24军与第20兵团各集团军立即展开行动。

    在金城以南地区,有两条主要的公路干线,一条通往西南方向的金化,另一条通向正南的山阳里。此外,还分布着多条支线公路以及一条重要的横向联络线,平日交通基本顺畅。

    金城突出部内蜿蜒而过的金城川,是一条季节性变化明显的河流,平时水深不到1米,河面上建有多座桥梁,交通通行基本不受影响。然而,一到雨季,山洪暴发,桥梁被冲毁,金城川便会成为一条名副其实的水障,严重阻碍交通。

    金城战役打响后,从13日到15日,连续三天大雨倾盆。

    对志愿军而言,好处是天上大雨连连,妨碍美国空军的出动;坏处是河水猛涨,道路泥泞,通行困难。到16日,天气转晴,美机大量出动,对金城川各渡口实施火力封锁,这条水障的作用便凸显出来。

    是派小分队前出有利,还是将二梯队第180师投入战斗更好?东集团第60军军长张祖谅和副军长王诚汉经过分析,他俩一致认为,从当时战场态势看,将一支强有力的部队投入作战,能给敌方造成更大的混乱,进一步扩大歼敌效果,但也可能遇到预想不到的情况。

    下定决心之前,他们先征询了第180师的意见。

    第180师师长李钟玄表示,为了抓住有利战机,他愿意率部渡过金城川,完成后续作战任务。于是,张祖谅下达命令,将第180师投入金城川以南作战,并派王诚汉去180师加强指挥。

    1951年5月的第五次战役中,180师被三面合围于汉江南岸,险些被全歼,突围出来的180师营以上干部,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处罚,180师被扣上了动摇的帽子,甚至还差点被取消了番号。

    1951年10月,时任志愿军第15军44师副师长的李钟玄(1955年大校),接到上级命令,要他接手刚刚在第五次战役中失利的第60军180师,原师长郑其贵已被解职,并送往后方述职。

    李钟玄自1938年入伍,就一直在第44师工作,尽管不愿离开已经工作了13年的老部队,也对自己能否接下这份重担而心有疑虑,但他还是于10月26日前往志愿军第3兵团司令部报到。

    两个月后,李钟玄来到位于栗木洞的志愿军第60军军部,军长韦杰(1955年中将)向他介绍了第180师当前的情况。

    目前该师留守和归队人员共3000余人正在谷山整训,后又补入1450名新入伍的国内各地新兵,以及之前留在四川的该师三个后备团5000余人,再加入兵团司令部调来的一个通信连及一个工兵连,使得全师总人数恢复到1万人左右。

    李钟玄调到第180师后,原领导干部只剩参谋长王振邦(1955年上校)一人,不久,李少清(1955年大校)、袁本慧分别被调来担任师政委、政治部主任(李政委后因负伤而长期休病假)。

    其他团级领导还包括:第538团团长庞克昌、副政委潘放、第539团团长陈克难、副政委郝令高、第540团团长周光普、政委李懋召等人,营以下及机关干部则仍大多为原第180师干部。

    1952年10月,在休整、训练了一年后,志愿军第60军被重新部署到文登里至北汉江一线阵地,此时军领导班子也作了较大变化,新任军领导对第180师的近况不太熟悉,担心该师还没完全恢复战斗力,便提议先派第540团上一线试试,归第181师指挥。

    第540团上阵地后,因为在1953年1月的冬季阵地战中打得还算不错,第60军党委才放心地将第179、181师之间的一个狭窄的正面防御阵地交给第180师。

    张祖谅受命奔赴朝鲜亲率第60军,当他进入60军部的时候,第一时间就宣布:“60军3个师不变,自己跌倒的,要自己爬起来!” 这次,要看180师如何一雪前耻了。

    1953年3月15日,180师作为一梯队全部接替东线181师24华里的防线,6月14日参加夏季反击战役。全师在战役第一、二阶段歼敌2000余人,第三阶段攻占了方形山南朝鲜5师的全部阵地,歼敌4个整营1500余人,扩大占领面积23平方公里。

