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顾虑有时候真的真是自己想多了。
经过了几次易稿修改和秘密决策之后,由董其昌领衔的六部改制大幕也终于公布于众了。
在公布方案之前,朱常洛预估过了很多的情景,其中最多的一种就是这份改革还遭到数量庞大的保守派反击。
但事实上等这份改革方案放出的时候,京师上下不管是在职的京官还是赋闲的士人和国子监生及其他读书人等,对这份六部改制方案都没有表示明确的反对。
甚至,他们隐隐的还无比的期待这份改革能够早些落地。
这样的情况确实让朱常洛有点意外了。
不过很快朱常洛也就释然了。
守旧派之所以守旧是因为改革派改动了他们的利益,所以他们才被动守旧,抵制改革的。
而现在六部改制虽然也是一场声势浩大的改革行动,但是,这场改革却带来不一样的变化。
因为经过了这场改制之后,京官的数量会急剧增加,职能衙门也会跟随而动,原来仅有的六部会变成十几个同级衙门,这就意味着原来的六部尚书会变成十几部尚书。
有了这么多尚书的位置出来,那些宦海苦熬数十载的人自然也就跟随着看到了位极人臣的曙光!
所以,就在这份改制方案从内阁军机处和都察院公布出来后,京师的官员和读书人无不弹冠相庆,每一个人都喜气洋洋的相互恭喜着,好似下一刻起他们统统都要升官了一般。
实际上这些人开心的也没有错,六部改制成十几个部级衙门,确确实实会催生出来很多的官位和权力,作为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京官,他们也确实比很多很多地方官们要更容易的获得这些新官职的任命。
当然,作为这场改革的最终主导者,朱常洛自然不会看着京官们把这次改制后的利益都给占完了。
所以,朱常洛也必须适当的释放出一些重要位置和一定比例的官职给予地方官员们,让他们也能享受到此次改革带来的好处。
但是,朱常洛也不傻,在这么做的同时,也会把这些比例优先的安排在自己的势力范围,比如北直隶及九边沿线和辽东及新成立的甘肃布政司。
虽然大明很大,朱常洛也是大明的监国皇太子,但是这些地方才是朱常洛的基本盘,再往南去,虽然也都是大明的地盘。
但是,那些地方终究是逃不过「山高皇帝远」的诅咒,皇权的辐射在南方还是非常有限的。
所以,为了保证自己改制的顺利和未来改革的顺利,朱常洛自然而然也就选定了那些天然亲近于自己的地方官员为自己的基础班底。
毕竟,未来要做的事情实在是太大了,没有一支靠谱听话的官僚队伍听从指挥,朱常洛就算再英明神武也不可能完成他心目之中那一系列的变革的。
…
所以,有侧重,有偏向,这都是在所难免的问题,即便是孔圣复生,三皇在世,他们也不可能放着自己身边的人不用,去用那些并不熟悉的人帮自己办事的。
任人唯亲和任人唯贤,很多时候不用过多的思考就会口嫌体直的做出选择。
就像是大明历代以来的以来的太监乱政之象,难道皇帝们都傻吗?都不知道这些太监们包藏祸心吗?
其实追根究底,皇帝用太监那也是无奈之举。
因为只有这些太监们才是最亲近于皇帝的,皇帝想要正常的行驶自己的皇权,要依靠就是这些人憎鬼厌的太监。
没有这些太监们冲在前面当炮灰,生在深宫里的皇帝拿什么跟朝廷里那帮文臣们斗?双方根本就不在一个量级上。
所以,用太监这种事情也都是为了维护权力不得已
而为之的方式,作为皇帝这是没得选的。
即便是朱常洛也无法免俗,很多重要的事情,见不得光的事情,朱常洛还是得依靠孙暹,魏忠贤等这帮太监们才能办成。
如果把这些差事交给了前朝的文官们去办,先不说他们能不能办好,就以这些事情的性质,朱常洛就等着被前朝的文官们喷死吧。
所以,有时候的选择真的不是不想选好的,而是作为选择者根本就不清楚谁到底是好的,而唯一能判断的就是亲疏远近,靠近自己的,依附自己的,天然就会获得信任,这都再说难免的。
这就好比原来历史时空的满清,他们信任汉人吗?
