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着程轩,朱棣心中突然涌起强烈的念头,如果明朝将来由这小子领导,或许会有一个截然不同的未来!让这小子成为继承人,朱棣的眼神忽地闪烁起了犹豫。
若要让程轩成为明朝的继承人,那么现今的太孙朱瞻基就必须废除,甚至软禁。
这对这个长孙而言,朱棣觉得有些太过不公。
毕竟,他当年决定发动靖难之役,正是因为朱瞻基的出生。
对于这个长孙,他还是有着深厚感情的。
而且朱棣也找不出废掉朱瞻基的理由。
尽管相比之下,朱瞻基在许多方面不如程轩。
但朱瞻基毕竟是长孙,且行事稳健,这一点程轩是难以比拟的。
况且,如果废了朱瞻基,太子会怎么想?朝中大臣又会怎么看?难道要引发一场立长还是立贤的风波吗?要知道,明朝的传承制度可是嫡长子继承制。
这一点,可是明文写在了《皇明祖训》里,而这祖训的第一个受益者,就是他的那位侄儿——建文帝朱允炆。
虽然他自己也不是个安分的人,直接从侄儿手中夺了皇位,但他也不至于明目张胆地违背祖训,朱棣不敢轻易尝试。
只是,如果将来让朱瞻基即位,他能否镇得住自己的弟弟们呢?搞不好,明朝又会爆发一场靖难之役。
不,也许不必等到那时,因为有了程轩,明朝超过九成的王爷都会毫无犹豫地支持他。
没有这些王爷的支持,朱瞻基凭什么能与被圈禁的程轩相抗衡?朱棣摇摇头,打消了这个念头。
这样做只会适得其反。
他在一天,也许还能压得住这小子,一旦他不在了,估计这小子能捅破天。
头痛啊!
\&老爷子,怎么样,这大炮的威力还行吧?这只是它的一个方面,它的射程也比红衣大炮远不少呢。\&
程轩适时开口。
朱棣微微点头,笑道:\&不错,有了这样的大炮,我们明朝军队日后的战场上将会更加灵活多变。
说说看,这种大炮如果批量生产,有没有什么……难度?以我们明朝目前的条件,能造出多少……这样的大炮。\&
程轩想了想,答道:\&制作方法不难,容易上手,只要有足够的材料,以我们的条件,一天造个三五门应该是没问题的。\&
\&老爷子,我上次给你的火药配方如果能加入到炮弹中,我想这火炮的威力还能再提升五成。\&
朱棣眼前一亮,现在这大炮的威力已相当惊人,若是再增加五成,那这炮该有多厉害!\&这事我会尽快安排,对了,这大炮叫什么名字?\&
程轩愣了一下,摇摇头:\&这个还真没取名,我暂时叫它前膛线野战火炮,但这只是随便喊的,真要取名,还得老爷子你来。\&
朱棣想了想说:\&就叫越王炮吧!\&
\&哦,越王炮啊,嗯,越王炮。\&
程轩吃了一惊,老爷子竟然用自己的封号给这大炮命名,这不是把他放在火上烤吗!\&
老爷子,哪有这样取名的,你这不是坑我吗?\&
朱棣瞥了程轩一眼:\&怎么,不满意?让你名留青史,你还不乐意?\&
程轩刚要开口解释,哪知朱棣根本不给他机会,直接说道:\&这个名字是朕取的,你乐意也得接受,不乐意也得接受,不容你反驳。\&
面对老爷子的强势,程轩彻底懵了。
老爷子这又是唱的哪一出啊!用他的封号命名,看似无比荣耀,能流传千古,但实际上……纯粹是……给他到处结仇。
这简直就是……招人嫉恨的荣耀嘛!“另外,从明天起,你得去工部报到了。”
“哎呀,让我去工部?”
