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朝堂激辩
作者:茜语凌龙   帝君红颜策最新章节     
    宪嫄在襄阳的这几日,刘骏面对萧奇的苦苦哀求,终于还是心软了,同意释放萧斌。

    萧斌神色狼狈,跌跌撞撞地回到京城,内心惶恐不安地来到刘劭面前。

    刘劭乍一见到萧斌,不由得大吃一惊,怒喝道:“萧斌,你竟敢无诏而私自回京?你可知这是何等大罪?”

    萧斌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声音颤抖着说道:“皇上,临川郡……被武陵王夺去了。”

    刘劭听闻,脸色骤变,惊怒交加地吼道:“什么?到底是怎么回事,快给朕如实说来!”

    萧斌惶恐不安地说道:“皇上,武陵王诡计多端,微臣等一时不察,中了他的奸计。

    他使诈让我们将城门大开,趁机拿下了庐陵和南康,许大人也因此惨遭杀害。其后,他又设计骗了薛安都出城,攻占了临川城。”

    刘劭咬牙切齿地骂道:“你们这群废物,连两座城池都守不住,简直该死。哦?许湛之被杀,你为何能逃出来啊?”

    萧斌结结巴巴地回道:“回皇上,是,是萧奇放了微臣。”

    刘劭冷哼一声,嘲讽道:“哼,你放了他一马,他又救了你一命,真是兄弟情深啊。”

    萧斌心胆俱裂,说道:“请皇上恕罪,当初微臣私自放了萧奇,实在是念及兄弟情谊,一时心软犯了糊涂。但微臣对皇上的忠心从未有过丝毫动摇。

    此次城池失守,微臣罪不可赦,愿接受皇上的任何惩处,只求皇上能再给微臣一个将功赎罪的机会。”

    刘劭大声呵斥道:“将功赎罪?你犯下如此大错,还指望有机会弥补?若不是念在你往日还有些许功劳,此刻朕便要将你斩首示众!”

    萧斌哀求道:“皇上息怒,微臣深知罪重,日后定当拼死效命,肝脑涂地,绝不再辜负皇上的信任!”

    刘劭脸色阴沉,沉默了好一会儿,冷冷地说道:“好,朕暂且饶你不死,你先回去好好想想,如何夺回临川郡,挽回局面,否则朕定不轻饶!”

    萧斌如获大赦,连连叩头谢恩:“多谢皇上不杀之恩,微臣定当全力以赴,不辱使命!” 退下之后,萧斌匆匆回府,苦思计策。

    一夜过去,次日一早,刘劭高坐于朝堂之上,面色凝重,沉声道:“想必各位臣工已经知晓临川郡被夺之事了,如今临川落入刘骏手中,如何夺回,各位有何良策啊?”

    萧斌闻言,连忙出列,说道:“皇上,台州与临川隔江而望,我们可以从此进军,况且台州刺史蒙大眼是个不可多得的将才,水战经验颇为丰富,或可将其一举收复。”

    这时,一位老臣站了出来,拱手说道:“皇上,臣以为此计不妥。虽台州与临川隔江相对,但水战变数极大,若我军贸然出击,一旦失利,后果不堪设想。

    且蒙大眼虽有经验,然刘骏一方想必也会有所防备,不可轻敌啊。”

    另一位大臣也紧接着说道:“是啊,皇上。如今我方刚失临川,士气低落,此时出兵,恐将士们心存畏惧,难以全力作战。还望皇上三思。”

    萧斌急忙辩解道:“诸位大人过于谨慎了。正因为刚失临川,才更应迅速反击,以振士气。蒙大眼的水战之能有目共睹,只要筹备周全,定能取胜。”

    此时,庞秀之站出来说道:“皇上,臣以为萧将军所言有理。战机稍纵即逝,若此时不主动出击,待武陵王一方站稳脚跟,再想夺回临川怕是难上加难。蒙刺史威名远扬,若能善用其才,胜算颇大。”

    董先也附和道:“不错,皇上。如今士气虽低落,但正因如此,更需一场胜仗来重振军威。只要战略部署得当,未必不能取胜。”

    朝堂上顿时陷入了激烈的争论之中,大臣们各抒己见,有的支持萧斌的计策,有的则坚决反对。

    刘劭坐在龙椅上,面沉似水,眼神犀利,问道:“丞相以为呢?”

    刘义宣上前一步,恭敬地回答道:“皇上,臣心中一直存有忧虑。一旦内战爆发,硝烟四起,那北方的北魏定如恶狼一般,岂会放过这趁火打劫、趁机报复的大好时机?”

    刘劭听到这话,脸色更加难看,怒声道:“那依丞相所言,难道就眼睁睁看着刘骏的势力愈发壮大,而朝廷却毫无作为,不闻不问吗?朕身为一国之君,怎能容忍这等挑衅!”

