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是朱棣,包括朱樉,朱棡这样的藩王,每天的早朝,也是不可避免的。
就身份上来说,他们和父皇朱元璋的关系,首先是君臣,然后才是父子。
所谓天地君亲师,就是这么个道理。
而像朱高炽这些皇孙,就不需要天天来了,他们更多的是皇宫学府跟着老师读书。
朱棣等藩王,一般来说为了避嫌,在朝堂上就跟木偶人一样,只是看看,很少参与。
若是哪天不想去了,给司礼监这边传个话,不参与早朝问题不大,相对来说自由度要高上很多。
不过现在是朱元璋,一般来说,但凡在京师的藩王,除非是真正的身体抱恙,否则就不可能缺席早朝。
这就是来自于父皇的威慑力。
方才朝堂上的一幕幕,在朱棣的脑海中不断的浮现,而从刚才的情况看,目前整個朝堂,都差不多要被朱英彻底掌控了。
虽然现在皇位和他没什么关系,可是看到朱英如此得势,他心中就有些不爽快。
“四弟,别走那么急呀,咱们几个兄弟好不容易在京师里聚聚,今天二哥提议,说大伙一起去喝杯酒去。”
朱棡几个箭步过来,对朱棣勾肩搭背的说道,不知道的,还真以为这两兄弟的关系很好呢。
朱棣微微一动,就想要挣开朱棡,不过稍微迟疑了下,还是没有动。
宫廷这边,四处的官宦可以说都是父皇的眼线,闹出个兄弟不和的情况,只会让父皇知道后心里不快。
“我府中还有些事情要处理,我便就不去了,你们去吧。”
朱棣没多想,就直接拒绝道。
朱棡笑了笑,也把手拿了下来,而后继续道:“这次是宴会,可是二哥安排的,届时五弟,六弟,七弟都会来,别怪为兄没提醒你,我可是听说太孙殿下都会过来。”
听到这话,朱棣顿时有些犹豫。
现在朱英是他最不想面对的人,可若是这等藩王宴席,显然其中有料,不去肯定不行。
很容易就会遭到排挤。
讲真的,虽然有些不爽,但对于朱英,朱棣还是要小心万分的,再加上早朝上的今日奏对,更是让朱棣忌惮三分。
这要是打压自己,自己能有什么办法?
阅人无数的朱棣,一眼就看出朱英这小子杀人不见血,连那些平日里能言善辩,连父皇都有些应付不过来的文官们,都能被怼到哑口无言。
到时候扯起大义的旗子,往自个身上一套,真就一点办法都没有。
“三哥,到时候这晚宴,是在三哥家里吗。”
朱棣想通后,咧嘴一笑,真就像是好兄弟一样的问道。
朱棡笑了小,道:“怎么可能在我那里,自然是二哥家里。”
说完,朱棡也懒得搭理,转身就离去了。
朱棣看着朱棡的背影,心中已经猜到,这次的宴会绝对没有那么简单,甚至很有可能跟藩王封地,有很大的干系。
“这是想要对众多皇叔们下手了吗,大侄子。”
“这还没能当上皇位呢,就这般迫不及待?”
