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9章 交游
作者:河边草   北雄最新章节     
    ,

    这支粮队主事的两个人不是军中将领,却都在晋阳总管府中任职。

    一个叫张亮,在总管府军法司任职,即便这位努力的掩饰,刘朝宗还是能从他口音中听出来,这应该是个地道河南人,在官场中呆了许久,家世也不错的刘朝宗很快就给这位戴上了貌似忠厚,实则奸狡的帽子。

    另外一位叫杨续,在晋阳总管府中任职记室,一听其人说话,刘朝宗就也知道,这位是关西人,言谈举止都能显出大家风范,显然应该是关西哪家门阀子弟。

    营地早就建好了,主簿领着县衙人等引粮队去营地驻扎,刘朝宗则陪着杨续,张亮两人往县衙而来。

    按照当下官场的习惯,很快刘朝宗便和杨续两人叙起了家世,年庚,张亮在旁边只能羡慕的瞅着。

    听闻杨续出自弘农杨氏,刘朝宗惊讶之余,顿时又郑重了许多,同时心里也在犯嘀咕,连前朝的皇亲国戚都跑到晋阳来了?你这跋山涉水的为的是那般呢?

    更为奇怪的是,杨续是总管府的记室,一个官职不高,却可以直达机要的位置。

    刘朝宗不由回头望了望插在平遥城头上的日月星辰旗,心中略有所悟。

    当然,方来不久的他能悟出点什么来,实在有待商榷……

    而一路上,杨续时不时的会跟张亮说上一句的姿态,也让刘朝宗明白,这个河南子不是什么可有可无的小人物儿,也便对张亮客气了几分。

    晚间刘朝宗给两人的接风宴很是简陋,令人颇为尴尬的是,还是张亮机灵的悄悄命人去宰杀了一只羊羔,才让晚宴稍稍有了点模样。

    实际上,不管是张亮还是杨续对于平遥而言皆属过客,住上一晚,第二天就得启程继续南下。

    张亮是奉薛万彻之命,去军前效力的,前些时他给自己铺垫了一下,去到军前就能归于元朗辖下,这人的生存能力,别说杨续比不得,即便是从荆襄一路逃出来的刘朝宗也是望尘莫及。

    这不,冬初的时候送走了徐世绩,也许是徐世绩春心萌动的样子让他灵机一动,也许是其他什么原因,反正不久他便在晋阳结了一门儿亲事,等到他从南边回来,就能娶了对方过门,也就算是在晋阳有了家室的人了。

    这对他的仕途显然是十分有利的事情,如果可能,他还琢磨着见到顶头上司元朗,如何投其所好,让上官给他的婚事添点光彩什么的。

    想的可是很长远呢……至于如今的平遥县令刘朝宗,对于消息已经分外灵通的他来说,了解的已经很不少了。

    说实话,他对刘朝宗很是佩服,没办法,草莽出身的人们就喜欢这样的故事和人物儿。

    而杨续呢,作为总管府记室,自然应该跟随于主公身边,而非是在晋阳总管府中抄抄写写做个地道的文抄公。

    他对平遥县令刘朝宗的观感倒也不错,可也就止于此了,家世相差悬殊,对方姿容不够俊美,官职也不够高,对他再恭敬也很难激起弘农杨氏子弟交往一番的热情。

    和这破败的平遥县城一样,都属于要扔到身后的。

    当然,张亮和杨续两个不知道的是,以刘朝宗如今的心态,其实也没有任何跟他们攀交情的欲望。

    之所以表现的这么热情,只是其人固执的认为县衙太破了,得好好修整一下,如果让李破诊断一下的话,他一定明白,这是心灵受创的后遗症在作祟。

    让赵主簿差点合不拢嘴巴的是,第二天粮队启程南下,张亮很干脆的给县城留下了五百兵,由一个营正率领,美其名曰,帮助平遥县剿匪。

    其实这是五百来自雁门的新兵,很有建设家园的经验,人数虽然少了些,但时间长一些的话,足够对平遥县城粗略的进行一番修缮了。

    至于怎么向总管府报说,张亮自有主意,刘朝宗向来恩怨分明,随后也会向郡守府报说一番。

    之后送别的时候,对杨续,刘朝宗也就是维持了表面上的客套,对张亮却是道了一句,“日后但有碍难,只要刘某力所能及,尽管吩咐便是……”

    张亮欢喜的离开了,他这人向来认为,交朋友不怕多,这年月谁他娘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就会落了难,要真到了那个时节,这位平遥县令许是比徐呆子更靠得住呢。

    离开平遥之后的第二日晚间,紧赶慢赶,终于赶到了介休,没等两人去拜见一下张郡守,后面却是有人快马赶了上来。

    很快,西河郡太守张云智出迎,待得夕阳西下之时,总管府长史,晋阳令温彦博带着数百护卫军兵风尘仆仆的出现在了介休城下。

    一连串的变故把张亮和杨续都吓了一跳,杨续投效日短,还只是觉得有些蹊跷。

    而张亮可不一样,他头一个想到的就是前方可能兵败了,这让立马产生了扭头北窜的念头。

    当瞅见温彦博头上系着的孝带,张亮不厚道的松了一口气下来,暗自嘀咕,这是温氏有人亡了?怎么出殡到了介休?

