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万历确实是心灰意懒,而且愿为大明延续付出,还有用他的话说常洵肯定超过李世民,及早让位史上名气肯定会比赖着拖着好。
万历如此表现符合常洵对他的人设,既然他对儿子优秀确实是甘于让贤常洵也不客气了。但他的不客气办法并非是万历退位成太上皇,而是他自己先出任监国。
至于为什么让常洵出任监国乃是万历身体欠佳,需要去南方修养。此举包含了几个意思,让万历去南方那里确实比北方温暖、风景优美、美食也多外,出去走走管束少许多,还彻底离开纷扰。
还有北平为京并不算最好选择,这里气温低又缺粮,那漕运也是一大负担。后世人口增长又发现水资源不足,当然也是兼为了整个北方工农业,那南水北调工程浩大。
所以常洵决定将都城移到南方,什么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一语至少天子守国门一词虚妄。真守国门该去洛阳,还有大明并非此处才是国门。
对这二个提议万历同意了,因为让权不让位作个过渡也好。索性离开也好过在这里身份尴尬,与美食美景隔离又远,想出去也困难。
还有这次迁都采用小首都制代价也不大,处在宁绍平原浅山区也不占良田。将来常洵口中沿海铁路开通了南北俱通,出海去镇海码头也方便。
以监国接权,让万历去南方启动迁都序幕获得万历同意,常洵提议这个行动放在一年之后进行。为什么放在一年之后一方面常洵准备扩军二万,如此可以先整编京营,完成了京营整编接权与后面改革才能安稳进行。
还有万历去南方新首都的地方至少先盖起一座行宫,而且这行宫盖了也不浪费的,反正后面会建造几个宫殿。为什么造几个宫殿乃是皇帝与最高官员办公为一个,家人居住为最大建筑,再可以避暑或修闲的建几个。
反正一片丘陵地带没多少耕地,另外有了内部小火车来往方便。如皇帝来办公处乘几分钟火车就可以了,官吏也一样可以办公区与家人区分开。
另一个就是常洵提出马上整编的千人左右武装,派去四川帮助对付杨应龙。为何如此杨应龙叛乱因常洵提醒,并帮助改良了一些火枪局面比历史上好些却仍然不能马上平定。
常洵派出这支武装一方面可以确实帮助在那里的军队,为大明尽快解决这个疮口。同时也为了向大明这时的军队示威,向西南土著立威的。如此今后解决京营,及将来不久改土归流时让他们少一些轻举妄动。
对此万历也是赞成的,正是常洵的水军强悍一下戳穿日军家乡的虚胖,才引得邓子龙等南军的尊重。并且肯心悦诚服地加入了常洵的作战计划,这时开始第三阶段攻势了。
如果常洵不出动这支小水军并取得不可思议的胜利,他们这些悍将怎么可能看得起一支藩王的水军,还是才成立未久,他们可是从抗倭战争打到现在的军队。
军队向来一讲资历一讲战斗力的,在未参战前常洵的水军没资历也未见战斗力多强,只是船只帆具军服等整洁美观,船上人员纪律很好可这些都是卖相不错,让邓子龙他们服帖怎么可能?
但第一战役巨大的胜利、巨大的缴获、一炮扫一船几百俘几千的强悍,让他们知道自己也远远不如。这战斗力比资历还硬档,所以常洵让自己的军队去四川亮亮相肯定效果远比嘴巴好。
那里有数省军队,还有邓子龙他们水军此时都与他人隔离在对马岛,常洵手下军队强悍迟早会传出去的,可这些人暂时还不可能回去,他们的分布区域不广。
关键还在于偏僻的边远地区,又缺乏读书人与文官亲目所见亲身经历。所以常洵手下水军在剿灭海盗上显示不凡无多少消息传出去,援朝一战有多省军队参加与常洵合作的水军见证后佩服得五体投地了,其他军队可不可能如此。
因为他们还当邓子龙他们在拍常洵马屁讨好、效忠,所以只有让自己的武装过去打一仗才让他们信服。
当然之前常洵为什么会派水军参加甚至是主导突袭日军家乡?原因在于他不主持无人会干;那里乃边远地区消息传出大家十之八九以为邓子龙他们夸大事实,原因在于讨好皇帝或弄一点其它好处。
况且战报上都是邓子龙他们的军队取得的战果,邓子龙他们夸大常洵手下小水军功劳或战斗力,被人认为口惠而实不至,二头可沾便宜的好事。
再说水军与外面隔绝,没有第三者看见,他们回家还要不少时间到时这方面热度大降,因此常洵觉得这时出手不可能触动某些人敏感的神经。
派兵去四川助战于移民上有好处也不大,去了不出力让人看轻,出力愈多让一些人愈担心。因此这个事属自找麻烦不可能的,可现在却是正需要树立形象,至于引起的副作用有万历让权大吗?
派兵入川获得万历赞成并认为一步好棋,接下来常洵要求尽快出版报纸。这个原因也简单,这就是此时社会议论都控制在读书人那里。
虽说读书人不会一条心,但他们的基本思想就是阉割的儒家思想。为什么称为阉割了乃是指这时的儒家思想与初期孔孟之道完全不是一回事,这方面常洵之前功力不足也不清楚具体细节。
这恢复后世记忆后这十几年有闲时就将儒家经典及朱熹集注之类翻读过多遍,用后世观念写了读书笔记。而且他对舜尧之类神话,后世考证地球生物历史、人类历史发展及进步原因都记了下来。
这些东西之前常洵也给万历提到过,还有知道后世没有孔孟之道主导的社会远比此时物质丰富,民众富足万历虽觉得不可思议。或因对否认儒家思想有些不以为然,也可能觉得讨论这方面为时还尚早,所以父子两人之前也未深入探讨过。
但今年常洵去避暑之前万历向他要了这方面笔记,这时万历肯定接受或知道后世的一些观念,所以常洵此时说此时读书人的儒家思想并不正确万历也不反对。
接着常洵说此时读书人思想上已经偏了,反而让他们有使命感问题就更麻烦了。而且他们的思想根本属混杂矛盾的,对社会政治有舜尧治世大同之念,可行为上又十分自私。
因为他们讲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首先是自己、进而为家庭家族,国与天下放在最后面。而所谓治国也是要求别人自己拚命挖墙脚。
如徐阶名下上万顷耕地并不交税,贪渎比严蒿还厉害,这样的官员在为大明干?为大明百姓谋福利?可那完全是诗经中的硕鼠,完全在为他自己、自己家族捞钱捞好处却到现在仍然没有被清算,也没有被读书人群起而攻之。
所以这大明最在意国家的乃是皇家,因为皇家才与大明家国一体。当然皇家有些地方处理不大妥当,有些只干没说,结果让读书人将自己打扮成民众的代言人、利益的代理人。
而且许多时候将脏水泼在皇室或宦官身上,那为了转移焦点掩饰他们自己的丑陋。所以要办报纸直接告诉民众各政策是怎么回事、一些事为什么要如此处理。
为什么这时要改革?怎么改革?不然改革明明对普通民众有利也被读书人歪曲了,还有后世经验证明民众知道真实才是破除盲从最好的办法。
听常洵如此介绍万历也知道报纸与邸报区别,他为什么要办报纸,对他抢夺议论权也表示了认可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