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清晨。
天色微亮,料峭的春风还带着乍暖还寒的丝丝凉气。
然而,在通政司值班的七品知事们却突然迎来了一个小高峰。
呼呼啦啦!
五六十位小绿袍御史们一起扎堆到了通政司的门前,要递上了他们连夜撰写的雄文奇章!
值班的七品知事一看到这么多的绿袍的御史聚集到一起,他们的心里咯噔一声,“出什么事了?”
正当这些七品知事们出来迎接的时候,为首的御史已经开口了。
“通政使大人何在?我等有奏要直上皇太子。”
刘大用站在众人前面对着出来迎接他们的通政司值班的七品知事们径直开口问着。
为首的知事官房昌庆立刻从人群中里出来,对着刘大用等拱手一礼,客气道:“诸位御史大人这么早就过来了?”
刘大用一看房昌庆的客气的样子,刘大用也是伸手不打笑脸人,他也客气道:“小房大人,我们有要事找沈大人,你去通报一下。”
房昌庆看了一眼刘大用后面的阵仗,就知道这一帮子绿袍御史聚在一起肯定不会有什么好事,指定是哪个倒霉蛋子又得罪了这帮自诩正义的疯狗。
但是,在面子上房昌庆还是满脸带笑的说道:“刘御史稍等片刻,沈大人去宫里了。你有什么折子可以先送到我这里,等沈大人回来,我会通知他第一时间查备诸位御史大人的折子,然后上到皇太子处的。”
刘大用一听沈子木居然不在,他心里难免有点失望,但是他又无可奈何。
毕竟,通政司每天接到的全国奏折实在是太多了,作为一司主官,他肯定是要在每日清晨之前将一部分要紧的折子分送到内阁和慈庆宫的。
所以,刘大用他们着急也没用,也照样得等,除非他们想闹更大的,直接去午门静坐。
否则,他们也只能将折子先交到通政司,然后等内阁和宫里的消息。
于是,刘大用说道:“那好,那就拜托小房大人了。等沈大人回来后,烦劳小房大人第一时间将我们折子转给沈大人,让沈大人代我等将折子呈给皇太子殿下。”
房昌庆道:“刘御史请放心,下官一定照办。今日这么多御史聚集通政司上疏,通政司定然会严肃对待,将诸位御史的刚直之言上达天听。”
刘大用道:“好。”
然后,刘大用等就将奏折全部留在了通政司这里后,就回去了。
而他们之所以没有像电视剧里演的那样在上朝的时候上疏,那是因为像那种礼仪性的大朝会根本就不是用来议事的。
而且,朱常洛也一贯的沿袭万历皇帝不上朝的习惯,他也不喜欢大朝会的氛围。
觉得那种大朝会不仅浪费时间,而且还不能有效的处置朝廷大事。
朱常洛始终认为真正要紧的大事,参与决策的人越少才能越有效率。
至于这帮低级官员,他们只需要负责执行和后续的监督就可以的。
所以,像电视剧中大臣在朝上直接上疏皇帝的情况,几乎是很少发生的。
一旦发生,这就意味着大臣要和皇帝撕破脸,要当场将皇帝军。
这样事情但凡是有点脑子的人都不会直接这么干,除非是他吃定了皇帝,想要搏一笔丰厚的政治回报。
可惜,朱常洛不会给他们这个机会。
因为,朱常洛的理由也很正当,他不是皇帝,他只是监国柄政的皇太子。召开大朝会那是天子特权,他不能僭越。
但其实,他现在僭越的皇权已经很多了。
首先是他的服饰,除了龙纹是青色,剩下的与天子无异。
而且,由他颁布的旨意开头也加上了“奉天行道皇太子”七个字,跟“奉天承运皇帝”几乎没差别了。
还有就是他的旨意被称为令旨或玉旨,这样是不得了的僭越。但是,却没有一人站出指责过,因为,大臣也认定皇太子远胜皇帝,所以,这也是他们喜闻乐见的。
毕竟,一朝天子一朝臣,他们也期待自己能够获得皇太子赏识,从此飞黄腾达,一展胸中抱负!
不过即便如此,朱常洛还是坚持不开大朝会,只会在慈庆宫中召见部分内阁成员和相关的责任官员就某件事情专事专办,从来不会扩大规模讨论问题,给自己的决策找不自在的。
慈庆宫中。
此刻,沈鲤和沈子木又一起到了慈庆宫中。
这次二人这么早到慈庆宫来是因为二人已经拿到了“确凿”的证据,要向朱常洛禀报,请朱常洛下最后的决断。
沈鲤拜道:“殿下,臣等已经查明楚宗之事,所有的人证已经全部提供了相关证词。请殿下过目。”
朱常洛翻看着这些所谓证据,沈鲤和沈子木这三个月来的工作做的确实挺扎实的。
楚宗竟然有二十九人联名上疏,认定现任楚王朱华奎是个血脉掺假的假货。
这份证词可谓是沉甸甸,只需要朱常洛一个念头,楚王朱华奎就会从云端落进尘埃,甚至还要被凌迟处死,牵连的一众人等少数也得有上百人。
朱常洛翻看完毕后,淡淡说道:“下旨,着楚王进京陛见。”
听到朱常洛说出这句话后,沈鲤和沈子木的眼皮俱都一跳。
两人忙的脖子一缩,躬身大拜:“臣遵旨。”
然后,两人就退出了慈庆宫。
走出慈庆宫后,沈鲤和沈子木对视一眼,两人心照不宣。
“这次楚王是栽了。”
半晌后,沈子木感叹一声。
“是伪楚王。”
沈鲤立刻纠正,此刻沈鲤已经是打算一条道走到黑了,他就要踩着楚王重新成就自己的不畏权势,正气凌然的道德楷模典范。
有明一代,自朱元璋后,很多官员为博取政治资本,他们就会找一位两位亲王藩王作为弹劾对象。
毕竟,这些嚣张跋扈,不可一世的宗亲藩王们也确实混蛋,也确实干了很多天怒人怨,没屁眼子的烂事。
朱元璋活着的时候,还会心疼孩子,不计较。
但是,换了嗣位之君,这帮叔叔伯伯们还是不知收敛,不知死活的继续胡搞,这不就摆明给人递刀子吗?
一身正气,又急于升官的底层公务员们不捅他们,捅谁呢?
所以说,当初建文削藩那么猛,那么不计后果。
这帮急于表现自己忠君为国的正直文臣可谓是功不可没!
没他们口伐笔诛,迫不及待的往宗亲身上扣屎盆子,建文小可爱怎么会在短短几个月内就废黜了五王,逼死了湘王朱柏,逼反了燕王。刷了一个历史上唯一一位被藩王干翻的皇帝成就。
由此可见,正直的文官是天生跟皇帝家过不起的,不把皇帝家的兄弟亲戚们搞的家破人亡,都不算是一个合格的忠心文臣。
——————
求订阅,求打赏,求月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