    战役结束后,3兵团和20兵团都拍来电报,祝贺180师打了翻身仗。

    7月13日,金城战役打响,这也是志愿军抗美援朝中最后一次大的反击作战。志愿军5个军,组成东、中、西三个突击集团。60军为东集团,任务是从北汉江西松室里一线进攻,第一步歼灭登大里地域的韩伪3师,第二步前出黑云吐岭、白岩山949.5高地,至北汉江两岸。

    第一步由181师完成,第二步由180师完成。

    当晚9时整,我军1000多门大炮在20分钟内就把1900余吨炮弹倾泻在敌人阵地上。4支突击部队在我火力轰击后,立即向敌阵地发起攻击。经过21个小时激战,181师完成了第一步任务,歼敌3100多人。

    当兄弟部队181师突破防线后,军部于1953年7月14日命令180师迅速进占黑云吐岭和白岩山,由538团和540团为先锋强渡金城川。

    由于大雨倾盆,不便敌机活动,538团白天就投入战斗。

    敌人炸毁了金城川铁桥,16时,尖刀连连长秦福德(对,就是他。五次战役突围时,被阻在敌后打游击300天后归队的秦福德)带领突击排,冒着敌人的炮火从仅剩下的一根钢梁上跑过去,并从水深齐腰的江中涉过,紧紧地咬住敌人。

    战士江成富和张北祥两人直插敌人纵深,击溃了正在集结的敌人1个营,另一个战士用两发火箭弹击毁挡路的坦克,为穿插部队打开了通路。

    21时,2营插到敌人纵深30多里的黑云吐岭。

    山高路险,战士们冒雨攀着树枝、抓住野草,在泥泞中匍匐前进。山上是敌人一个营的指挥所,敌人还在睡觉,没来得及穿裤子就被打死了大部分,活捉了营长以下40多人,黑云吐岭被我全部占领。

    此时,南朝鲜军在志愿军的猛烈打击下,正处于慌乱溃逃的状态。538团乘胜向前扩大战果,歼灭韩伪3师,俘敌营长以下300多人,击毁和缴获坦克5辆。

    同时,540团从登大里渡过金城川,也是冒雨于白天进行战斗。

    10时,540团的尖刀连,迅速前进到818.9高地,在敌人还未发觉时,连长李鸿森命令2班一个小组秘密插入敌人阵地,打得敌人到处乱窜。战士陈汝宁一人追赶1个排的兵力,打死敌人10多个,缴获两门无座力炮。

    这时,1118高峰上的敌人以4挺重机枪、10挺轻机枪的火力阻击6连前进。战士们奋不顾身,勇攻主峰,4班战士杨万盛第一个冲上去,只身追击敌人,协同文化教员陈少忠拿起敌人丢弃的重机枪,扭转身来将30余个敌人打死在逃跑路上;

    接着2营3个连于12时占领了1118高地主峰,然后向白岩山进攻,一鼓作气冲上白岩山主峰1179.2高地,歼灭韩伪5师两个营,并连续击退敌人7次反扑,共歼敌500余人。

    同日上午,540团3营又占领867高地和949.5高地,俘获大量溃敌。

    7月15日,第180师538团和540团,占领了黑云吐岭、867高地、白岩山、949.5高地,消灭韩伪3、伪5师共1000余人。

    到16日下午3时,180师已经把战线向东推进至北汉江西岸一线以北地区,向南推进约8公里,对韩伪2军团防区南北交通干线,金城至华川公路构成严重威胁,圆满完成了第二阶段的作战任务。

    在整个金城战役中,第180师是反击进展最快、向南打得最远的一支部队。

    从金城战役地图看,180师占领黑云吐岭、白岩山后,伪8师、伪3师大部分就被志愿军包围起来了。战役目标就不是消灭韩伪3师一个团的问题了。所以180师占领白岩山、黑云吐岭,引起了志愿军司令部和兵团的高度重视,命令其他各军向前推进,与180师看齐,但因各种困难未能实现。

