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风一路直扑萍水,把沿岸的敌军击溃,提前拉拢沿岸渔夫搭起浮桥。
此举比起他们孤军直扑大梁国都强太多了,既消除了段章大军渡河时的风险,又节省了大量的时间。
自从段风离开郦阳之后,段章也有好一阵没有见到自己现在最信任的儿子。
父子两人相聚于萍水之畔,段章更是感慨良多。
“好小子,这一路打得漂亮啊!你人倒是更精神了,这次也多亏你能接应为父。”
段风这一路来,心力也是耗费不少,见到亲人与大虞的主力,终于也能放松下精神了。
“还是老爹你比较勇一些,跟几十万大梁军队打强攻战,愣是把他们逼到了枫城,若非如此,我的种种布置也没那么容易得逞。”
“北方的情形对我们极端有利,只要我们的大军出现在大梁国都之外,天下定于段氏之手,指日可待。”
段风虽然借着书信和情报网,把北方的大变告知了段章,但是毕竟不可能说得太详细,正好现在当面向他说明。
段章也知道,大梁跟大莽尽起主力相战于朔州等地。
他也因此早早地把大虞国中主力集中起来,以备不时之需。
但是,听到了大梁竟然是与倭寇联合在一起,突袭定州,动乱大莽军心,现在甚至连大莽国都都已经失陷,也不禁脸色数变,心潮翻涌。
“万不曾想到,海上作战,还能建此奇功。之前我们大战空握有几个国家最强大的水师,竟然没有发挥出它们的作用,尚不如一帮倭寇啊。”
段风微微一笑。
“现在知道也不算晚,海上已经被我基本控制,倭寇既灭,只剩下不成器的小海寇需要清剿而已。”
“大莽国都虽然陷落,但是大莽与大梁百年世仇,肯定不可能屈服于那赵无极的淫威之下,我料定他空有几十万大军在手,却没有百姓支持,必定陷入危机之中。”
“我建议还是先至大梁国都,以兵锋震之,令他们只能龟缩在城中,而我们的大军向北杀过去,趁着赵无极立足未稳之机,先发制人,可以一举拿下大莽皇朝。”
“好!好计策!”
段章的心情尚未平复下来,没想到段风竟然连全盘战略都定好了。
大虞相对于大梁军队,最大的一个好处便是过去从来没有与大莽接壤,而且两国两个还处于盟友状态。
两国通商之利,也加深了大莽民间对于大虞的好感。
赵无极带着几十万大军,踏破大莽国都,只会加深大莽军民对他们的仇恨,可是换作大虞军队北上,情况将完全不同。
段章也不犹豫,立即采纳了段风的意见。
大军借着浮桥快速过河,抢在大梁刚刚收到前线大败的消息之时,堵到了他们的国都之外。
大梁君臣吓得魂不附体,没有当场出逃就已经算是镇定了。
可是,他们自己留守的兵力已经不足三万,根本不敢出城跟大梁军打消耗战了。
段章留一万军队留守于此,虚张声势,吓住城内守军,然后立即带着大军跟随段风北上。
朔州一带,本是大梁与大莽交境之处,可是现在却一片平静,再也看不到半个军队身影。
段风注意到,自大梁境内至定州再到大莽国都之间的道路上,并没有见到大梁军的运粮队。
“看起来,赵无极是真的打算在北方自立,甚至反过来威胁大梁朝廷。”
“也对,自我登陆于沿海,把他们国内搅得天翻地覆,赵无极竟然都不分兵回援,单是此事便足以令他们君臣矛盾升级,互不信任。这样的情况下,大梁肯定不可能再给赵无极的大军提供粮草。”
段章点了点头,又皱眉道:“此事虽对我们有利,可是你之前不是说大莽粮草尽堆于定州境内吗?赵无极既然攻克定州,必定已经收得大量的粮草足可支撑大军使用。”
“现在他们又攻克了国都,若能尽得积累,那我们现在就难以抓住赵无极大军缺粮的机会了。”
段风却摇了摇头:“父亲可还记得,我说赵无极的大军在大莽境内不得人心之事?”
“他们的大军虽然令人畏惧,可是大莽军民绝对不会甘心敬服于他,我料定他们一路之上能得到的剿获补充非常有限,虽然不至于出现断粮之危,但是肯定急于补充新的粮草。”
“这,便是我们的机会!”
……
段风断定赵无极的大军缺粮,全速北上,而且打正了大虞的旗号,若有必定,还会派出宇文律进行说服。
他们大军所到之处,果然受到大莽百姓的欢迎,与赵无极大军经过之时形成了鲜明对比。
百姓便是他们最好的耳目。
每所到一处,段风等人都能从当地百姓和小豪族口中得到敌军下一步的动向。
赵无极现在的兵力,已经仅余五十万人。
这当然不是他突然觉得兵力太多,而是缺粮的表现!
大军已克大莽国都,周围的大莽战线依然混乱,残余的骑兵无法形成有效的反击。
所以,跟全军断粮的风险比起来,赵无极自然更愿意把一些伤兵和弱军解散,更加残忍的是,他还由得这些人在大莽境内自生自灭。
以现在大莽人对于大梁人的仇恨程度,只要他们落到大莽人手里,就是死路一条。
而现在,赵无极已经丧失了理智,竟然纵容军队开始劫掠地方百姓和豪族的粮食。
段风与段章得知此事,当机立断加快了行军速度。
他们当然不会现在就跟多达五十万的敌军主力决战,而是作出威胁的姿态。
果然,收到消息的赵无极极为惊慌。
他根本不知道,大虞的“区区”二十万大军如何能直冲过整个大梁国境,出现在自己的面前。
但他知道,有此强敌在侧,他绝对不能再分兵抢粮。
以现在大军的疲惫程度与士气,必须把他们集中起来,以防不测。
哪怕段章军队进兵之后,又停在了离他们四十里处的回江之旁,隔着江水就是不过来,他依然不敢分兵,免得受到突袭,全军溃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