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六章 变通之法
作者:从知识学到力量   影视诸天从知否开始最新章节     
    要说赵祯对于李皓是着实不错,在李皓去掉殿前司都虞侯一职之后,还特意把李皓给召进了宫。

    给了李皓能随时进宫的特权,让李皓有事便可以直接入宫,不受阻碍。

    当然这次让李皓进宫,也不光是为了这事,顺带着还把新任三司使的名字告诉了李皓。

    原来的知开封府陈升之升任三司使一职,对于这个人选,李皓还是挺满意的,

    毕竟陈升之也是变法一派,似乎又和欧阳修相熟。

    有他在任,虽说不可能会有欧阳修在任时的支持力度,但至少不至于拖自己后腿的吧。

    在之后,赵祯又勉励了李皓几句,便让李皓退下了。

    不过李皓离开了垂拱殿,还没走远,就被顾廷烨给叫住了。

    这时的顾廷烨,全然忘记当初让李皓帮忙的模样,大摇大摆的摆出了表姐夫的威风。

    气的李皓说道:“你现在这得意什么,你和明兰可还没成亲呢,相不相信我现在就能把这事给搅黄了。”

    顾廷烨得意的说道:“我当然相信你能把这事搅黄,但你敢吗!

    如今我和明兰聘书都已经下了,你在这个时候捣乱,只怕第一个要把你撕了的,会是我那姨母大人。”

    听到这个,李皓不得不承认顾廷烨说的是对的,再加上自己原先就掺和过,把这事给定下了。

    要是现在在捣乱,卫氏绝对是下得去手。

    一时无语,李皓转身就走,懒得再去和顾廷烨说话。

    不过顾廷烨来找李皓却是有正事,赶紧又把李皓拦了下来。

    说道:“好了,不开玩笑了,我找你是有话要说。”

    说完打量了四周,见此李皓也认真了起来。

    两人还是和以前一样,走到了广场的空旷处说话。

    只听顾廷烨说道:“你还记得赵策英的那个姨母吗,她要和忠敬侯的小郑将军定亲了。”

    听到这话,李皓有些愣了,这兜兜转转的,小沉氏还是嫁给了小郑将军,也真是缘分啊。

    不过赵策英怎么和忠敬侯家有了联系,李皓还真有些好奇。

    但这事最多也就是奇怪了些,其他也没什么,哪里值得这么郑重其事。

    于是问道:“他们结亲就结呗,这事和我们有什么关系。”

    顾廷烨解释道:“那如果我告诉你,这件婚事是官家让皇后娘娘给促成的,你觉得这事重不重要。”

    李皓说道:“那这事就不一样了,你确定是官家让皇后娘娘安排的吗?我怎么从来没听说过这个消息。”

    顾廷烨说道:“消息我是从朱内官那里听来的,千真万确。

    两家已经说定了,只是暂时还没有对外公布而已,但也应该就是这几日,汴京城就有消息了。”

    李皓沉默了一会,说道:“看来赵宗全的位子是越来越稳了,官家此举也是在为他助长声势。”

    顾廷烨说道:“我也觉得应该是如此,正好你与赵策英相熟,日后可以多走动走动。”

    这话就让李皓想起了赵策英拜托自己的事,如果赵祯的态度有所转变,那帮着赵宗全挣一挣太子的位子,也未尝不可。

    李皓想了一下,便说道:“好,这事我知道了,等我先回去想想再说。”

    之后与顾廷烨分别,等出宫后李皓直接便去了欧阳修府上,想请他给自己拿个主意。

    顺便再问问陈升之这位顶头上司的为人,看好不好相处。

    等李皓到了欧阳修家,还没说话呢。

    欧阳修就猜到李皓来的一个目的,说道:“你这是知道了新任三司使是谁,所以过来打听情况的。”

    李皓笑道:“叔父神机妙算,小侄真心佩服不已。

    我今天来确实也想问问陈升之的为人,正好叔父与他也很熟嘛。”

    欧阳修说道:“我与他相熟不假,可你知道我当初是怎么认识陈升之的吗?”

