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9章 入住贤良祠
作者:比萨饼   狠宋最新章节     
    随着和约的签定,南北朝暂时进入了一个和平时期,战争的时机并未到来,至少对于民众不是坏事,而对于统治者来说同样是好事,让他们得以分心做些有意义的事情,比如颁奖。
    武业六年六月初一,应天府官场接到通知,播州杨文晋京,入住贤良祠。
    京师每天进京出京的官员是一簇簇来,一簇簇去,播州杨文官职实职为知州,不是总督和巡抚之类的地方大员,亦即地位不高,但他能入住贤良祠,乃是殊荣!
    孟之祥得国后,在应天府南面建新城,当中有栋特殊的建筑物就是贤良祠。
    贤良祠地处新城东面,坐北朝南,依次为大门、碑亭、仪门、正殿。东有治牲所,西有宰牲房及燎炉。
    正殿居中,宽敞明亮,空荡荡的,将来会用来安置本朝功臣的牌位,左右配殿则分列北宋和南宋的功臣牌位,享国家的春秋祭祀。
    贤良祠旁边有个宾馆,地方不算大,条件一般,但官员们趋之若鹜。
    一年四季宾馆都关着门,没多少生意,有充足的经费,也从不怕关门。
    宾馆有侧门,可入贤良祠,它不对外营业,只接受特定人员的入住,能住进这个宾馆的,可称为“入住贤良祠”!
    祭祀功臣的地方,普通人进不来,也根本住不进这个宾馆。
    此时为申时末(下午17点),杨文背着双手,与儿子杨邦宪一起在各殿乱转,有贤良祠的潘主事陪同。
    杨文的实官官职不高,潘主事什么样的大官没见过,却笑口兮兮,耐心讲解。
    因为眼前的这位主儿,说不定会在百年后,牌位都放在这里正殿里!
    播州杨文,忠义杨文!
    忠,他先忠于前朝,新朝代前朝后,他又忠于新朝,实际上忠诚于汉人政权,此心不渝。
    尤其难得的是近年来,新朝在云贵地区行“改土改流”,就是废除西南各少数民族地区的地方势力管理制度,改由朝廷委派流官直接进行统治,实行和内地相同的地方行政制度。
    作为西南地区最大的地头蛇,杨文头一个响应,愿意把自己管辖的土地交给朝廷管辖,经历数年后,现已完成,他回朝缴旨,向皇帝报告。
    义,南宋嘉熙年间,蒙古军进入四川,进逼长江,四川制置副使、渝州知府彭大雅请播州土司出兵抗击。杨文命副将率军万人赴石洞峡击退蒙古军,浴血奋战,流的是播州杨家军的血,为的是汉家的江山!
    古代交通严重不便,南宋的后勤补给拉垮,播州杨家军克服了重重困难,忍饥受饿,甚至是“英雄流血又流泪”遭遇种种不公,但他们始终如一:助宋军,打鞑子!
    不仅会打仗,还有头脑,杨文致书四川制置使余玠,陈述防止蒙古军南下的上中下三条策略并提醒余玠,蒙古军可能诱和西边土着部落南下云南,进而东取广西,形成南北夹击之势。余玠赞其所论,其后战势发展果如所言。
    此后一发不可收拾,他多次参战,协助宋军击退、打败鞑子。
    关键性的几役皆有参与,如鞑子兵围青居山,杨文率播州子弟驰援,与今上并肩作战!
    蒙鞑打不下四川,狗急跳墙,军队绕出四川宋境,试图从羌人部落中寻路南下攻击大理,实施大迂回攻击,抄南宋后路,余玠派兵出战打败鞑军,破坏鞑军的企图,参战诸军中赫然就有杨文的播州军。
    ……
    惊天血战,杨文打的可是蒙鞑,天下第一强军,横扫六合,打遍欧亚大陆无敌手的蒙古骑兵!
    他就不怕宋军兵败,日后蒙鞑秋后算账?
    须知蒙鞑屠城灭族是家常便饭,更清楚蒙鞑的赢面大!
