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四、水泊梁山
作者:麟轩   大宋西门笔记最新章节     
    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似乎古往今来,这句话都是一个挥之不去的魔咒,困扰着每一个人~

    打发走了为韭菜饺子而来的众人之后,一个下午西门庆都是轻松愉悦的,这两天,韭菜馅儿的饺子就好像是他的噩梦,好在终于摆脱了~

    太阳落山的时候,在太学读书的李光李纲、李弥逊兄弟三人回来了,明天是太学十天一次的假期。

    十来天不见,三人身上都多了几分儒雅和成熟,贴别是李纲,有黑的面庞,似乎还白了那么一点儿,不知道是不是错觉。总之,看到他们回来,西门庆很是开心,两世为人的他,更加珍惜这份兄弟情谊。

    “三哥三哥,我们回来啦!我们可想死你了!”

    “哈哈,回来就好啊,二哥,四弟,五弟,在太学一切都好吧?”

    “我们一切都好!你就放心吧!”

    “三哥三哥,大姐说我瘦了,你看看,我瘦了没?”

    “嗯,好像是瘦了那么一点儿,说吧,晚上想吃什么?三哥亲自下厨~”

    “哈哈哈,就等三哥你这句话了,我们都商量好了,吃饺子!韭菜馅儿的!我们可是听大姐说了的,你做的韭菜馅儿的饺子,好吃极了,说是陛下今天一大早就派了大内总管来咱家等候饺子呢,还听说几位宰相大人也都派人前来学习。想来定是人间难得的美味~”

    “......”西门庆被惊的脚下一滑,差点跌个跟头。

    “三哥你怎么了?是不是哪里不舒服?”

    “没事儿,没事儿!我只是滑了一跤~”天呐,还有完没完,照这样下去,别人没吃腻,自己就先腻了~他此刻才深刻体会到那句“宝宝心里苦,但又不能说...”的真是感觉了~

    得,既然自己兄弟想吃,那没说的,做吧!还好上午那两车韭菜还剩了一些,就在院子里的石桌上,兄弟几人,包括琴操在内,齐动手,边谈笑便包着饺子,倒一点也不慢。

    让西门庆感到惊讶的是,兄弟三人,性格最活跃的黑小子李纲,反而是包的最好的一个,反倒是性格沉稳和内敛的李光、李弥逊二人,包出来的饺子惨不忍睹~既然和性格无关,难道是吃货独有的天赋么,似乎这个解释很合理。

    幸福的时光总是过得很快~眨眼间,兄弟几个过完一天的假期就返回太学去了。西门庆这边也接到了林冲王进送来的书信。书信上说,此时的梁山泊已经被他们拿下了。没想到给西门庆猜中了,山上果然有一伙子强盗,人数不足一百,一个时辰不到的功夫,就被他们给拿下了,杀了几个带头的凶恶之人,其余的都扭送了当地的官府。

    让西门庆感到好笑的是,被斩杀的贼首,姓叶,叫良辰~军士叫龙傲天~西门庆怀疑,这俩贼首是不是也跟自己一样,是从后世穿越来的~反正此时都已经咔嚓了,容不得他多想。

    除此之外,在山上还发现不少的金银财宝,这伙贼人打劫了不少的客商,甚至山上的牢房中,还关着十来名良家妇女。把这些女人也一并送到了官府,不过,钱全部留下了,这是西门庆事先交代好的。

    这些都只是顺带着汇报,其实信上主要的信息就是建筑工已经找好了,请西门庆抽空去趟梁山泊,敲定这锦衣卫的大营该怎么建造。

    西门庆稍微一琢磨,就打算即刻启程,不为别的,首先现在已然要入冬了,不抓紧时间把房子建好,那两万士兵,没地方住。还有就是,苏轼、宗泽和菲律宾的多磨磨兄弟,都快回来了,到时候怕是要忙的不可开交。另外,自己上梁山,只需要画个简单的图纸,告诉工匠们该如何建造就可以了,并不需要在那长呆。

