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坚就这么无厘头的突然挂掉,彻底改变了荆州的形势,虽然孙坚的诸多手下,在孙坚死后依然依附在袁术之下,但少了孙坚这头勐虎率领,他手下的兵马战力就直接打了巨大的折扣。
而依靠孙坚战绩支撑的袁术,也彻底露出了无能的底细,再不能在诸侯之中耀武扬威,此后的袁术几乎就只能用“外强中干”四个字来评价。
江东勐虎孙坚的突然陨落,使得袁术与刘表之战骤然而止,袁术无力继续进攻,刘表也没有能力反推南阳,荆州之战彻底停顿了下来。
而冀州境内,袁绍与公孙瓒也在大打出手。关东联军至此在二袁带头之下,进入了相互攻伐吞并的阶段,再不提联盟讨董之事。
这些以党人为骨干的第一批讨董干将,完成事实上的地方割据,纷纷开始整顿自己的领地,为即将到来的诸侯乱战进行准备。
而那些原本迟疑观望的大汉老臣,又开始叫嚣起讨董来。这次这些老臣的带头大哥就是讨伐黄巾三主将之一的朱儁朱公伟。
朱儁在讨伐黄巾之时,是与皇甫嵩、卢植并列的三大统兵将领,黄巾平定之后,被拜为右车骑将军,封钱塘侯,加位特进。
后来朱儁因为母亲丧离职,服孝完毕,回到朝廷之后,两三年内先后任职将作大匠、少府、太仆、河内太守、光禄大夫、屯骑校尉、城门校尉、河南尹等显职,虽然位高名重,但也基本上再没有真正的重领兵马。
等到董卓入洛阳之后,一方面看重朱儁的名声,另一方面又忌惮他的威望能力,始终把他放在洛阳之内,表面颇为尊重,甚至用高官相利诱,但实际上对他看管防范甚严。
直到董卓领军退入函谷关之后,却把朱儁留在了河南,原本是想借助他的名望,压制阻挡一下关东联军,没想到这下终于给了朱儁逃出董卓控制的机会。
朱儁先是逃到了荆州,其后又纠集了几千人马,杀回了河南之地,并行文州郡,再次打起了反董的大旗。这次那些前期一直观望的各地太守、刺史终于也站出来正式表态,支持朱儁反董,借以隔断与董卓掌控的朝廷中枢的隶属关系,也获得了割据地方的法理道义。
这些老臣之中,上串下跳最积极的,就是徐州刺史陶谦。有了朱儁带头,人老心不老的陶谦终于找到了组织,不但联合了诸多地方官员,联名支持朱儁,而且还派了三千兵马出去。
丁宽此时还远在辽东,整顿这关外偏远之地。不过此时,丁宽也需要亮明反对董卓的态度了,他虽然没有派出兵马,也联合青州刺史陈纪、北海相孔融等,一起致信朱儁,对朱儁表示支持。
不过朱儁的兵马并不多,又没有地盘支撑,与董卓虽然交战一场,却被董卓击败,只好退守到中牟,等待机会。本质上,这一波反董行动,仍然是各地诸侯的政治秀,不过是为了摆明反董的立场,不在受朝廷制约罢了。
丁宽也是这些进行政治秀的诸侯中的一员。大家推举朱儁为这场政治秀的带头大哥,不过是因为朱儁资历够老,名望够重。支持朱儁即可以完成事实上的割据,也可以和袁绍这种自封车骑将军的野心之辈,划出界限。
丁宽虽然关注着中原的形势,但此时的重心却放在治理辽东之上。说句心里话,丁宽对于公孙瓒和袁绍大打出手,是完全乐见的。
辽东需要人口,然而能够逃到辽东来的,只有相邻的幽州、隔海相望的冀州和青州。青州经过丁宽两年的治理,已经恢复了安定,流民也基本得到了安置,没有必要再劳民伤财迁徙去辽东。
这个时候,幽州和冀州大打出手,势必会有很多流民产生,这些人渡海逃到辽东,对于丁宽要彻底占据辽东之地,至关重要。
