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名臣名将12
作者:用户愤怒的狮子   我有一座时空之城最新章节     
    光幕介绍的的历史名臣名将,明朝似乎很多,这让其余朝代的帝王将相们很不服气,难道本朝就没有了吗?

    很快光幕打破了万朝古人们的想法,光幕:“历史名臣名将北宋名臣张载,名将狄青。”

    “哈哈哈,这回轮到大宋了,本朝又有两位上榜了。”宋太祖赵匡胤笑道。

    “哼!这宋朝不是软弱无力吗?为何?”

    “要说宋朝名臣名将的确不少,可又如何?”元世祖忽必烈说道。

    “难道宋朝名臣名将比大唐还多?”唐太宗问道。

    “武将多不多咱不好说,要说名人名臣,这大宋还真不少?”明成祖朱棣说道。

    光幕内容引起各朝古人们议论,宋朝之前的王朝并不知道情况,而宋仁宗开始一众古人们还是清楚的,只是不明白光幕只提及两个人,刚好一文一武。

    光幕:“说起宋朝要分北宋和南宋两个时期,后世史学界以靖康之变又称靖康之耻为分水岭,分成南北两宋两个朝代。

    宋朝北宋时期仁宗一朝有六大家,后世更喜欢用唐宋八大家来形容。

    八大家是指分别为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八位。

    其中韩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欧阳修,苏洵等四人是宋代古文运动的核心人物;王安石,曾巩是临川文学的代表人物。

    他们先后掀起的古文革新浪潮,使诗文发展的陈旧面貌焕然一新,八大家中苏家父子兄弟有三人,人称三苏。苏洵是苏轼,苏辙两兄弟的父亲,苏轼是苏辙的兄长,两兄弟情深义重,后世网友调侃:哥哥苏轼不是被贬,就是在被贬的路上,而弟弟苏辙:做大官,捞哥哥,捞,捞,捞。所以唐宋八大家即是历史名人也是名臣。他们的影响力主要在文化和思想领域,有必要提一下苏轼,他不仅是北宋文坛上重要的词人,还是美食发明家,治水能手。三苏分别为苏洵,苏轼,苏辙又有一门三学士之誉,故可用韩柳欧王曾三苏概括。

    今日要讲的历史名臣可有点不一般,他的名言影响后世一千多年。

    张载字子厚,世称横渠先生,尊称张子,祖籍大梁,凤翔郿县人。北宋思想家,教育家,理学创始人之一。

    张载生于官僚家庭,少年时就喜欢读书,除了儒家经典还大量阅读了佛教和道教的书。嘉佑二年中进士,先后任祁州司法参军,丹州云岩县令,后迁任着作佐郎,崇文院校书等。

    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同在弟张戬上书批评王安石而被贬官之后辞职归乡,随后创建了横渠书院,边授徒边着书,渐渐创立了代表自己思想体系的关学学派。

    宋神宗熙宁十年张载返家途中病逝于临潼,年58岁。张载在《太和》,《拾遗》《乾称》等篇章论及鬼事,《性理拾遗》以为鬼神之类为阴阳二气之良能也,反对独立于肉体之外的鬼的存在,对鬼不可见其形和以无形而移变有形之物提出怀疑。

    他的这种气一元论和无神论在历史上具重要地位,还首次提出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的概念,认为天地之性源于太虚,形而后有气质之性,天地之性是纯善的气质之性,有善有恶。但善反之则天地之性存焉。这对宋代人性论有重大影响。

    张载还着有《正蒙》《横渠易说》《经学理窟》等书,后人编为《张子全书》。

    张载在横渠隐居,在其间悟道,说出那一句令后世传颂的话,史称“横渠四句。”

    即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是其最为着名的名言。这四句话深刻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念,至今仍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大厦奠定了坚实的基石。

    横渠四句很好的回答天下儒生何为读书人,读书人的理想与信念而不是空有满口仁义道德,虚伪的人。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这句话的意思是人应该研究自然,了解自然界的事物和规律,从物质上丰衣足食,精神上伦理政教。为民众选择正确的命运方向,确立生命的意义,人应该在天地之间建立以仁为核心的价值体系,通过道德和教育来赋予民众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天地之心是指天地间万事万物阴阳消长的规律性,人作为天地之心通过自身的价值观念投射到天地之间,与天地合而为一。

    为生民立命则源自孟子的立命思想,强调通过修身致教达到安身立命的境界,张载认为教育是立命的关键,通过教育来提升民众的生存能力和生命的意义。

    张载的关学理论影响到明朝一代名臣,圣人王阳明,相似的命运,前者横渠悟道,后者龙场悟道,王阳明也是明朝武宗时期的名臣,领兵打仗把攻心为上玩到极致,破敌先攻心,因此很少用武力平定天下。

    北宋时期的张载不仅在思想上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在政治上也积极践行自己的理念。他曾多次向朝廷进言,提出许多关乎民生社稷的良策。例如,他针对北宋当时土地兼并严重的现象,倡导重新丈量土地,按人口合理分配,使得众多无地百姓得以耕种,生活渐趋稳定。

    在文化传播方面,张载广收门徒,打破门第限制,不论出身贵贱皆可入学听讲。他的弟子们将关学带到各地,进一步扩大了其学说的影响力。

    后世对张载的评价极高。史学家称赞他为北宋思想界的一座高峰,其思想犹如璀璨星辰照亮了那个时代乃至之后数百年的精神天空。学者们敬仰他知行合一,既能构建宏大精深的理论体系,又能切实改善社会状况。他的“横渠四句”成为无数仁人志士一生追求的目标,激励着世世代代的中国人胸怀天下,不断探索真理,努力实现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历史名将北宋仁宗时期的统帅,大将狄青!

