糜汉正文卷第五百四十四章汇集精兵废荆入豫张飞退兵的消息,很快就传到司马懿的手中。
一开始司马懿还不相信,张飞是真的退兵。
因为他近日来都被张飞围困,并不知道贾逵援军已经到来的消息。
在这种情况下,司马懿认为张飞的退兵是可疑的。他觉得以张飞之前的表现,这可能是张飞新的诱敌之计。
故而一开始司马懿并未轻举妄动。
想让一只老乌龟,离开可以保住他性命的乌龟壳,向来是一件很难的事。
只不过没过几日,司马懿悬着的一颗心就渐渐放了下来。
原来是贾逵在得知张飞退兵的消息后,他便带着援军一步步朝着宛城靠近,及至来到司马懿的大营外。
当看到贾逵在自己身前出现,特别是看到贾逵身后那军容整肃的上万援军后,司马懿心中充满着劫后余生之感。
谁能知道他这段时间是怎么过的?每日都在生死的巨大压力中度过。
或许贾逵没亲历司马懿这段日子的担惊受怕。
可在进入魏军大营看到司马懿军士的现状后,饶是见多识广的贾逵,也忍不住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魏军大营外,折断的箭矢与魏军的残肢断臂交杂在一起,密密麻麻遍布整片营前。
魏军大营内,贾逵看到大部分魏军将士身上都带着伤,而他们的精神状态亦十分萎靡。
一股灰暗破败的气氛,弥漫在整个魏军大营中。
很显然,若是他再晚来半个月,司马懿能不能守住魏军大营,还真的不好说。
而造成这一幕现象的,除去张飞率汉军猛攻的行为之外,还因为司马懿之前下的一个命令。
之前为了加快速度返回宛城,司马懿抛下了军中的大量辎重。
这就导致魏军的粮草并不十分充足。
敌人攻势凶猛,己方的粮草又不算充足,内外交困之下司马懿的军士精神不萎靡就怪了。
在知道这一点后,贾逵很大方的先将自己随军的粮草、草药分发给司马懿的军士。
贾逵的这一举动,很大程度上稳定了司马懿军士的军心。
在贾逵的资助之下,司马懿很快就重新整顿好军队,然后带着贾逵一同往宛城走去。
等进入城坚池厚的宛城中后,司马懿悬着的一颗心,才算彻底地放下。
只是贾逵接下来的话,却又让司马懿的心重新提了起来。
“仲达。
当下宛城虽未丢失,但棘阳陷落于敌手却是事实,这一事你该如何向太子解释呢?
另外棘阳的丢失意味着,敌军从此可毫无阻碍长驱直入宛城之下,面对这一严峻形势,你又当如何应对呢?”
贾逵神情严肃的问出了这两个当下最重要的问题。只是这两个问题,却是当下司马懿最不想听到的。他能逃出生天固然可喜,但棘阳的丢失亦是事实。
以棘阳在南阳郡的重要性,棘阳的丢失势必会在洛阳及南阳郡内,引起不小的波澜。
这波澜对他司马懿来说有害无益。
司马懿在听到贾逵的询问后,立即皱起了眉头。
而贾逵见司马懿并未第一时间回答他,他便接着催促了一声。
贾逵不是看不到司马懿阴沉的神色,只是相比于在意司马懿的个人情感,贾逵更在意宛城的安危。
若是他的这两个问题,司马懿不能给他满意的答案,贾逵会马上上书给曹叡,让曹叡将司马懿调离宛城。
贾逵不介意让自己亲自坐镇宛城。
就在贾逵又催促了一声后,司马懿终于开口答道:“臣会上书朝廷,将棘阳丢失的来龙去脉如实告知。”
“而棘阳的丢失,虽让宛城时刻暴露于敌军兵锋之下,但这不意味着宛城无可守之势。
宛城乃天下坚城,城内粮草军械无数,只要我坚壁清野,拒不出城与敌交战,张飞想攻下宛城,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一件事。”
“贾公放心,懿一定会与宛城共存亡!”