    刘义宣赶忙拱手,言辞恳切地解释道:“皇上,臣绝无此意啊!只是如今这局势错综复杂,实非轻易能定夺,还需谨慎斟酌,从长计议。

    我们不妨先派遣使者与武陵王进行交涉,尝试通过和平的方式来解决这场争端。倘若武陵王执意不肯归还临川,那时再发兵征讨也不算迟。

    如此行事,一方面能够避免内战对国力的巨大损耗,另一方面也能为朝廷争取到更多的准备时间,以防那虎视眈眈的北魏趁虚而入。”

    刘劭冷哼一声,眼中满是不屑,说道:“派使者交涉?刘骏一个谋反者,狼子野心,昭然若揭,他岂会轻易妥协?朕看此举不过是白费功夫!”

    就在这时,一个侍卫匆匆迈入朝堂,跪地说道:“皇上,方才尚书省送来了一封紧急文书。”说完,双手恭敬地高高举起文书。

    旁边一名太监见状,快步走上前,接过文书,然后小步跑到刘劭面前,弯腰躬身,双手呈上。

    刘劭伸手接过文书,随即快速打开,目光急切地阅览起来。少顷,他脸色凝重地说道:“这是雍州刺史藏质的上疏,念给各位大臣们听听。”

    太监赶忙接过,随后用尖锐的声音读了起来:

    “臣惊闻临川遭夺,而近日于臣所辖雍州城内,尤以襄阳周边,竟有可疑人等出没。

    臣深感忧虑,恐此等可疑之人乃他国奸细,欲趁朝廷因临川事变致内乱之机,图取襄阳这一战略重地。襄阳地据要冲,若有闪失,后果实难估量。

    为确襄阳平安无虞,稳边固疆,臣斗胆恳祈皇上增兵驻守。兵增则城防可固,警戒亦能提升,奸细则无隙可乘。

    臣定当率麾下将士,死守襄阳,不辱皇上所托,以保社稷安康。”

    太监读完,刘劭目光扫过众臣,说道:“各位臣工听了藏刺史所言,认为是该派兵增援呢还是不该啊?”

    此言一出,朝堂上顿时变得鸦雀无声。

    众大臣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敢轻易出声,生怕说错话引来祸端。

    刘义宣目睹这般情形,跨步出列说道:“皇上,襄阳地处我朝、北魏以及吐谷浑三者的交界之处,战略位置极为重要。

    倘若朝廷内部因武陵王之事生乱,那北魏怎会没有觊觎之心呢?还有那吐谷浑,虽说暂时臣服于我朝,可人心难测,难保他们不会趁机反叛啊。”

    刘劭眉头紧皱,又问道:“那依丞相所言,刘骏窃取临川之事,朝廷究竟打不打他啊?襄阳又到底增不增兵呢?”

    “臣认为,无论是否对武陵王予以攻伐,襄阳都须派兵予以增援,以防万一。”

    王偃亦出列奏言:“皇上,臣以为丞相所言极是,决不可因内乱而致使国土有失,派兵增援襄阳实乃大势所趋、刻不容缓之举。”

    刘劭不禁冷哼一声道:“你们倒是讲得轻松容易,派兵,兵从哪里来呀?倘若朕把军队派遣到襄阳,刘骏来攻时又用什么去抵御?”

    刘义宣说道:“皇上,臣依旧坚持之前的观点,进击武陵王与增兵襄阳二者并不冲突,襄阳万万不能置之不理。”

    刘劭目光转向王偃,问道:“王刺史呢,也是一样的见解吗?”

    “皇上,倘若襄阳被攻克,那么整个长江中游的防线便会被撕开一道巨大的豁口,整个南方的门户将会全然敞开,这将对整个朝廷的局势带来极其重大的影响啊。

    所以襄阳必须派遣重兵去戍守才行。”

    听出了刘劭的语气和意思,江湛赶忙说道:“皇上,若朝廷此时派兵增援襄阳,武陵王趁机来犯,那我们可用的兵力就捉襟见肘了啊。

    所以依臣之见,唯有先平定了内部的贼寇,才能集中所有的力量来抗击外敌。”

    王偃一听,怒目而视,反问道:“江大人的意思,莫非是要对襄阳置之不顾了吗?”

    “本官可没说不管啊,只是认为应当先平定内贼,再集中力量抵御外寇。”江湛急忙辩解,心中也有些许慌乱。

    “哼,简直就是强词夺理!”王偃气愤不已。

    见他二人还待争论下去,刘劭猛地一拍龙椅扶手,凛然发话道:“好了!朕意已决,刘骏这逆贼必当攻伐。

    就从台州进军临川,同时董先、庞秀之一同前往台州,助蒙大眼一臂之力。筹备好一切事务后,择定日期进军。

    至于襄阳,令仓曹与武库备足充裕粮草及兵器器械,火速送达襄阳,并严令藏质,举全州之力保住襄阳,若襄阳有失,便让他提头来见!”

    众臣皆噤声,不敢再有异议,一个个低垂着头,心中各自盘算着。

    刘劭又道:“此次征战,关乎我朝荣辱,诸位当齐心协力,共克时艰。若有谁敢消极怠战,或私通外敌,定斩不赦。”言罢,刘劭甩袖愤然离去,留下一众大臣在殿中,神色各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