    天刚蒙蒙亮,西门庆就骑马出了城,顺着官道一路向东奔去。从阳谷县来的时候需要过河,如今去水泊梁山,却是不用过河的,因为梁山和东京一样,都在黄河的南岸~要说梁山泊距离阳谷县也不远,中间隔着黄河而已,相聚不足百里。

    除了晌午在东明府随便找了家饭馆吃了顿饭,喂了喂马,休息了片刻,其余时间一刻也没停留。太阳落山之后,才堪堪赶到了郓城县,此地距离梁山泊仅剩下五六十里的路程,不过要上山还要走水路,估计大晚上的也没有船。

    想了想还是决定在这郓城县住上一晚,明日再上山去。郓城啊,水浒中宋江正是在此地的县衙做押司,什么插翅虎雷横,美髯公朱仝似乎也是这县衙的都头,也不知道,这现实中到底有没有宋江此人...

    历史上的确是有个叫宋江的农民起义头领,不过很快就被朝廷给镇压了,方腊也是一样,据说还是被当年尚且青涩,还不是名将的韩世忠给镇压的。

    如果历史记载是对的,那这郓城县衙,铁定是没有宋江这号人物的。

    保持低调,西门庆没有选择住官方的驿站,相比起来,只要花钱,客栈的服务是很周到的,酒菜送到屋里,茶水送到屋里,洗澡的热水也送到屋里,愿意的话,还会有人伺候。

    西门庆一直认为自己还是个青涩的少年,服务当然要一本正经的拒绝了~看着小二推销给自己的酒,满意的笑出了声。没错,这里的酒也是自家酒厂酿造的。只是没想到这才短短不到一月,销售渠道已经扩展到京师之外三百里了。

    看来自己手下的掌柜们,还是很有料的,回京得好好奖赏一番,嗯,如此人才,年终奖一定要多发。

    在客栈简单的用了早饭,就继续启程,五十里路,一个时辰就赶到了。到了水泊梁山的码头,就看到旁边一家竖着酒旗的酒店,规模不小,六开间的两层木楼。让西门庆感到意外的是,竟然在这里看到了穿着禁军军官制式袍服的杨再兴,还有十来个士兵,此时他们就坐在酒店外面的两张桌子上,喝着茶水,百无聊赖的聊着天,不时看一眼渡口的人群。

    杨再兴旁边的一个禁军士兵看见了骑在马上的西门庆,扯了扯杨再兴的衣袖,朝这边努了努嘴,杨再兴回头看来,和西门庆四目相对。脸上瞬间显现出惊喜之色,匆忙按着刀柄站起身来,带着一众士兵迎了上来。

    “卑职参见指挥使大人!”“参见指挥使大人!”众人齐刷刷的单膝跪地,双手抱拳行了个正规的军礼。

    “快快起来!王进林冲二位大人没有教你们敬礼么?”

    “额..嘿嘿,回大人,教了,但是兄弟们一时半会儿改不过来,这以前军中的礼节,已经习惯了,请大人勿怪。你们这群杀才!快立正,敬礼!”

    “刷!首长好!”

    “嗯!同志们好!”

    看着众人一本正经的立正敬礼,喊着首长好,西门庆心里说不上来什么感觉,明明是一群古装,身披战袍,腰挎钢刀的古代军人,却行着一千年后的军礼,喊着一千年后的称谓,跨越千年的装扮和礼仪,就这么被他硬生生的掰开揉碎,重新融合在一起,显得有点不伦不类,不过,却又那么和谐~真是怪了~

    “杨再兴,你们怎么会在此处?”

    “大人!哦不,报告首长!此处酒店本就是梁山上的贼人所开,专门为打探过往客商的消息而设。前些日子,我们把这帮子贼人一锅端了,所以这酒店也就成了咱们的了。王大人和林大人和我们一商量,决定把这个酒店留下,作为咱们锦衣卫的哨所,以来可以观察山下的动静,而来也有利于收集情报,接待前来报到的同志们。再有就是平日这酒店也可以赚些小钱,给营中的兄弟们改善下伙食,发发福利啥的。”

    “原来如此!走吧!随我一道上山!”