程轩怀疑自己出门时忘了翻黄历,老爷子今天是要拿他开心了。
朱棣自说自话地继续:“到了工部以后,整个部门都归你管,燧发枪、越王炮、火药生产,全都是你的职责。
你需要人手,我给你找;需要材料,我给你找;需要钱,我也给你,总而言之,你需要什么我都给。
我要你在一个月内,提供十万多支燧发枪,上百门越王炮。”
“我不在乎……
你怎么做,也不管你怎么管理,我只要成果。
做不到的话,你就去宗人府报到吧。
你犯下的错,我都一一给你记着,足够让你在宗人府养老了。”
“别以为我在开玩笑。”
丢下这话,朱棣头也不回地走了。
留下程轩愣愣地站在那里一动不动!好半天,程轩才缓过神来。
“我的老天爷啊,让我去工部,还要我一个月造出十万支燧发枪,上百门越王炮,老爷子您这是要坑死我啊。”
这么重的担子,这老爷子显然就是在……坑我嘛!关键在于,他发现,老爷子这次好像真的很认真。
他有种预感,这次如果不能完成老爷子交给他的任务,老爷子恐怕真会让他去宗人府养老了!
正当程轩为去工部的事头痛时,远在真木耳帝国的撒马尔罕,百万大军已经在此集结。
这既是一场阅兵大典,也是一场誓师大会。
誓师之后,便是……真木耳帝国东征的开端。
真木耳拄着权杖,站在宏大的广场上,眼神如炬地望着下方黑压压的帝国军队,心中涌动着万丈豪情!祖先的辉煌,就要在他的手中重现。
即便是以真木耳的性格,也不免有些激动。
实际上,早在二十年前,他就计划东征了,当时他已经调动了八十多万大军,踏上了东征的道路。
可惜,一场大病让那次东征戛然而止。
二十年后的今天,已过古稀之年的他再次发起了东征。
此时的真木耳帝国比二十年前更加强盛,版图也扩大了一倍多。
因此这次,他动员了整整上百万大军!同时,他也做好了准备,无论怎样,这次一定要攻打到大明,恢复祖先的光辉。
不成功,便成仁!这是真木耳的决心。
“带明朝使者来!”
站在广场上,真木耳淡淡吩咐道。
“是!”
不久,十七名穿着略显泛黄的明朝红官服的使臣被押解到了广场上。
这十七位大明的使者,虽显得有些狼狈,却毫无畏惧。
他们昂首挺胸,傲然屹立。
十七位明使心里清楚,他们这次是必死无疑了!只是在他们的眼中没有恐惧,更没有退缩!有的只是不屈。
真木耳淡淡地看着他们,指着广场下的百万大军,傲慢地说:“看见了吗?这就是我真木耳帝国的军队,他们将开赴大明,夺回属于我们祖先失去的荣耀。
你说,你们大明的可汗,挡得住吗?”
十七位大明使者中,一名明显年长的老者露出一丝不屑:“我大明的赫赫天威,岂是尔等乌合之众所能比拟?就连你们曾经的蒙古大汗,都被我大明军队打得丢盔弃甲,逃回了草原,你又凭什么认为,你能与我大明抗衡?”
真木耳露出一丝冷笑:“我真木耳征战一生,越是强大的对手,我越是喜欢。你所谓的明朝,在我看来不过如此。”
“哼!希望你在面对我大明大军时,还能保持这样的自信。”
老者的嘴角流露出更多的不屑。
真木耳看向老者,声音冷酷:“傅岸,你也别嘴硬了,在我国已经快二十年了吧,这二十年间,你亲眼见证了我真木耳帝国是如何辉煌,你在我眼中,甚至还不如奥斯曼帝国强大。
现在我即将踏上东征之路,你还在坚持什么?
成为我东征之路的向导,我保证,你将获得无尽的荣耀。”
傅岸直视真木耳,毫不畏惧地说:“二十年前我就说过一句话,今天还是这句话,我天朝使臣,宁死不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