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歌!好歌!”市立大学的办公室里,男人忍不住竖起大拇指。
这首歌写的太好了!
男人听着歌,继续翻动这份尘封已久的史料。这份史料记载了华国抗战史上一群默默无闻的人,他们响应爱国华侨的抗日号召,脱下西装,放弃在南阳的优渥生活,不远万里奔赴华国前线,只为守护亲爱的祖国。
3200名。
这份史料记载了3200名南洋华侨的抗战经历,最大的有38岁,最小的却只有13岁。为了抗击日寇,他们甘愿和国人一起共赴国难。
眼前时光飞逝,男人仿佛回到了1939年那段炮火连天的峥嵘岁月。
1939年华国的抗日战争进入了最胶着的阶段,非常需要外部的援助。可是除了滇缅公路以外,所有的对外通道都被日军封锁。
要知道当时的滇缅公路是临时抢修出来的,检修道路况非常差,沿途气候诡异,变化多端,路上会遇到什么,根本难以琢磨。而且这个地区是世界上着名的“烟瘴之地”,丛林中隐藏着非常多的毒虫,很多人得了疟疾。而一旦得病,在当时资源短缺的条件下,基本上无药可治,只能靠自己的身体硬扛。。
祖国母亲面临着危难怎么办?
路不通,那就用双手刨开它!
敌军轰炸、破坏,那就用生命守护它!
从通车开始,南洋华侨机工成为了开路先锋。
那是一种什么样的勇气?
那是一种什么样的胸怀?
男人心绪复杂的翻看着手中的材料,根据材料记载,从1937年4月到7月仅仅三个月的时间,在这条公路上就发生了24起重大车祸。回祖国援助的南洋华侨机工平均每天就伤病死亡七八人,死亡的阴影笼罩在每个人的心头。
“恨欲狂长刀所向,
多少手足忠魂埋骨它乡,
何惜百死报家国,
忍叹惜 更无语 血泪满眶。”
平板电脑中雄厚的男中音传出来,回荡在这间办公室里。男人看着手中的故事,心潮澎湃。
“娇娇,你来看这个故事。”男人把资料递给一旁的女儿。
“好。”娇娇乖乖的接过材料,认真的读了起来。
这份材料是一个口述的故事,由当年的幸存者留下来的记录。
那是一对兄弟,名字叫做吴世光和吴在春。他们仅仅到来了三个月,就先后牺牲了。
吴世光和物在春两个兄弟都是新加坡华侨银行的员工,响应爱国华侨的号召应征而来,两位爱国华侨被边境运输队中。
吴世光不知道什么时候患了疟疾,为了不影响任务的完成,他坚持带病上阵。在生命的最后一次运输途中,他在开车时突然犯病,浑身发冷。意识到这一点,他当时就把车停在路边,吃了点药,捂上被子,在车里睡了一觉。
一个多小时后,他感觉自己的身体好了一些,于是继续开车。但是在一处山崖的拐角处,他再次犯病。等他跳出车,那辆车已经跌入百丈深渊,而他也因抢救不及时,英勇殉职,用生命谱写了一段可歌可泣的爱国故事。
哥哥去世的时候,吴在春还不知道,当时他正在龙陵附近冒雨开着车。
那一天,大雨滂沱。路上黑黢黢的一片,根本看不清前面的道路。空无一人的山路上,一切都显得那样寂静。
为了安全考虑,吴在春停下了车,坐在车里瑟瑟发抖。
虽然正值七月盛夏,可是深山里的温度却十分低,甚至跌破了零度,大雨停下以后,等在后面的战友发现他已经牺牲。全身被冻的发紫,他的身体已经僵硬,但是面容却依旧刚毅。
娇娇看到这里的时候,她仍然不敢相信,在盛夏的时刻竟然有人冻死。而这样的势力在这份史料中比比皆是,但是令她感到气愤的是,这3200名远居南洋的华夏儿女,却因道路中断被国民政府无情抛弃在南疆边境流浪乞讨,最后活着回去的,竟只余1000人。
“马蹄南去 人北望,
人北望 草青黄 尘飞扬,
我愿守土复开疆,
堂堂中国要让四方 来贺。”
娇娇的耳边回荡着直播间里的音乐,但是她的内心却拔凉一片。
史料的最后一页,亲历者看向窗外,神情有些茫然,说道——
“那些牺牲的人,只得到了一张‘抗日烈士证明’。”
历史永远不会停留,但曾经那些真诚善良、美丽的面孔将会被经历苦难后的人们所铭记。
正如岳飞的铮铮铁骨,百年后读起,依然令人肃然起敬。
精忠报国,铁血丹青。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