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少林游
作者:柳公居士   城一代的奋斗史最新章节     
    五月已经差不多过半,陈科长宣布的旅游终于成行了。

    六点三十分,还是夏令时,也就刚刚天亮,校车拉着四十多人,载着四十多颗好奇、火热的心,离开校园,奔向远方。

    路,不平坦的路,曲折,坎坷。路途上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减淡了旅游的欢乐与兴趣。

    汽车刚开到紫荆山百货大楼,就直接进了加油站,加油站却送给两个让人懊恼的字:没油。

    司机无奈,只得掉头,沿着金水路向东,在拐向城东南路,在那个加油站停留十几分钟,总算补充了能量,慢悠悠地离开这个省会城市。

    路两边呈现一派田园风光,番茄、黄瓜秧上都已开出黄色的花,麦子已经开始灌浆,偶尔还可以看到一片金黄色的麦田,那是即将成熟等待收获的大麦。

    地形开始高低起伏,深沟断壑多了起来。

    在一个山口,有一段下坡路,中段有一座钢筋水泥浇筑的公路大桥,桥下是两三丈深的深沟,沟里水平如镜,远处沟壁上长满苍翠的绿树、灌木、杂草。

    突然,嘎吱吱,一个长长的刹车声,刺破人的耳膜。

    急刹,好险!满车人都发出一声惊叫。

    校车差点和对面驶来的一辆装满石子的卡车相撞,那辆卡车差一点就要掉入桥下。大桥栏杆先前已被撞断一节,桥下还有一辆车的残骸。

    卡车司机气势汹汹,双手握了一把很长的汽车摇把,身边还站了几个怒气满面的人。校车司机张师傅,站在车前与他对峙。

    带队的校团高官郭大卫急忙下车,同学们也都下车,把对面的几个人团团围住。

    那边的几个人,看这边人多势重,不敢轻举妄动。郭书记开始拉住对面的司机劝解:“师傅,息怒,息怒!我是教师,带着这四十多人去参观。你看,虽然差点两车相撞,幸亏还没撞上,万幸,万幸!大家各让一步,互相行个方便,都过去就得了。”

    郭书记一边劝和,一边紧紧拉住卡车司机操着汽车摇把的手,以防万一。

    李勃感觉,这几个人就是本地的“地头蛇”,平时没事还想找点事,有事更会得理不饶人。

    也许对方看讨不到便宜,气哼哼地后撤了。

    郭书记喊到:“张师傅,我们也让一让,把车靠边,让卡车先过去。”

    一场风波就此平息,李勃很佩服郭书记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同学们上车,继续赶路。这一曲不太优雅的插曲,白白浪费了大家半个小时。

    汽车进入豫西山地,道路正在修复,不仅颠簸得如同跳舞,而且道路两旁的石灰窑发出浓浓的硫磺味,呛得人呼吸困难。路上的尘土,钻入人的衣服缝里,能增加二斤体重。

    学校的校车该大修了,不时抛锚。张师傅每次都要下车捣鼓十几分钟,才能继续行驶。

    车上的年轻人,能量满满,兴致勃勃,不管谁带个头唱首歌,大家都立刻跟着齐声唱起来。路旁的人们,看到这群欢乐的小青年,禁不住停下手中的活,向他们行注目礼。

    经过登封县城,李勃看到路南的大门上挂了一条红底黑字的横幅,上书“一九八六年登封县高招预考一院”。

    张世荣说:“俺弟正在参加紧张的考试,自己却出去游玩,嗨。”

    吴中魁接着说:“我妹也是在作难呢!”

    王栋梁和高红兵不约而同地说:“去年的今日,我也是,被搞得晕头转向,考过以后,如大病一场。”

    同学们议论纷纷,既有对中学生活的怀念,又有对成功后处在较为优越的地位感到荣幸。

    李勃想道,一场决定终生命运的资格战,怎么能忘怀呢?恐怕一辈子都会在头脑中产生映像。

    上午十一点中,行程近五个小时,终于到达嵩山少林寺。

    这座千年古刹,名扬四海。深山藏古寺,溪水锁少林。作为佛门圣地,随着电影《少林寺》的热映,早已难守清净,中外游客纷至沓来,这里成了喧闹的旅游景区。

    少林寺前面的一条小街上,各种小货摊林立两旁,扯起各种颜色的布蓬,为游客提供商品服务。商贩们的“生意经”念的非常老练,价格都比外边高出不少。远离家门的游客,遇到难处,不得不求人,只好委屈求全了。千里迢迢来观光,总不能毫无收获就仓促而归。

    山门前的横额“少林寺”三字乃清朝康熙皇帝亲笔御书。山门按古代建筑的最佳艺术设计建造,两旁一对石狮,威风凛凛。

    游客都在以在此留影为游览中的一件大事,因而经常有人抢镜头,用快门迅速地留下一丝永恒的微笑。

    李勃没有相机,只能拿笔在本子上记下星星点点。

    熙熙攘攘的人流,摩肩接踵,缓慢移步。照相机卡卡作响,闪过一道又一道弧光。俊逸的碑刻书法、古色古香的建筑、形态逼真的塑像、高大的殿门,吸引着游人,使人流连忘返。游客们利用多种手段,留下永久的纪念。

