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零五章 为解粮荒除长平
作者:盐蜉   汉末三国之乱世道皇最新章节     
    长安,张济默默的听着董白送来的报告。

    “收监了长平侯和河东一帮豪强,真是好手段。”张济冷冷的说道。

    “张兄,河东这时候必然人心不稳,我们出兵吧。”李榷觉得时机到了,劝张济出兵。

    的确,如果是正常情况,这时候出兵的确能够给刘协一个重创。可是现在不同,现在大雪封天,士兵们还没走到安邑恐怕都已经冻死了。而安邑的士兵,在新建的安邑兵营中,一点冻都没受。两相比较,张济的队伍处于完全劣势,这时候出兵就是送人头。

    张济自然不会这样忍不住气,否则也就没有李榷郭汜在长安耀武扬威而张济在弘农蛰伏的经历了。张济看了一眼李榷,冷冷的说道:“此时不是出兵的时候。”

    “难道就眼睁睁的看着机会失去?”李榷急道。

    “通知董白,让他在河东搞点乱子,最好的是让那些豪族集结起来,替我们先打一波。”张济冷冷的说道。

    出兵是不可能的,这种天气,出兵就是自找死路。张济手中就这么点兵马,是用来争霸天下的,而不是用来给李榷出气的。但是可以动员那些河东豪族啊,大汉朝的豪族可是有不少私兵的,如果这些私兵组织起来,也是能够给刘协一个沉重的打击的。

    董白在河东密集的拜访河东豪族的消息很快就到了刘协的手中,看着春兰焦急的面孔,刘协微微笑道:“不用担心,他们闹不起来。”

    “可是······俗话说强龙不压地头蛇,这些豪族可是在河东盘踞了不少时日的。”春兰焦急的说道。

    “哈哈,就算他们是地头蛇,可是蛇头攥在朕手中,他们又能如何。”刘协笑道。

    “陛下是说那些关起来的豪族?可是,可是他们的家族里面不少人与董白联络,要是他们不顾这些豪族的性命,闹起事来,我们怎么办?”

    “哈哈,朕还怕他们不闹呢?他们的主事人在朕手中,为了保住他们族的主事人,那些与主事人亲厚的一方必然会审时度势,而那些想要掌控家族权力的人,势必会想办法让这些主事人死。这样一来,他们自己就乱了,还需要朕出手?就算他们不乱,到必要的时候,朕只需把这些主事人放出去,他们家族立刻会进行大清理,到那时候这些家族的势力自然会被削弱。”

    刘协认真给春兰解释,目的自然是把春兰培养成自己得力的助手。现在春兰可是什么亲人都没有了,一心一意的扑在刘协身上,这样的人不用,用什么人呢?

    也不知道卫凯是胆小怕事,还是在赌刘协不敢杀他。当李乐把卫凯等人押到牢房,还没动刑,卫凯就一五一十的把自己做的事情交代了。

    暗通胡人争权夺利,勾结黄巾剪除异己,假扮贼匪横行乡里,特别是受人指使与于夫罗相约袭杀西迁的刘协,这次为了阻止刘协到河东请黄巾军袭杀刘协。

    “陛下,长平侯卫凯虽然罪大恶极,可是起先祖卫青是为大汉朝立下大功的,历代皇帝对其都是抚恤安抚,陛下不可对卫凯用刑啊。”

    “陛下,所谓刑不上大夫,卫凯位居长平侯,不可用刑。”

    “陛下,论家族亲情,卫凯与陛下可是姻亲啊。”

    大殿上,刘协还没有开口说怎么处置卫凯,一种大臣就开始求情了。卫凯所犯之罪实在太大,如果按律治罪,卫凯万死难赎。可是卫凯是大汉朝的勋贵,如果刘协处置了卫凯,此例一开,今后他们这些勋贵岂不是任由刘协处置?所以,他们要站出来,逼迫刘协让步。

    刘协看了一眼这些勋贵,他们的利益其实是绑在刘协的战车上的,只要刘氏皇朝一倒,他们就失去勋贵的身份。所以,他们不辞辛苦,跟着刘协来到安邑。但是,他们又要刘协对他们法外施恩,确保他们咋刘氏王朝耀武扬威。

    这是一个度的问题,刘协目前就要把控这个度,让这些勋贵既不离开自己,又要接受自己的政令,否则大汉朝就真的没救了。

    “嗯。”刘协对李乐示意。

    李乐拿起审讯结果,开始向众臣宣读。按理说这些审讯结果在大臣没有申请查看的情况下是可以不宣读的,刘协之所以拿出来宣读,就是要告诉这些大臣,只要犯错就要受到处罚。

    那些刚才求情的勋贵,这时候脸上全是尴尬。他们知道刘协如此做,也就是告诉他们,勋贵可以享受先祖遗留下来的荣宠,但是不能违反刘协的诏令。说白了,刘协就是要拿卫凯立威。

    李乐读完卫凯的罪状,大殿上落针可闻。大家知道,现在才是关键。不管卫凯犯了多大的错,如果刘协想要宽恕,都会有借口的。

    看着大家望着自己的眼神,刘协知道,该自己说话了:“卫凯贪赃枉法,图谋不轨,着削去长平侯爵位,贬为庶民。念其先祖为大汉朝立下大功,免其一死,没收全部家产。”

    嘘······大殿中,所有人都长长的舒了一口气。

    刘协留了卫凯一命,今后他们犯错,至少也能留住性命。至于家产,只要命在,总能再置办的。

    河东第一豪族,田地房产不计其数,单是是粮食,就收缴了七十余万石。看着一车车粮食拉到小方城库房,众臣心中的阴霾一扫而光。

    现在朝廷在安邑不到七万人,有了这七十多万石粮食,明年一年都无需为粮食担心。

    真是家有余粮,心中不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