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真是最公平的存在了,祂不会因为孩子祈盼快点长大而变快,也不会因为迟暮老者祈求慢点变老而变慢。
小朱同学就这样熬了不知道多久,两个月三个月?还是四个月?
不知道,每天都活在这方寸之间,除了过春节之时被抱出去看了一圈外就再也没有出去过了,没有任何打发时间的东西。
朱元璋很忙很忙,马氏每天的工作也不少,只有玉儿和奶娘寸步不离的守着他。
唯一有点意思的事情就是听听后宅的八卦,毕竟随着权势扩大,老朱同志的女人也是越来越多。
但其实听久了也没什么意思,毕竟马氏的地位太超然了,超然到别说对手都没有人敢来套近乎。
过年时有两个新来的小姐姐,毕竟是新人,也颇为受宠,但就因为指桑骂槐的说了马氏几句,都没等马氏说什么,那两个可怜的渣渣就被暴怒的老朱下令杖毙了!
连他们的父兄都被斥责,不出几日便上了前线再也没回来过……
后院无非是那些个没出息的相互冷嘲热讽几句,总归来说是没人敢下什么阴私手段的。
至于那个怀孕的李氏有马氏看顾着也没人敢动她,养的好好的,毕竟一下手就要直面马氏和朱元璋这两位的怒火,一旦被发现就是全家死绝。
至正十六年三月,张士诚在长江三角洲地带发起攻势,进攻江南元军。
乘此机会,朱元璋亲自统率水陆大军,第三次进攻集庆。在第三天,攻破城外的陈兆先军营,其部三万六千人归降。
但是,朱元璋看出降军心存疑虑,军心不定。于是朱元璋就从降军中挑选了五百名勇士当亲军,在夜里守卫,而自己身边,只留有亲兵统领冯国用一人。
第二天,降军知道此事,都十分感动,疑虑全消,甘愿跟随朱元璋。
于是,战争进行得十分顺利,不到十天,朱元璋便攻下集庆。朱元璋进城后,下令安抚百姓,改集庆为应天府。
小明王韩林儿获报后,升朱元璋为枢密院同佥,不久又升为江南等处行中书省平章。
朱元璋在应天则设天兴建康翼大元帅府,以廖永安为统军元帅,李善长为左右司郎中。
常遇春和张远奉命领着一万精锐护送老朱的家眷入应天府!
小朱同志这次倒是没睡,但还是没见到了未来岳父常遇春,被包裹的严严实实的送进了最中央的马车上。
到了应天府的日子其实跟在和州太平没什么两样,都是在一个房子内活动罢了。
又过了大概两个月,朱元璋兴冲冲的大步走了进来,小朱正在拉着马氏的手歪歪扭扭的走路,不时的喊几声娘亲。
“哈哈!我的标儿走的可真稳啊,不愧是咱的儿子,比徐达汤和他们家的强多了!”
“去,你怎么不跟人家大的儿子比,那两个小的连爬都不会呢。”
小朱同学吭吭哧哧的走过去,趴在老朱大腿上仰头叫爹。
老朱同志这一年的爹没白叫,小朱说的最清楚的就是爹了。
看着老朱抱起儿子用胡茬子扎他的脸蛋儿,马氏笑着问:“什么事啊?让我夫君这么高兴,我们娘俩可是快一个月没见过你的笑脸了。”
老朱一挥手侍立一旁的人都退了下去这才说道:“嘿嘿,这不是最近事情多又烦么,妹子,咱告诉你个好消息,下面已经开使筹备封公大典了!”
“再过几天你就是国公夫人了,哈哈哈哈,高不高兴?”
马氏也露出笑脸但是又想到什么:“高兴是高兴,但是怎么这么突然,夫君这国公是明王封的吗?”
朱元璋摇头说道:“韩林儿自己不过是一个王,怎么敢给咱封公,这是我自己立的。”
“而且下面的人也等不住了,他们也好久没有动过位置了。”
马氏劝道:“重八,下面的人着急升官,你不能着急啊,你现在名义上毕竟还是明王属下,这么无故自封为公等于直接与韩林儿撕破脸,你可得考虑清楚!”
朱标同学安静的抱着老朱的脖子听着,这些事情还轮到他插嘴。
朱元璋伸出一只手拉住妻子的手:“你放心,咱都已经跟李善长他们仔细考虑过了,这事儿利大于弊,而且这当元帅跟当国公是不一样的,咱也就正式从一个武夫变成一方之主了!”
马氏听到后看自己夫君主意已定也就没有再接着劝说,脸上扬起笑容对着门外吩咐:“如意,去吩咐厨房多做几个大帅愿意吃的菜,再拿两坛好酒。”
“嘿嘿,还是妹子疼咱,今天跟咱一起喝几杯,这是咱家的大喜事!”
“对了,咱封公那天直接把标儿立为世子,这样咱一家三口就都升官了。”
马氏走过去拉朱元璋坐下,站到他背后给他揉肩膀:“算了,标儿还小,这么大的福分对一个孩子不是好事情,再等几年吧。”
朱元璋想了想也对,再说一个国公世子罢了,咱最起码也得给儿子挣一个王位出来。
几天后朱元璋的文武大臣们,联名上书,“劝进”,劝告他称王称霸,朱元璋稍稍谦让之后,老朱同志在公元1356年,他儿子小朱同学朱标还不到一岁时,他自己还不到29岁时,在今天的南京自立为“吴国公”!
接着,朱元璋把李善长等文人皆安排到位。由于当时主要是战时的安排,这个文官政府也是围绕战时军事而设置的。左右参议为李善长和李思颜,其他的侍从官皆为军事参谋或者文学博士。他们一起组成朱元璋的智囊团。
在军队中朱元璋设置前后左右中五军元帅府,每军帅府中,皆设先锋官。这些元帅和先锋在攻城掠地之后,有委以当地镇守官者,仍为五军元帅或先锋。
还组建了左右兵马司,负责监视文臣武将,也派探子去全国各地探索情报,绘画地图以求他日能顺利的横扫天下,左右兵马司也就是日后锦衣卫的雏形机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