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舆论
作者:沐颜歌   绽放于冬最新章节     
    这套理论对杨栢安有效,但对于朱易来说几乎无效——因为她冬奥名额的争议不断,这几天上冰的状态肉眼可见地差。

    早在奥运名额选拔赛开始之前就有很大争议,最大的莫过于为什么白露没有升组、不参与冬奥名额的选拔。

    因为冬奥的热度带来的流量,国内的舆论没那么好压下。在去年八月,花协迫于压力发布声明,表示这是选手个人意愿,也是考虑到选手之后的发展。

    但这一声明显然站不住脚,也没什么人买账。

    不说之前白露在采访中明确表示对于参加北奥的期待,单看杨栢安在那条微博下的一个句号的回复,都足以证明一些问题。

    这三年来杨栢安处事沉稳,无论是赛后的发布会还是日常的采访都能看出她有趣的灵魂和大气的格局。她早就过了不计后果的年纪,但这次例外。

    不光是私人情感,站在运动员的角度想想都会寒心。

    “这个赛季不升组是基于白露选手的个人意愿以及职业规划,我方选择尊重选手本人的意见,并予以全力支持……”

    多讽刺。

    搞事的杨栢安接到远隔重洋的一通电话时早有准备,可以说很平静地接受了来自总教练以及领队的怒气,也听到了他们转述领导的话。大意就是让她配合队里的声明,不要多事,否则后果自负。

    这件事她确实有错,存在抹黑官方以及教练组的嫌疑,说大一点甚至可以是和中国花协作对。

    但和电话里的“冲动”两个词不搭边。

    杨栢安很清楚自己这么做之后可能面临的惩罚,所以在被领队教育之后,她也非常淡定地接受了亚洲公开赛的强制禁赛。这件事明面上的处罚在杨栢安这里就到此为止了——因为她的成绩,也因为一个回复确实证明不了什么。

    但之后关于她伤病为什么有那么多夸大甚至带了抹黑言论的报道……也不敢说和这件事毫无关联。

    随着赛季比赛进行,白露在青年组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之前的舆论也勉强压了下去。等到今年五场选拔赛和四大洲的结果出来,再次让被迫闭嘴的一部分冰迷找到了发泄口。

    白露用青年组的节目拿到了四大洲第四名,并且在两套节目中完成了两个三周半。虽然一个标q一个标小于号,但分数和节目呈现依旧优于三位参加北奥选拔赛的姐姐们,而且显得三位上不了200有些鸡肋。

    加上最终结果是林珊因为身体原因最后崩盘、名额归于朱易,自然激起了更为强烈的质疑。

    原本杨栢安在第一天上冰练习的采访后就提前进入了比赛断网期,但舆论环境太过乌烟瘴气以至于官方发布声明,教练组也给群里发了一份。

    “这声明发得可真及时,”苏鸢雅吐槽,“菜凉了知道吃一口了。” “别胡说。”杨栢安和黄煜齐可以说是异口同声。“好啦好啦!也就咱们几个在的时候我说两句,”苏鸢雅朝杨栢安努努嘴,“小齐哥,你咋不说说安安姐,人直接用大号在官博下面搞事。”

    “所以被禁赛了啊。”杨栢安走在苏鸢雅旁边,裹得严严实实,“别学我,我还被陈妈骂了一顿。” “那这事儿安安姐怎么看?” “真是无聊的问题……行吧,走心还是不走心?” “那肯定要走心的!”苏鸢雅理所当然。

    “人都到奥运村了,折腾个屁。” “……那不走心呢?” “小鱼升组还有她们什么事。”

    “……两位姑奶奶,消停点吧!”黄煜齐第一次感觉走向中国楼的路如此漫长而心累。

    回到宿舍,朱易果然不在。彭程告诉两人她被领队叫走了,估计是去做心理辅导。“天哪,这也太倒霉了。”苏鸢雅悄悄和杨栢安咬耳朵,“悠悠本来心态就不算太好,这回真是撞枪口上了。” “倒了血霉了。”杨栢安表示赞同。

    对朱易来说,这也算某种意义上的无妄之灾,她第一次参加奥运就被埋在了舆论的中心,能有个稳定的发挥都算她内心强大。

    虽然这次舆论风波的中心在朱易,但教练组对于所有选手的心态都很重视。特蕾西教练也是如此,在日常关照杨栢安身体状况以及训练效果的同时,也不着痕迹地观察她的心情,并且帮她挡掉一些记者的问题。

    得益于杨栢安比赛断网的好习惯,她受到的影响很小。即使她本人就属于那种在漩涡里也能绝地反击的大心脏,但能把比赛平稳过去显然是最优解。

    自27号后,杨栢安的上冰练习就没有断过,状态也都是有好有坏。短节目的配置已经基本确定,杨栢安在自由滑的练习中也尝试了很多不同的配置,包括所有数量的四周以及三周半的排列组合。

    最后得出的结论,就是双四双三周半和三四单三周半。

    在团体赛开赛前夕,杨栢安终于和陈楷雯排到了一批上冰。

    和四年前一样,两个人训练结束后就一起合影,在场地边拍下了和四年前同样姿势的照片,甚至也一起去食堂点了一顿饺子。

    看着间隔四年的照片,杨栢安有些感慨。时间变了地点变了,脸上多了厚厚的口罩,甚至连两人的气质容貌都有细微的变化。但两个人眼里的笑容依旧是一样的明亮。

    在询问过本人意愿之后,杨栢安就拜托特蕾西教练把这几张图片发在了国内外社交媒体上。

    配文:平昌,北京,四年,我们

    感慨的人如此之多,以至于杨栢安这条微博上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热搜。

    四年又四年,奥运从来不会缺席,意难平也是。

    竞技体育最不缺的就是遗憾。

    “中国2022年冬奥会如果能申办成功,那可能是我最后一场比赛。”

    ——可惜她连平昌都没有等到。

    “安安,我很期待到时候现场看到的开幕式有多好看。”

    ——因为伤病,她连平昌之后的中国杯都没能出席,消失得也悄无声息。

    “我要离开赛场啦!安安不用太想我哦~”

    ——她来到了首体,参与了北京冬奥,但没有穿上冰鞋。

    “说好啦安安姐,我们一起去北京!”

    ——因为疫情,她没能迈过成人组的升组门槛。

    “去吧,我到时候开直播解说你的比赛。”

    ——他也曾是中国的紫微星。

    从平昌到北京,似乎眨眼而过,又涵盖了他们短暂的职业生涯。

    四年那么短,又那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