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三魂更多代表着人的神性或者说理性的一面,智慧、冷静、公正、善意、灵性、真我等等更正向的一面,意志坚定某种方面来说可以通过信念抑制自身的本能。三魂强大才能压制七魄,不至于堕落,这也是那些德高望重武力超绝的前辈高人往往需要将大量时间和精力放在修身养性上的原因之一,就是为了可以控制自身,而不被反向控制,在某些体系说法中也可以说是斩心魔,这已经涉及到精神层面了。
而后面的激发体内血脉,在太史慈看来原理就是,人从几亿年前的祖先通过竞争和不断的演变延续到现在,都是无数年拼杀出来的成功者,而每个人基因中都蕴含着远古祖先到现在一代代的信息,那是无数未发掘的宝库,若是能够解读,就可窥见某个祖先的一切。西方奇幻里面有些高级种族在血脉中有传承,可以让新生族人天生就懂得前辈留下来的知识和技能,比如龙语魔法什么的,就跟现实中某些动物刚出生不用教就会本能的捕猎跑跳一样异曲同工,原理一样只是更加高级,而且这种刻在基因中的本能其实人类自己也有。
而这秘法相当于通过七魄来激发体内基因,那由情绪向的七魄激发的更有可能是偏情绪向的战意之类的部分来全方位提升战斗力,可不就跟上身或者降神一样,只是叫法不同而已,激发的越多,战斗力越强,再高级些便可以激发出有血脉联系的类似式神或是守护灵的祖先意志,让某代先祖在自己体内“复活”,而缺点就是七魄越强大被情绪控制的可能性也越大,未伤人先伤己。这已经涉及到微观的基因层面了,不知道古人是怎么想出这种办法的,也不知道用七魄激发血脉的原理是什么,目前太史慈根本没有那个能力探究出个中原因,只能先照着练就是了,别问为什么。
数天后
晴空万里无一丝微风,堂阳县颜氏一族的宗族墓地旁,有一个小小的土包,前面立着一块小小的石碑,上面写着朝廷中郎将张愧之墓,就跟张愧本人一样,生前寂寂无名,死后也默默无闻,就算是做了天大的事也没有多少名声传遍天下,也没有多少人知道。
在那小小的墓碑之前,太史慈跪在墓碑前默默垂泪,面前还放着祭祀的三牲贡品和香炉,赵云远远的站着看着这边等待。
“…该说的不该说的都说完了,师傅,此次一别不知何时才能再次相见,保重!”说完,太史慈将碗里的酒撒在地上,又重重的磕了三个响头,才重新站起身。
二人骑上马,赵云抱拳道:“师兄,虽然很不舍,但天下无不散之宴席,我会学习师兄以天下百姓为先,告辞!”
太史慈抱拳道:“师弟,不知日后有何打算?”
赵云有些迷茫的说道:“先回家,当是在家里的安排下出仕,日后若像师兄说的天下大乱,那自是寻一明主平复乱世还天下太平。”
太史慈道:“师兄有一言,给师弟做个参考。”
赵云连忙面色一正道:“师弟洗耳恭听。”
太史慈说道:“师弟之才文武兼资可为良将,然性格方正敦厚不适于官场,也容易被一些人的言语误导,故日后万不可轻易择主,毕竟很多人说一套做一套,说的很好听,但做就不是那回事了,这种人是师弟的克星,需万万小心。而且平复天下可不是靠嘴上说说,更要看能力和实力。”
“谢师兄,师弟一定记住。”见太史慈说的慎重,赵云也认真的答应下来。
太史慈笑道:“好,若师弟日后实在寻不到明主,可来寻我,跟我拜一个主公。”
“哈哈,那感情好,还能有个照应。”赵云笑完,面色郑重道:“这次真要离开了,师兄,保重!”
太史慈也郑重抱拳道:“保重!”
就在这冬日暖阳下,师傅的墓前,太史慈与赵云郑重道别,分道扬镳各奔前程,赵云向北返回常山真定,太史慈向东返回东莱黄县,这次一别,日后不知何时才能再相见了。
不知走了多久,太史慈终于跨过一千多里的距离回到了那生于斯长于斯,心心念念的家乡太史东村。
此时虽然新年已过,但天气依旧寒冷,大家还在屋内猫冬,连寨门口都没了岗哨看守。太史慈牵着马,静静的走了进来,有些贪婪的看着熟悉的场景,还是那离开时的样子与之前没有什么区别。
踱步寻到里长家,用力敲了敲门,过了许久,才有一道慵懒的声音传出来:“谁呀?大冬天也不消停?”
大门吱呀一声打开,一个年轻人的脸露了出来,看着有些陌生的太史慈一愣,不禁有些戒备的问道:“你谁啊?”
太史慈笑道:“数年不见你可能不认识我了,我是太史慈,我回来了。”
那人一愣,仔细看了看太史慈的脸,终于露出恍然大悟的模样,热情的说道:“真是太史慈,走了这么多年都认不出了,变化太大了,快进来快进来。太史慈回来了!”接着一个大嗓门是冲着屋里人喊的。
很快,里面一阵鸡鸣狗跳,好些人冲出屋来,太史慈一下子红了眼睛,冲在最前面的是那日日思念的阿母。
“阿母!”太史慈带着哭腔叫了一声,扑通跪在淳于氏面前道:“不孝孩儿回来了!”
“回来就好,回来就好!”淳于氏抱着太史慈的头哽咽的说道。
太史慈沉浸在亲人的氛围中,一片和睦。进屋见了老太太,里长爷爷的夫人,给已经过世的里长爷爷上了柱香。
淳于氏带着儿媳置办了一桌饭菜欢迎太史慈归来,席间除了互诉思念之情就是述说近况。
里长死后,威望本就很高的太史洵武继任了村长的位置,而新的里长还未确定是不是太史洵武。而太史洵武的弟弟太史洵文在里长死后便带着老婆和太史亨和儿媳分家单过,老母留给太史洵武赡养,为此分家时家里的东西都没有要。后来在淳于氏的斡旋下,将太史慈生父置办的院子和那十亩地赠给太史洵文作为立业之基,这样虽然太史洵武拿了大头,但太史洵文也不至于有什么怨言,两家还是和睦的一家人,全无别人家为了争家产闹得头破血流的样子。而淳于氏做出如此牺牲,自然得了太史洵武全家的顾念,现在老太太已经彻底放权,将整个家的财物全部交由淳于氏管理,做个甩手掌柜,而淳于氏执掌财政大权,也算是善有善报。
那开门的是太史洵武的大儿子太史兴杰,带着老婆孩子跟太史洵武住在一个院里,女儿大丫已经嫁出去了,嫁到淳于村,去年刚生了个大胖小子。太史洵武跟淳于氏生的二儿子太史兴业已经八岁了,长的虎头虎脑的,比太史兴杰的儿子大不了几岁,却要被叫做叔叔,人口多也是太史洵文选择分家的原因之一。
晚上太史慈被分到厢房去住,进屋一看,满目都是之前家里用过的东西,熟悉感瞬间涌上心头,此地以后太史慈的小窝了。
随后几天,太史慈归来的消息传开,起来拜访聊天打屁的人络绎不绝,太史慈也毫无架子的跟乡亲们聊天打屁,迅速找回曾经的熟悉感,全无在战场上杀伐果断的样子,又回到了熟悉的田园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