    当时180师已突出五六公里。

    黑云吐岭、白岩山这两个地方,关乎韩军生死,也关乎志愿军的战役目标。敌人也知道停战在即,在现在这个情况下,谁占到哪里,哪里就是分界线。

    因而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亲临金城前线,声言要夺取金城以南失地,下令美军第3师、韩军的3个师,向志愿军进攻突出的部队全力反扑。

    7月16日,韩伪5、7、9、11师,美第3师,韩伪3、6、8师残部,开始全力向180师反扑。进攻重点是180师刚刚攻占的黑云吐岭、白岩山至867高地一线突出阵地。

    一场激烈的争夺战,就在黑云吐岭和白岩山的前沿展开了。

    180师虽然打的很不错,但此时的180师,处境却相当差,和第五次战役时非常相似。

    由于友邻部队攻击受阻,未按照原计划推进到指定的区域。180师所处的地带南北纵深20里,东西宽40里,他们的右翼已经完全暴露。另外,金城川就像当初的北汉江,538团和540团也需要背水作战。

    一时间,180师的两个团,处在了纵深20里,东西40里、侧翼空虚的被动局面,而且是背水之战。在3天的激战中,180师表现极为顽强,子弹打光了就用刺刀,用石头,一直坚守着阵地。

    但是,由于金城川上的桥梁已遭毁坏,进行漕渡又因河水流速太快而无法实施,物资不能前运,炮兵不能前进,前面的部队既得不到炮火支援,也得不到弹药补充,全凭一股拼劲和韧劲坚持作战。

    180师的战斗,为主力巩固金城阵地赢得了时间,可是敌人越来越多,时间拖久了,将会出大问题。时任180师师长的李钟玄,以及政委唐明春发觉事态有些不妙,此时180师过于突出,在没有粮弹补给和工事依托的情况下,孤军深入,再继续打下去,很可能会重蹈第五次战役的覆辙。

    尽管李钟玄、唐明春都是之后被调入180师的,但他们对第五次战役的情况十分了解。所以,他们马上向60军首长建议,马上撤到金成川以北,占领有利地形,保存实力,消灭来犯的敌人。

    可是,李钟玄、唐明春的建议被驳回了。7月16日下午,20兵团来电,让180师继续坚守黑云吐岭、白岩山,并要求要继续打,还要大打。

    180师两个团在既无坚固阵地为依托,又远离后方,无纵深火力支援,粮弹奇缺的条件下,又坚守了三天三夜。

    历史好像在和180师开玩笑,当初60军前军长韦杰、180师前师长郑其贵所面临的问题,这次又落到了张祖谅(时任60军军长)、李钟玄头上。如果处理不好,180师之前的翻身仗就白打了,而且一旦180师第二次遭遇重大损失,这个责任谁也无法承担。

    一方面,师领导马上找到在师指挥所的王诚汉副军长,向上级领导反应师里的意见;另一方面,师领导马上召开会议,最终达成统一意见。将个人得失置于度外,只要能保证部队的有生力量,愿承担一切后果,撤职,枪毙,在所不惜。

    第五次战役的教训太沉重了,而且对180师的处罚也太重了,所以,此次金城战役,180师绝不能在同一个问题上绊倒第二次。

    师领导反复向上级建议,并坚持一点原则:命令可以执行,后果我们不负。

    在张祖谅军长、王诚汉副军长、180师领导的努力下,在17日晚上,180师终于接到了撤退的命令。

    幸运的是,180师在收到撤退的命令前,就已经收拢了部队,做好了撤退的准备,与此同时,老天爷也帮了大忙,就在180师撤退的时候,起了大雾,在大雾的帮助下,17日晚21时至18日6时,除461.9高地外,第180师按东集团部署将金城川以南部队全部撤至金城川以北防守。

    19日和20日,韩军以1个排至1个营兵力在坦克和炮兵支援下,向461.9高地发动了17次反扑,炮击1.7万余发。第180师1个营顽强坚守,将敌军反扑全部击退,两日共毙伤敌1000余人,牢固控制了阵地。

