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搞军校
作者:喜欢刺果子的温阑珊   穿越阿斗,相父这把咱能赢最新章节     
    “不行,不能颓废,三兴大汉一定是要的,要不然怎么开后宫……咳咳,一定不能让蜀汉留下遗憾!”叶伦也是在赵云的劝解下重新振作了起来。

    被赵云鼓励了一番之后的叶伦脑瓜子一转,有了新的主意。

    “黄皓,快,去把谯周请进宫里,朕有事情需要他去做。”叶伦嘴上露出一抹不易察觉的坏笑。

    自从上次舌辩魏国使臣之后,谯周就被留在了长安,谯周这人其实还是有才能的,被称为“蜀中孔子”,能比肩孔圣的肯定不是一般人。

    也是,要不是一般人,怎么能给自己劝投降了呢?

    既然由于曹叡的兵锋威胁,马岱不得已在诸葛亮的命令下撤军,给曹魏的西北军团让出了一条撤退的道路,那么就算是能撤退了,也不妨碍叶伦给他们上上强度。

    叶伦思考了一下,既然在历史上,族谱因为荣耀单开一页并不是什么很容易的事情,那么因为挨骂单开一页是不是也行?

    想到这里,叶伦已经期待上曹叡化身桌面清理大师的样子了。

    桀桀桀……你不让我痛快,我也不能让你老小子爽了,这本不是爽文,我不好你也别想好。

    在等待谯周过来的时间里,叶伦将其他将领打发了回去,单独留下了魏延跟赵云二人。

    因为叶伦打算在长安开一个军校。

    蜀汉太缺人才了,在三国后期,蜀汉能够称得上人才的简直屈指可数,咳咳,当然,相父背锅,谁让他《出师表》写的太短了,就算是有人才也不敢瞎用啊!

    诸葛亮:???

    叶伦:我不管,我是小孩子,我可以任性,就怪相父写的太短了。

    诸葛亮:我心好累啊……

    咳咳。

    叶伦之前考虑过搞一些后世那种的专业院校,用来单独培养需要的人才,既然诸葛亮能够带出来“麒麟儿”——姜维,那是不是也能批量培养一些其他人才,不需要多厉害,能够勉勉强强独当一面就行。

    例如邓芝这种的就可以,虽然历史地位还有战绩没有姜维那么耀眼,但是掌握一支兵马跟曹魏作战还是可以的。

    要是这种想法让邓芝知道了,估计邓芝都得哭死:用人家的时候就说是文承诸葛,武承赵云,文武双全,不用人家的时候说勉勉强强,陛下好坏!

    想法有了,不过叶伦凭借之前内政上一败涂地的才华,叶伦这种一拍脑门就想点子的选手还是把蒋琬叫了过来,跟他深切友好的交流了一下意见。

    简单的交流了一下,叶伦就失望了。

    蒋琬以一种极为委婉且含蓄的方式提醒着自己。

    在如今这个时代背景之下,能够真正获得学习机会的人着实寥寥无几,而这为数不多的一部分人,绝大部分竟然都出自士族阶层之中。

    想想也是,那些士族们仿佛有着一种与生俱来的掌控欲,凭借着自身的地位和资源,死死地将学习这条的道路牢牢把控在手中。就如同用无形的枷锁一般,将知识紧紧地束缚住,通过垄断的手段,宛如一张巨大的网,将普通百姓的命运无情地禁锢在了那低下的社会阶层之中,让他们难以挣脱,难以突破。

    而且,从古至今便流传着这样一句至理名言——“教会徒弟,饿死师傅”。

    这句话看似简单,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倘若真的要将学校轰轰烈烈地搞起来,在教学的过程里会不会大打折扣也是不可察觉的。

    被蒋琬这么一提醒,叶伦也是发现了,那些网络小说里各种逆天的操作,并不是那么简单,就一个兴建学校,就很有可能挑动到士族们的神经,触犯了那些官者们的利益。

    当然,如果是那种教人识字,比较简单通俗的,士族们自然不会反对,但是这种水平的人到了叶伦手里,也不能当作人才使用啊,只能是充实底层的官吏队伍里。

    大汉采用的是察举制,这一选官标准完全掌控在那些庞大的士族手中。

    他们凭借着家族的势力、声望以及与上层社会的紧密联系,主导着官员的选拔。

    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士族们犹如一座座难以撼动的山峰,高高耸立,而平民百姓想要进入官场,几乎是难如登天。

    如今的蜀汉依然沿袭着大汉的旧制,未曾推出任何新颖的制度。

    这种延续性使得蜀汉的官僚体系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稳定,但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些弊端。

    由于缺乏新的活力注入,蜀汉的官场逐渐变得有些僵化,人才的选拔范围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反观曹魏,推行的是九品中正制。

    这一制度看似是一种与士族们的妥协,实则蕴含着深刻的政治考量。

    只要是世家大族,那么高官之位似乎就如同囊中之物,必然落入其手。即便只是普通的小士族,也能有机会过一把小小的官瘾,满足一下自己的权势欲望。

    然而,与此同时,九品中正制也巧妙地将选官的标准紧紧地握在了皇权的手中。

    原本下放至基层的选官流程,被转变为从中央向外派出中正官。

    这些中正官就像是皇权伸向地方的触角,牢牢地捏住了官吏选拔的权力。

    他们根据自己对士人的评价和考察,来决定哪些人能够进入官场,从而有效地控制了官员的来源和质量。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直到隋唐时期,科举制的横空出世,犹如一道耀眼的光芒,彻底终结了九品中正制的选官方式。

    科举制以其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打破了士族对官场的垄断,为广大平民百姓提供了一个通过自身努力考取功名、步入仕途的途径。

    从此,华夏的选官制度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为国家的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

    隋炀帝也是位不错的皇帝,甚至有可能比肩秦皇汉武,只可惜步子太大了,做的事情都是利在千秋的时,然后这个千秋姓“唐”不姓“隋”。

    在官员提拔权的这么大一块蛋糕面前,叶伦要是敢大刀阔斧的改革,保不齐哪天就莫名其妙的在后花园里失足落水,呛死在半米深的水池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