    狄青字汉臣,汾州西河县人。北宋时期名将,狄青青年时投身军伍,入为宫廷禁军卫士。

    宋仁宗宝元初狄青以下级武官身份来到西北前线在战场上骁勇善战屡立战功逐渐获得升迁。

    历泾原路副都部署,经略招讨副使,加官捧日天武四厢都指挥使,惠州团练使等。元昊称臣时狄青已成为知名大将。

    此后改调河北前线,后又历迁步军马军副都指挥使等并加衔至节度观察留后。皇佑四年,狄青因功勋颇着由彰化军节度使,知延州升任枢密副使,跻身执政大臣之列;旋即出任宣徽南院使,荆湖北路宣抚使,提举广南东西路经制贼盗事,被宋廷授予指挥全权,一举平定广源州侬智高的军事反抗。

    战后狄青复为枢密副使,不久又升为枢密使达到了其政治生涯的顶峰。

    嘉佑中京师暴雨,积成大水,狄青因避水迁家至相国寺居住,被人诬蔑后被罢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出判陈州。

    于嘉佑二年,疽发髭而卒。狄青生前勇猛善战,长于用兵,治军严整。逝世后宋神宗为追念其功绩曾下令将狄青的画像挂在禁中并亲手御制祭文予以悼念。

    元代脱脱曾评价狄青:“青为人慎密,寡言,其计事必审中机念而后发,行师先正部伍,明赏罚。与士同饥寒劳苦,虽敌猝犯之无一士敢后先者,故其出常有功。”

    计事深思熟虑,用兵先定远略,是狄青作为一个成熟的将领的标志之一;对敌作战善用诈巧是狄青战术指导的一个特点。

    然而宋朝明面上君明臣贤却容不下一代名将,可以这样讲宋朝文官集团一句话都能罢免甚至要了将领的命,而且前面还可以顶上皇帝的名义。足以证明宋朝士大夫,皇帝们宁愿亡国灭种也不愿意信任放权给武将,一代忠臣名将最后是忧郁而死。

    狄青之战功不输卫,霍,昆仑关一战是其名望最高时,而宋仁宗仅凭一句:“太祖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狄青威望盛于太祖,圣上不可不查也。”而罢狄青,实际上是文官夺权,士大夫共冶天下的利益关系,狄青耿直而受到排挤,加上宋朝过分的提高士大夫地位,重文抑武到了变态程度,最终导致靖康之耻的发生。

    在古代中国,武将的功绩与名声常常在后世被铭记与评价。其中,北宋名将狄青,以他独特的战功和历史影响,被后世赞誉并传承其精神。以下,我们将简要地评价狄青的历史贡献与后世纪念。

    一、历史评价

    狄青,字汉臣,汾州西河人氏。彼为北宋之骁将,名垂青史。彼出身行伍,身经百战,所向披靡,战功显赫。时人誉之“克敌制胜,皆出神机妙算”。然其勇猛之躯与深沉之智皆兼备,不仅于战场上显威风,更于政治斗争中展露才华。其人格之伟大,风范之高远,令人敬仰。

    二、历史贡献

    狄青的历史贡献卓着,尤其在于其在战事上的建树。彼率军多次平定边境战乱,扞卫了国家的主权与疆土的完整。彼时北宋之西北边境不宁,西夏屡犯边境,狄青临危受命,以少胜多,屡次击败敌军。彼善于运用兵法,出奇制胜,使敌军闻风丧胆。此外,狄青还致力于改善军队的装备与训练,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与士气。

    三、后世纪念

    狄青逝后,后世对其纪念甚多。彼之英勇事迹与高尚品德被后人广为传颂。各地建庙立碑,以示纪念。其故里汾州西河亦成为游客瞻仰之地。此外,文学艺术作品中亦多有提及狄青,如戏曲、小说等皆有描绘其英勇事迹的篇章。

    在文学作品中,狄青的形象被赋予了更多的传奇色彩。其勇猛、智慧、忠诚等品质被放大并传承下来,成为后人学习的榜样。在民间传说中,狄青更是被神化,成为一位英勇无比、无所不能的英雄形象。

    在政治上,北宋朝廷对狄青的功绩给予了高度评价与追认。彼之子女被赐予高官厚禄,以示朝廷对其家族的嘉奖与尊重。此外,朝廷还对狄青的生平和事迹进行了整理与编纂,使其成为后世学习的典范。

    在文化传承方面,狄青的精神与事迹也被后世所继承与发扬。其忠诚、勇敢、智慧等品质成为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之一。这些品质在后来的历史长河中不断被强调与传承,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狄青作为一位杰出的军事家和政治家,其历史贡献与影响深远而广泛。其英勇事迹与高尚品质被后世所铭记与传承,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应当学习狄青的优秀品质与精神风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光幕结束时对大将狄青进行一次评论,万朝之中宋太祖脸色难看,见到各朝皇帝对宋朝重文抑武,不懂文武平衡之术赤之以鼻,一片嘲讽时,宋太祖赵匡胤气得是原地要炸了,但又无可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