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原因就出在完泽的官职上。
虽然他是太子詹事,但太子没了呀!
在真金死后,忽必烈便一直没立新的太子,再加上朝中传言,他有可能会在自己的孙子里选出新的继承人,这就使得朝中的诸多皇子皇孙们跃跃欲试。
为了增加自己手中的政治筹码,所有有希望继位的皇子皇孙们纷纷大显身手,开始拉拢朝中的各级官员加入自己的阵营。
这其中,作为四皇子的那木罕是获得支持最多的人选。
虽然他曾经在西北之乱时被海都俘虏,但作为忽必烈正妻察必皇后所生的嫡幼子,在蒙古旧俗中,他是最有资格继承皇位的人选。
更何况,如今的那木罕以北安王的身份镇守漠北,负责与西北叛军的作战,还有不少的军功傍身,所以有大批的蒙古官员认为,他才是继承皇位的最佳人选。
与他形成最大竞争关系的,则是他的侄子,真金的长子——甘麻剌。
在真金薨逝的那一年,甘麻剌已经22岁了,在那个十二三岁就成亲的年代,他已经有资格参与到这场关于继承权的博弈上来了。
而他的支持者主要是由汉官和原太子府属官构成的。
作为忽必烈苦心培养的继承人,真金在朝中的势力不可小觑,所以在真金死后,为了保证自己的地位不受影响,他们便将全部的注都压在了甘麻剌的身上。
对于这些情况,忽必烈自然心知肚明,不过他也没有干涉这件事的心思。
在他看来,让自己的儿孙们和这些大臣互相折腾一下也挺好,最起码能看出来谁的支持者最多,也能看出来谁的能力最强。
不过,或许是看到朝臣们主要还是围绕着自己的儿子们转悠,为了将孙子们也拉到这场博弈中来,他还特意下旨,专门为甘麻剌设置了“内史府”,希望以此来刺激众多皇孙们,让他们也争上一争。
或许是千百年来与大自然殊死搏斗,使得野性流传在蒙古人血脉中的缘故,忽必烈十分清楚“头狼效应”有多么重要,所以在他看来,与其选择一个碌碌无为之人即位,不如让他们在厮杀中争出最终的王者。
事实证明,忽必烈的方法果然奏效,那些自认为继位无望的皇子们在听闻这件事后,纷纷鼓动自己的儿子们加入了这场政治战争,与他们的叔伯兄弟们展开了激烈的厮杀。
一切,只为了那一张龙椅。
不得不说,在立储这件事上,忽必烈的做法值得所有的帝王们学习。
不过令他也没想到的是,就在各家为了那最高的皇位都派出了代表入围参战的时候,这件事情的导火索甘麻剌却突然下线了。
作为早逝的帝国继承人,真金只有三个儿子,而这三个儿子也都是他的正妃伯蓝也怯赤所生。
伯蓝也怯赤,又名阔阔真(和那个去伊利汗国和亲的阔阔真公主同名,蒙语意为蓝色,因蒙古人认为蓝色代表的就是长生天,所以阔阔真一般都是贵族所使用的名字),弘吉剌人。
说起这个人,其实也有一段很传奇的经历。在还没成为尊贵的太子妃之前,阔阔真原本跟随父母生活在草原上,每天过着平淡的生活。
可有一天,一大群全副武装的骑兵突然簇拥着一个身穿精美铠甲的中年人来到了她家的毡房外面,此时阔阔真的父母兄弟们都没在家,只有她自己一个人在毡房里梳理骆驼绒,看见这群人顿时吓了一跳。
正当她要开口询问的时候,那个领头的中年男人突然从马上跳了下来,朝她开口问道:“小姑娘,我们是出来打猎的,但是随身携带的马奶都喝完了,你这里有没有马奶,给我们拿一点出来解解渴。”
如果换做是一般女子,看见这么大一群壮汉将自己围住要马奶喝,估计早就吓坏了,但阔阔真却没有表现出丝毫的害怕之色,反而看着中年人答道:“马奶倒是有,只是我的父母和兄弟们都不在家,我是个女子,不敢做主给你们。”
这番话让中年人十分惊奇,因为在草原上根本没有这么多的规矩,这个女孩能说出这番话,证明她肯定是受到过一定的教育。
于是,中年人也不再坚持,点了点头便转身向自己的坐骑走去,准备去别处转转。
但就在这时,阔阔真却拦住了他,中年人十分不解,看向阔阔真问道:“你这里不能给我马奶,我自去别处寻找就是了,你为什么要拦着我?”