    接着他便腹诽,晦气啊晦气,老子要去军前效力,却在这会见了白,此去大凶啊这是。

    不提这位乱七八糟的心思,温彦博出现在这里,确实是因为温氏有人亡故了,而且还是温彦博的至亲之人。

    殁的是温彦博的三弟,温彦将。

    温彦博这一支有兄弟三人,长兄温彦弘,字大雅,此时在长安任职黄门侍郎,参与机要,很得李渊信重。

    温彦博是次子,命运出现了很大的偏差,现在在李破麾下混的一点不比兄长差。

    温彦将,字大有,在长安任职中书侍郎,封爵清河郡公,和他的兄长温大雅同在中书,掌握机密,参与政事。

    温氏一门三杰,晋地人家很少有比得上他们的了。

    只是如今幼弟中道而丧,听到丧讯传来,让温彦博如遭重锤。

    李渊很厚道,嗯,姑且说是很厚道吧,反正温彦将殁后,灵柩在长安停灵了几天,李渊大加恩赏,之后很快便允其起灵归乡。

    不顾两边正在交战,先就让人护送灵柩渡过黄河来到了李破军中,李破能怎么办?几乎别无选择,立即命人送灵柩北上,同时派人传信给温彦博。

    这个堵添的可是不小,却还是打着仁义之名行事,让李破十分不齿之外,也只能暂停攻城,先和唐军完成阵前交接。

    这会儿李破不知道的是,李渊现下也是焦头烂额。

    去岁冬末,前内史令窦威殁了,此人乃隋太傅,邓国公窦炽幼子,皇后窦氏的堂叔,说起来,他窦炽一脉应该是河南窦氏的一支,可迁居关西之后,他们也和其他窦姓子弟一样,以扶风窦氏自居。

    这倒也没错,河南窦氏本来就是扶风窦氏的分支,只不过早已另立宗祠罢了。

    要说温大有亡故,李渊还能顺势利用一下,那么对于窦威,他就不得不郑重对待了。

    因为窦威不但出身关西世阀中极为显赫的门户,而且和他还是亲戚,另外又有拥立之功在身。

    所以窦威出殡的时候,声势弄的极为盛大。

    接着闹心的事情一件接着一件,礼部尚书,兼太子詹事李纲病倒了,不奇怪,窦威的治丧事宜一直都是礼部在忙活,加之天策府一系也在不停找他麻烦,于是李纲也就病倒了。

    紧接着李纲便以体弱多病,不堪驱驰为由,上书想要辞去太子詹事一职。

    这同样也不奇怪,在刘文静一案前后,太子李建成对他为刘文静求情一事极为不满,而秦王府那边儿同样对他有所敌视,简直弄的里外不是人。

    在夹缝中倍感为难的李纲终是做出了决定。

    说起来,李纲这人简直就是太子杀手,他年轻时事齐王宇文宪,不久宇文宪就被杀了,等到杨坚登位,他又任职东宫洗马,事太子杨勇,杨勇最终被废。

    如今又成了太子詹事,按照既定的轨迹,李建成可也时日无多了呢。

    李渊接到李纲的辞呈,也很不满意,你这是给朕故意添乱呢是吧?你是真的病了还是心病在作祟?

    于是李渊也跟李纲开了个玩笑,去其礼部尚书之职,迁东宫舍人,你不是不愿辅佐太子了吗,这回我还真就让你上了船就下不去了。

    李纲有苦难言,病卧在床,也不出府门了,在长安过起了隐居生活。

    没等李渊真恼起来,治罪于这个不知好歹的家伙,他家的败家子又弄出了事端,李元吉和屈突通一道领兵西北。

    李轨在凉州待的还算老实,可梁师都背靠突厥,又没了郭子和的掣肘,终于活跃了起来,从榆林到延安郡,都纳入了他的势力范围,接着便起兵攻灵州。

    灵州总管李道宗举兵相抗,连败梁师都,同时因为兵少,并不能扩大战果,于是向李元吉求援。

    李元吉大喜,欲领兵北上攻打梁师都。

    可屈突通却劝止道:“东边军情甚急,蜀中也在危急关头,我若轻易出兵,胜则不足以震慑群雄,败则难以收拾,何如顿兵相持,以待战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