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经济之才
作者:我喝黑茶   我在大唐安西当大都护最新章节     
    说起来凑巧,王臣面前也来了个宰相后人。

    “你是宰相后人?”王臣看着眼前年轻人。

    “正是。”年轻人再次向着王臣叉手一揖,又说道,“在下狄遇仙,武周宰相狄仁杰乃是在下高祖父。”

    “狄遇仙,你怎么又来了?”郭昕竟也认得狄遇仙。

    显然,这年轻人跑来龟兹毛遂自荐已经不止一次了。

    “郭大将军,今日在下并不是来投奔你的。”狄遇仙不亢不卑的道,“在下今日投奔的是安西四镇节度兼北庭行营营田度支司王度支使。”

    郭昕摇摇头,对王臣说道:“贤弟别理会他,这小子除了会做买卖,别的啥也不会,也好意思自称是名相狄仁杰后人,狄公若泉下有知,估计会被气得活过来。”

    “你会做生意?”王臣闻言却瞬间来了兴趣,现在最缺的就是经济人才。

    裴典虽然也是个理财高手,但更适合当幕僚,独挡一面就缺了些胆识和魄力。

    狄遇仙从衣袖之中取出一封书信递给王臣说:“王度支使,这是在下的建言书,书中陈述了禁止本朝之商贾前往胡地做买卖的十大弊端,其中最大的弊端便是将商路之利的大头白白让与了胡人,我大唐从商路中获利不足十之一!”

    “狄遇仙,知不知道你在说什么?”郭昕大怒,“你竟然胆敢质疑国策!”

    “大将军,在下并没有质疑国策,在下只想说,大唐的商贾可以是私人,也可以是官府的,若财富掌握在官府手中,何惧哉?”狄遇仙道。

    听到这,王臣的眼睛瞬间亮起来,这是位大才!

    后人说起大唐,最大的刻板印象就是包罗万象,就是开放以及包容。

    但其实,大唐也有封闭的一面,比如禁止汉人商贾前往海外做贸易,所以从来只有海外胡商大量涌入大唐。

    到了晚唐之时,广州一地的胡商就有十几万人。

    然而遗憾的是,从来没有汉人商贾去海外经商。

    也正是因为这,才导致鲜有海外文化流入大唐。

    其实不止大唐,直到晚明之前,都鲜少有任何领域的知识从海外流入华夏。

    只要翻一翻历史书就可以发现,即便是在唐朝,文化交流也同样是单向的,从大唐流向海外的知识可以说包罗万象,比如唐朝跟吐蕃的两次和亲,就带去了包括医学、农业、建筑及冶炼在内的大量知识经验,甚至于就连工匠都有数万人。

    再比如说大唐的造纸术、印刷术甚至火药都通过胡商先后传入中东及欧洲。

    但是有唐一朝,从海外输入华夏的就只有经文,主要就是佛经,诸如哲学、医学、地理及历史等专业知识,从来就没有只言片语流入华夏,是不是很奇怪?

    西方可是一直声称,从古罗马甚至古希腊时代,哲学医学地理历史等学科就已经极其发达,欧几里得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编撰了几何原本,亚力士多德更是在汉朝以前就编撰了涵盖哲学、医学以及物理等各个学科的一百多部专着,超过一千万字的宏篇巨着。

    与之相对的是,司马迁耗尽毕生心血写的史记,也不过区区五十二万字而已。

    亚力士多德哪来的这么多时间学习这么多知识,又哪来这么多的财力支撑他写下一百多部上千万字的宏篇巨着,这些姑且不论,权当是真。

    然而令人费解的是,大唐与外界交流如此频繁,有那么多宗教经文流入大唐,可直到大唐灭亡都没有关于亚力士多德任何一部专着的只言片语流入华夏,是不是很诡异?

    是因为以粟特人为首的胡商想要封锁大唐?不愿意将先进的知识传播给大唐?

    这样的结论当然是荒谬的,胡商唯利是图,绝不会拒绝贩卖知识的巨额利润。

    事实上不只是唐朝,即便是到了蒙元时期,蒙古大军两次打到中东甚至欧洲,从欧洲带回了大量的财宝及奴隶,却没能带回关于亚力士多德的任何一部专着的只言片语,甚至没能从欧洲带回来一部史书,或者任何一学科的任何一本专着,是不是有些匪夷所思?

    有史学家将其归咎为蒙古人是文明毁灭者,只知破坏,不知保存,但这种说法显然缺乏说服力,因为蒙古人在入主中原之后并没有摧毁华夏文化,而是完整继承华夏文化并将之发扬光大,由此可见蒙古人也是懂得保存并学习先进文化的。

    但是蒙古人偏偏没有保存并学习西方文化,奇不奇怪?意不意外?

    总之,为何晚明之前从来没有西方的任何一部学术专着的只言片语流入华夏,已经成为一桩悬案。

    其实,大唐原本是有机会破解这桩悬案的。

    如果大唐没有禁止汉人到海外经商,如果汉人商贾沿着陆上及海上丝绸之路,大量进入中亚、西亚乃至于中东欧洲,就必然会带回关于中东以及欧洲的详尽的地理人文以及各个学科的专着,当然了,前提是西方真的有!

    然而遗憾的是,大唐也禁止汉人前往海外经商。

    对于这一事实,后世的经史学家有许多的猜测,但是很难达成共识。

    最靠谱的解释还是商人地位低,而且商人多狡,一旦让商人群体掌握了庞大到足以颠覆朝廷的财富,就会威胁到朝廷安全。

    然而狄遇仙却想到了一个解决之道:官办民营!

    这跟近代西方在东方创办东印度公司一个道理,就是在海外创办官方性质的商号,一边做生意,一边殖民,这样不仅可以让财富归于官府,而且还可以避免商人坐大的局面,不至于因为商人掌握了巨额的财富而威胁到朝廷的安全。

    当下王臣说道:“狄遇仙是吧,你被正式录用了。”

    “喏!”狄遇仙闻言大喜,当即站到了王臣的马后。

    王臣又特意跟郭昕解释道:“兄长,小弟身为安西北庭度支使,麾下却没有几个像样的经济专才,此人略懂一些经济,所以将其纳入麾下,你不会见怪吧?”

    【注明:经济并非外来词,晋书就有这词,意指经世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