他的话音刚落,一旁站立的武士们立即手握刀柄,虎视眈眈地看着阔阔真,只待中年人一声令下,就会上前将这个女孩乱刀砍死。
面对着这群壮汉,阔阔真毫无畏惧之色,摇了摇头解释道:“我自己一人在此,任由你们在我家里随意进出,于理不合,传出去我的名声也不好听,你们还是稍等一会吧,我的父母马上就回来了,还希望你们能向他们解释一下,他们也好做主给你们拿些马奶解渴。”
中年人闻言大为震惊,越发觉得这个女孩不简单,于是便挥了挥手,示意侍卫们不用紧张,自己则坐了下来,跟女孩聊起了天,不久之后,女孩的父母回到了营地,见到中年人顿时大惊失色,急忙跪地叩首,口中大呼:“见过大汗。”
没错,这个中年人正是忽必烈。
在阔阔真家喝完马奶之后,忽必烈便离开了他们家的营地,在临走时还叹息道:“如果有这样懂事的姑娘当媳妇,真是件天大的好事。”
后来,在为真金选择太子妃时,大臣们提名了很多的女子,忽必烈都不太满意,直到有个曾随他一同打猎过的老臣提起阔阔真时,忽必烈才猛然想起这个胆大心细的奇女子,于是便急忙派人将她找到,让真金纳其为太子妃。
在成为太子妃后,阔阔真谨言慎行,从来没有任何僭越的行为,同时对忽必烈和察必皇后二人也十分孝顺,在朝中素有贤名。
但正所谓五指有长短,亲戚有远近,作为一个母亲,阔阔真对于三个儿子却没有做到一视同仁。
或许是身为长子的缘故,甘麻剌更多时候都是跟随在真金的身边学习各种知识,所以对于母亲的依赖程度比较低,这也导致母子二人之间的关系不算太亲近。
但在蒙古人的习俗里,女人并不是男人的附属品,在真金薨逝之后,阔阔真作为太子妃,继承了真金全部的遗产,这其中自然也包含了政治遗产。
于是,在阔阔真的支持下,她的次子答剌麻八剌成为了太子一脉的品牌代言人。
据说,忽必烈对于答剌麻八剌也十分喜爱,大有将其任命为继承人的意思。
但我认为,完全就是扯淡。
为什么?
因为据元史书记载,答剌麻八剌是个哑巴。
忽必烈只是老了,又不是疯了,怎么可能选一个哑巴当做一国储君,先不说会不会让天下人贻笑大方,朝中的宗族大臣们也肯定不能同意。
而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明显不符合常理的记载,我认为很大概率是因为,十六年后,他的儿子成为了皇帝。
不过即便如此,跟如今的答剌麻八剌也没什么关系,因为他马上就要挂了。
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春,答剌麻八剌因病在大都逝世,时年二十九岁。
可他这一死,太子一系就不得不重新拥立一个新的领军人物出来。
甘麻剌自然是不可能的,因为阔阔真对于这个大儿子确实没啥太多的感情,于是所有人的目光开始聚焦到了她的小儿子铁穆尔的身上。
至元二十四年,乃颜发动叛乱,但却仅仅维持了一个月的时间就被忽必烈荡平,但他的余党哈丹秃鲁干(合赤温曾孙)却带着残兵逃回了本部。
由于乃颜已死,忽必烈认为余者不足为惧,于是便命铁穆尔为帅,派玉昔帖木儿副之,大将李庭和土土哈二人作为领军将领,进剿哈丹部。
在铁穆尔的不断追击之下,哈丹连战连败,不得不在辽西、辽东、高丽等地来回流窜,最终于至元二十八年被彻底剿灭。
在得胜归来之后,忽必烈对他十分满意,于是下令让铁穆尔镇守漠北,并派伯颜辅佐他。
次年,朝中有谗臣向忽必烈控告伯颜久镇北边,不仅无尺寸之功,反而还跟海都暗通款曲,忽必烈虽然没信,但是对伯颜采取的消极防守政策也早就不满,于是便命玉昔帖木儿前往漠北接替伯颜继续辅佐铁穆尔。
