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七章 欲将心事付瑶琴
作者:洛水忆浮生   沧澜仙图最新章节     
    沧澜仙图第一百零七章欲将心事付瑶琴两个禁军侍卫冲过来,把躺在地上不知死活的御医华仲拖了出去,陈帝余怒未消,狠狠啐了一口:“狗杀才!枉顾朕对你信任有加!”

    丁非庸看着这一幕,心中不由有些狐疑。

    他和当年的二皇子、如今的陈帝赵昌相识多年,对赵昌非常了解,此人工于心计,喜怒不形于色,做事常留有余地。

    但今日不等华仲把话说完,一脚就将其踹死,显然不符合他的一贯性情,却不知是何缘故?

    丁非庸面上不露声色,缓步将陈帝与一众大臣送出门外,躬身致谢。

    陈帝登上龙撵,似乎想起了什么,转头对丁非庸道:“爱卿,丁相与先帝曾是至交,丁相忠于皇室,鞠躬尽瘁,功在社稷,朕……准备以皇家规格封祀,命工部建于帝陵旁,非庸,你看如何?

    随行的一众大臣们听了,脸上皆露出艳羡之色。

    皇家规格封祀,而且葬于帝陵,那是自古以来皇帝最器重的,或者立下不世功勋的臣子,才能有此殊荣。

    “家父在时,常叮嘱微臣,先人坟墓,远在蜀地,无日无夜不思,家父要微臣将其葬于故乡丹景山下,臣……恳请陛下恩准……”

    丁非庸恭谨地回答道。

    “嗯……如此,也好!那朕……就准了,爱卿节哀!”

    陈帝说完,摆了摆手,龙撵缓缓而动。

    “微臣恭送陛下!”

    丁非庸俯身恭声道,片刻,抬起头望着陈帝远去的身影,脸上掠过一抹意味难明的神色。

    宰相丁奉元去世的消息,很快就传遍了朝野,丁相为人清廉正直,在朝堂和民间都有极高的声望,前来吊唁的人络绎不绝。

    消息传到知行院,魏知临、程子涯,以及伤势痊愈的方易之等人也赶到相府。

    整个洛阳城,因为前线战事的失利,再加上丁相去世的噩耗,笼罩在一片愁云惨雾中……

    …………

    遥远的西凉国都武威城里,则是另一番光景。对大陈帝国用兵,首战告捷,让这个国度的人们无比振奋,武威城里的百姓脸上都洋溢着光彩,就连说话的嗓门都比平时大了几个调。

    世人皆知,西凉国主年老多病,两位皇子分管国事,已明争暗斗多年。

    因为两位皇子的出色表现,武威城的百姓们曾一度遗忘了他们的皇帝,那位久居深宫的至高存在。

    直到西凉铁骑打败大陈国二十五万大军的捷报传来,他们才突然回想起,他们那位圣明的神威天可汗,即使缠绵病榻,依然是天底下最强大的君王。

    什么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他们的皇帝陛下就是最完美的答案!

    武威城二皇子府里,二皇子阚勇如同困兽一般在厅内走来走去,他生得高大威猛,胡须浓密,脸上粗犷的线条紧紧绷着,幕僚萨哈米坐在一旁,捋着胡子低头沉思。

    “如今大哥领兵接连攻克了大陈数城,他在朝中本就很有威望,如今那些摇摆不定的墙头草,恐怕都会选择站在他那边了,他与韩战交往甚密……军功在身,若是再加上太尉韩宗旺的支持,这皇位之争……我就彻底处于下风了,这如何是好……”

    阚勇说着,望向仍在思虑的萨哈米,焦躁道:“我的智囊大人啊,你倒是帮我出个主意啊!”

    萨哈米又沉思了片刻,悠然一笑:“殿下莫急!我有一计,可让韩太尉死心塌地支持您!”

    阚勇一听,顿时来了精神,摩拳擦掌道:“愿闻其详!”

    萨哈米捋着胡须,双眼微眯,说道:“听闻那韩太尉有一孙女,长得花容月貌,您进宫求陛下赐婚,陛下顽疾已久,民间流传有一种说法,叫做结婚冲喜,借着您的婚礼喜气,说不定陛下的病就此好转!”

    他说到这里,面带得色地缓缓伸出两根手指,继续道:“韩宗旺当年国破家亡,投奔我西凉,如今虽然官至太尉,但他在朝中饱受猜忌,一直孤立无援,殿下纡尊降贵娶了他的孙女,不由他不为殿下卖命,如此以来……既能让陛下感到您的孝心,又把韩太尉绑在了一起,此乃一石二鸟之计……”

    阚勇闻言,眉开眼笑,以手击掌,连连赞道:“妙,妙,此计甚妙!”

    两人正说着,一名管家模样的人走进来,递给阚勇一封密信:“殿下,前线最新战报!”

