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后宫疑问风云!
作者:蒙面小生   如懿重生正常起来在延禧攻略屠龙最新章节     
    数月时光如白驹过隙,新一年的春天翩然而至。圆明园中的花草树木虽渐次复苏,绿意盎然,却未能驱散太后心中的烦闷与寂寥。在这春日的暖阳下,太后幽幽地对皇帝说道:“皇帝啊,这圆明园虽好,可终究没有后宫那般生气。哀家年纪大了,还是思念后宫的热闹,想回去了。”顺嫔在旁,也轻声说道:“太后娘娘所言极是,臣妾也觉得后宫才更有烟火气些。”

    皇帝站在一旁,微微躬身,面上带着恭顺的笑容:“母后既然有此想法,儿臣自当遵从。”可他心底却似被一团阴云笼罩。他深知,前朝大臣们对于太后回宫一事极为敏感,必定会强烈反对。想当初,太后执意移驾圆明园,就已在朝堂上掀起轩然大波,如今要回宫,那些大臣们怎会轻易应允?

    果不其然,当皇帝在朝堂上提及接太后回宫之事时,大臣们顿时议论纷纷,反对之声此起彼伏。“陛下,万万不可。太后居于圆明园,可保后宫安宁,若此时回宫,恐生变数。”“太后久居圆明园,已远离后宫纷争,回宫恐引起诸多事端,不利于朝局稳定。”一位位大臣言辞恳切,态度坚决。

    皇帝眉头紧锁,心中无奈。更让他感到诧异的是,那些曾经被太后蛊惑,总是站在太后一方的臣子,如今竟也默默无言,没有一人站出来为太后说话。这与往昔的情形大相径庭,皇帝心中暗自疑惑,却又不能在朝堂之上表露分毫。

    退朝之后,皇帝独自在御书房踱步。他深知自己不仅仅是这天下的君主,更是太后的儿子,孝道不可废。可大臣们的反对也让他头疼不已,若强行接太后回宫,只怕会引起朝堂动荡,影响国家根基;但若违背太后意愿,又恐落得个不孝之名。

    皇帝招来心腹太监,低声吩咐道:“去暗中查探一番,为何那些大臣如今态度有变,朕定要知晓其中缘由。”太监领命而去,皇帝则陷入沉思。他想起往昔太后在后宫的种种作为,虽未公然干政,但一些决策背后都隐隐有着太后的影子。难道是大臣们察觉到了什么,所以不再支持太后?

    几日后,心腹太监前来禀报:“陛下,奴才探得,原来太后在圆明园期间,与一些外臣私下有所往来,虽未涉及朝政大事,但已引起诸多官员不满。且顺嫔娘娘在后宫的一些行事,也被人暗中诟病,大臣们担心她们回宫后会扰乱朝纲。”皇帝听后,心中恍然大悟,原来如此。

    皇帝深知此事必须妥善处理,既不能寒了太后的心,又要让大臣们安心。他决定亲自前往圆明园,与太后坦诚相谈。见到太后时,皇帝恭敬地行礼后说道:“母后,儿臣深知您回宫心切,可如今朝堂之上反对之声甚烈。儿臣想,母后不妨再在圆明园小住些时日,待儿臣慢慢安抚大臣们,再风风光光地接母后回宫。”太后听闻,虽有不悦,但也明白皇帝的难处,只得点头应允。

    皇帝回宫后,也与大臣们耐心沟通,表明自己维护朝纲稳定的决心。在皇帝的努力下,朝堂与后宫渐渐恢复平静,而太后回宫之事,也在悄然地筹备着,只待一个合适的时机,让太后能够顺利回宫,既不引发风波,又能全了皇帝的孝道与太后的体面。

    在御花园的亭子里,魏璎珞见到了眉头紧锁的皇上。她款步上前,轻声说道:“皇上,臣妾听闻了太后回宫之事的风波。您是大清的君主,肩负着守护江山社稷的重任,可您亦是太后之子,这母子之情亦不可忽视。如今朝堂上虽对太后回宫争议颇多,但臣妾以为,或许其中有诸多误会。那些传言,也许不过是无根之萍,待时间推移,自会不攻自破。太后年事已高,思念后宫也是常情。您不妨给太后一些时间,也给大臣们一些时间去消解疑虑,如此既能全了您的孝道,又能保朝局安稳。”皇上听着魏璎珞的话,微微点头,陷入了沉思,心中在权衡着这其中的利弊与平衡之法。

