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人才引进的待遇
作者:家云   三国:刘备前脚刚走,我就来青州最新章节     
    典韦骑着战马,手持双戟,如猛虎下山,气势不凡。徐盛看着典韦骑马拿戟的姿势,就知道典韦力气不小,他稳坐战马,拿着长刀,寒光凛冽,气势也不弱。

    “来吧!”典韦暴喝一声,双戟如风,一前一后,向徐盛劈去。徐盛身形一侧,宝刀斜挥,与戟相撞,火星四溅。

    典韦力大无穷,每一戟都似有千钧之力,震得徐盛手臂发麻。徐盛很快就发现比力气肯定比不过了,只有以躲闪为主,步步为营,寻找破绽还击。两匹马盘旋交错,典韦与徐盛各自鏖战,一时难分高下。

    然而,二十个回合之后,典韦占据了上风,徐盛慢慢地只有招架之力。

    陈炎连忙叫停:“停手吧!”两人停了下来。

    徐盛一阵惭愧,气喘吁吁地说:“典将军武艺高强,我不如也,真是……惭愧。”或许他以为三百石粮赚不到了,心里感到失望。

    “文向切勿沮丧,伯悦之勇,即便是整个天下,亦是罕有敌军,以你的武艺,若愿意留在我军中,将来必有一番大作为。”

    徐盛转忧为喜:“真的?我可以留下。”

    “那是自然。”

    徐盛连忙行礼:“拜见州牧。”

    如此一来,他算是正式投效了陈炎。

    陈炎又和徐盛回到衙署里,接着聊了半个时辰,他又让人安置一下徐盛的家眷。

    送走徐盛后没多久,突然外面又响起了“咚咚咚”的鼓声,又有人在敲鼓。陈炎疑惑起来,真是奇了怪了,一天居然敲了三次鼓。

    陈炎走了出去,看到杜袭正好走了进来。

    “子绪,外面出了什么事?”

    “是出了点事,敲鼓之人名叫徐和,是原黄巾军中的一个小头目名,有人告发,说他杀了济南王刘赟,我手下的人想抓捕他,双方打了起来,徐和就跑来敲鼓,这事就闹到这里了。”

    “济南王?怎么杀的?”就是被陈炎占了豪宅的那个济南王?

    “据说州牧占据济南东平陵后,济南王刘赟带着家人一路南下到北海一带躲了起来,后来黄巾军攻北海,一路掳掠,徐和就抢到了济南王,将人杀死。济南王地位崇高,我不得不慎重,原本我意是,抓了这徐和,将其处死,也算是有个交代了,只是他先敲了鼓,惊扰到了州牧。”

    “处死徐和恐怕不妥,管亥投降之时,我曾承诺对黄巾军过往所犯之事不予以追究,若仍以旧事处死徐和,恐怕会让已收拢的黄巾军部众不服,且散落各地的流民也会因此对我等有了猜忌。”

    杜袭也有担忧之事:“只是,济南王终非凡人,若其死为朝廷所知,必有人会责骂州牧包庇凶手,且黄巾军中,百姓倒也就算了,一些头目凶残成性,只怕不会老老实实,日后仍会伺机闹事。”

    “今正是安置黄巾降兵和收拢流民的重要时刻,当以此为主,我已承诺的事,自然要做到,否则如何服众?徐和杀济南王之事,应先尽量隐瞒下来,对徐和亦不予追究。至于朝廷那边,我等就宣称济南王死于战乱之中即可。”

    “不过,黄巾军中一些头目确实凶残成性,这点不得不防,你就学咱们以前对付俘虏的作法,把头目和士兵、百姓分开,单独安置,另外,安置之后,让当地的官员派人盯着,一旦他们惹了事,就立即处置。”

    杜袭点了点头,也认可了这种做法。

    “子绪,你来的正好,我正有一事想参考你的意见。”

    “州牧请讲?”

    “今我大军据青州,我亦自领青州牧,收拢了黄巾军和散落青州各地的流民后,青州亦会日趋稳定,日后来投效我的人也会越来越多,其中必不会缺乏有才之人。以往我发举贤令,把俸禄写清楚,贪图俸禄而名不副实亦有,才能非凡物超所值之人亦有。若以同样的俸禄对待,恐怕有失公允。”

    “州牧的意思是……”

    “我的意思是说,我们需想一个办法,能够区分开来,不同的人任命不同的官职,给予不同的俸禄,让有才之人能够得到重用,获得更高俸禄或厚待,以收拢其心,而不是如现在一般由我一个人来决断。若由我一人决断,遇到有才而又不为我所喜之人,我又如何能好好对待?岂不是会有失公允?”

    “州牧言之有理?可州牧想怎么区分?”杜袭慢慢明白了过来,他认为这是好事。只是他跟陈炎已久,知道陈炎的性格,今日突然提出这事,就表明陈炎心里已有了一定的想法。

    “新投效之人,有的年纪尚轻、声名不显,却才能非凡,有的声名远播,实则只会夸夸其谈,有的德高望重,扬名天下,每个人的条件也不一样。来投效之人,我们当以年纪、才能、声名、以往成就、效力年限等来对其进行审查,得出一个数字,称为打分,以这个数字的多少来判断其优劣,并发放不同的俸禄。”

    “打分?州牧说的可是类似上计制之类的办法?”

    “上计制?”陈炎微微一愣,然后大笑起来:“哈哈哈哈,正是类似于上计制,上计制是对郡县官员的考核,以此判断官员绩效,以绩效核算俸禄,如此才能激起官员的积极性,对于一些刚投效的官员来讲,亦需采用类似的手段,来对其进行审核。”

    所谓的上计制,是这时代的考绩制度之一,包括?户籍、?财政、?治安、?农业等方面,每年秋季由?郡县官员向上级汇报,中央岁末考核郡县,评定优劣,决定升降赏罚。当然,在当今战乱时代,这个制度已经被破坏。

    “如此得出的结果才会公平公正,我们才可以为其任命合适的官职,不使其屈才,投效我们的人也不会有怨言,即便是我,亦不能厚此薄彼。”

    “州牧言之有理。”

    “以我看,就以年纪、才能、声名、以往成就、德行五项为评判项目,这些项目中,重要程度亦不同,例如才能最重,依次是以往成就、德行、名声、年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