答桉是显而易见的,作为少数民族的统治者,他们是天然恐惧人数庞大的汉人群体的。
所以,在朝野的治理架构之中满尚书的权力永远都要高于汉尚书,而且,关键的地方大吏和带兵边将也都是优先考虑满人的。
即便是出现了个别汉人领军的情况出现,到最后肯定也是要卸磨杀驴的,就好比雍正时期的大将军年羹尧。
他被处死并不是因为他那些所谓的作死表现,他被处死的根本原因就是因为他是汉人,否则的话年羹尧肯定也会像乾隆事情的阿桂一样在几经浮沉之后,依然位极人臣。
所以,有时候有些事的本质根本不在于对错,而在于亲疏!
亲近的自然可以宽大处理,优厚对待。
那些比较远的,自然也就不好意思了。
所以,在明白了这样的心理后,朱常洛对朱由校的教育就和平常的皇子的教育不同了。
朱常洛有意识的将朱由校放在了人数众多的学校里学习,在这样的学习环境里,朱由校就会初步的建立起终于自己的势力,这些势力在他将来执政的时候也会给他一定帮助,不至于到了他想用人的时候找不到几个信得过。
而且,朱常洛也有意识的培养起朱由校的大局观了,虽然他现在年岁还不大,但是,朱常洛还是会把一些朝廷上的奏折给朱由校看的。
…
等他看完之后,朱常洛也会问一下他的意见,等朱由校说完了自己的想法后,朱常洛也会点评一二,就这样潜移默化的训练着朱由校的政事处置能力。
毕竟,没有谁是生而知之的天才,只有经过大量的训练才能获得高于时代之人的视野!
所以,在朱常洛的计划了等到朱由校有个十七八岁的时候就会把弄进蓟县军校或者天津卫军校历练两年,等再大了就会把他安排进朝廷中枢里面做一个负责文书行政的小官。
慢慢的再有机会就会外放他到地方或者专业的机构里面任职历练,只有经过这种长时间的社会历练,朱由校才可能有机会成为一个合格的继承者,否则的话朱常洛还真不敢轻易的将大明这重逾万钧的担子给他的。
【稳定运行多年的,媲美老版追书神器,老书虫都在用的
所以,朱常洛必须要舍弃原来的皇室教育,给予朱由校全新的皇室继承人教育,不仅要让他在成长的过程中培养出自己的班底,更要让他在成长的过程中培养出自己的是非观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只有这几观都成熟了且稳定了,朱由校才能作为一个合格的继承者继承朱常洛的事业,否则的话朱常洛也该考虑考虑是否要学习一下英国的光荣革命,提前搞一下君主立宪了。
毕竟,朱常洛能为大明皇室想到的未来出来也只有立宪一条路了,否则的话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释放,人民的意识就会不断觉醒,等到这种觉醒到了一定程度之后,皇室的威权**还没有一丝改变的时候,大难就会临头。
路易十六的命运很可能就会在后世大明某代君主身上重演。
朱常洛不想让这样的悲剧上演,就必须要未雨绸缪!
当然,朱常洛能顾及的也仅仅只是他活着的几十年,但是就这几十年,朱常洛也必须想尽办法的将他能想到的事情做到前面。
因为朱常洛真的不敢相信后来者能有他这么大运气和远见!
一旦,未来的大明沉迷在了现在的成就之中,那么朱常洛现在所做的所有努力也都终将会变成一串泡影。
所以,朱常洛必须要把有些事情做在前面,他不能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给后来者,虽然后来者之中也有很多的优秀的人,但是这些优秀的人并不一定就有朱常洛这么大权力和运气。
——————————————
回来了回来了。
。人生艰难啊,就写这点子的时间我接到了五个电话。
。我真难啊!
帅锅大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