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忠君之辩,时代宿慧
作者:江天寥廓   长生可否最新章节     
    任何点石成金都是对未来的透支。

    张执象所用的办法也是一样的,因为双方的交锋逐渐明牌的缘故,接下来两天倒是很和谐,在张执象讲完《炁体源流》后,承天门的大门终于开了。

    一辆马车缓缓驶出。

    锦衣卫镇抚使赵克戎邀请张执象登上了马车,独自一人单刀赴会。

    马车行驶到乾清宫前才停下。

    张执象走下车,看了眼宫殿上的牌匾,便淡然的迈上台阶,向宫殿内走去,丝毫没有在乎两旁寒霜凛冽的甲士。

    杨廷和坐在原本属于皇帝的书桌后,翻看着奏章的他淡淡的说道:“没想到你敢一个人来。”

    张执象没有回答他。

    而是问道:“相比于洪武、永乐两位大帝,你觉得你有资格坐在这个位置吗?”

    乾清宫,乃皇帝寝宫。

    这张书桌,也是洪武、永乐两位大帝曾经用过的。

    杨廷和不以为意的笑笑,说道:“你所说的大帝不过是将天下的权柄收于一人之手的独夫罢了,将自身的欲望宣泄于四海,将天下的功绩囊括于怀中。”

    “你谈洪武,谈那些丰功伟绩,却不谈在那些丰功伟绩下牺牲的人。”

    “你将盛世归功于皇帝一人,却忽视那些为天下兢兢业业的臣子们,我们为天下的治理而劳心劳力,太祖却防我们甚于防贼,视我等如仇雠,呼之则来挥之则去。”

    “天底下没有这种道理。”

    “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别说住在乾清宫,用洪武的书桌。”

    “我甚至想挖了洪武的陵墓。”

    大逆不道的言论足以诛灭九族,当然,皇帝都杀过,杨廷和自然无惧死人,他有自己的道理,对忠君爱国之人嗤之以鼻。

    “皇帝是独夫,那你们是什么?蠹虫?”

    “不,蠹虫可没有你们丑恶。”

    物极必反,权柄的终点,个人私利的终点,帝王反而是站在百姓这一边的,因为帝王与国家的兴衰是荣辱与共的。

    而这些士大夫,完全可以“水太凉”,喜迎王师便是了。

    换个朝廷,一样当官。

    他们在乎的从来只有自己的利益,每一个王朝,都是帝王与这些人的争斗当中结束的,最具表现力的就是土地兼并。

    当这些人将土地兼并到一定程度后,王朝就会覆灭。

    没有皇帝希望亡国。

    国家越是强大,皇帝的权柄就越大,所以,每个皇帝都希望国家能够强盛,当然,他首先得是皇帝,而不是满清的酋长。

    大多数情况下,皇帝与百姓的利益是一致的。

    张执象想要济世救民,那他就是天然的帝党,特别是看够了士绅豪商的贪婪跋扈之后,看清了他们是怎么一步步掏空国家之后。

    他对这些人的厌恶已经到了极点。

    杨廷和挑了挑眉头,说道:“还真是犀利的言辞呢,我们好歹维持着这个国家的治理,倘若依你所言,权柄全部掌握在皇帝手中,那一旦出了个昏君,那国家不是顷刻就亡了?”

    张执象却奇怪的问道:“自古以来,昏君难道可以掌握皇权?”

    杨廷和愣了下,随后大笑起来。

    是啊,昏君怎么能够掌握权力呢,每一名皇帝拥有的只不过是名义而已,权力来源于对天下的驾驭,驾驭不了天下的皇帝,永远都只能是权臣的傀儡。

    而能够驾驭天下的皇帝,哪怕他是一名暴君,也是利大于弊的。

    例如最具代表性的暴君——始皇。

    “当真是精彩的辩论,如果是嘉靖听到了,必然欣慰无比。”杨廷和拍着张执象的肩膀,表面上是称赞,实际上则是嘲讽。

    “不,你又错了。”

    张执象平静无比的说道:“我从来没有站在君王那边,我站在的是人民这边,君王与人民利益相同,我就帮君王,君王与人民利益相左,我就反君王,如是而已。”

    “集权才是符合人民利益的。”

    “至于集权的体制是不是帝制,并不重要。”

    “我支持的是集权。”

    “而你们,是分权。”

    杨廷和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他奇怪道:“你所作所为,比起一名道士,倒是更像一名儒生。”

    张执象转身,看着空荡荡的皇宫,说道:“且不说三教本是一体,只说修行,修行最重静字,可倾巢之下安有完卵?”

    “天下沉溺,万民倒悬,四海皆尽哀哭,哪里……又有净土呢?”

    “如此还能静下来,那颗心又是真的静吗?”

    “那不是静,那是死了。”

    杨廷和也陪着张执象看向门外的皇宫,他负手而立,淡淡的说道:“你若是要求这份真静,那便一辈子也静不下来了。”

    “世界很大,人也很多。”

    “你管不过来的。”

    张执象吐出一口气,说道:“我从来不觉得自己能够拯救世界,做我能够做的,心安便可。”

    杨廷和点头,算是满足了对张执象的了解。

    两人不再讨论这些,在问赈灾的方法之前,杨廷和问了最后一个问题:“都说你是仙人转世,老夫看着也觉得你是有宿慧的,那么,你前世是谁?”

    张执象沉默了一会,说道:“我并非来自于前世,而是来自后世。”

    “哦?”

    杨廷和来了兴趣,笑问道:“青史当中,是如何评价老夫的?”

    张执象有些讥讽的笑了笑,说道:“为官清正,虽位及人臣,而居处同于寒素,关心民生疾苦,深受百姓爱戴。一生博学鸿毅,光明正大。积极倡导新政,为大明中兴起到了积极作用。”

    “是这样啊……”

    杨廷和感慨了句,却是没有再问了,而是说道:“那么,就让我看看,这来自于后世的点石成金之法吧。”

    “请!”

    杨廷和能够理解张执象的智慧从何而来了。他的历史,比他们多出一段,拥有更多时代的智慧……

    张执象的方法也很简单。

    无非是“国债”二字而已,将没有信用的纸钞换成有朝廷背书的国债劵,可以立即兑换,也可以换成三年期、五年期、十年期的国债,每年都有利息,兑换时一并领取。

    户部银子是不够。

    但是,市面上绝对会有人收购国债,甚至会比原价还高……

    钱的确要由朝廷来出,但是,有了第一次,就可以有第二次、第三次、很多次,从此以后,他们就有了发布国债的能力。

    这甚至是京师那边所不具备的。

    因为他们最开始就拥有1300万两的债务,也是1300万两的信用,本不应该朝廷承担的钱,朝廷都承担了,还不够有信用吗?

    所以。

    张执象卖给杨廷和的,卖给南京朝廷的,是1300万两的信用,而不是债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