    这个问题李皓自然回答不出,便问道:“这个我还真不知道,莫非这其中有什么渊源。”

    欧阳修倒也没再卖关子,直接说道:“我认识陈升之,还是那位韩大相公给引见的,他们两人才是相交莫逆。”

    对于李皓而言,这个消息还真是个不幸的消息,现在韩琦是敌是友,李皓都快分不清了。

    结果顶头上司成了他的人,那之后做事就得小心谨慎些了。

    欧阳修随后交代道:“所以你接下来的步子要缓一缓,盐税变革这事暂时不要涉及过深,尤其是不要触及制度变革。

    先试探下陈升之的想法,之后再看该如何去做。”

    对于欧阳修的话,李皓自然明白意思,但对此李皓总归有些不甘心。

    欧阳修也是看出了这点,说道:“这事你也暂时不要急,正好如今离你的婚期也近了,你可以多花些心思在这上面。

    你娶的是英国公独女,到时场面自然要办的尊贵隆重,不能失了体统。”

    李皓答道:“这个我自然是知道的,所以我母亲请了宋大娘子帮忙操持,应该不会有问题的。

    不过说起婚事,我还真有一件事,要听听叔父的意见。”

    随后便将顾廷烨说的话,讲给了欧阳修听。

    随后便说道:“官家既然有意扶持赵宗全,那赵策英说的事,我要不要找个机会与官家说说。

    毕竟看官家这态度,未必不会同意的。”

    欧阳修听后他一口否定,说道:“在已经确立皇子位的情况下,再去逼迫官家奏立太子,这事不妥。

    否则韩大相公自己会去做的,还轮不上你。

    帮助赵宗全或许在日后会有不小的收益,但还不值得为此让官家疑心,别到时候两边都不讨好。”

