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能安逸在一起议论,包括移民放风在甲板随意活动主要是这时的航程太顺了。登船时、出天津卫还有点寒冷稍带侧风船也颠簸一些,众旱鸭子多少有点晕船只是不严重。
在成山头折向正南完全顺风又沿岸不远浪微船也顿时平稳,且顺风南下一下暖和不少并一日比一日暖和,船舱密封人多大家很快只穿初秋外套,上甲板也只披了薄棉袄敞怀也没什么问题。
移民大多为赤贫,有棉衣也是鹑衣百结,每逢冬天十分难熬。这也是寒冷地带的人有计划性心思长原因之一,不仅要为冬季粮食储备还要为御寒衣物准备,稍微不足饥寒交迫丢了性命十分正常。
因此随着船行愈见暖和众人已经松口气了,风顺船稳所有的人除了船工剩下的只能是聚谈了,只是扯什么而已。
从成山头折向才第二天最前面大船也是马守义所乘的那条桅斗了望水手向下喊话,灵山岛已经可以望见。闻语马守义、所在船船老大、其他几个军官都用一个长筒物向前方偏东望去。
不用说那就是单筒望远镜,只是它们的来历并非一处。其中有澳门购到让驿站系统带来京城,也有常洵用水晶仿制与改进品,就算是用水晶磨制镜片一样有整块水晶切割琢磨而成,及用熔铸镜片之分。还有已经研制的几架望远镜这时都在这里,原因很简单就是在实践中对比一下性能。
这一来对比项目较多,有自制与外购;有仿制与改进;有完全天然原料切割与熔铸。这些对比常洵在京城也做过了却不理想,没有仪器在平地几乎难于对比至少感觉不明晰。
在海上望远能否见到或初步见到谁远十分明显,个人眼力有高低也可以轮流用,如此实践虽不可能百分之百客观也可以作为产品选择参考了。
还有望远镜本来也会配备军队,此去大员岛出现土著袭扰之类可能性极大,遍布哨兵人力成本大且危险,如多建一些了望塔用望远镜效果会好几倍不止。且了望塔放一个班也就是普通三个哨位的士兵,却可以替代二三十个哨位还隐蔽安全,土著根本不可能知道三五里外就有人在监视了。
‘呀呀,我见到了、、、‘
‘我看看,呀!真的、、、‘
‘几号几号、、、‘
‘3号。‘
‘我说3号最好,1号差点儿,其它差不多。‘
对望远镜进行测验军官与船老大们都热心,一上手都知道这东西对自己的事有莫大好处。船上更远发现目标非常要紧,不然也不必在很危险受热又受冻的桅杆上部设立望斗,派水手上去了望了。
或者说远一点用处也有限,如泰坦尼克有望远镜发现冰山时也来不及反应致成惨剧。可那是速度快了观察手段跟不上了,而这时船速慢外终究有比无好。
雷达发明之前望远镜是航行最重要的辅助工具之一,而望远镜在军事上直到无人机普及作用才下降了一截。在这之前观察敌情、观察地形都要用它。所以这时在用望远镜的人对此是都恨不得自己有一支,军官还心愿自己手下多装备几支。
区别在于马守义等军官知道常洵准备为军队逐渐配发望远镜,船老大心慕之又心动是否买得起买得到一支。当然了解这望远镜性能也是关键,性能越好心里越迫切,因此这几天这些人一有机会就用于对比。
而这几支望远镜为什么编号不是标示它们的来历,常洵那是一方面为了保密,所以马守义也不知道它们的来源,还有知道来源可能因偏爱而不客观。
望远镜测试为了上述原因所有的人都不知道,除了一支外其它都是常洵下令研制,并由他王府中制作老花镜的新设工匠磨镜师,加玉器匠、铜匠等试制出来的。可有一样他们却是知道常洵让王府工匠研制出来的,那就是一一桅灯。
桅灯又称风灯、马灯、气死风等,从这名字就知道它用途广泛性能强大。可这灯这时还未出世有了玻璃加火油才发明出来,与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占中国照明灯主流的美孚灯差不多同时。
那么没有这灯时用什么?那就是灯笼。只是灯笼可防风在野外也可用,防风性能远不如桅灯外,因为灯笼透光材料为纸、绢之类肯定不如玻璃;灯笼用蜡烛体积小不了;蜡烛一支点燃时间有限,中间换麻烦又有被吹灭可能;蜡烛插不牢斜了会引燃灯笼,甚至是引起火灾;灯笼只能挂着,火苗大小不可调;蜡烛贵。
灯笼如此多不足却少了不行,还有这时室内照明就是蜡烛与清油为主。这两样都不抗风,那蜡炬成泪并非伤心而是风呀。还有蜡烛太贵,油盏灯草光线太暗。
恰巧也在后世饭店装饰品中见过桅灯的常洵,手下又有各种工匠加玻璃初步成功为产品开发动脑筋,才想起玻璃做灯罩生产室内灯与室外灯如桅灯的。
再则常洵在努力之后找到了一些实际上为石油的‘猛火油‘,加热分离出上面水似的部分,不管它们该可以再分汽油、火油、柴油都当作火油,以此为燃油研制起室内室外灯来。
这室内灯有玻璃底座、黄铜底座两种;室外灯全部铜外壳铜部件,除了灯罩例外也无法不用玻璃了。主要是室内灯一般不易碰碎,玻璃也是新材料可以溢价高许多。
还有这火油灯比清油灯明亮乃是油好一点外,这灯防风加灯芯有保温罩使得燃烧充分,火苗温度高火色更白,所以这个结构非常重要或关键。其实没有了保温罩火油灯光线会低不少,还有烟如蜡烛一样,蜡烛有烟就是燃烧未尽。
有烟无火火旺烟少实际上乃是常识,可什么道理这时的人肯定不会知道。所以火油灯研制常洵最大的贡献就是让工匠加上保温罩试试,至于具体形状、大小等都是工匠试出来的。而只要工匠听从常洵吩咐试了几次确实有效,下面只不过多试少试而已。
如此生产了十几只桅灯,常洵见了觉得也太笨重丑陋了,但王府其他人却是以为这灯神了。亮度可比中等蜡烛却无烟无味不必剪芯亮度还可调又不怕风。就是使用费用因火油价值还无法确定外,常洵暂时不可能自己去延安打油井扩大火油产量,这东西也不大好推广。
不过可以向商人采购,还有煤焦油也可以利用一部分,暂时少量运用起来没什么问题。于是这十几盏桅灯让马守义他们带走试用,这时挂在船上用也是试验之用。
可用下来船上之人无不认为这东西太好了,比灯笼好用还更安全又不必半夜换蜡烛。只是常洵就试制这些证实一下,正式生产肯定不可能用铸铜那么笨重的材料,带来正式生产拖后不短时间。生产了也是高档产品或自己用为主,火油也供应有限大量上市遥遥无期。
这一来此时船上的船员在马守义把桅灯带走后,就是有心买一时也不大可能。这些不提船队在望远镜见到灵山岛不久肉眼也渐可以看到这岛,船上之士兵、移民在甲板的也都望着此岛。
那乃是船队渐渐向岛靠近还降帆放慢了速度,大家都可以看到灵山岛正在施工的一切。如防波堤向岛的胳膊在向海中伸出,岛屿外圈都在削补砌墙之中,可以看出是在削山坡为城墙。
对此马守义等军官看得更用心,那是他们作为常洵手下的一员,也有可能会来这里防守甚至是作战,此时路过于了解一下至少比移民更关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