丁宽平定公孙度的时候,已经到了初冬,辽东苦寒,进入冬季就开始降雪结冰,虽然丁宽的军中有棉衣,但毕竟大多数兵士是第一次到达辽东,对这种寒冷还无法适应,因此丁宽的军事行动,基本停滞了下来,没有马上去进攻更加靠北的扶余。
但丁宽当然也不会闲着,这个冬天,丁宽主要做了两件事情,第一件就是迁徙高句丽之民到扬州。虽然辽东苦寒,甚至海面都会结冰,但其实这种海面的冰并不厚,并不影响船只的航行。
高句丽这时其实还是在部族向国家转化的阶段,三十几万人口中,除了大约一万多人是上层贵族之外,剩下的几乎就是赤贫人口,地位更是介乎奴隶和自由民之间。
丁宽首先处理的是这一万多贵族,而给予的处置方法,更是大大出乎这些高句丽贵族之外。
丁宽给这些高句丽贵族,扣上了联结公孙度谋反的罪名。然后允许这些贵族用一半财产来进行赎罪,只要愿意上交一半财产,就可以不被处死。这些罚没的财物,将作为丁宽开发整个东北地区的资本。
但死罪可免,活罪难逃,赎罪之后,给予的最终惩罚是流放。辽东本来就是偏远之地,是流放罪犯的地方之一,把辽东的罪犯再次进行流放,绝对是这些高句丽人无论如何想不通的处置方法。
而且流放之地,并不是更北的其他苦寒之地,而是远隔大海近万里的扬州。按照大汉的传统,流放是要带着全家和全部财产的,而且未经允许,不准再返回。
丁宽把这些高句丽贵族流放到扬州,同样允许他们带着家人和剩余财产。至于到了扬州之后,他们这些外来人,会不会被别人用各种手段谋夺了财产,丁宽可就不管了,至少丁宽给了这些人活命和保留一半财富的机会。
这些高句丽贵族当然不想离开自己的族群,但几次求情,甚至提出愿意用另一半财产来抵消流放的处罚,丁宽这次可就再不松口了,不把这些高句丽贵族先弄走,下一部要迁徙高句丽人去夷州岛,恐怕就要出现不必要的变乱。
之所以把这些贵族都流放到扬州去,就是为了把他们与那些部族分开,没有这些贵族领导组织,剩下的高句丽下层居民根本就无法形成有效的组织。
这些高句丽贵族虽然不愿离开,但在刀兵之下,哪容他们做主?几个带头叫嚣的出头之人,被砍下脑袋之后,剩下的都老老实实的上了南下扬州的海船,从此再也没有机会回到辽东祖地。
而在这些高句丽贵族南下的同时,正有大批海船浮海北上,这是扬州各大家族几乎调集了所有的海船,来辽东迁徙高句丽人。
近三十万人移民夷州岛,是一个巨大的工程。而且丁宽自然听说过,大航海时代贩运奴隶是多么血腥残酷。丁宽当然不想让这种惨剧上演。虽然迁徙高句丽人,是占据东北平原不得不采用的强硬手段。但丁宽可不希望,这次迁徙成为他在史书上的污点。
因此在与扬州大族的交流过程中,丁宽极为强调人口迁徙时,必须要保证这些高句丽人最起码的生存条件,不能把他们当作货物、奴隶对待。
扬州各大族,虽然同样有豪强大族冷血的一面,但毕竟也是读过圣贤书的士人在主持,对于丁宽的这种要求,也能够勉强接受。
在流放高句丽贵族之时,丁宽特意选了十几个人留了下来,这些人已经彻底的投靠了丁宽,是丁宽组织迁徙的带路党,有这些人带路,那些高句丽人被连哄带骗,纷纷送上了迁徙的大船。
这项巨大的人口迁徙工程,整整延续了半年的时间,直到第二年春季将近时,才算基本完成,三十万高句丽人被基本迁走了。
只有一些逃入山区深处之人,丁宽知道这些人已经掀不起风浪,也就懒得再兴师动众,进行武力搜索抓捕,就由得他们去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