在听完司马懿的回答后,贾逵满意的点了点头。司马懿的态度与策略,都得到了贾逵的认可。这让贾逵做出了一个决定。
贾逵对着司马懿言道:“臣会上书太子,为仲达美言。”
得到贾逵这层许诺的司马懿当即大喜。
贾逵在朝野间的声望,那是常人无法比拟的。
可以说只要贾逵能多活几年,以他的声望,他将来必能成为三公之一。
有这样的人物为他美言,想来可以将他身上的罪责减轻不少。
虽无法逃避惩罚,但想来曹叡也会给他戴罪立功的机会。
司马懿立即对着贾逵拜谢。
面对司马懿的拜谢,贾逵倒是不甚在意。
他愿意为司马懿美言,倒不是想培养自己的人际关系,他是纯粹为大魏考虑。
诚然棘阳的丢失,代表着司马懿的失职。
但在了解了张飞的通盘谋划后,饶是贾逵也暗自咋舌不已。
若是他身处在司马懿的位置上,他做得也不会比司马懿好。
棘阳的丢失不能证明司马懿的无能,只能说张飞实在太鬼了。
相反其实要不是司马懿的话,张飞这一战是可能一举夺取宛城的。
因为是司马懿敏锐的做出判断,写信向自己求援,才最后让大魏并未失去宛城这一重镇。
正是看在这一点的份上,贾逵才愿意出手保下司马懿。
毕竟大魏当下不能说没有将才,可是大魏的国境太过广阔,将才过于分散。
若是曹叡贸然将司马懿撤离,新上任的守将可能做得还没司马懿好。
至少司马懿能清晰的看出,当下“坚壁清野,不与敌战”才是最好的应敌策略。
接受了司马懿的拜谢后,贾逵并未多留。
他乃是豫州刺史,加上最近孙权动作频仍,他没办法久离豫州。
于是在对着司马懿一拜后,贾逵当日便率军离开了宛城。
随着贾逵的离开,司马懿与贾逵的两道奏疏,也在不久后送抵洛阳。
曹叡站在洛阳城的城西城墙上,遥望着西方。
曹叡不是在遥望长安,他是在注视着一支精锐魏军的渐渐远去。
那支魏军正是由张合统帅的,集合了关中与淮南精锐的援救陇右的希望之师。
宛城与洛阳距离不远,张合之前从宛城出发,没用多久就到达了洛阳城内。
张合本想在面见曹叡后,就立即朝着街亭进发。不过他的想法却被曹叡所阻。
曹叡倒不是临时改变主意,要任用他人为将。
他是想给张合的这番西去,再增添上一个重要的筹码。
这个筹码便是曹休让满宠从淮南带来的精锐。
毕竟已经预料到街亭很可能会被汉军提前占据,这就说明张合到达街亭后,将会有一场攻坚战。
要想打攻坚战的话,单单骑军可怎么行?
张合拖到今日才出发,为的就是等淮南精兵的到来。而在张合出发之前,曹叡私下里曾不下三次找张合谈过话。
曹叡是个喜欢掌握一切的主君,尽管他少时就经常听过张合的名声,但闻名怎比见面。
曹叡想着在张合出征之前,好好听一听他心中的韬略。
而张合也并未让曹叡失望。
在几次的深谈之下,曹叡了解到张合的确是个不可多得将才。
即使张合曾经被张飞打的“爬山而逃”,但胜败乃兵家常事张飞不也曾败在曹休手上过吗?
正因为认识到张合的才干,加上己方这次准备也算充足,故而曹叡对张合此次的出征,还是很有信心的。
不然他也不会来到城门亲送张合。
在连张合的后军都无法看见后,曹叡才有些意犹未尽地从城门下走下。
走下城门之前,曹叡心中还在感慨着一一还是武帝见识深远,给大魏留下的都是一时俊杰。
只是还未等曹叡回到皇宫中多久,来自宛城的两道急报,让曹叡整个人都不好了。
曹叡看着手中的两封奏疏,他的眼中有着冷意流淌。两封奏疏,一封来自司马懿,一封来自贾逵。
在看完两封奏疏中的内容后,曹叡心中好不容易鼓舞起来的好心情,顷刻间荡然无存。
曹叡早在数年前就跟贾诩学习兵法韬略。
在这种培养下,曹叡自然知道棘阳对宛城有着怎样的重要性。
那是宛城的屏障呀!而宛城呢?