    “是!”

    “首长,您的马,就暂时养在这店里便是。”说这话,让人把马牵进了酒店后院的马棚中,众人上了一艘船,朝着梁山泊行去。

    水浒中说的梁山水泊纵横八百里,其实是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以便塑造梁山的高大形象,其实这水泊也就方圆十数里而已。坐船不到半个时辰就已经到了山下。

    其实梁山并不高,海拔两百米左右,一共有四座主峰,还有几个小分支,占地面积四五平方公里左右,一共有三处关隘。由于之前有贼人在此建立山寨,所以,上山的路已经开凿好了,全是石头的台阶,两米多宽。此外山上还有搭建的几处木结构的房屋,关卡,石头堆砌的寨墙和岗哨,这一切在西门亲眼里,就像是小孩子过家家,玩儿鸟泥差不多。

    此时山寨周围的山坡上,搭满了军帐,山道两侧,每隔几丈就有士兵站岗,看起来守卫森严,西门亲一路走一路看,每个士兵的精神面貌都很好,那些岗哨和路过的士兵看到他都会抬手敬礼,喊上一声“首长好!”嗯~颇为满意。

    到了山顶,就看到王进林冲二人陪同着几个面色黝黑,身材结实的老汉对着山坡指指点点,手中还拿着纸张,走近了才明白,几人是在讨论如何搭建房屋。

    “二位兄长!别来无恙!”

    “哎呀!首长好!”王进林冲先是敬了个礼,然后几人哈哈大笑。

    “贤弟,你可算来了,你不来,我们每日里漫山遍野的转悠,却迟迟不敢开工啊。不过也算没有白费功夫,起码,我们现在把这山上的一草一木都摸得熟悉无比,闭上眼都能在山上转几圈~哈哈哈哈”

    “兄长,以你们看,这水泊梁山如何?咱们的大营建在这里可妥当?”

    “妥当!贤弟啊,你选的这地方好啊!此地山虽然不高,也不险峻,可山下环绕着数十里的水泊,乃是天然的屏障。而且这山上有着天然的几处关隘,可谓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是易守难攻的好地方。用来做咱们锦衣卫的大本营,实在是再好不过了!”

    “如此便好!”

    “对了贤弟,这几位都是我们从附近州府请来的能工巧匠,都是老实厚道的人,知道我们灭掉了梁山上的这伙贼人,又适逢我们招募工匠,便自告奋勇的过来了,开始死活不收工钱,我们好说歹说,他们才肯拿一半的工钱呐。”

    “几位老丈,感谢你们的鼎力相助!”

    “大人客气了!大人手下的军士,各个都是好样的,小老儿还没见过这么好的兵呢,本县的县太爷多次派兵上山来剿匪,都是雷声大雨点小,这伙贼人剿了几年,反倒是越剿越多。整日里欺负附近路过的客商,逢年过节的,还会下山抢些村镇,不光抢钱,还抢粮食,抢女人~大人的兵马一到,不到一个时辰就把这伙贼人给灭了,我们这一带的百姓,无不对你们感恩戴德~你们在这里扎营,以后这方圆百里,恐怕也不会再有贼人了~你们消除匪患,保我们一方平安,帮你们盖些房子,又算得了什么呢~”

    听着老人家真诚质朴的一席话,西门庆心中感叹,其实百姓都是最可爱的人,他们懂得投桃报李,懂得知足常乐,他们要的真的不多~只要饿不死,冻不着,他们绝对不会想要揭竿而起,放下祖祖辈辈拿着的镰刀锄头,拿起武器去造反。

    真不知道历史上赵佶中后期,百姓们究竟是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下,才会在全国各地举起造反~也是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