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两军会师
作者:赵不言   从长征开始:十军团的绝境血路最新章节     
    廖春华很快就同意了把大别山作为三支队未来转移目的地的构想。

    他想的倒没有赵骥那么远,单纯觉得那里是四方面军建立的革命老区,群众基础好,又有山地地形作为战斗屏障,的确是个建立新根据地的好地方。

    两人商量妥当后,立即就把刚活捉的528团一营长放回诸暨给孙元良带话。

    “赤匪愿意谈判解决问题?”孙元良果然如赵骥所料,顿觉得刚想睡觉就有人递来了枕头,这就对了嘛,何必非得打打杀杀的,和气生财不好吗。

    兵凶战危的,孙元良实在不想跟人拿命来玩。

    孙元良好奇问道:“赤匪开出的条件是什么?”

    “他们在皖浙赣边界的部队想要向东进入四明山区合兵一处,想请师座跟19师的人说一声让条路出来”。

    孙元良一听就不干了:“这怎么行,他们要是合兵一处的话,19师那边倒是清净了,到时候我可就该头疼了”。

    “师座,这是匪首赵骥给你的信,你还是亲自过目吧”。

    “哦”,孙元良拆开信封摊平信纸细细阅读。

    赵骥在信里说得清楚,他已经获知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消息了,既然两党已经要团结抗日了,那后边也就用不着再内斗了,他向孙元良口头承诺,只要陕北的命令一到,他就立即挥兵北上,绝不在江南多留一刻,请孙元良大可把心放到肚子里去,不用悬着吊着的。

    对于南京方面的心思,孙元良自然是了解得一清二楚的,老头子有密令给他,让他借抗日的由头诱骗红军下山整编,然后趁机包围缴械甚至不惜直接扑杀剿灭。

    如果诱骗不成的话,那也要设法在半途伏击给予红军重创。

    最后的红线则是必须逼迫江南地区的红军开到长江以北,否则就算公然撕毁和议也在所不惜。

    从信的内容来看,赵骥明显对两党和议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居然还说什么请自己放心、愿意遵从北上命令的话语,既如此,那自己何不顺水推舟让对方放心大胆地自己走出大山呀。

    “好,你去告诉对方的联络人,19师那边我答应去递话了,不过他们得先把上虞县即刻还给我,等皖浙赣的赤匪到了四明山后,他们就必须马上交还俘虏,然后就动身撤到长江以北”。

    当孙林把孙元良的回话传到四明山时,赵骥听了只觉得好笑,嘿,这家伙是想把老子当猴耍嘞,哼,跟老子玩心眼,我可是开了天眼的。

    “通知杜副书记,马上放弃上虞撤回山区,派联络员和之前来求援的同志一起秘密进入皖浙赣边区,叫他们从19师的防区进入浙江跟我们会师”。

    19师是原湘军的部队,中央军借着追击红军的理由进入湖南后,原湖南省主席何键就被迫前往南京担任了中央执委的空衔,手下的部队则被调往江浙地区进行整编。

    19师虽说和88师听名字是一般高低,可师长李觉对自己的实际地位还是心里有数的,孙元良这位南京红人绝非自己所能得罪得起的,是迟早要爬到更高位置上的。

    孙元良在给李觉的传话中说的是他已有在两股红军会师后一举予以剿灭的妙计,但李觉哪会不知道孙元良是在跟对方做交易。

    浙江的地盘就这么点大,88师被灭了一个整团的事瞒得住南京还能瞒得住同在一省的李觉?

    不过嘛,既然孙师长难得跟自己开了口,这个不用花一毛钱的人情不做白不做,何苦去得罪他。

    本想半路伏击的李觉怕坏了孙师长的好事,只得放开大路让皖浙赣边区的千余红军通过自己的防区进入浙江,紧挨着的88师防区各部自然更是不敢给自家师长添堵添乱。

    再说了,就算个别心怀忿忿者不顾孙师长的面子,难道你连被扣押在山里的一千多号同袍手足也不管了吗?乱来可是会犯众怒的!

    皖浙赣边区的千余红军沿途更是不敢在敌境丝毫停留,他们以不亚于一方面军抢渡大渡河时的行军速度全力穿越敌人防区。

    好在浙江省的地形是呈南北长、东西短的形状,皖浙赣红军很快就顺利抵达了四明山区。

    这支在原本时空中三路突围遭遇伏击而折损大半的队伍,这次终于成功转移到了一个暂时安全的落脚点,他们也将给新兵居多的抗日三支队增补大量有着丰富战斗经验的干部和骨干。

    喜提“收复上虞”大功的孙元良立即就按照“合同”要求赵骥遣还俘虏。

    “老杜,招俘的事进行得如何了?孙元良这家伙在催了”。

    “嘿,老赵,你这招可神了!”杜斌彬兴奋地双手揽住赵骥的肩膀,“你就该到现场去看看,那些俘虏兵看了白毛女的戏以后就没几个不流泪的,个别情绪激动的还冲上台去要打扮黄世仁的演员,幸好被维持纪律的战士给拦住了”。

    “那到底招到了多少人?”

    “愿意加入我们的有近五百人,占了俘虏总数的差不多一半”,杜斌彬难掩激动之色,“都是战斗技能纯熟的老兵,其中还有不少是技术兵员”。

    对结果早有预料的赵骥自没有杜斌彬那般激动,反而还叹起气来,唉,要是留给自己感化俘虏的时间再长一点就好了,毕竟陈帅当年可是把绝大部分的俘虏都给吸收进我们这边了。

    无论如何,有总比没有好。

    “走,老杜,带我去看看那些愿意留下的”。

    杜斌彬带着赵骥来到营地,指着新招的战士们介绍说:“他叫谢刚,本来是义乌的矿工,后来入了国军当工兵,他对爆破尤其在行,以后我们攻坚时可就又多一个手段了”。

    和后世的工兵有所不同,民国时的中国军队由于严重缺乏大威力的攻坚火力,所以修筑工事、铺路搭桥反倒不是工兵的主业,爆破才是工兵凸显自身作用的主战场。

    “太好了!我早就想成立一支工兵部队了,这下之前缴获的炸药、雷管什么的可就能派上用场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