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你居然放大招(下)
作者:江郎有才   我做导演那些年最新章节     
    余冬刚进门的时候,林麦冬就认出他了。

    毕竟这厮从现在到以后,一直圆润润的,看起来特别喜感。

    混乱的90年代,既现实又魔幻,现实在于改革后浮躁的风气,让此时蓬勃向上的整体社会环境下,裹挟着暴力、黑暗、血腥。

    但它也很魔幻,正是混乱与黑暗同行,这个时代才是草莽龙蛇崛起的最佳时机。

    屋里所有人,包括余冬自己都想不到,未来他会成为华国影视产业的巨头之一。

    不过,林麦冬不会认为对方是走了狗屎运。

    应该说,这个年代能打拼出来的,身上多少都有一些闪光点,否则为什么是他们,而不是别人?

    就像他坚信,自己抄袭再厉害,被薅羊毛的那些人,最终也会混出头一样。

    是金子总会发光嘛!

    认真脸.jpg

    开个玩笑。

    未来创投圈有句话在网络上流传很广,说他们投资的从来不是具体的项目,而是投资创始人,投资创业团队。

    林麦冬很赞同这个说法,人才是决定项目成功与否的最大因素,所以重生后,他从未想过涉足陌生的领域,去截胡别人的创意——

    比如企鹅、阿里!

    未来那些互联网企业,看似因为一个创意、一款产品崛起,其实发展背后的艰难和痛苦,外人根本无法想象,也难以理解。

    只是因为它们活下来了,所以看热闹的人才会觉得不过如此,我上我也行。

    实际情况是,那些创始人,创业团队,和你真的不一样,他们有些特质在创业之前就已经存在了。

    这个社会给了他们机会,去展示自己的特质,去搏击风浪,他们自身的特质,也支撑他们走过千山万仞。

    比如余冬。

    这位未来创立博纳集团的胖子,此时虽然还是北影厂一个小销售科员,却已经有了八面玲珑的气质。

    田壮壮离开后,酒桌上有些尴尬的气氛,在他几句笑话下就重新活跃起来。

    之后他更是主动挑起能让在座所有人共鸣的话题,将大家注意力从不久前的尴尬冲突上转移开。

    什么能让几人共鸣?

    当然是电影产业!

    “……电影产业太难了,我前段时间去附近电影院,影院墙上贴着海报,可是我推开门,进了影厅,里面哪有放电影,都在表演二人转,唯一一个放电影的厅,我进去数了数,加我和放映员只有9个观众,10个人都凑不齐。”

    余冬叹口气,一边替林麦冬、王虹卫和韩三坪满上酒,一边说道:“之前田师兄说北影厂亏钱,他是不知道啊,现在哪个厂不亏钱,观众不愿意进电影院,中影公司统购包销权下放之后,我们连拷贝都卖不出去了。”

    “去年底我和科长去西北卖拷贝,磨了三天嘴皮子,卖出10个拷贝,赚了10万块,我和科长高兴的觉都睡不着,不是我们眼皮子浅,实在是那一单算我们销售科那两个月里最成功的生意。”

    困难使人共鸣。

    韩三坪也叹道:“整个环境是这样的,这个问题其实已经陷入恶性循环了,观众不愿意进电影院,影院为了运营,只能拼命涨价,你们应该都有印象,80年代初,票价还是1毛、5毛,89年就涨到5块,现在……有些地方都涨到5、60了。”

    “大家工资才多少呢?每月能拿400块,都算厂里效益好的……票价涨那么快,想看电影的肯定要斟酌一下,犹豫几番,于是上映的片子票房越来越萎靡,影院没办法,只能拼命涨价来提高收入,这又导致观众越发谨慎,甚至放弃电影。”

    “其实老田有一句话说得没错,我们现在需要好电影,把观众重新从电视拉回影院……上面其实已经在做这事了,这两年引进好莱坞大片,就是为了重新培养观众的观影习惯,可惜,有些人还百般阻挠。”

    听着他的话,林麦冬若有所思。

    韩三坪说的事,应该是《亡命天涯》下画事件。

    引进好莱坞大片,其实不算真正从《真实的谎言》才开始,早在94年,上面就已经尝试过一次,引进了《亡命天涯》。

    但当时国内的反对声浪很高。

    《亡命天涯》从轰轰烈烈宣传,到仅在6个城市上映便匆匆下滑,还没一个月时间。

    原因就是,当时中影公司已经下放发行权和院线,大多地方发行公司和院线根本不服从上面的命令,尤其是京城。

    京城电影公司硬顶着中影公司,不允许《亡命天涯》出现在旗下影院,中影被逼得只能找海淀区电影公司“曲线救国”,勉强把放映城市扩展到6个,让数字好看一点点……

    保守派的力量可见一斑。

    电影市场改革一直迁延,阻力也是因此。

    听着两人的轮番吐槽,林麦冬思考片刻,忽然接话问道:“余师兄,韩师兄,你们觉得好莱坞大片,能起到让观众走回影院的目的吗?能让国产电影摆脱恶性循环吗?”

    两人愣了愣。

    大概没想到这个问题,还是学生的林麦冬会插言。

    余冬答不上来,韩三坪考虑了下,先是点头,又摇头:“让观众回到影院,应该能做到,去年10部引进片的票房已经说明问题了,但对国产电影的影响……很难说……”

    其实压根不难说。

    观众看惯了好莱坞大片,怎么还忍得了现在的国产电影?

    票房大盘一直下滑就是证明。

    林麦冬重生前看过的一些娱乐小说中,把国产电影的衰落,归咎为大片引进,认为引进大片既冲击了国产电影,也荼毒了观众思想,以至于国产影片萎靡10多年。

    这是很愚蠢的看法。

    因为恰恰是观众本身,对看什么电影做出了选择。

    这种选择和后来港台明星风靡大陆一样,有人抱怨电影投资商、导演迷信港台明星,其实主要原因,是当时的观众喜欢,投资商才像伺候大爷一样伺候他们——

    这个年代,只有他们能把观众“骗”到影院去,没有造星经验的内地,此时只有演员,没有“明星”。

    这些暂且不提。

    林麦冬继续问道:“那么,韩师兄,余师兄,你们认为应该怎么解决国产电影面临的问题?”

    韩三坪有些哭笑不得,随口敷衍:“我想不到,林同学有什么高见?”

    让他没想到的是,林麦冬还真点头:“我有些想法和假设,想跟师兄们聊聊!”

    闻言。

    不但韩三坪险些呛了一口酒。

    连准备装鹌鹑的余冬都忍不住侧目。

    不是,你一上学的学生,怎么突然这么拽,想上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