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我爹也是穿越者正文卷313万恶的家庭作业端木天就任国子司业,那些博士助教,以及四门学、律学、算学、书学生徒对其倒是相当尊敬,但国子学科、太学中的那帮生徒,可就未必会多把他当回事了。
拥有三百生徒的国子学科,其生徒皆是朝中文武三品以上高官及国公子孙,从二品以上高官曾孙。太学的生徒,则是五品以上官员。
这群生徒大多家世显赫,不乏五姓七望这样的世家子弟以及朝中勋贵的子嗣。
在他们父辈眼中,如今身居高位的端木父子不过是“暴发户”罢了。
所以世家子弟又怎么可能真把年仅十六岁的端木天当成师长对待。
另外就是杜构杜荷等人,嘻嘻哈哈没个正形,也完全没把他当回事。
所以即便是在赵弘安的支持下,行拜师礼时,这群生徒也是态度敷衍。
端木天把这些都看中眼中,脸上倒是不动声色。
礼成之后,诸生各自散去。
赵弘安与孔颖达把端木天领去参观了专门为他准备的官廨,询问是否添置物件,仆役后,才开口问道:“九如,接下来你打算如何行事?老夫和冲远对你可是给予厚望啊。”
“赵公、孔公,在我看来,国子学的生徒春闱成绩不佳,主要还是因为居学做的少了。”端木天早已想好如何“折磨”这群生徒,立即开口答道。
居学就是古代对于家庭作业的称呼。
《礼记》便有提到,“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
国子学的生徒虽然都是住校生,非休沐日不放假,但平日里课业结束,国子学的博士助教对其约束甚少。
这自然也很正常。
博士、助教皆是官员,自然得下班回家,而国子学里的杂役、仆役又不可能管束这些生徒,所以也自然没有什么家庭作业一说。
另外唐时虽已有科举,但礼、乐、射、御、书、数这君子六艺却依旧是文人必修课程,所以课余时间,生徒们会根据自己的兴趣,练习射箭、骑马、弹琴或者书法,倒很是轻松惬意。
“哦?那九如你的意思呢?这居学该如何做?”
端木天嘿嘿一笑,回道:“赵公、孔公,玉不琢不成器,这些生徒我看每日居学至少应做帖经墨义十条,时务策一道,而后第二日由博士、助教检查,字迹潦草者,未完成者,直接关禁闭室!”
帖经、时务策皆是科举的考试内容。
所谓帖经,是考查儒经或道经的内容,掩其两端,中开一行,裁纸为帖。每帖空三字,由考生据上文或下文填写。
时务策则是根据当时朝廷所面临的重大时政问题出题,然后由考生按题陈述政见,发表对时政的主张,类似现在的作文。
就端木天说的这些作业,要想认认真真完成,没有几个小时根本做不完。
而唐时天黑后又没有电灯可用,就算秉烛夜读,那也绝对是件苦差事。
每日都要做帖经和时务策,这对于散漫惯了的国子学生徒而言,必然会是一场噩梦!
他这话一出,赵弘安与孔颖达都愣住了,两个老头面面相觑,半晌没有开口。
“怎么?赵公、孔公可是觉得我这法子行不通?”端木天好奇问道。
赵弘安犹豫了下,开口说道:“九如,这居学是不是太多了?”
“多?不多不多,这才哪到哪?赵公、孔公,国子学生徒想要春闱折桂,不下苦功夫如何能行?孙敬头悬梁,苏秦锥刺股,放能史书留名,为何国子学生徒不可?”
端木天可不觉得这有何苦。
反正又不是他写作业。
再说当初他上初中、高中那会,还不是同样被万恶的家庭作业折磨,刷题刷到吐。
刷题意义在于用最短的时间读懂题目和问题,并且理清思路,短时间接触大量的题型各种方法,而这对于唐时科举考试,同样适用。
也就是大唐没有《五年高考三年模拟》这类教材资料,否则端木天肯定会让国子学的生徒知道什么叫做梦都在做题。
不等两个老头说话,端木天又继续说道:“赵公、孔公,只有多加练习,方可明意。”
“正所谓熟能生巧,只要生徒们每日习惯了做帖经和时务策,将来上了春闱考场,那还有什么怕的?”
“赵公、孔公,如今已是八月,距离春闱可最多半年时间,那些要参加春闱的生徒,六艺就先停了吧。一切以学业为重,正所谓学海无涯苦作舟,书山有路勤为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他后面这话,出自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却让赵弘安与孔颖达两个老头产生共情了。
“弘安兄,看来老夫二人对这群生徒,还是太过放纵了!我看九如的话在理!”孔颖达表情很是“狰狞”,狠狠的点头说道。
显然,刚才端木天的一番话,打动孔颖达了。
孔颖达继续说道:“若是弘安兄不反对,老夫稍后便召集博士、助教,向他们通秉此事!”
赵弘安点点头,接着又摇了摇头:“九如这法子好是好,但国子学中数千生徒,恐怕只靠博士、助教,每日要审阅所有生徒居学,忙不过来啊。”
国子学科、太学科和四门学科一共才三十四个博士、助教,要他们每天批改两千多人的家庭作业,恐怕最先罢工的就是他们了。
端木天却是不以为然。
在他看来,纯粹是这群国子学的官员老师们原本过的太轻松了。
两千多份家庭作业,三十多人批改,每人每天也才批改五六十份而已。
想当初他上学那会,语文数学这些主课老师,哪个不是兼着几个班的教学工作?每天的作业至少都是一两百份。
国子学的博士、助教才批改五六十份作业就要叫苦?是不是也太娇气了?
他立即说道:“赵公、孔公,国子学的博士、助教虽是朝堂官员,但身为国子学的师长,自当全心全意为生徒们着想,岂能这般懒惰怠政?”
“赵公、孔公放心,此事交给我便是,哪位博士、助教若是觉得每日批改居学太过辛苦,让他来找我便是!”
有他这话,赵弘安和孔颖达还有什么好说的?
两个老头互视一眼,点头同意了。
就这般,在某人的不懈努力忽悠下,未来臭名昭著,令无数生徒望而生畏,深恶痛绝,却又令国子学垄断了数十年春闱科举状头的居学制度,就此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