    然而杨文说打就打,对待鞑子就象秋风扫落叶,没有丝毫的留手。
    如此人物,堪称国士无双,令人佩服!
    现在他来了,与儿子在潘主事的陪同下,瞻仰贤良祠,给列位贤良上香。
    他带有一些属员和家将来,他们都等在外面,是没有资格进贤良祠殿内的!
    看到空荡荡的正殿,杨文微微一笑。
    他们先到了左殿,看到殿上供奉着赵普、曹彬、薛居正、石熙载、潘美、李沆、王旦、李继隆、王曾、吕夷简、曹玮、韩琦、曾公亮、富弼、司马光、韩忠彦、李纲、王安石等人的牌位,下边有他们的生平事迹介绍。
    之前,宋理宗也搞过一个版本,那就是命令画师把二十四名功臣的图像画下来,然后把这些图像放在昭勋阁里,史称昭勋阁二十四功臣。
    孟之祥为帝也照抄作业,改了版本变为贤良祠,然后增加人选,当中李纲是南北宋存亡续接时的重要人物,他上位无疑问。
    而王安石争议颇大,前帝理宗十分憎恶他,认为他行变法,搞得国家风风雨雨,实为亡北宋的第一人,所以没把他列为功臣。
    今上却认为王安石是实干家,在国家陷入困境时,做事的人更重要,新朝亦是如此,以实干为美,因此王安石上了位。
    他的上位就是一个政治风向,大家都明白了本朝要做实事,做出成效,少说空话!
    杨家父子再到右殿,可以看到吕颐浩、赵鼎、韩世忠、张俊、陈康伯、史浩、葛邲、赵汝愚、史弥远、史嵩之等人的牌位,其中“三史”即史浩、史弥远、史嵩之真的是让人为之一震,感慨皇恩浩荡!
    他们都是一家人,以右宰相史嵩之来论,叔祖即尚书右仆射史浩,叔父是右丞相史弥远。
    杨文上香,行礼毕,青烟袅袅中,他望着这三个牌位,心绪万千。
    史家占的人多,作为贤良是否名符其实,当中争议颇大,史浩也就罢了,如史弥远在未发迹前,得到当时相国韩侂胄的提携,他并不感恩,待到开禧三年(1207年),韩侂胄北伐失败,金朝来索主谋。弥远时任礼部侍郎兼资善堂翊善,与杨皇后等密谋,遣权主管殿前司公事夏震于玉津园槌杀韩侂胄,后函其首送金请和。
    杀掉当朝宰相送人头到敌国,这样的事情实属骇人听闻。
    之后金宋“嘉定和议”,由金宋叔侄之国改为伯侄之国,岁币由20万增为30万;另加“犒军银”300万两,这是以往和议中从来没有过的羞辱!
    更厉害的是宁宗皇帝驾崩,史弥远废皇子赵竑而另立宗室赵昀(贵诚)为帝,是为理宗皇帝。
    之后史弥远独相多年,在任期间专擅朝政,权倾内外,社会物价上涨,会子贬值不得民心。
    史嵩之堪为将才、功勋显赫,但为追求权力、专横独断,同样不得人心。
    然而他们得入贤良祠,关键在于他们对于天家即孟氏有恩!
    孟氏出身岳家军,史浩是为岳武穆平反的重要推手!
    史弥远时期,正是孟家老祖孟宗政上位的关键时刻,奠定了孟家掌握兵权的基础。
    之后的孟珙是史嵩之手下的得力干将,而孟之祥同样离不开史嵩之的提拔,其关键的位置“四川安抚制置副使”即高官高官的升迁,正是史嵩之在幕后的一系列运作后,得以上位。
    史嵩之对二孟虽好,但打击自己的政敌不遗余力,以致于众官畏之,待其丁忧后,合力阻止了他的复出。
    史弥远、史嵩之的争议大,社会风评不高,皇帝会不知道?
    不,他很清楚,他把两史的牌位放入贤良祠,这是让大家明白“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大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