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狄仁杰老泪纵横 庐陵王归位太子
作者:雾都山人   做则天女皇的男宠最新章节     
    在洛阳皇宫的凤鹤宫内,晨光透过精雕细琢的窗格,洒在了一桌丰盛的御膳上。桌上摆着的不仅仅是食物,更是盛唐的韵味:有香气四溢的羊肉泡馍,每一口都是温暖的抚慰;色泽金黄的脆皮烤鸭,皮脆肉嫩,令人回味无穷;清蒸的鲈鱼佐以葱姜丝,鱼肉的鲜美与葱姜的辛香交织,犹如江南水乡的温婉;还有那用山泉水烹煮的碧粳米饭,粒粒分明,透着自然的甘甜。张易之和张昌宗兄弟俩,身着华服,正小心翼翼地侍奉在武则天左右,为她布菜。

    武则天用膳后,轻抿一口香茗,然后对张氏兄弟说:“今日朕有重要事情要去百福殿,你等不要跟着。”她的声音中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决断,张氏兄弟连忙应诺,不敢多问。

    武则天步出寝宫,步入了百福殿。殿内,李显一家已经在此等候。她亲切地询问了李显与韦氏孩子们的情况,韦氏感动得泣不成声。武则天轻轻拍了拍她的手,安慰道:“已经回来了,回来就好了。”她的目光落在李裹儿身上,笑道:“李裹儿都这么大了,需要找婆家了。”

    随后,武则天安排李显的眷属去别处休息,而将李显暂时躲避在帷幕后。她召见了狄仁杰来百福殿,故意说起庐陵王之事,试探狄仁杰的反应。

    武则天沉痛地说:“朕听闻庐陵王在流放地受尽苦难,风餐露宿,饱受风寒之苦,甚至有时连一碗热汤都难以得到。”她的话语中充满了对李显的同情与关怀。

    狄仁杰听后,心中涌起一股悲痛之情,他想象着庐陵王在流放地受苦的情景,不禁泪流满面,哽咽道:“庐陵王受苦,臣等心痛如绞。”

    狄仁杰老泪纵横,深情地说:“庐陵王年少时,臣有幸在宫中做他的属官,记得那是一个午后。那时,李显还是个幼小的孩童,纯真无邪,眼中闪烁着对世界的好奇与渴望。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袁天罡,那位名动京城的道士,曾受邀来到宫中。

    袁天罡看着庐陵王,眼中闪过一抹深不可测的光芒。他轻抚长须,对我说道:‘此子生于富贵,却未必能享受到富贵之福。若他有朝一日能享受到富贵,那将是……’

    我凝神聆听,期待着袁天罡的下文,然而道士却只是微笑着摇了摇头,说出了那句令人费解的话:‘天机不可泄露也。’言罢,袁天罡飘然而去,留下我一人在原地沉思。”

    狄仁杰接着说道:“如今,庐陵王远在偏僻之地,受尽磨难,这正是袁天罡所说的他享受不到富贵之福啊!”

    武则天听到这里,命人拉开帷帐,说道:“狄国公,你看,这是谁?”

    狄仁杰一看是李显,“啊!庐陵王在此,老臣有礼了!”狄仁杰说着就拜。

    庐陵王也很感动,一把拉起狄仁杰,流着泪说道:“国公不必拘于礼节,小王让您担忧了。”

    武则天见狄仁杰如此动情,也不禁感到一阵心酸。她轻声安慰道:“国公节制,注意身体,不要难过,今天,朕把皇太子还给你了。”

    狄仁杰感慨万千,连忙叩谢武则天。狄仁杰抹去眼泪,说:“陛下,庐陵王的过去,正如袁天罡所言,先苦后甜。如今,他已经历了人生的风风雨雨,是时候让他承担起应有的责任,为大唐的繁荣稳定贡献力量。”

    武则天点头,她对狄仁杰的话深表赞同:“国公,朕相信你的判断。李显的过去虽然坎坷,但他的未来必将光明。朕会与他一同努力,让江山社稷更加美好。”

    狄仁杰接着说道:““太子回朝,但却无人知晓,人言纷纷,如何才能让人相信呢?”

