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定了主意后,村民们立刻就把李怀溪围了起来,七嘴八舌的要订棉花。
这个要十斤,那个要十一斤,一个两个的还能记住,人多了就乱套了。
李怀溪记不下来,再加上身上冷的厉害,于是大手一挥就把村民们领到了自己家里去。
让村民们在院里稍等片刻,李怀溪去隔壁蚊香工坊把正在上课的李怀安叫了出来。
看到李怀溪趴在窗户上叫自己,正在上课的李怀安一脸懵,在得到赵明中的允许后乖乖的出了学堂。
“三哥,找我啥事啊?”站在学堂门口的李怀安对着李怀溪道。
李怀溪蹲下身摸了一把李怀安的头,“三哥找你自然是有要事的,最近跟着赵先生学得怎么样?现在会写几个字了?”
听到李怀溪问自己的学业,李怀安头一昂一脸骄傲的回道:“这么说吧,咱村里的这些小孩当中,现在数我认的字最多,会写的字也是我最多,我现在都会写几十个了。”
李怀溪听到这话挺高兴,笑着道:“行,那够用了,拿着你的笔墨跟我去家里,有活交给你。”
李怀安回学堂拿了毛笔和盛放墨水的小陶碗,然后像个小书童一样跟着李怀溪回了家。
一进家门看着院子里乌泱乌泱的人群,李怀安有些摸不着头脑。
“三哥,到底要干啥啊?”
李怀溪这时已经从屋里搬了一张桌子和椅子出来,放到李怀安的面前道:“我今天要去县城买棉花,你来把村里人的名字给我写一遍,我好有个数。”
“来,写吧!”李怀溪铺好了一张宣纸道。
听到要让自己给村里人写名字,李怀安一脸兴奋,挪着屁股就坐在了椅子上。
拿起毛笔沾了沾墨,煞有其事又一本正经。
看到这边已经就位,立马就有人上前开始登记。
“小溪,我要八斤。”刘铁柱第一个上来。
李怀安板板正正拿着毛笔在宣纸上写了个刘字,然后就昂起头看着李怀溪,“三哥,铁字怎么写啊?”
李怀溪看着李怀安的大眼睛笑着道:”不会写你就画圈。”
‘孩子刚学写字没多久,不会写这种复杂的字很正常’,李怀溪在心里默默想着。
只见李怀安在刘子后面画了一个标准的圆圈,然后又抬起头问李怀溪,“三哥,柱字怎么写啊?”
“不会写你就画圈好了。”李怀溪一脸没所谓的道。
桌子前面的刘铁柱看着纸上的刘圈圈陷入了沉思。
希望村长买棉花的时候能够想起他是第一个登记的,别给买岔了。
刘铁柱登记完后下一个是李富贵,只见李怀安在纸上写了一个李字之后,又昂起头问李怀溪,“三哥,富字怎么写呀?”
“画圈儿。”
“好嘞,那贵字呢三哥?”
听到这李怀溪忍不住了,统共就两个名字六个字,画了四个圈,再这么写下去自己还认得谁是谁啊。
李怀溪感觉自己就多余叫李怀安过来,但还是耐着性子问道:“小安,你不是跟我说你是课堂上会写字最多的吗,怎么我感觉你这个水分有些大呢?”
听到李怀溪质疑自己的专业性,李怀安立马狡辩,“三哥,这不赖我,实在是这两个名字太难写了,我还没有学到,不信的话你找后面的人上来试试,我指定都会写!”
“行,那就让你试试,来,继续。”李怀溪对着后面的人道。
后面的人是刘长山,上来之后果然这三个字李怀安都会写,而且写的还非常规矩。
看着自己的名字,刘长山喜滋滋的退了回去。
再往后李怀安也只是会写简单的名字,只要稍微上一点难度的那就抓瞎,全部用圈圈代替。
看着一张宣纸上半张圈,李怀溪无奈只得从李怀安手里把笔接过来,还是自己写吧,虽然字丑了点,但好歹是能看懂。
李怀安写的跟画符一样,不知道的还以为搁这下咒呢。
李怀溪自己写螃蟹字,把李怀安赶回去继续上课,还一脸嫌弃的样子。
李怀安看着刚才还对自己态度很好的三哥此时翻脸如翻书,顿时有些不服气。
双手叉腰气呼呼的道:“好,三哥,这是你赶我的,以后你可别来求我!等我跟着赵先生再学一段时间会写字的字肯定就能超过你,到时候你再来找我,我可就不给你帮这个忙了!”
正在写字的李怀溪听到这话头也不抬,“行行行,忙着呢,快上你的课去吧。”
初出茅庐的李怀安有些生气,但更多的还是不服。
哼了一声就往门外走,他打算去找赵明中学更多的字,等以后好好打李怀溪的脸,今天受的气必须要讨回来。
而身后欺负完小孩的李怀溪跟没事人一样,登记完所有人的信息后,把纸叠好放进怀里,然后就去准备驴车出门。
另一边的黄二牛出了村之后赶着牛车来到了他行程里的第一站——东郑村。
作为附近十里八乡还算有些实力的村子,东郑村有好几户富农。
黄二牛把这个村子选为自己的第一站,一是为了找个熟悉的地方练练手,二就是因为这个村子比其他村富裕,能买得起自己的东西。
李怀溪虽然让黄二牛出来后根据市场行情自己定价格,但为了让他心里有数,出发前几天还是给了他几个参考价格。
南瓜子定的三十文一斤,粉条二十文一斤,地瓜糖一百四十文一斤。
黄二牛也是机灵,他打算一开始在这个基础上把价格报的高一些,先转两个村子看看大家的反应,要是不好卖就降低一些,好卖的话就再往上提一提。
虽然以前没有卖过东西,但进村后黄二牛一下就有了感觉,扯开嗓子就吆喝了起来,“山里的山货来了,有零嘴有甜糖,还有好吃的粉条咯。”
因为常年在外面跑“车”,所以喊起吆喝来一点也不露怯。
牛车慢慢的在村子里穿行,黄二牛的吆喝声也随着朝村里的人家飘去。
村子里来了货郎是新鲜事,不一会儿就有人出门来凑热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