    皇上神色凝重地抚摸着魏璎珞的头,缓缓开口:“还是你懂朕的心。朕与太后之间,因这非亲生的血缘关系,始终横亘着一道无形却深邃的鸿沟。朕本是那出身低微的丫鬟所生,父皇偶然宠幸才有了朕。朕自幼寄身圆明园,其间的冷清孤寂,还有管事嬷嬷的苛待,皆如噩梦缠身。朕亦知晓那并非久留之所。而如今,朕又听闻有信笺直指太后当年谋害朕的亲生母亲,只为夺取朕的抚养权,这让朕如何能不心生波澜?朕既想在天下人面前尽孝,又难以释怀这背后可能隐藏的真相。”魏璎珞静静地听着,目光中满是心疼与关切,她轻轻握住皇上的手,似乎在无声地给予安慰与支持。

    魏璎珞听闻,莲步轻移,双手温柔地环抱住皇上的腰,轻声说道:“皇上,若您依旧为此事忧心忡忡,满心疑惑,不妨随臣妾去瞧个好物。在那处,能赏得漫天星光璀璨如河,仿若置身梦幻之境,许能让您暂且忘却烦忧。”皇上微微一怔,被她的柔情所动,心中泛起一丝暖意,终是点了点头,任由她牵引着前行。

    不久之后,魏璎珞引着皇上登上了城楼。夜风吹拂,衣袂飘飘,魏璎珞站定后,轻声说道:“皇上,这里乃是紫禁城最高之处,抬眼便是那满天泛泛星光。这地方,皇上怎会不熟悉?这里,便是荣音跳楼之处啊。”

    皇上的身躯陡然一震,仿佛被一道无形的闪电击中。他缓缓踱步至城楼边缘,双手不自觉地微微颤抖。记忆的闸门瞬间打开,往昔的画面如潮水般汹涌而来。荣音那温婉的面容、灵动的眼眸,还有往昔相处时的欢声笑语,都一一在脑海中浮现。他记得初见荣音时,她如春日里的花朵,清新而羞涩,在这深宫中独有一种别样的韵味。

    那一日,也是在这城楼上,风似乎比今日更加凛冽。荣音绝望的眼神,决绝的身姿,纵身一跃的瞬间,如同锋利的刀刃,直直刺进皇上的心底,至今仍隐隐作痛。“荣音……”皇上喃喃自语,声音中饱含着无尽的悔恨与思念。他曾经无数次在梦中回到这个场景,试图伸手抓住那坠落的身影,可每次都只能在惊醒后面对无尽的黑暗与自责。

    魏璎珞静静地站在一旁,看着皇上沉浸在回忆之中。她深知这段往事对皇上的打击之深,也明白皇上内心深处一直隐藏着的愧疚与痛苦。许久,皇上才微微回过神来,他的眼神中透着一丝迷茫与疲惫。“璎珞,你为何带朕来此?”皇上的声音略显沙哑。

    魏璎珞轻轻走上前,握住皇上的手,说道:“皇上,臣妾只是想让您明白,过去的已经过去,虽有伤痛,但不应让其成为束缚您前行的枷锁。就如同这漫天星光,它们见证了无数的悲欢离合,却依然年复一年地闪烁,不曾停歇。您是大清的天子,有太多的责任与使命。太后之事虽困扰您,但不应让您忘却了更广阔的天地。”

    皇上微微点头,目光再次投向远方。他知道魏璎珞说得对,可内心的情感却难以轻易释怀。“朕又何尝不知,只是这心中的结,难以解开。朕既对太后存疑,又因荣音之事而愧疚难安。朕在这天子之位上,看似掌控一切,实则有太多的无奈与身不由己。”

    魏璎珞将头轻轻靠在皇上的肩上,柔声道:“皇上,时间会慢慢抚平一切创伤。无论是太后之事,还是荣音的过往,终会在岁月的长河中找到它们的归宿。此刻,您只需感受这星光的宁静与美好,让心稍作休憩。”

    皇上抬起头,望着那浩瀚的星空。繁星闪烁,似乎在诉说着无尽的故事。在这紫禁城的最高处,他与魏璎珞并肩而立,往昔的痛苦与当下的困惑交织在一起,而未来却依旧在那星光的尽头,朦胧而充满未知。他知道,自己必须在这复杂的情感与重重的责任中,寻找到一条前行的道路,哪怕荆棘密布,也不能停下脚步。

