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众人在南疆为了“蛟龙木”大打出手之时,北疆也是流血千里!
事情的起因是元康六年初,是流窜在雍、凉两州的匈奴人郝散接连打败了各地太守而作为征西大将军赵王司马伦掌管着两州军政,却任用孙秀这类五斗米教徒,妄想利用道术打败匈奴人郝散。
最后的结果是不仅造成两州军政紊乱,而且一些本来不安分的羌人、氏族人也开始反叛。
为此,在大晋的朝堂太极殿中发生几顿激烈的争吵。
以中书令张华为首的官员认为,赵王司马伦以及他的幕僚孙秀在对匈奴郝散的作战中连连失利,是因为孙秀不考虑天时地利人和等诸多元素,妄想使用五斗米术打败匈奴人,这孙秀与百年前黄巾贼无异乃一丘之貉。
张华愤怒道:“罪魁祸首五斗米教祭酒徒孙秀应该立刻处死,以儆效尤!”
作为孙秀师父,新五斗米教教主王衍则认为,这是因为各地太守不听调度,没有按照孙秀所布置五斗米的道术去布阵,九星大阵是按照奇门遁甲中九天九地的方位来实行,那是可以比肩上古黄帝打败蚩尤的大阵。
“诸君没有按照军法所布置九星大阵,应军法处置,立当处死!”王衍反驳道。
王衍又说,“因为各地太守没有在同一时间内按照孙秀的方法布幡施法,才导致最终失败的结果,特别是雍州刺史解系,带领属下的太守公然违抗征西大将军的命令,这样的人才应该马上刺死。”
一时间朝堂众说纷纭,分为两派互相姐龉。
对于赵王司马伦处置大家没有异议,因为他是宣帝司马懿的小儿子,又是景帝司马师,文帝司马昭的同父异母的弟弟。
作为开国皇帝的司马炎都对他礼让三分,更不用说“白痴”皇帝司马衷和“悍后”贾南风了。
虽然他此次战败了,但是贾皇后也不敢对他这爷爷辈司马伦进行处罚,反而还惯着他,只能把他明升暗降,征诏到朝廷为车骑将军,做个闲职,免得到处惹是生非。
而孙秀呢?靠着自己的人脉,以及王衍的关系,把在雍、凉二州的搜刮来的宝物用来贿赂贾皇后一党人,也很快幸免于难。
这让张华等人大为不满。
可是那又如何,这天下是司马家与贾家的天下,一个没有世族背景的张华有什么用
如今的孙秀不仅在朝廷上供有职位,还能继续在洛阳做大祭酒,有空时候还能到端
门左侧的中书省逛一逛,或许还能碰上张华呢!
孙秀心想:“如果遇见张华,看他那副想杀我又干不掉我的样子!哎呀,想想就舒服!哈哈哈!”
之所以提这件事,是因为由于赵王司马伦与孙秀的错误决定,给后来的“八王之乱”以及“五胡乱华”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也间接导致了中国从两晋到隋唐这三百多年的长期割裂。
刚回到洛阳的孙秀,听闻他倾心的女人奉旨前往两半山取蛟龙木,他心中万分焦急也主动请缨前往两半山。王衍知道孙秀的想法,也同意了。
因为他不得不同意,一则自己在洛阳还有许多事宜,一下子抽不开身;二则陈舞不知道前往青城山还是去了两半山,至今没有消息;三则他也不放心红袖一个人,红袖可是石崇的心头肉。
一旦有个三长两短,自己也不好交代;实则,自己的心腹就这几个人,实在找不出能够独当一面的能人了!
于是王衍再求皇后再下一道圣旨,奉命再取\&蛟龙木”,而孙秀就是这个钦差大使。
此时孙秀手携圣旨,风光无限,一路羽葆鼓吹地向南方而来,其场面如同皇帝下江南一般,就连五百年前的秦始皇的仪仗都没有其规模庞大。
这时候的他是否会想到那个出身寒门,在潘岳旁边做跟班,卑躬屈膝,处处低人一等的的屈辱时光。
在这个“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社会里,孙秀要跻身上流社会是多么的艰难,每次的中正品评人物他无疑都落榜。
直到那个男人的到来——王衍。
作为琅琊王氏的王衍,此时早已位高权重,朝廷下令其作为中正来琅琊郡内选拔人才。
中正选拔人才方式是曹魏时代中书令陈群发明的,现在看来就是两汉的“察举制”与“月旦评”的改良版。
中正选拔人才一般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是对人物品行的评定,统称为“行状”,品评的内容很简单,如“天材英薄”等。
这比发明“月旦评”的许劭评品的字还要少;想当年,许劭评论曹操还用了“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十多个字呢。
第二是对家世的品评,这不知道刷掉多少人咯。特别是像孙秀这类人,什么家世也没有,虽然能力出众,但一直没有晋升的机会。
最后一步才是定品,定品分为上三品,中三品,以及下三品。
只有中中以上的品级才能被朝廷聘为官。
本来这样的制度是为了让底层的寒门子弟有能够施展抱负的机会,但随着司马家的上台,九品中正制开始变味。
以“行状”为主的品评方式开始转化为以“家世”为主的转变,这也导致了许多朐涵珠玑的人无法向朝廷施展才华,而一些酒囊饭袋却在职位上尸位素餐。
这样本末倒置的方式造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社会选拔人才的背景。而孙秀就是这样的,在底层苦苦挣扎许久后,他终于等到了王衍。
作为王衍的同乡,孙秀极力地卖弄自己那关于“道”的才华,这让王衍眼前一亮,觉得这个人有点意思,于是在品评上,也给了一个中上的品阶。
对于孙秀来说已经是最大荣幸了,他被提携成了王衍的人,由于做事爽利,又能察言观色,他很快成为了新五斗米教的骨干力量。
王衍对其委以重任,并安插在赵王司马伦身边作为眼线。
是的,孙秀抓住了这样的机会,他要逃离这“貌比郑子,才分子建”的魔爪,在他麾下,每日不仅承受他语言上的凌辱,夜晚还要被呼来唤去的端夜壶,真是痛苦至极!
这口气他要记在心里,“总有一天等我翻身后,灭你三族!”孙秀暗自发誓。
此时的他朝登紫陌,暮践红尘,不只一日便到了牂牁郡且兰国境界内。
且兰国,商周以来便有人在此居住,他们是九黎部落的后裔,蚩尤与轩辕在涿鹿中战败后,一部分归顺了轩辕,但有一部分不愿臣服,流窜到此聚居成了三苗氏,繁衍至今,分化成了许多民族,但以苗族居多。
这里的国主,其实就是一个类似太守的官职,他殷勤地接待了孙秀。
“鄙地人稀物疏,蛮横夷行,不通王化,倘若礼节不周到之处,还请上使见谅。”
一位头裹黑巾,白发长须的老者对着孙秀恭恭敬敬道。
“哎,无妨,只是叨扰了诸位。”孙秀也客气道。“容属下冒昧地问上一问,不知上使来此所为何事?”
“实不相瞒,为那两半山忽然惊现的‘蛟龙木'而来?不知国主对此事是否了解?还请倾心告知。”
国主听闻,脸色大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