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早有偏私向背
作者:超爱小螃蟹   岁岁春欢最新章节     
    “皇兄,宁儿择中江浔一事,确是臣妹一手策划。”

    长公主幽幽开口,当场便承认了,可身为母亲,她第一时间却是为拓拔宁辩白。

    “皇兄,宁儿是个孝顺孩子,她是不忍叫臣妹失望,这才勉强应允,绝不是有意欺瞒皇兄。”

    “臣妹恳请皇兄不要怪罪宁儿。”

    长公主说着,再次屈膝。

    她如今是越国可敦,身份尊贵,在盛帝面前实在不必如此小心翼翼。

    但她回转越国后,容太妃与拓拔宁却依旧留在盛国,长公主也是因此才这般瞻前顾后,投鼠忌器。

    盛帝眉头一拧,此刻已心有不耐。

    宁儿的性情他是了解的,若没有皇妹授意,自不可能拿自己的终身大事开玩笑。

    “宁儿天真烂漫,朕当然没有怪她的道理。”

    长公主听到这话,微呼出一口气,似是安心了,这才继续坦言道:

    “臣妹不知皇兄今日为何屡屡提及帝师。”

    “臣妹确实久仰帝师之名,亦心怀敬重,然臣妹与帝师不过是在宴会之上有过寥寥数面,甚至称不上相识。”

    “至于臣妹为何要如此授意宁儿.......”

    长公主顿了顿,再抬头时,面露哀戚之色。

    “皇兄,臣妹和亲越国二十余载,日夜苦思故土——”

    盛帝以为长公主又要以情相挟,当即不耐拂袖,正要出言打断,却忽而浑身一僵。

    只听得长公主语含悲切,颤声道:“稷儿十岁那年,便开始为皇兄代笔,与臣妹互通家书。”

    “没有场面话,没有敷衍,稷儿代臣妹看过母妃,览过京城的风光,踏过京外的山水,字字句句出自肺腑,叫臣妹读来仿佛身临其境。”

    “十年啊......”

    “皇兄不知举目皆异的离乡之苦,熟悉的殿宇、亲人的笑脸都模糊了,每每夜深人静,如影随形的孤独和思念就会像潮水般一波波地涌来。”

    “乡音乡貌都成了遥不可及,那是一种深入骨髓的离乡之苦,唯有稷儿的书信聊以慰藉。”

    “皇兄,您可知稷儿在臣妹心中的分量?这些书信承载的不仅是臣妹对故土的思念,还有臣妹对稷儿视如己出的疼爱。”

    “三年前远在越国,收到告丧的那一刻,臣妹痛彻心扉,犹丧亲子。”

    “苦的是山山水水,远隔千里,臣妹竟连见稷儿最后一面都不能。”

    话至此处,长公主已泪如雨下,悲痛到摇摇欲坠。

    福顺瞧到此处,急忙上前来扶,一抬头,却见盛帝神情恍惚,眼眶已湿。

    长公主摇了摇头,推开福顺,泣声道:“既开了这个话匣子,臣妹也无畏无惧了。”

    “皇兄,为何啊!稷儿才及弱冠,他还那般年轻,皇兄怎的没把他照顾好!”

    “这天底下的良医尽在宫中,为何偏偏就留稷儿不住呢!”

    长公主确实是豁出去了,她倾身向前,悲痛之下竟扯住了盛帝的宽袖,吓得福顺大惊失色,急忙低呼:

    “殿下,不可啊!”

    蔺老此时也快步上前,急忙来扶盛帝。

    可盛帝神色怔怔,竟任由长公主将他扯得脚下踉跄。

    许是殿中动静太大,守候在外的温成业听得声响,扬声敬问:

    “圣上,可需属下入殿来?”

    这中气十足的一句话倒让失态的长公主回过神来了。

    她蓦地松了手,颓然后退了几步。

    福顺急忙去看盛帝,见盛帝摇了头,便扬声道:“不必入内。”

    长公主喘过一口气,眼眶通红地看向盛帝,悲声道:

    “此番归京,得知储位之争已剑拔弩张,形同水火,臣妹是外嫁之身,本不该插手其中,但因着爱屋及乌,心中早有偏私向背。”

    “故而归途中,听闻江浔乃是烨儿身旁最得力之人,便授意宁儿择其为婿。”

    “若宁儿与江浔能成,江浔为人臣妹早已听说,于宁儿也不失为一桩好姻缘,若不成.......”

    “若不成,也叫皇兄瞧瞧,底下两个儿子为了储君之位,能如何不择手段,机关算尽。”

    话至此处,长公主陡然卸了力,无奈地摇了摇头。

    “臣妹有罪,干预国事,介入储君之争,今日之后,当自请离开故土,返回越国。”

    “唯请皇兄明鉴,臣妹愿对天盟誓,此生只求皇室安宁、社稷昌盛。于诸般事宜,除了偏爱稷儿与烨儿,别无他念。”

    “如有半句虚言,臣妹——愿受天罚。”

    长公主说着,冲盛帝深深一拜。

    古人敬鬼神,此话已然是相当重了。

    盛帝神色几经变换,望着俯首跪拜的长公主,心中五味杂陈。

    当年,确实是他一时起意,让稷儿为他代笔同皇妹互通书信,为了维系感情,也为了两国交好。

    后来,此事便一直由稷儿代劳,他也听稷儿提起过,说远在越国的姑姑很是思念故土,日子过得不易等等。

    皇妹传回来的书信至今还留存于内库之中,随时可以调阅。

    至此,盛帝心中对长公主的话已信了六七分。

    而在长公主到来之前,盛帝已向蔺老问过话了。

    与长公主的回答截然相反,蔺老承认了当年与容太妃的旧事,但安宁郡主选婿之事,他只说毫不知情。

    二人的回答皆合情合理,莫非这一切只是崔道元捕风捉影的臆断?

    思及此,盛帝缓了口气。

    皇妹方才毫无预兆提及稷儿,着实叫他心神大乱。

    无论如何,皇妹到底是染指了储位之争,于其间推波助澜,就算没有不可告人的私心,也是身为天子的他所无法容忍的。

    至于帝师......

    盛帝偏头去看还搀着他的蔺老,曾经那个风雅博学、惊才绝艳的儒师已两鬓见白。

    当年父皇为诸皇子择师,他对蔺学士仰慕已久,但前头还有最受宠的皇弟在,他不敢心生奢望。

    谁知皇弟择了与宸妃沾亲带故的一位学士,倒叫他捡了便宜,成为了蔺学士的学生。

    他原还担心,老师心中早就中意皇弟,对他这个不受宠的皇子根本看不上眼。

    谁知老师数年如一日悉心教导于他,每每循循善诱,可以说是倾囊相授。

    故而,即便老师未曾在当年的诸位之争中助他什么,他却始终心怀感激与敬重。

    也是因了这层原因,从崔道元口中得知老师极有可能与皇妹密谋时,他才会那般惊怒,以至于急召老师入宫。

    皇妹如今身份到底不同了,往小了说,是插手储君之争,往大了说,万一是——窃国呢?

    这是他身为帝王该有的谨慎和考量。

    蔺老似乎察觉到了盛帝的视线,不由抬头看去。

    见盛帝定定盯着他,蔺老不由面露惶恐,松了搀着盛帝的手,后退两步躬身行礼道:

    “圣上,老臣伴君数十载,岁月悠悠,情分匪浅,如今年迈,唯余一片赤诚之心,全系于圣上一身。”

    “老臣方才所言,句句属实,还望圣上明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