自前汉以来,华夏一直有设立五都的传统。
而在两汉四百余年间,宛城因为他的经济、人文上的优势,一直都是五都之一。
尽管曹魏建立后,将宛城从五都的行列中除去,让谯城替代它。
可四百余年的影响,又岂是那么好消除的?
在世人心中,宛城一直都未退出华夏五都的行列。也就是说,司马懿一战就将拱卫都城的棘阳给丢失了。
这件事带来的政治与军事上的影响,有多严重不言而喻。
最可笑的是,张合来到洛阳不过半月时光。
而司马懿就在张合离开宛城的这半个月内,就将棘阳丢失了。
这怎么能不让曹叡感到生气?
若按司马懿这种丢城的速度的话,大魏有再多的要城,恐怕在自己而立之前,都会被丢个干净。
说实话要不是一旁有贾逵的美言奏疏,曹叡已经发出诏令将司马懿撤职了。
相比于祖父,他父亲提拔的人,都是这种货色吗?
不过在看完贾逵的美言奏疏及知道司马懿的对手是张飞后,曹叡心中的怒气渐消。
毕竟司马懿在这一战中,有着失职之过,却还不算愚笨至极。
况且张飞在夺下棘阳后,接下来一定会重兵围困宛城。
在这种危急的情势下,临阵换将的确不是一件明智的事。
曹叡最后只是对这一战做出了两个处置。
“传诏下去:削去司马懿的安南将军称号,贬他为护宛将军。”
在曹魏中,安南将军亦算一重号将军,只是职权比较小而已。
可再怎么小,安南将军在名义上还是能管辖整个荆州的战事的。
但护宛将军就不是了。
顾名思义,护宛将军只能负责宛城周边的军事,至于其他地方的,跟他就无缘了。
曹叡的这一降职直接降到了司马懿的大动脉上。
在说完这一道诏令后,曹叡犹豫了一会又接着说道:“废荆州诸郡县,改南阳郡为魏安郡,编入豫州之内。”
若说曹叡的第一道诏令尚算正常的话,那他的这第二道诏令,就让一旁的孙资、刘放感到意外,便面面相觑起来了。
一旦这道诏令颁布出去,无疑是在向世人宣告着,从此大魏在荆州再无控制权。
号称统治天下九州的曹魏,从而也就变成八州了。
若是爱面子的曹丕知道这件事,他是一定不会同意的。
看到孙资与刘放犹豫的神色后,曹叡果断地说道:“无须犹豫,就按孤说的去做。”
在曹叡看来,废荆入豫,乃是必然之举。
襄樊会战后,曹魏在汉水以北的地盘大大缩水,就连南阳郡也被一分为二。
这种情况意味着,曹魏在宛城一带根本就没有战略纵深。
这点原因,也是导致司马懿丢失棘阳的另一个内因。
因为在缺少战略纵深的情况下,司马懿这个安南将军为了不丢失棘阳,只能被张飞牵着鼻子走。
而在丢失棘阳之后,曹魏在宛城附近的控制更是会被进一步削弱。
以当下的局势,司马懿能控制住宛城周围几县不投降汉军,就已经是万幸了。
所以若是他不将宛城周围编入豫州的政治区域中,宛城在接下来的作战中,很可能会变成一座孤城。
虽然宛城距离豫州很近,可贾逵权力再大,他也不可能跨州无限度的支援宛城一—贾逵快速的率军从宛城撤退,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因此当下荆州的存在,除去在面子上不让曹魏太过难堪以外,反而会成为魏军在战略上的巨大短板。
既然如此,荆州还有存在的意义吗?m.
不慕虚名,但取实利,这是当年曹操教授给曹叡的人生信条。
曹操当年也正是靠着这人生信条,才一步步发展壮大的。
身为曹操器重的继承人,曹叡自然也知道在什么时候,他该做出什么样的抉择。
见曹叡态度果决,孙资与刘放也不再犹疑,很快就写好诏令并让内侍发往了尚书台。
而在诏书分别发往宛城及豫州的同时,在相隔千里的陇右大地上,一支装备精锐的汉军也来到了街亭之中。
有的人死了,但没有完全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