    站在180师的立场上,师长李钟玄、政委唐明春等师领导的做法并没有错,他们不仅要对上级负责,也要对部队负责,宁愿留下骂名,也绝不会让部队再受损失。事实证明,师长李钟玄、政委唐明春的做法十分明智,他们不仅打了胜仗,还保住了180师。

    黑云吐岭、白岩山阻击战打的非常惨烈,但这次180师一雪前耻,打出了威风,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

    7月17日凌晨,美韩军以3个团进攻黑云吐岭南1公里的569.5高地、黑云吐岭、1118高地;2个团进攻白岩山、949.5高地、867高地;1个团在5辆坦克配合下沿949.5高地以西公路突进。几百吨钢铁倾向每一个山头,把山上碗口粗的树连根炸飞,山头都被轰得变形了。

    扼守在白岩山1118高地上的540团2营的指战员,已两天两夜没有吃饭,也喝不到水,但大家以极大的耐力与敌人作拼死战斗,打退敌人30多次反扑。

    6连9班只剩下朱成良、马栋良两个伤员,他俩拿着仅有的3颗手雷,镇静地蹲在两个炮弹坑里,当敌人从四面八方嚎叫着合拢到他们跟前时,他俩一跃而起冲入敌群,拉响手雷和敌人同归于尽。我后续部队趁机上来把敌人压了下去。

    18日上午,2营4连和5连被敌人分割包围,1营1连立即增援上去。

    这个连19岁的年轻班长郑朝元在排长牺牲的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代理排长指挥全排,利用塄坎、弹坑等有利地形阻击敌人。仅郑朝元一人就杀敌122人,出色地掩护了主力转移,战后荣记特等功,获志愿军二级战斗英雄称号。

    同一天,南朝鲜第2军团以一个团兵力向黑云吐岭南侧一个无名高地538团6连猛烈进攻,连长段阡田为减少伤亡,只在阵地上留一个班坚守,随后派新战士赖永泽、杨长开、王和甫3人上去增援。

    赖永泽所在的这个战斗小组,被派往黑云吐岭最前沿阵地,增援前线,并坚决守住阵地,等待大部队抵达。赖永泽知道这次的任务非常艰巨。他已经三天三夜没合眼了,连饭都没吃上一口,但是他还是毫不犹豫的表示坚决完成任务,誓死与阵地共存亡。

    上战场前,虽然知道战事激烈,但是当他和战友们迂回来到阵地时,战场的惨烈程度还是让他心里一惊。到处都是阵亡的战友,阵地被炸得找不到一处掩体,只有15米长的交通壕,蹲在里面还露着半个头,更糟的是,战斗小组的小组长杨长开在前往阵地的途中不幸炮弹炸伤。

    赖永泽直接接替小组长,同另一个战士王和甫冲到了阵地上。等到他们两人来到阵地后,发现阵地上的排指挥所已经被炮弹炸塌了,排长、副排长全都已经重伤不省人事,战壕里面就只剩下9个人。

    这时战壕内算上赖永泽只有11名战士。

    赖永泽直接接过指挥任务,他跳入坑道,搜集起散落的武器装备,然后将战士们分成三组,每组各守一个方向。敌人再次发起进攻,一阵狂轰乱炸后,敌军开始向高地冲来。为了提高命中率,节省弹药,赖永泽欲擒故纵,放任敌军一步步逼近阵地。

    他屏住呼吸,静等敌人进入射程之内。当距离敌人还有30米的时候,赖永泽一声令下,战士们火力全开,向敌人发起猛攻,这一击打得敌人四处逃散。敌军哪会如此就善罢甘休,迅速整顿队伍后,再一次发起攻势。一个下午,敌人连续发起了二十多次进攻,却都被赖永泽和战士们一一击退。