    千年古刹,是历代文人骚客汇聚之地,因而留下诸多诗句、对联、佳作。

    李勃顺手,抄录几幅耐人寻味的对联。

    方丈室:古迹林立阅尽华夏三千年历史,名山纵横览遍中州八百里风光。

    达摩室:九年面壁佛祖在,黛石头影精气神。

    立雪亭:禅宗初祖天竺僧,断臂求法立雪人。

    宝镜重光:万法皆空归性海,一尘不染正禅心。

    西方圣人:山色溪声涵静照,喜园乐树绕灵台。

    旅游观光,从何时何地兴起一股到处设卡收钱的歪风,不得而知。这股歪风也吹到达摩选定的风水宝地。虽说不是很贵,但对李勃这帮穷学生来说,也室一笔不小的开支了。

    进山门两毛,入塔林也是两毛,登山进达摩洞也是两毛。李勃听说,过去游玩是不收钱的,恐怕是受“一切向钱看”思想影响,处处设卡,门门收钱。

    游览之时,李勃开始搜寻电影《少林寺》中出现过的痕迹。可是,不只怎的,现场的景象都难以和电影中的美景对上号。山门没有电影中的高大,也没有那么富丽堂皇;塔林也没有电影中的姿色怡人,面积也小很多,地面也不平坦。难以值得称道的只有苍翠挺拔的嵩山,那浓郁的绿色在强烈的阳光照耀下,简直可以让人醉倒了。

    天,异常热,天气预报说有三十六度的高温。李勃浑身已经湿透,肚子也有点饿了,可是却感觉不到疲乏、厌倦,兴致依然很高。

    李勃和六名同学组成一个七人小组,面向五乳峰,决定向达摩洞发起冲击。

    把山顶即将建成的一座观景亭子作为目标,克服酷暑与疲惫,迎着稍有凉意的山风,沿着陡峭的石级山路攀登,互相激励着,互相拉一把,吭哧吭哧,无限风光在险峰,不登山顶怎临风。

    登上峰顶,吃掉自带的面包、榨菜、火腿肠,坐在即将竣工的观景亭里,山风撩起衣角,那是何等的快意啊!

    巍巍群山,尽收眼底,山峰对峙,尤为壮观。

    “喂——”一声长长的呼喊。

    “喂——”一声琅琅的回声,余音袅袅,回旋在山际间。

    李勃往西和北两个方向远望,山峦起伏,雾气腾腾,隐约可见蜿蜒盘绕的山间小径,在灌木丛中延伸。那是山里人创造出的奇迹。

    对于来自大平原的李勃来说,第一次登上高山之顶,看到这醉人的山色,才感到天地之大,景色之异,大自然的景色如此美妙!

    如果说游少林寺还有一丝忧伤的话,那这山顶的景色完全可以弥补了,甚至还有富足。

    下得山来,已经三点钟,若不是实行夏令时,正是午后二时,乃一日之中气温最高时分。炎炎烈日虽不像三伏天那样热篜,但也使人不敢抬头暴晒了。冰水,冷饮,冰棒,一切好像都失去了作用,都慑服于太阳的威力了。

    三点半钟,郭书记点齐人数,汽车发动,离开少林景区。

    再见了,少林武术的发源地!再见了,中州大地一处壮观、富有美丽动人传说的佛教旅游圣地!下次再来,一定仔细观赏你焕然一新的面容。

    汽车刚走半个小时,突然停住,再也打不起火。有的同学开始骂:“这该死的老爷车!”

    归途中,计划还要参观中岳庙。据说,那里的古建筑、古松古柏都别具一格,比少林寺还弱高一筹。

    同学们下车,在林下一条小溪边嬉戏,张师傅和郭书记则忙着修车。

    “哒哒哒”,汽车发出一阵轰鸣声。同学们一阵欢呼,争先恐后地挤进车里,又可以继续参观的行程了。

    离六点还有几分钟,汽车终于在中岳庙前停下来。

    郭书记说:“要快去快回,六点半准时发车!”

    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中岳庙里古柏参天,高大的建筑结构完美,富丽堂皇。四个铁铸的武将神情威严,怒目而视,不容侵犯,令人生畏。

    李勃没有时间细看,但在第二进房屋大殿的墙壁上,看到了这座道教庙宇的历史简介,也算有收获了。

    准时发车。

    同学们都打蔫了,回归途中,再也没有人唱歌,甚至没人大声说话,只有个别呢喃低语。有几个同学更干脆,倒在车座上,发出有节奏的轻轻的鼾声。他们或许还要在梦里再畅游一下少林寺、中岳庙和嵩山吧!

    夕阳西下,隐在了山后,仅仅留下一片红色的晚霞,染红了青黛的山峦,也为绿树、青草、小屋蒙上一层迷人的色彩。

    夜降临了,一弯新月挂在西天,几颗亮星眨巴着好奇的眼睛。进入zz市内,灯火辉煌,路灯照亮了宽阔的街道。偶尔,还有几家商店还在开夜市。

    归途很顺,九点四十分,汽车开进了校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