    对于欧阳修的判断,李皓还是认同的,便也歇下了这个心思。

    等后面李皓再回到盐铁司,便对着急了所有下属,对盐税改革的方向进行了调整。

    因为榷卖制度的基础是各地的转运司,如今最重要的淮南东路转运使是褚东阳。

    对这位韩大相公的门下,李皓暂时不打算去硬碰硬。

    于是便把目标先定在了盐场管理及制盐方法上,其次是研究盐引制度。

    毕竟现在盐引的发放权已经归到了盐铁司,在尽量不触动地方的情况下,李皓不介意多做些尝试。

    所以李皓便组织起了人来,看能不能把后世的晒盐法直接研发出来。

    替代如今的煎煮法,以此来降低制盐成本,在保证利润的情况下将盐价降低。

    当然晒盐法的具体步骤,李皓不是完全清楚,但作为领导,李皓只需要提出想法,然后让别人来完善就是。

    反正后世的事实证明,这条方向是对的,最多就是过程曲折些。

    而且晒盐法本身也没有太多的技术含量,只要了解思路,总归不会太难办到。

    也就在李皓的思路转变完成之后,陈升之的成为三司使的消息便被公布了出来。

    同时在汴京中流传的,还有忠敬侯家小郑将军与赵宗全妻妺的结亲的消息,同时也说明了这门婚事是由皇后娘娘做主的。

    这一下子就让汴京城里面热闹了起来,又有不少人觉得赵宗全值得投靠,一时间来往他皇子府的人,络绎不绝。

    当然这里面大部分都是品阶不高、没有什么实权的官员,至于其他人都还在观望之中。

    而且对于其他人而言,权知开封府的位置更让人眼热。

    毕竟接连两任权知开封府都直接升往三司,显然这个位置是个风水宝位啊。

    也就是他们为了权知开封府而努力的时候,李皓却突然有了新的想法。

    赵宗全想要自己出力,帮他往东宫太子的位子上努力,这自然是不能做的。

    但以如今的形势,他确实是继承大统的不二人选,那和赵宗全父子保持一个合适的关系,就很有必要了。

    既然太子之位过于敏感,不能去做的话,那换一个目标,也不是不行。

    反正赵宗全最终的目的都是想要名正言顺,和掌握实权。

    那帮赵宗全抬上开封尹的位子,也能达到目的,反正这也是储位象征。

    而且执掌开封府,便也有了属官,也间接掌握了实权。

    另外最重要的是,欧阳修在开封府替换的一批官员小吏,如今大多还在,也方便了解赵宗全的动向。

    李皓越想越觉得自己这个想法很好,当即就决定要去和欧阳修商量。

    只是今天是陈升之初次来三司上任,于情于理李皓都不合适离开,而且要跑到枢密院去谈这事,好像也不太合适。

    于是就打算在放衙之后,去到欧阳修府上详说。

    正当李皓在心里想着措辞的时候,陈升之就坐着马车到了三司门外。

    这时得了消息,户部使隋滕和度支使迟澎赶紧就出门相迎,。

    而李皓这边突然看到旁边两人正在移动,反应过来后赶紧跟上。

    这时陈升之已经下了马车,三人便在府门外等着了。

    见此情形,陈升之和气说道:“三位大人太客气了,怎么还到外面来站着了。”

    隋滕说道:“大人是三司的主官,今日初来上任,我们这些做下属的,出来迎接也是应该的。”

    一旁的迟澎连声附和,搞得站在一旁的李皓,都觉得自己要是不说两句都不行。

    一阵俗套的吹捧之后,隋滕终于说道:“大人这应该是第一次来三司吧,不如我们带着大人在这里转一圈,让宁熟悉一下这里的布局。”

    陈升之说道:“这样也好,那就有劳三位大人了。”

    听到陈升之这话,隋滕说道:“这本就是我们应该做的,大人不用客气。”

    转身便带着陈升之在三司里面转了起来,边转还边介绍,而且介绍的还真是绘声绘色。

    让李皓不由感慨,这家伙要是在现代,绝对是当导游的好苗子。

    不过这次也是李皓第一次把三司转完,虽然李皓已经在三司干了一个多月的活,但也只是熟悉了几个有用的地方。

    但这次看完之后,李皓的感觉就是这衙门还比不上开封府的气派,也不知道是不是管钱的都抠。

    不过李皓倒是感觉陈升之逛得挺开心的,就是不知道是为了这地方,还是为了这权利。

    等到众人回到三司正厅,已经过去了有一个时辰了。

    四人各自落座,李皓资历最浅,便做到了末位。

    休息了一会之后,陈升之说道:“本官这初来乍到,对于三司事务也不太了解,便想请教了三位大人,不知可否。”

    三人对此自然是一口答应,随后陈升之便先问隋滕户部司的事情,由浅入深最后把隋滕问的哑口无言,显然是早就做足了准备。

    这就让李皓和迟澎犯了迷湖,不知道陈升之是单纯给个下马威,还是要做什么。

    但不管怎么样,两人还是做好了准备,迎接陈升之的询问。

    当然最后的结局迟澎也是仓皇落败,表现还不如隋滕呢。

    而李皓的表现则是最好的,毕竟前面为了清查盐税,李皓可是做足了功课。

    所以见确实问不倒之后,陈升之说道:“看来李大人对于盐铁司之事了如指掌,怪不得前番能有如此成绩。

    当然其余两位大人也是国之栋梁,平常忙于公务,偶尔有些错漏也实属平常,本官也能理解。

    接下来,本官想查验下三司近三年的收支账簿,还请三位大人派人整理出来给我。”

    对于这个要求,刚刚已经失了分寸的隋滕和迟澎,自然也不好说什么,只是说账目太多,需要花些时间整理。

    对此陈升之倒是也没有苛责,便答应了下来。

    至于李皓嘛,这个要求没有一点难度,因为前面为了能方便掌握情况。

    在刚到任时,李皓便组织人对账目进行了清查核验,现在随时都能送来。

    当然在这事上,李皓没打算冒头,还是等其他人都准备好了,在一起往上送便是。

    不过很显然,即使李皓打算潜藏锋芒,但不代表陈升之就会这么轻易忽视李皓。

    在李皓三人要离去之时,陈升之单独叫住了李皓,说道:“李大人先留一下,关于前面盐税清查一事,我有些情况想问一问。”