    为了攻下高地,敌军不择手段,有一名敌军指挥官试图偷袭,被赖永泽识破了诡计,将其击毙。眼看着一次次溃败,敌人的火炮攻势更加猛烈,他们想将我军战士连同阵地一起夷为平地,炮弹像雨点一样落在我军阵地上。

    此时战壕里坚守阵地的战士只剩下6个人,赖永泽悲愤交加,继续鼓励士气,守住阵地。这时,敌人的战机从西侧向阵地俯冲过来,投下燃烧弹,顿时阵地陷入一片火海。在熊熊大火中,一枚炮弹落在赖永泽身旁,一阵轰鸣声过后,他被炸弹的冲击力击倒在地,他一下子晕了过去。

    当他再次爬起来的时候,阵地里只剩下他一个人。

    看着冲上来的敌人,赖永泽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誓死守住阵地”,他顾不得浑身的伤痛,举起冲锋枪向着敌人扫射,他一个人游走在阵地的三面,丝毫不给敌人围攻的机会。冲锋枪没子弹了,他就用步枪,打一枪换一个地方,配合着手榴弹,压制着敌人一次次进攻。

    子弹很快打完了,他扔下枪,在战壕里挖出“地瓜雷”(一种插销打火的手榴弹),虽然形势紧迫,赖永泽依然保持冷静。他知道这种雷打火快,威力大,他将10个雷串成一串,向敌人聚集地甩了出去,这一击就炸死一大片。

    敌人眼看着阵地就近在咫尺,却怎么也没办法再靠近,他们猜不透对面到底有多少志愿军。没想到,这一守就是7天7夜!赖永泽一个人,在黑云吐岭最前沿的阵地上,面对数百倍于己的敌人,从7月17日一直坚守到了7月24日!

    没人知道他是怎样坚持下来的。

    到24日这天,手雷串全部用完了,赖永泽的武器只剩下两颗手雷和两根爆破筒了。

    7月24日下午,赖永泽将最后两个爆破筒扔向敌人后,阵地前又是一片死寂,他知道敌人正在观察形势,他不动,敌人就会再次冲锋。已经弹尽粮绝的赖永泽,咬着牙捡起石头,向着敌人重重的砸去。

    对面的敌人终于看清了,阵地上只有一个人坚守,于是他们组织了两个营的人马,发起最后一次进攻。赖永泽手握铁镐,匍匐在地上,就等着敌人杀上来,和他们贴身肉搏。就在这危急关头,这时连长段阡田带着人增援上来,此时的敌军也已经被赖永泽打的筋疲力尽,士气全无。大部队不费吹灰之力就击退了敌人,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这场战争,赖永泽凭一己之力,杀敌上百,一个人守住了一个阵地。

    这是怎样惨烈的战斗?只能用奇迹来形容:

    赖永泽一个人在阵地上足足打了七天七夜,他和战友们共打退了敌人共计一个团的兵力反扑,光他自己就消灭了100多个敌人!

    以平凡的血肉之躯,创造了这样的奇迹。若不是有真实的战绩,这种事情就连说出来恐怕都不会让人相信!

    赖永泽的胆识和勇气实在让人佩服,他被战士们誉为“孤胆英雄”,并荣获特等功。

    那年,他刚刚21岁……

    战后,赖永泽代表180师回国参加1953年国庆典礼,受到毛主席的亲切接见。

    战后,志愿军召开大会,在会上表扬了180师的“身处险境,机制灵活,敢作敢为,转危为安”的作风!

    还称,金城战役中180师的“抗命”,不能和第五次战役相提并论,金城战役是我军发起的反击战,主动权在我方,而第五次战役中的180师的任务是掩护部队撤退,当时的主动权在美军,倘若180师提前撤退,后果不堪设想。

    在朝鲜,180师共作战320次,扩展阵地84平方公里,歼灭敌人1.37万人,俘敌660人,缴获坦克5辆、汽车28辆、各种炮120门、机枪231挺、其他枪械1914支。180师也付出负伤4100人、牺牲2400人的代价,为部队争得了荣誉,为抗美援朝的胜利作出了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