    又悠悠过了几日,太后在圆明园中愈发地烦闷焦躁起来。那曾经令她稍感惬意的园景,如今在她眼中只剩下无尽的冷清与孤寂。她实在按捺不住,于是亲自动笔,洋洋洒洒地写就了好几篇奏疏,命人快马加鞭送往宫中呈给皇上。

    “皇上,哀家在这圆明园之中实难再住下去。时光匆匆,哀家于此已熬过五六个月之久,可这园子的清冷之气却愈发沁入骨髓。”太后在奏疏中倾诉着满心的委屈与不耐,“想当初,哀家念及此处清幽,可避后宫纷扰,方移驾于此。然如今,这寂静的宫墙,寥寥的侍从,皆让哀家倍感孤苦。春日已至,园中的花花草草虽有复苏之态,却无法慰藉哀家的心田。”

    皇上于朝堂之上接到太后的奏疏,心中暗暗叫苦。他深知太后回宫一事牵一发而动全身,前朝大臣们的反对声浪尚未平息,此时若轻易应允太后,只怕朝堂之上又会掀起一场激烈的纷争。可若不应允,太后毕竟是自己的母后,他又怎能全然不顾孝道。

    回到后宫,皇上坐在御书房中,对着那几篇奏疏长吁短叹。魏璎珞听闻此事前来侍奉,见皇上愁眉不展,便轻声问道:“皇上,可是太后的奏疏让您烦忧?”皇上将奏疏递给她,无奈地说道:“璎珞,你看,太后如此急切地想要回宫,可朕实在是左右为难。”

    魏璎珞细细看过奏疏,沉思片刻后说道:“皇上,太后在圆明园久居,思念后宫的热闹也是人之常情。但大臣们的顾虑亦不可忽视。或许皇上可以采取一个折中的法子,先派些得力之人前往圆明园,为太后增添些消遣,解解闷儿,再徐徐图之,慢慢化解大臣们的心结,寻一个合适的时机接太后回宫。”

    正值晌午,阳光透过窗棂洒在桌上,言嫔慵懒地坐在席前,面前摆放着精致的瓷盘,盘中螃蟹色泽红亮。她正优雅地拆解着蟹肉,嘴角噙着一抹似有若无的笑意。

    这时,宫女匆匆而入,将太后欲回宫的消息告知。言嫔微微一怔,随即心中暗喜,轻笑道:“这太后若是回来,顺嫔那狐媚子定然也会跟着。哼,本就不太平的后宫,这下可又要热闹了。如今纯贵妃已不在人世,顺嫔却毫无波澜,也不知她葫芦里卖的什么药。”言嫔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狡黠,“纯贵妃的死,怕是如懿那贱人会怀疑到咱们头上。”

    丫鬟面露忧色,忙问道:“娘娘,那咱们该如何是好啊?”言嫔放下手中的蟹钳,不慌不忙地拿起锦帕擦拭指尖,镇定自若道:“慌什么。且看这形势,前朝大臣们可不会轻易应允太后回宫。只要太后回不来,这后宫的局面便还在掌控之中。顺嫔没了太后的倚仗,在这后宫也翻不起多大的风浪。咱们只需按兵不动,坐山观虎斗,等她们斗得两败俱伤,自会有可乘之机。”言嫔靠向椅背,眼神中透着算计与笃定,仿佛一切都在她的预料与谋划之内。她深知后宫争斗犹如棋局,每一步都需谨慎思量,而此刻,她选择以静制动,等待着局势的进一步变化,好为自己谋取最大的利益。

    如懿端坐在宫中的榻上,听闻太后欲回宫之事,微微挑眉。惢心在旁轻声问道:“那娘娘该如何应对?”如懿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缓声道:“如今纯贵妃之事尚未了结,虽已过许久,皇上却仍未查出端倪,可见后宫诸事复杂,真相哪能那般轻易浮出水面。那日言嫔前来请安,见我身形,便以为我知晓是她害了纯贵妃,如此一来,她定不会再信任于我。而这顺嫔,才是言嫔的心腹大患。只要顺嫔出现,言嫔所得宠爱便会锐减。咱们无需着急,自会有人沉不住气先有所动作,咱们只需冷眼旁观,待时机成熟,一切自会水落石出。在这后宫之中,操之过急只会乱了阵脚,以静制动方为上策。”说罢,如懿端起茶盏,轻抿一口,眼神中透着洞察一切的沉静与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