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史慈皱眉问道:“吾记得师弟之愿乃是择一明主平复乱世,你我离别时吾说过,师弟性格方正敦厚容易被他人言语蛊惑,因此不可轻易择主,谁知道那人真会言出必行还是只会说说而已?而且就算刘备真的仁义又如何?他那点实力能成什么事?有心杀贼无力回天尔,最终天下只会多一股军阀让天下百姓多受几年苦而已。不若师弟跟我一起,吾必不会亏待你,虽现在无地容身,但师兄保证未来定会比跟在刘备身边有前途的多。”
赵云坚持道:“可我已经答应玄德,日后会追随于他,人无信而不立,我赵云既已答应便不会反悔。而且事在人为,要努力过后才能知道结果不是吗?”
见赵云坚持,太史慈也不便多说,转身将一份写好的竹简交给赵云说道:“你既然坚持,吾也不再多说,这是我的条件,若是刘备答应吾便归附也不无不可。”
“吾这便送回去。”赵云收下,既然气氛闹得有些僵,二人也不便多说,又简单聊了两句赵云便直接告辞离开,晚上预备的宴席自然也取消了。
随后数天,陆续有各方使者前来,意图招揽太史慈这股势力,袁绍、袁术、刘表,甚至远在益州的刘焉都抛出了橄榄枝,而太史慈只是简单的将写着同样内容的信件交予使者带回。随后,太史慈一直没有下一步动作,好似在等待回信一般,只是以太平村为核心招揽流民百姓,短短时间就聚集了十几万人,北海人口近乎没了一半。裴元绍带着何仪何曼两兄弟以及万于部下也赶回汇合,随即与徐晃一起被神神秘秘的派出公干不知去向。而太史慈原地不动也让部下们有些挠头,不知未来如何。
……
这天,太史慈继续在大帐中写写画画不知在做些什么,旁边已经摞了好大一堆竹简,这都是太史慈最近的成果。就在太史慈埋头书案之时,一个人影未经通报便悄然走了进来,一直走进桌案太史慈才猛然警觉过来,抬头一看,是张宁来了,手里还拿着食盒。
张宁说道:“夫君已经多日未归,阿母有些牵挂,特派吾来看看。”将食盒放在案上柔声说道:“这是阿母亲手做的,快吃吧,一会凉了。”
“谢谢夫人。”太史慈笑着答应,将展开的竹简放在一边,拿出食物吃了起来。
张宁微笑着看着太史慈狼吞虎咽,随手拿起其中一份竹简看了起来。
“肥皂制法……草木灰过滤,加水加热搅拌,倒入油脂搅拌,加少许盐提高硬度,倒入模具冷却……”
“精致盐制法……粗盐溶解,加入草木灰过滤,可无苦味……”
“……独轮车……四轮马车……水泥……”
“……高桥马鞍……双边马镫……马蹄铁……”
“夫君,这些都是什么?”张宁问道,太史慈抬起头来,将嘴里的食物几口咽下去答道:“是我脑子里的事物,想到就先写出来,我怕以后忘记了,这些都能立马提升实力和百姓的生活水平,以后我们有了落脚地便可以直接做。”
张宁顺势问道:“夫君,我们的落脚地选在哪里?您每天只顾写这些,下面的人都有些担心……”
太史慈答道:“是他们请你来问我的吧?让他们不必担心,我自有安排,令明他们已经去做了,现在需要保密。”
张宁也没否认,点点头道:“夫君心里有章程便好,只是夫君,您发出去那么多回信,您这么相信选中的那人就会接纳我们吗?”
太史慈摇摇头道:“我相信没有一个人会答应我的条件,我只是借此表明我的立场而已,我选的地方另有去处。”随即指着那些写好的竹简说道:“这些你可以拿回去研究研究,以后都用得上。”
张宁点头道:“好。”
……
衮州,昌邑,州牧府。
典韦正站在大堂中央,身上还有长时间赶路的痕迹。曹操拿着竹简一边看着一边来回踱步,眉头几乎皱成了川子。
许久,曹操吩咐道:“恶来,将戏忠、荀彧、荀攸、郭嘉、程昱叫来。”
“喏!”典韦一抱拳,转头就要离开。
“等一下!”曹操突然将其喊住,一排脑门道:“瞧我这记性,志才现正重病,别去打扰他。”
“喏!”典韦抱拳离去。
很快,荀彧四位谋士走了进来,程昱问道:“主公,叫我等何事?”
曹操将竹简交给程昱说道:“先看看这个。”
“咦?”程昱将其拿过来,刚扫了一眼,双眼猛地睁大,连忙仔细的看了下去。荀彧等人不知道是什么内容让程昱如此,但也只能安奈下去等着他看完。
“……科举制……文举、武举……军校……官士一体纳粮……国家储备粮制度……同一职位官员最多不得超过十年……年度考核制度……民可告官……官员超过六十便要退休……”程昱眼睛越看越亮,不禁赞叹起来:“此人有经天纬地之才。”盖因里面每一条都写的很细致,操作性很强,比如科举制便从乡试考试一直写到殿试,连如何防止打小抄都写的清清楚楚,便是照搬都可以实施。
“吾看看。”听程昱说的那么惊悚,郭嘉有些猴急的拿了过来,猛一看去,虽然事先有了心理准备,但还是受到了一万点暴击一般,双手都微微颤抖起来。待全部看完,郭嘉交给旁边的荀氏叔侄,自己闭目吸气压制乱跳的心脏。
“呼~”郭嘉深深的呼出一口气,叹道:“主公,不知这是何人所献,其想法天马行空,但也确实有可行性,若能执行,将国祚多延续一二百年都没问题。而且任何人都能通过考试为官,就能汇聚天下英才,时间长了,那些大家族便再无那么大的力量了,国家也就稳了。”说着还隐晦的看了看荀氏叔侄。
荀彧面无表情的说道:“可这些方法固然好,于国于民都有好处,但牺牲掉的是世家大族的根本利益,而且不是一点半点,太过于激进了。”荀彧没说的是,如果实行起来,荀氏这种最顶级的世家还好,虽然会损失一部分利益,但树大根深底蕴深厚,并不会有太多的动荡。可对于中小世家来说就不是那么回事了,如果土地交税还能商量的话,必须考试才能做官就相当于动了世族最根本的利益,到时候家中的酒囊饭袋再不能通过互相举荐就能做官,而是必须有真才实学才行,可小家族本来人丁就不旺,而且底蕴也浅薄,不像大家族底蕴深厚,每代都能出几个人才,时间长了在官场上的话语权必然会减弱,那家族没落的趋势便不可阻挡了,再也不能像现在这般舒坦,任何一个大家族的族长按理来说都能推演到这个地步,自然会全力阻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