可就在铁穆尔和伯颜这一段短暂共事的时间里,伯颜对铁穆尔这个年轻人十分欣赏,认为他有忽必烈年轻时候的影子,于是便成为了他的坚定拥趸者,这次趁着忽必烈让他重返朝堂的机会,他开始替铁穆尔在朝堂中四处奔波,拉拢支持者。
而铁穆尔也没有闲着,在玉昔帖木儿到来之后,他便一改防守的政策,转而主动出击,率军收复了乞而吉思(今吉尔吉斯斯坦)。
翌年春,铁穆尔又遣大将土土哈沿谦河(今叶尼塞河)北进,收服益兰州等五部(今俄罗斯图瓦共和国)。
这可是件大功劳。
因为在海都霍乱大元西北的这些年里,一直是以益兰州等五部为先驱,如今五部归附,可以说是断了海都一臂,漠北地区面临的压力也会更小,对海都的战略部署也能因此做出改变。
恰好在此时,答剌麻八剌因病去世,甘麻剌又不受阔阔真待见,所以铁穆尔便在一夜之间成为了太子一脉的希望。
但问题就出现在这,忽必烈本来的意愿就是想让所有的皇子皇孙们凭本事上位,好争出最优秀的‘头狼’来继续统御这片土地。
但如果将完泽任命为中书省的一把手,那就无异于就是向所有人宣告,铁穆尔就是他钦点的继承人,这对其余皇室子弟们的打击是巨大的,也不符合他最初的预想。
更何况,如今朝中支持四皇子那木罕的官员们也极多,而且大多是素有威望的蒙古贵族,如果贸然将完泽扶持上位,恐怕也会引起他们的强烈不满,到时候再爆发一次内乱,损失的可都是蒙古人自己的力量。
当这个念头从头脑里闪过的时候,忽必烈被自己吓了一跳。
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自己也变得这么瞻前顾后了?
平心而论,在自己的后代中,还有比铁穆尔更出色的么?
我作为这个天下的统治者,按照我的心意去做就好了,别人的想法对我而言很重要么?
难道,我真的老了么?
不!
不!
不!
我!
是皇帝!
我!
是世界的征服者!
我!
是千古一帝忽必烈!
这一刹那,忽必烈那双因岁月流逝而变得有些浑浊的眼睛蓦然爆发出了一股慑人的光芒!
那个雄才大略,英姿勃发的忽必烈,似乎在这一瞬间,又回来了!
至元二十八年五月,忽必烈下旨废除尚书省,将权力尽皆交回中书省,同时任命太子詹事完泽为中书右丞相,麦术丁、不忽木为参知政事,何荣祖为中书右丞,马绍为中书左丞,贺胜、高翥为中书参知政事。
在这份名单里,汉人儒臣和原太子府的老臣占据了绝对的主导,而南人的身影尽皆消失,原本担任尚书左丞的叶李因为当初举荐过桑哥上位,因此被罢黜。
而忽必烈本意是想让赵孟頫补他的缺,进入中书省任职,但赵孟頫认为久伴帝王身侧,必遭小人嫉妒,与其以后陷入政治斗争的漩涡中,还不如现在就抽身而退。
于是,赵孟頫主动申请外放到地方为官,忽必烈见状也不再坚持,将他任命为同知济南路总管府事。
但赵孟頫不知道的是,他这一走,导致了南人彻底退出大元帝国的权力中枢。自他以后,有元一朝,“自世祖以后,省台之职,南人斥不用。”
但没有人能够预测未来,赵孟頫也不例外,元代的等级制度就注定了南人不会在这个时代的朝堂上占据话语权。
不过如果真的有人能够预测未来的话,不知道当他了解到几百年后的大明,那些由南人为主体而引起的党政之祸,会是什么想法。
没人知道,这到底是元朝的悲哀,还是元朝的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