    阚勇拆开看完,更是喜上眉梢,屈起中指一弹信纸,笑道:“我的好大哥这下遇到硬骨头了,哈哈……凌问岳坚守不出,夜袭我粮草大营,我军粮草被焚近半,死伤一万余……”

    他说着这里,抚着下巴浓密的胡须,脸色有些忧虑道:“我现在最担心的……前线一旦失利,父皇会不会派韩宗旺亲自上阵?”

    萨哈米摇头道:“殿下不必多虑,眼下的战局陛下不会派他去的,韩宗旺当年是大梁的兵马大元帅,更是天下四大宗师之一,武力太过逆天,咱的陛下英武睿智……既要用他,又会防着他,这是明眼人都能看出来的事!

    “好!如此甚好!我即刻进宫去见父皇!”

    阚勇赞许的对萨哈米竖了个大拇指,朗声大笑。

    …………

    何安与范大志等人闻讯赶到相府,定鼎大街那幽深的胡同里却比以往热闹了许多,朝廷的文武大臣们陆陆续续都来送别德高望重的丁相,何安、范大志、诸葛瓜瓜、韩婵娟等人挤在人堆里,却是连相府的大门都进不去。

    等了半天,好在相府的老管家瞥见何安与范大志,知道这两个少年是自家老爷看重的人,让人从旁边角门把众人迎了进去。

    何安几人吊唁完丁相后,见到了丁文若,几日不见,文若一身缟素,清瘦了许多,也憔悴了很多。

    知行院的女学生们围上去纷纷安慰文若,韩婵娟拉着文若的手,眼眶微红,不知在说着什么。

    好容易众人散去,何安缓缓走到丁文若身边,看着文若那清丽凄楚的模样,一时竟然不知说些什么,半晌才开口道:“文若,请节哀!”

    丁文若芳心没来由的一颤,扬起一张梨花带雨的脸庞,看着何安。

    想到最疼爱自己的爷爷去了,自己过几日就要与父亲一起回家乡守孝三年,今生今世,不知还能不能见到面前的如玉少年,不禁悲伤难抑,泪水夺眶而出……

    “文若……多……保重!”

    何安不禁黯然,声音低沉道。

    韩婵娟在人群中,目光不时望向何安与丁文若,如玉般贝齿轻轻咬着下唇,秀眉微蹙,心里不知在想些什么……

    离开相府,天色已经不早,何安送韩婵娟回家,一路上,看到何安闷闷不乐,韩婵娟欲言又止。

    “谢谢你……”

    何安淡淡地说道。

    “谢我什么?是不是发现,我特别贤惠?特别善解人意?”

    韩婵娟眼睛笑成月牙,冲何安做了一个鬼脸。

    何安不禁笑了,捉住她的柔夷,温声道:“你真的很贤惠,很善解人意,我更想不到的是……你竟然也会去看文若!”

    “她死了爷爷,又要回很远很远的故乡,想想真的好可怜!”

    韩婵娟蹙起好看的眉,贝齿咬唇,一缕青丝拂过光洁的脸颊,看上去娇美不胜。

    这一刻,何安觉得眼前的韩婵娟,是世上最美丽最善良的的女子……

    回到知行院的住处,何安翻箱倒柜,找出仅有的三两碎银,拉着范大志又出了门。

    逛了一圈朱雀大街,何安一口气买了一堆书籍,急匆匆的返回知行院,范大志抱着厚厚一摞跟在他后面,累的气喘吁吁。

    “小安,你……买这么多书做什么?”

    范大志有些不解的问道。

    何安手里拎着两捆书,脚步轻快,转头道:“文若要跟老师回家乡守孝三年,咱们把院里以后需要学习的书籍买回来……注解一下送给她,老师回到故乡俗事牵绊,很难有空辅导文若功课了。”

    何安曾经帮鲁正清做过一段校对,对知行院的授课书籍,倒是十分清楚,他回到住处,先把一堆书分门别类的整理好,坐在案前,剔亮了油灯,执笔蘸墨,开始书写起来……

    不知不觉,夜已渐深,何安在灯下挥笔疾书,耳畔传来范大志响亮的呼噜声……

    几个时辰下来,一堆书籍才注解了五分之一,何安站起身,活动了一下身体,继续伏案书写……

    直到天色微亮,何安揉了揉有些酸疼的手腕,起身用冷水洗了把脸,看着已经注解完的一摞书,心里很是满意。

    一夜酣睡的范大志醒来,看着何安的黑眼圈,不禁惊呼:“哎呀!小安,你一夜没睡啊,这样下去……你身体会熬坏的,何必这么着急?等我今天晚上吃饱了,也帮你写!”

    何安舒展了一下身体,眉宇间隐然尽是担忧:“要不了几日,老师带着文若就要扶棺回乡,我怕来不及,咱们能做的……也就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了!”

    接下来的两天里,何安除了上课与吃饭,一有闲暇就把自己关在住处,彻夜不眠不休,眼看着一堆书籍只剩少许就注解完毕。

    这天下午散了学,何安正准备回去注解,韩婵娟叫住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