    听了这话,其余两人对视了一眼,又望了望李皓,便先行离开了。

    等两人走后,陈升之先夸讲道:“你去年扬州一行,给朝廷巡回了大半年的赋税,可是令人刮目相看。”

    李皓谦虚道:“大人过奖了,这绝非是我一人的功劳,若没有官家和大相公们的支持,没有下属的负责努力,我无论如何也做不成此事。”

    陈升之说道:“李大人过谦了,首先也是你自己有能力,这事换成其他人就未必能做成。

    不过说起下属,当初你还从我那把蔡判官给借调走了,也不说给我还回来。”

    听着语气,李皓自然知道他是开玩笑的,毕竟蔡襄留任淮南的事,陈升之也不可能不知道。

    但既然陈升之说了,李皓便接道:“大人,您这可就冤枉死我了。

    蔡判官,不对,现在应该叫蔡安抚使,他是入了官家法眼,被官家重用的人。

    我总不好拦人升官,直接把人带回来吧。”

    陈升之说道:“这倒也是,人往高处走,他能有如今的结果,我也是替他高兴的。”

    两人谈笑了一番,倒是拉近了关系,随后陈升之说道:“在我调任三司使之前,官家特意把我召进了宫中。

    与我说起来了你的事,官家说你这边还在研究盐税变革之事。

    让我好生支持,让你能把这件事能够做下去,不知道这段时间你可有了具体想法。”

    李皓回道:“盐税的变革不像之前清查盐税那么简单,想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难度着实太大。

    所以下官打算一步一步来,先行整顿各地盐场,针对如今盐户普遍遭受欺压情况,进行处理。

    借此恢复民生,同时让盐户能支持朝廷,再配以加强监管,从根源上断绝一部分私盐来源,减少市面上的私盐数量。

    另外针对官盐价格过高的情况,下官也在想办法降低制盐成本,以此在保障盐税收取的情况下,降低官盐价格,打击私盐贩售。

    等这两项初见成效,再来进行后续举措,保证盐税收取能不断增长,而不产生太大变动。”

    陈升之点了点头,说道:“你这想法倒也不错,那就这么去做吧。

    若是有什么需要我来支持的,你可随时来找我。”

    李皓立马说道:“下官在此多谢大人支持。”

    之后,陈升之又关怀了李皓几句,便让李皓离开了。

    等李皓出来了,还没走远,便看见了隋滕、迟澎二人。

    他们一发现李皓,便围了上来,问道:“刚刚陈大人把你留下来说话,有说了什么?

    若是有什么好处,你可不能忘了我们两个老哥。”

    李皓说道:“陈大人找我还能说什么,不就是问问盐税改革的事。

    毕竟这事官家也是在看着的,陈大人总得表现出态度,要不怎么说得过去。”

    听了李皓这话,两人也没有怀疑,隋滕说道:“这倒也是,你是救驾功臣,在官家心目之中自然比陈大人都要重要。

    就李大人这几年的晋升之路,日后我们说不得也得李大人多多提携。”

    李皓赶紧说道:“隋大人这说的就是玩笑话,我也只是运气好些,哪能说得上提携不提携的。”

    这两人知道了陈升之找李皓是干嘛的,既然和他们两个没有关系,也就松了口气。

    随后三人在外面聊了一会,便各自回到自己的衙门办公,毕竟这两人还得让人整理三年的账簿,这可是个大工程。

    而李皓就没有那么忙了,随意处理了些公文,就到了放衙的时间。

    李皓出了三司,便去到了欧阳修府上,和他商议下要不要推赵宗全接任开封府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