朱棣心中暗道。
“大兄,弟才疏学浅,这律法制定一事,怕是无法胜任。”
去大理寺的路上,朱允炆有些紧张的说道。
在朱允炆看来,既然大兄让自己去一起修订新的大明律法,肯定是看重自己的。
可朱允炆心中也明白,自己有几斤几两,这才提前表态,怕出了问题,到时候受到大哥的训斥。
经历过刚才早朝的事情,现在的朱允炆看着大哥就有些害怕。
要知道刘三吾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可是他崇拜的长者。
可在方才,却在与大哥的争论中,被怼到无话可说。
甚至于整个朝堂,都被大哥给震慑住了。
现在的朱允炆也就十五岁,对于大哥刚才以一人之力,镇压整个朝堂官员的景象,深深的刻在了他的脑海里。
少年最慕英雄,刚才的一切,已经让朱允炆对大哥的心态,发生了悄然的改变。
朱英闻言笑了笑,道:“有些事,没你想的那么复杂,为兄是不可能天天守在那里的,而你将是代替为兄守在那里。”
“对于律法的修订,改良,主要还是在完善和公平上,只要牢牢记住这一点就好了。”
“这一次的大明律的初改,主要的方向就是在于公平,公正这一块,不管是刑部、都察院、大理寺,你要做的,并非是跟着他们一起去改,而是要引导他们,往正确的方向过去。”
“便就是这个原因,还有新的大明律法,将会给各很多官吏,勋贵都造成不好的影响,所以你需要把握住中间一个度。”
“不管贩夫走卒,引车贩浆,还是那些衣冠楚楚的官员,在大明律上,应当要做到一视同仁,不能因为身份,就对于有所照顾,只要能做到这点,就算是可以了。”
朱英开口提点道。
让朱允炆过去参与制定新的大明律,这算是给皇室成员的一个友好信号。
相当于便是说:你们看,就连根我矛盾最大的允炆,我都这么相信他,我这个人是很讲感情的,大家不要害怕,可以多多亲近我。
说到底,朱英就是要在皇室成员的心中,种下一个重视家人的印象。
不管是现在,还是在未来。
皇室成员对于皇帝本人来说,也是相当重要的,而且在如今的年代,有着血脉的牵连,只要不是做得过分,很多人都会非常的在乎这一点。
团结多数人,对抗少数人,这才是朱英的目的和想法。
大理寺中的官员按级别被称之为:大理寺卿,大理寺少卿,大理寺丞,寺正。
其中大理寺卿,便就是正三品的官员,比尚书要低上一个品级,和左右侍郎的品级是相同的。
不过相对来说,作为主官,虽然少了一个品级,但在大理寺这边,也是一把手。
“拜见太孙殿下,允炆殿下,臣未曾远迎,还望恕罪。”
大理寺卿带着一众官员,在大理寺门口跪拜道。
朱英到了声起身后,便继续说道:“本宫这次过来,李廷尉应当已经接到谕旨了吧。”
大理寺卿和官方称呼为廷尉。
在秦汉时期,大理寺就被称呼为廷尉,一直到北齐,这才更名为大理寺,而后隋朝唐朝也都沿用这一称呼,都把廷尉称之为大理寺。
刑部负责断案,大理寺进行复核,都察院监察,这就是三法司的结构。
朱英要做的就是,在完善律法的同时,把大理寺开到大明全国各地去。
大理寺相当于最高法院,而现在就是要把二级法院给开设出来。
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到地方百姓的利益。
“回禀殿下,臣已经接到陛下谕旨了。”李廷尉听到太孙殿下直呼自己的姓氏,和朝堂大臣的想法不同,他表现得较为欢喜。
能够在太孙殿下心中有自己的存在,这说明往后肯定不会是忘记自己。
不说升职去干个尚书什么的,只要兢兢业业,相信目前这个职位至少能稳住。
“本宫这次过来,对于大理寺这边,主要有两个要求。”朱英直接开门见山的说道。
“殿下请讲。”
李廷尉作揖道。
现在大家都在大理寺的大门口,李廷尉多次想请太孙殿下进去谈,可话到了嘴边,又吞了下去。
朱英说道:“现如今一则就是要对所有的律法,进行一个新的整理和制定,在这一点上,往后主要由允炆来负责。”
“在这方面,李廷尉需要召集所有懂得大明律法的各人,一起完成新法典的编撰工作。”
“二则,便就是关于寺内成员的情况。”
“大明治安司,李廷尉可是听说过吧。”
李廷尉不敢怠慢,连忙道:“臣有所耳闻。”
朱英道:“有所耳闻肯定是不行的,李廷尉当要抽点时间,好好的去看看。”
“本宫的想法,便是打算让大理寺如大明治安司一般,开设到各个府城,甚至是县城中去。”
“这个新设立的部门,本宫取名为法院。既然是开设各地法院,这便需要不少懂得律法的学子过去。”
“所以李廷尉这边,可是一下子要抽走不少人。”
听着太孙殿下的话,李廷尉先是一惊,而后满脸喜色。
在地方上和治安司一样开办法院,这从另一个角度看,等于大理寺的地位,将会得到重视和支持。
还有京师大理寺将会多出许多职位,以及大理寺对于大明各地的影响,都会是十分巨大。
主要的是,地位没变,手中的权力更加大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