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参观福靖,撬墙角?谁撬谁撬还不一定呢。
作者:摸鱼划水睡懒觉   清末,从船政开始打造最强海军最新章节     
    “郑大人,经年未见,恭喜高升啊!”

    “郑大人,还记得我否?我等特来祝贺郑大人高升,想必这位就是汤大人了吧?当真是英雄出少年啊!”

    “下官李和,见过郑大人。”

    郑景溪还未下船,岸上的三名武官就开始恭贺他高升。

    郑景溪觉得声音耳熟,定睛一看,连忙下船:

    “凯仕兄,益堂兄,李和贤弟,当真是经年未见啊!”

    按顺序,第一个是林凯仕,第二个是方益堂,第三个是……人家说了。

    林凯仕是右翼总兵、镇远舰管带。

    方益堂是中军左营副将、济远舰管带。

    李和是后军前营都司、平远舰管带。

    三者还都是船政学堂毕业,和郑景溪是师出同门,而且一起留过洋,不过目的地不同,科目不同而已。

    船政毕业其实很正常,毕竟以前清国正经海军学堂就一所。

    后来的江南、津门、威海什么的,都才建成不久。

    一阵寒暄后,郑景溪将汤潇逸介绍给了他们,同时也介绍了他们的身份。

    听到方益堂的名字,汤潇逸忍不住看了他好几眼。

    “郑大人,这便是福靖级吧?不知道是福靖还是福清?”方益堂感受到了这目光,感觉有些不自在,赶紧转入正题。

    郑景溪眉头挑了挑:

    “哦~这是福靖,巡海快船,闵海军的主力,比不得北洋八大远,排水量只有一千多吨。”

    “主炮口径只有120毫米,且只有4门。”

    “唯一值得说一说的是航速还可以。”

    “怎么?你们北洋也有兴趣?这船可价值不菲,而且航程也不远,不太适合北洋。”

    林凯仕笑了笑:

    “郑大人说笑了,夺人所好非君子所为,我们只是好奇这天下第一快船,到底有没有传说中那么快。”

    “今日一见,舰体修长,还有这独特的烟囱,实在给人以深刻印象。”

    “唉!”

    见他叹气,郑景溪眨了眨眼,装没看到。

    “大人何故叹气?”

    郑景溪不说话,方益堂就接过了话茬子。

    林凯仕摇摇头,感慨的说道:

    “我在感叹,这船型怕是世上头一遭,航速也是世界一流,全为我自己设计制造,我大清数十年奋起努力,终于有了追上西方的苗头。”

    明明没有夸人,而且明眼人知道这是无稽之谈,但郑景溪还是如三伏天喝了冰水一下,爽透了。

    “凯仕兄喜欢,不如上舰一观?”郑景溪想了想,也不是不能让他看看。

    至于扣船,郑景溪没想过。

    郑景溪招呼两人,汤潇逸就在一旁招呼李和。

    因为看到李和,汤潇逸也没阻止郑景溪邀请他们上船参观。

    “李大人,鄙人汤潇逸,在船政有差遣,平远就是原船政出产的龙威吧?”

    汤潇逸故意把李和带到一旁,和另外三人分开,然后和李和搭话。

    “见过汤大人,汤大人说的对,平远就是龙威,当年调北洋留用后,改名平远。”李和有些紧张的看着汤潇逸。

    不明白这个年轻的过分的男人,品级比他高,还对他这么客气干什么?

    他一个都司,正四品,还没有加衔,而汤潇逸年纪轻轻就有了三品衔。

    三年转正,就是三品官了。

    (以高品留用、署理,满三年转正,我也才知道,加衔不确定,干脆一起套用。)

    “李大人不必紧张,你也出身船政,曾在船政水师留用,说起来我们之间应该很亲近嘛!”

    汤潇逸笑着说着,就走到了后主炮炮位。

    “大人客气了,大人有什么吩咐,尽管说就是。”李和搞不清汤潇逸这么客气干什么。

    “那有什么吩咐,你这样说就太生分了。来,李大人,你也是老海军了,认识这个吗?”

    汤潇逸把人拉进去,指着火炮问道。

    “这……这是,和曾在报纸杂志上看到过,英吉利研发了120毫米阿姆斯特朗速射炮,看炮架,是这个吗?”

    李和惊讶的看着火炮,甚至鬼使神差的上去摸了摸。

    这炮已经出来五年了,北洋也都知道。左右翼总兵二人还都曾多次上书,让北洋大臣买一点,回来换装。

    毕竟,阿姆斯特朗速射炮的火力是老式火炮的数倍,在军舰上,这个效率足以颠覆优势劣势。

    不过嘛,北洋大臣没买,不仅是请停船械折的影响,而是他就是没买。

    1893年,这个折子的有效期已经过了,可以买了,也没见他买。

    直到开战了才匆匆忙忙的去弄,打了败仗才把江南厂产的十门炮带了上去。

    那时候制海权已经丧失,去晚了。

    跑题了,李和摸了摸双联装主炮,然后羡慕的说道:

    “大人竟有如此利器,怕是价格不菲吧?”

