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魏氏家族那点事
作者:千里草人   春秋晋国风云最新章节     
    强大的晋国,到后来战国时期被韩、赵、魏三大家族给瓜分了,在晋国基础上成就了战国七雄中的韩、赵、魏三国。

    晋国是一个卿大夫家族势力极其强大的国家,任何一个大家族能够做到经历数代甚至十数代而长盛不衰,与一代代家族掌舵者有着密切关系。尤其是笑到最后的韩、赵、魏三大家族。

    赵氏家族我们一直在讲,韩氏家族的历史前面也已讲了,这里我们主要讲的是魏氏家族那点事。

    晋国魏氏家族,源于天子之姓,姬姓。周武王灭商朝后,把十五弟毕高封于毕地,约在今陕西咸阳一带,建立了毕国。毕高后人有以毕为氏的,遂成为中华姓氏文化中毕姓渊源之一。

    毕高在周王朝是一位大名人,周王朝建立起,他受王命,负责处理被商纣王关押的犯人。

    据说,毕高采取了宽大为怀的政策,平反了大量冤案,对那些商王朝时因直谏受迫害的商臣予以重用,从而受到人们爱戴。

    周成王临终时,按周成王遗命,毕高与周公、召公辅佐周康王。在毕高等人的辅佐下,大周王朝安定繁华,史称“成康之治”。

    毕国最初是拱卫大周王朝都都镐京的重要藩国。到了西周末,随着犬戎不断入侵西周,毕国被西戎所灭,毕高的后裔散居各地,其中一支便流落到了晋国。

    毕高后裔中有一个叫毕万的,便在晋国出仕。

    公元前661年,毕万作为晋献公的车右将军,在晋国伐灭耿、霍、魏三国战役中获得战功,被晋献公封为大夫,获封地魏邑。

    从此其后世子孙便以魏为氏,这便是魏姓渊源之一。

    毕万之孙魏犨是晋文公重耳年轻时五位最好的朋友之一,与赵衰、狐偃、胥臣、先轸等一起被评价为晋国五杰。在重耳流亡列国时,整整十九年,魏犨一直追随左右,可谓功莫大焉。

    晋文公即位后,赵衰、先轸、贾佗、胥臣、狐偃、狐毛等人纷纷得到重用,而魏犨却仅仅获得了一个晋文公车右的职位,所以心中相当不平。

    同样与他感到愤愤不平的还有一起陪重耳流亡的颠颉,于是在晋国讨伐曹国之战中,两人不遵号令,故意杀了晋文公特意交待要保护的曹国大夫僖负嘉。

    这件事的后果是很严重的,晋文公勃然大怒,颠颉而被处死,魏犨被撤职。从此,魏犨就淡出晋国政坛,最后郁郁寡欢而逝。

    魏氏家族也因此受到冷落,他们现在除了一块封地魏邑和一个大夫的世袭级别外,已经在晋国沉寂了很长一段时间了。

    魏氏家族,基本被人们所淡忘了。但有一个人一直没有淡忘魏氏,他就是赵衰。

    赵衰总是给人以冬日之日的温暖,他关心韩氏家族,甚至收养了韩厥,当然也一直关心着魏氏家族。

    魏犨与赵衰也是少年时结交的朋友,现在赵衰之子赵盾成了晋国执政上卿、中军元帅,当然也是要继续关心魏氏家族的。

    魏犨共有四个儿子,嫡子魏悼子以及魏颗、魏锜、毕阳。

    魏悼子是魏氏家族发展史上一个很重要的人物,但史料居然没有记下他的名字,而只是记下了他的谥号悼子。那他究竟叫什么名字呢?应该叫魏寿余!

    虽然有的史料把魏寿余称为魏犨的兄弟,但魏邑的实际拥有者是魏寿余,而能够继承封邑的,必须是由家族宗主指定的嫡子。

    严格来讲,继承家业的,应该是嫡长子,这是周礼的规定。但很显然,在列国诸侯的卿大夫家族里,立贤已经成了一个趋势。

    因为唯有贤能的儿子,才可以保住家业,特别是在晋国这样权力斗争尤其激烈的诸侯国内。

    魏悼子作为魏犨的嫡子当然是要继承魏邑的,而魏寿余正是魏邑大夫,即魏邑的实际拥有者,那魏悼子与魏寿余应该是同一人。

    如果,秦国与晋国的关系一直是和睦相处的,那魏氏家族就没有什么好担心的。但现在形势变化发展太快了,由于秦、晋两国交恶,魏氏家族面临着极大的危机!

    因为魏邑的地理位置非常麻烦,魏邑就在河东,与河西的秦国隔一条黄河相望。现在晋国主要敌人之一就是秦国,秦国三天两头要侵犯晋国,魏邑当然是首当其冲的。

    魏寿余很焦虑,他很羡慕那些远离秦国边境的大夫,羡慕着他们有一块安全的封地。

    由于魏氏家族的没落,自己作为家族宗主,要保住家业,最好的办法便是将魏氏家族从魏邑迁到其他地方。

    也就是说,魏寿余一心想着换块地,一块安全的可以延续家族的好地。

    魏寿余找赵盾商议此事,赵盾就把这事记下了。赵盾一直想着,有朝一日,一定要帮魏寿余解决此难题了。

    现在,赵盾手头已经有了一块好地,那就是原本属于先氏家族的霍邑。

    霍邑是原霍国都城,在今霍州市境内。先氏家族经历了先轸、先且居两代之后,到后来先蔑出逃秦国、先克被杀等一系列事件后,现在可以说是整个先氏家族遭到了沉重的打击。

    虽然先克还有一个儿子先谷在,但先谷继承的是先氏主要封邑原邑。霍邑如今归入晋国公室,主要原因是霍邑可能是先都的封邑。

    先都居然参与刺杀了先克,被依法处死,其封邑当然得没收。

    赵盾手头有了霍邑,那就把这块地给魏氏家族吧。

    但这必须要有一个先决条件:魏氏家族必须得为晋国立下功劳,自己才可以名正言顺地让魏氏家族把封邑从魏邑换到霍邑去!

    现在机会来了,大家都在想着怎么把士会召回国。

    赵盾很快便有了主意,因为手头有几个问题,正好可以一并解决:

    一是要让士会回晋国,那就得给士会足够的好处,这个好处正是一块封地。

    二是要让魏氏家族换块封地。

    三是要让魏氏家族立一个功劳。

    于是,赵盾想出了一个一举两得的好办法:

    为了让士会回晋国,那给士会一块土,具体正是把魏氏家族的魏邑。

    为了让魏氏家族让出魏邑来,那就应该给魏氏家族另外一块地,具体正是翟邑。

    为了让魏氏家族换地,那得让魏寿余立一个功劳。具体正是这个功劳要围绕着召回士会这件眼下最重要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