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镇山覆灭狐家高层同时,孟子千和忠渝也在长白山山脉深处寻找孙国辅的踪迹。忠渝和孟子千两人,他们属于特殊生命体。原本是嗜血核能寄生兽的主魂。从嗜血核能寄生兽主体山脉分裂之后,寄宿于寄生核上面,又可以是独立的个体。他们的修为境界随着嗜血核能寄生兽本体提升而变强。上次在精绝古城遗迹冒险中,嗜血核能寄生兽融合上古神只遗留的七彩本源。嗜血核能寄生兽身体中构建出体内世界。嗜血核能寄生兽也因此进阶为红色宠物。本体进阶之后,周卫、孟子千、忠渝三人作为其主魂,也受益巨大。三人原本所拥有的嗜血核能、合金变形、蝙蝠变身、超声探测等四项能力,被大幅度强化。除此之外,还进化出一项新的能力,名为雷磁追踪。这个技能类似于雷达,三人现在也在学习各种知识,其中有各种武器构造的知识,而雷达原理便是一种电磁运用。三人在嗜血核能寄生兽进化的时候,有意思的主导本体进化。从而诞生出这个能力,类似于修成天赋神通一样,就像蛇类可以捕捉红外线一样。现在三人可以驾驭电磁能量,用来进行探测。把电磁波能量射向空间某一方向,处在此方向上的物体反射碰到的电磁波,三人本体接收此反射波,根据电磁波的变化,从而探测目标的信息。这种探测能获得目标的距离,距离变化率,径向速度、方位、高度等信息。不仅如此,他们变身蝙蝠群之后,还能组成强大的探测阵列。类似于相控雷达一般的效果。因此,三人现在收集信息的能力,比先前要强悍的多。忠渝和孟子千两人变身的蝙蝠群迅速掠过茂密的森林,最终在神州和高丽的边境位置,发现一处可疑地点,这个地方居然可以隔绝电磁波的探测。从而在两人的探测地图上,造成一片盲区。如此一来,反而显现出此处的异常。两人靠近之后,发现这个地方有一个五行结界。他们发出的电磁探测波,被这个结界吸收掉了,因此才没有任何反馈。就像隐匿与黑暗星空中的黑洞一般。如果没有人靠近它,自然发现不了它,反而是因为有电磁探测波被吸收掉,才显现出异常,忠渝和孟子千两人发现电磁波探测被吸收屏蔽。随后便换了一种探测方式,改用声波探测。还好这个五行结界虽然也吸收能量,但声波探测还是有效果的。能看到结界中模糊的影像。就像看皮影戏似的。这座五行结界中的人,便是岳镇山他们寻找的孙国辅。此时的五行结界中,孙国辅正在和狐妖战斗。孙国辅被狐妖一路追杀至长白山脉深处,便是靠着结界阵法隔绝自身气息踪迹。同时,他还使用阵法结界伏击落单的狐妖。狐家组织全族之力围孙国辅,却不知道孙国辅居然不在狐家的包围圈范围内,而是一直游走在包围圈的边缘位置。也因为如此,他才能使用阵法结界在此处伏击狐妖,从而没有引起其他狐妖的怀疑。此时和孙国辅交手的狐妖,有十几只一阶狐妖。以及一只二阶的幻形期狐妖。十几发黑色的腐蚀球,带着各色妖气能量,如疾风暴雨一般,铺天盖地的向着孙国辅砸去。却见孙国辅身形一矮,整个人化作一道绿色流光,在一颗颗树木之中快速闪动。这是五行遁术中的木遁,借助树木隐匿遁形。绿色流光连续闪动,已经转移了身位。这铺天盖地的腐蚀球攻击,全部砸到了长白山山脉中的古树上面。五颜六色的光芒闪过,妖气构建的腐蚀球化作能量爆炸。连串的巨响让这些古树倒的倒,折的折。数百年生长毁于一旦。这些古树估计等到今后天地灵气恢复之后,还有机会启灵化妖。现在彻底成了柴火,或者深山中的朽木。在躲避狐妖攻击的同时,孙国辅也在驾驭五行法术进行反击,此地位于长白山山脉深处,五行中土木之气最是丰富。手掐道诀,法力注入森林中的古树中。这些巨大的古树瞬间活了过来,树枝变成延伸的藤条,一道道水桶粗细的树枝,如同绿色的海啸一般,层层叠叠朝着狐妖压了下去。茂密的森林,如海洋一般。高大茂密,层层叠叠的树枝就是无尽的海水。活化过来的古树,其树木枝丫从几十米的高空朝地底的狐妖席卷。在这片林海之中,仿佛出现一道绿色的海底漩涡。旋转的漩涡拉扯着狐妖。漩涡内部,被孙国辅道法五行道法控制的古树,其树干枝条活化成一条条狰狞的木龙,普通狐妖在树干枝丫的挤压中,被碾的血肉模糊。当然,也还有一部分狐妖在挣扎逃命。这片活化之后的林海,相当于一个伪领域。所有被活化的树木,都受到孙国辅的控制,逃命的狐妖使出吃奶的本事,它们的利爪上面,妖力化作能量光刃,利爪不停向前开路。每只利爪斩出数道能量光刃,然而,森林中的古树受到孙国辅法力加持。可以快速生长愈合,只要没彻底切断的树枝,还是会卷杀狐妖。狐妖中,斩断树木枝干的速度,不能超越树干生长的速度,就会被卷杀。没有一只狐妖能逃脱,就像恐怖的绿色漩涡吸附着四散逃命的狐妖。然后这些狐妖被拉入林海的地下,被绞杀成渣渣。当绿色漩涡一般的暴走古神停下来的时候,先前围攻孙国辅的十几只普通狐妖,已经尽数被灭。唯有幻形期的狐妖,逃过‘林海木葬’的绞杀。此时幻形期的狐妖,也十分狼狈,早已不负之前的优雅。林海木葬道法停止,原本被孙国辅注入法力的古树,全部化作粉末。古树直接消散在空气中,没留下任何痕迹。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
K子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