    汤潇逸笑了笑:

    “一炮不过几十两,只要能杀敌,就都值得。”

    “若是在这种紧要之处节省,无疑是本末倒置,战争赔款可比几枚炮弹贵多了。”

    “就如金陵条约,2100万银元,1400万两银子,在五十年前,这么多钱足够再造3支北洋海军。”

    北洋八远的购船费用641万两,金陵条约时因为没有大规模白银外流,金银价比还没这么高。

    等明年后,金银价比一下子落到1:35还多,银本位就更亏了。

    听到汤潇逸的理论,李和笑了笑,没敢接话。

    汤潇逸见状,转头看了看,很好,他们正在驾驶室。

    “李大人,有没有兴趣转回闵海军?闵地距离粤省可近了,李大人去了,还能时常回家看看。”

    “另外在这北洋,其余七远不是总兵就是副将,最差也有个参将衔,就你一个都司。”

    “其余七远不出现缺额,您怕是只能蹉跎。”

    李和犹豫了一下,因为汤潇逸提到了离家近,他已经许久没有回家了。

    不过很快还是摇摇头:

    “多谢大人抬爱,不过和在北洋挺好……”

    闵海军的现状他多少了解一点,但仅仅只是一点。

    例如马江之战后闵海军全军覆没。

    近期虽然并了绿营水师,添加了两艘新船,但这两艘船加起来才和平远排水量差不多。

    在北洋没前途,去闵海军就有了吗?

    至少北洋是四大舰队排名第一,在这儿熬资历也比其他地方熬资历好。

    “若是李大人担心没有你的位置,那大可不必担心。”

    “船政也不是不管闵海军,不管东南海防。”

    “船政造船厂中,一艘近4000吨的铁甲舰正在赶工(实际已经建成,但为了拖工期没正式服役),一艘5000吨级的装甲巡洋舰已经下水。”

    “另外,船政还有一艘排水量超过定镇的舰船,已经开始动工。”

    “未来,闵海军最少要多出三个管带、两个分舰队总兵、一个海军提督,六个职位。”

    “即便算上兼任,也有一参将、二总兵、一提督,四个职位。”

    “马江之战,闵海军精锐尽损,重建举步维艰。船好造,人,不好找。”

    “李大人是否有兴趣回船政任职,帮助我等重建海军?”

    没错,汤潇逸就是看上李和了。

    北洋其他人,汤潇逸有看得上的,也有看不上的,但不能仅仅是汤潇逸看得上就行,人家还得看得上他。

    人家最起码都是一个参将衔,管带一条两千多吨的巡洋舰,而且是进口船,可不是自造的。

    船政又没有公开造船信息,公开了人家也不会信,不如李和就很怀疑。

    但想一想,汤潇逸没必要这样编谎话来骗他一个都司。

    “汤大人我……”

    李和想静一静,他这么不显眼,为什么会有馅饼掉他头上?

    他没留学经验,也没监督过战舰回国,没出去交流过,品级也较低。

    就像一初中毕业,啥也不会,也没经验,突然就有人跟你说和他去南方,一个月挣十万八万的。

    第一反应是啥?

    南方?缅甸啊?割腰子?

    “李大人,战舰即将竣工,我需要一个有铁甲舰管带经验的人来带这艘船,使之尽快形成战斗力。”

    “我以人格担保,若是半年内,能形成战斗力,给您担保一个参将衔。”

    “若是半年内,能训练出两套人员,我做保,一个副将衔。”

    说完,见李和有些动摇,汤潇逸连忙补充:

    “对了,我还没来得及详细的向李大人介绍我吧?”

    “鄙人汤潇逸,任太仆寺卿、船政稽查、节制闵水师、节制格靖威营、泉州团练大使、奉命督办闵军、闵都知府。”

    “现任泉州镇总兵加提督衔徐希颜,之前在船政学堂任枪炮教谕,受我节制。”

    “家父汤牧之,历任船政提调、总办,现任台澎巡抚。”

    “岳父郑景溪,船政大臣。”

    “李大人,我说这些,只为了证明,我有能力履行承诺。”

    李和吸了口凉气,徐希颜他是认识的,当初上学的时候,一个学驾驶,一个学枪炮。

    虽然专业不同,但船政学堂每期人并不多,所以双方还是混了个脸熟。

    汤潇逸能说出这个名字,李和就觉得他没吹牛……应该吧?

    他哪里知道,汤潇逸用的是骗子常用话术,只是他没骗人罢了。

    “可是,人员调动需中堂大人同意,怕是……”李和心动又犹豫。

    这个时代的调动不是那么简单,不是简单跳槽能解释的。

    多跳槽两下,那就没人用你了。

    例如,三姓家奴,当然这有点极端,毕竟他每次跳槽都要捅前老板一刀,还捅死了俩。

    “李大人那儿我去说……”

    嘟~~~

    汽笛声响起,李和没听见汤潇逸后面说的话。

    “这是要演示吗?我还没下船呢!!!”汤潇逸惊恐的看着船只动了起来,离开了岸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