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
秋猎即将进入尾声,这日大家都是全力以赴的。
魏槐序骑着自己的黑鬃马在密林里寻找着猎物,远远的看到一只野兔,他便挽弓瞄准,刚准备射出一箭,一支蓝色的箭矢便从另一边射过来,直直插进了野兔的身子,野兔当即就不动弹了。
他顺着方向看去,只见魏冬晨走了过来,将地上的兔子拾起,朝他笑着露出一口洁白的牙齿,“啊,太子哥哥不好意思,先你一步射出了箭夺了你的猎物,你应该不会介意吧?”
魏槐序抿了抿唇,将箭收起来重新放回了箭筒里,淡淡道:“无妨,一只野兔罢了,你先射到了便是你的。”
魏冬晨将野兔扔给了奴仆,复而回到了马上。
魏槐序收起弓箭,勒紧缰绳调转了方向,正准备走,柳乘风忽然从密林另一侧走出来挡在了他面前。
他温润的眉眼渐渐染上了寒霜,斜眼睨了一眼走到他侧边的魏冬晨,冷冷地问:“你们这是何意?”
柳乘风在马上抱拳行礼,道:“并非有意冒犯殿下,实在是无奈之举。”
“哦?说说有多无奈,值得你们如此以下犯上?”
魏冬晨叹了口气,道:“是因为柳清莺。”
“她怎么了?”
柳乘风道:“日前太子殿下突然在众目睽睽之下钻进了我妹妹的马车,当时人多我不好说什么,但是此刻流言四起,殿下也知道女子的名声尤为重要,若此事不解决恐会耽误我妹妹。”
“请恕本宫不明,会耽误什么?”
魏冬晨道:“自然是耽误了她以后寻良配啊。”
魏槐序微微歪头,轻笑,道:“那柳公子为何觉得,本宫不会负责到底?”
“可你是太子……”
“怎么?你觉得本宫的身份配不上你们柳家的门楣?”
“不敢不敢。”此话一出,柳乘风吓得就差一点滚下马去了。
魏槐序嗤笑,“我看你们是敢得很。”
见此,魏冬晨连忙站出来解围:“太子哥哥别误会,乘风他也是护妹心切,并非有意冒犯,而他家的二丫头您也知道,心思单纯得很,恐怕以后难以适应后宫的争斗。”
“她不必去适应,本宫可以承诺她以后与她一生一世一双人。”
另外两个人同时愣住了,面面相觑,半晌,柳乘风才反应过来,狐疑地问道:“殿下的意思是……即便将来您登基为皇也……”
说着说着,他的声音越来越小。
魏槐序却坚定地点了点头,“本宫的妻子只认清莺一个人。”
柳乘风咂舌。
魏冬晨瞪大了眼。
他们都明白这是多么大的一个承诺,自古以来帝王大多都是三宫六院。即便确实有独爱一个女子的先例,却也是一只手掌都数得过来的。
魏槐序竟然能够为柳清莺做到这个地步,可见其真心不假。
就连柳乘风也心服了。
随后他将自己刚猎到的猎物都给了魏槐序,说道:“殿下用这些东西去和皇上换一道赐婚圣旨吧。”
魏槐序并不接受,“本宫想要的自然会凭自己的本事去得到。”
随后便又将猎物还回去给他。
他不收,柳乘风也并没强求,只是后来三人各自分开之后他便不像前两日那般专心于狩猎了。
魏冬晨看他那副无心秋猎的模样,嗤笑道:“你是打算这么将魁首让给他?”
“没有,就是突然觉得没意思罢了。”
“就你嘴硬。”
柳乘风轻叹了口气,道:“有时候我觉得挺愧对清莺的,娘亲一直将她当做疏疏的替身养在身边,待将来真正的疏疏回来,府里恐怕就再没有她的容身之处了,如今得知太子殿下对她是真心相待,我反倒宽心许多,以后若有殿下撑腰,她的日子也就不会太难过。”
魏冬晨皱起了眉头,转眸睨他一眼,道:“说实话,我虽然答应替你找柳疏疏,却一直不认同你们家里的做法。”
“但是不难理解不是吗?叶氏害得我爹娘感情不睦,又间接害得疏疏失踪,娘亲能够完整无虞地养大她的女儿已经算十分良善了。”
“这毕竟是你的家务事,我也不好妄加评价。”魏冬晨驭马前行,道:“既然你不去打猎,我便自己去了。”
说罢,也不等柳乘风说什么,他骑着马一溜烟就跑没了影。
……
日头渐渐西沉,人们开始往猎场中心集中。
不多时,随着一阵接着一阵的钟声响起,在密林里狩猎的公子贵女们便也一点点往猎场中心聚拢。
他们带着自己猎来的东西,交给负责记录的小厮。
约莫过了半个时辰,最终的结果便送到了皇上的手中。
皇上看过之后,由主管太监宣读。
然而,最终的结果公布出来都让大家感到很意外。
男子这边夺得魁首的是魏槐序,女子这边夺得魁首的是阿嫣。
魏槐序倒是还好,毕竟他这三日一直都位列前三,何况他的身份摆在那里,没有人敢轻易提出质疑。
而阿嫣就不一样了。
人群中瞬间被炸开了锅。
“这个阿嫣是谁?”
“对啊,怎么从来没有听到过?”
“听说是大将军府上的一个侍女。”
“什么?一个卑贱的丫鬟也有资格参加皇家的秋猎,还夺得了魁首,这不是笑话吗?”
“是啊,她甚至还打败了楚将军,简直滑天下之大稽。”
……
站在人群中的楚苓玉自然也听到了这些议论,不禁皱了皱眉,随后冷声道:“秋猎从未有明文规定侍女不能参赛,她猎得最多,这个魁首就该是她的,有陛下在此坐镇,你们是在质疑陛下吗?”
议论声立马就小了下来。
上首的皇上听到这话,点了点头,道:“的确,秋猎从未有过明文规定侍女不能参赛,太祖皇帝在位时将九月初九立为皇家秋猎之日,原意是让我朝儿女各展武艺,不忘始祖是在马背上打下我东临国江山,因此狩猎场上只论输赢,不论尊卑。”
众人纷纷跪下,高呼:“陛下圣明!”
此事自此便无人再敢非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