    武则天微微一笑,她早已有了安排。她先将李显安顿在龙门,然后按礼节迎回宫中。这一举动,既保证了李显的安全,又能让天下人知道太子的归来。

    几天后的一个上午,天气晴朗,阳光普照,这是一个罕见的冬日艳阳天。

    洛阳龙门山前的官道上,阳光洒满了大地,给寒冷的冬日带来了一丝温暖。这一天,洛阳城内外张灯结彩,喜气洋洋,因为这里将举行一场盛大的仪式——太子李显回京的庆典。

    官道两旁,早已聚集了无数的百姓,他们身着节日的盛装,脸上洋溢着期待的笑容。孩子们骑在父亲的肩头,兴奋地指向远方;老人们拄着拐杖,眼中闪烁着激动的泪花。整个洛阳城,都沉浸在一片喜悦和祥和的气氛中。

    随着远处传来的锣鼓声,李显的队伍渐渐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队伍浩浩荡荡,旌旗猎猎,金色的阳光照耀在旗帜上,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士兵们身着亮银的盔甲,手持长矛,步伐整齐划一,如同一道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

    在队伍的中央,李显端坐在一匹雪白的骏马上,他的面容庄重而慈祥,眼神中透露出对未来的坚定和希望。他身着一袭金黄色的龙袍,头戴金冠,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彰显出他作为太子的尊贵与威严。

    沿途的百姓看到李显,不禁交头接耳,议论纷纷。他们欢呼着,挥舞着手中的花束和彩带,表达着对太子的欢迎和敬意。\&看啊,那是太子李显!他真的回来了!\& \&太子殿下,欢迎您回到神都!\& 欢呼声此起彼伏,如同海浪一般,一波接着一波。

    李显微笑着,向沿途的百姓挥手致意。他能感受到百姓们的热情和期待,这让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他知道,自己肩负着大唐的未来,肩负着百姓的希望。

    在庆典的高潮部分,李显在百官的陪同下,来到了龙门山下的祭台。祭台上,香烟缭绕,钟鼓齐鸣,一派庄严肃穆的气氛。李显下马,步上祭台。吉顼面对着天地和百姓,大声宣读了回京的诏书: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盖闻天命无常,唯德是辅。朕以微躬,承继大统,夙夜匪懈,勤政爱民。今观四海之内,百姓安堵,社稷安宁,此皆赖祖宗之德,亦朕与众卿等共同努力之所致也。

    太子李显,朕之元子,自出继大位,以仁孝着称,秉性忠厚,德配储君之位。昔日因国事之需,暂居外藩,今思之,朕心常怀。现国家大庆,四海承平,太子回朝,以正位东宫,以顺天下人望。

    朕闻古之帝王,必以元子为储贰,以固国本,以安民心。今朕决意,特颁此诏,宣太子李显即日启程,回京归位。沿途各州县,务须妥为护送,不得有误。至京之日,朕将亲迎于郊,以示隆重。

    太子李显,自今归京之日起,当益加勤勉,学习治国之道,以期来日继承大统,不负朕之所望,亦不负天下臣民之重托。

    布告天下,咸使闻知。

    钦此。

    于神都洛阳宫中,大周皇帝武曌,圣历元年,腊月初九日颁诏天下。

    吉顼的声音铿锵有力,回荡在龙门山下,传遍了每一个角落。

    百姓们听到诏书,无不感动得热泪盈眶。他们知道,李显是一位仁德的太子,他的回归,必将给大唐带来新的希望和繁荣。

    随着庆典的结束,李显在百姓的簇拥和欢呼声中,缓缓进入了洛阳城。阳光下,他的身影显得格外高大和伟岸,如同一颗璀璨的星辰,照亮了大唐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