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6章、亢声
作者:茶渐浓   蜀臣最新章节     
    ,蜀臣

    大江以北、淮水以南的扬州北部,在以往素以富庶著称。

    但如今的淮南,用“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来描述最是恰当不过了。

    这倒不是曹魏占据淮南后暴政所致,而是源于多年的刀兵不休,导致黎庶多有丧乱与迁徙避祸的结果。

    如生性骄奢淫逸的袁术割据淮南时,便横征暴敛,以致江淮一带黎庶多饥死,人相食啖、白骨委积。

    待袁术罪有应得灭亡后,原属麾下无所依、各自为政。如孙策所置的庐江太守李术攻杀扬州刺史严象,令梅乾、雷绪、陈兰等皆聚众数万依险自守。

    江淮纲纪无存,黎庶百姓朝不保夕,唯有依附豪帅遁入山林或避祸他方。

    赤壁之战后,天下局势大致显朗。

    魏武曹操开始经营淮南之地,以刘馥为扬州刺史,建立州治、施善政屯田养民,故而遁入山林的黎庶多有归来。而聚众江淮拒不臣服的豪帅,则是被夏侯渊督兵攻破,有的兵败身亡,有的携兵挟民改投他方。

    如庐江雷绪,便率兵卒及其家属五万多人来荆州,投奔刚夺得荆南四郡的先帝刘备。

    只不过,几经丧乱的淮南,并没有就此令黎庶安居乐业。

    襄樊之战前,江东与曹魏多有在淮南爆发战事。

    时魏武曹操多番用兵于雍凉与汉中,且自忖水军难与江东争锋,便以难救援水网纵横的淮南为由,不顾蒋济的谏阻,强令江淮之民尽数迁至淮北,以免为东吴所用。

    此举令刘馥的多年心血毁于一旦。

    穷数年善政,刘馥方为魏国增加了十余万黎庶聚集在寿春一带。

    但曹操的徙民令一出,这些黎庶皆恐沦为淮北豪右的僮客、官府屯田的奴仆,故而皆举家逃亡入吴国,聚集在庐江郡皖城等地。

    亦是说,如今的合肥至淮水一带几无百姓定居。

    如此状况,也给予了江东在此番阴袭的调度中遣偏师入淮南,无需担忧被黎庶发觉而惊动魏军的便利。

    这支偏师入淮南的意图,并非参与攻打合肥抑或围困寿春城。

    且不归陆逊抑或朱桓节制。

    乃是奉吴国太子孙登之命,建业出发渡过大江抵达对岸的全椒县,兵锋直指介于合肥城与阴陵县之间的平原地——乃是魏国曹叡先前诏令再复魏武曹操时的屯田制,让胡质与夏侯献在扬州所设的屯点地。

    亦是说,这支偏师的意图乃是趁着秋收刚罢、魏国屯田的粮秣未转运他处时前来劫掠物资以裨补军用。

    且也算是策应了孙韶与张承部,一并分担魏国青徐二州援军南下合肥的压力。

    更准确而言,乃孙权帝王制衡心术的彰显。

    因为他已然年过五十了。

    培养储君的潜邸之臣、为储君日后继位安稳过渡等绸缪,也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毕竟,天下丧乱多年,人心早就不古。

    就连仁义之名传唱四海的昭烈刘备,在崩殂后都有南中各郡叛乱之事发生。

    孙权再怎么自负,都不可能觉得自身比昭烈刘备更得人心,更不敢将孙姓基业传承的冀望寄托在江东群臣的忠贞上。

    是故,他遣诸葛恪与陈表两部为陆逊大军前部后,还让如今在建业监国的太子孙登,将其他潜邸臣子也派往淮南历练一番,沾点功绩、搏些军中声望。

    孙登所掌的兵权并不多,除去戍守京都的必要兵力外,仅能挤出两千余将士。

    谷枾

    但赶赴战场的偏师则有四千。

    缘由是他派遣出去的臣僚,有张昭的次子张休、丞相顾雍的孙辈顾谭与顾承。

    以张顾两家的底蕴,拼凑千余私兵部曲随证易如反掌。

    自然,此三人几不曾临阵便要深入敌境腹地,出于稳妥考虑,孙权还特许了孙登可调动屯骑校尉为督将。

    屯骑校尉,乃留赞。

    字正明,会稽郡长山人。

    少为郡吏,曾与黄巾贼帅吴桓战,手刃贼酋但却创一足,腿屈不能伸。

    其性烈,每览古良将战攻之势,辄对书独叹。以正值天下扰乱、英豪并起之时,恨身残无有建功立业之时,乃意图以刀自割腿而治、求可行走无碍。

    家人不许。

    留赞乃寻隙自行之,剖腿见骨、分肉捋筋,以致血流滂沱、昏厥不省人事。

    幸被家人发觉,救治且引申其足。

    后,活之,且足旧创竟愈,可蹉步而行也!

    凌统闻其事迹,请与相见,甚奇之,乃举荐于孙权,引入行伍。

    临敌必先被发叫天,因抗音而歌,左右应之,毕乃进战,战无不克。累有战功,孙权称尊号,以为屯骑校尉。

    留赞性刚,常以时事得失规谏,好直言不阿旨,备受孙权敬重。

    太子孙登留京师监国,孙权乃让其领兵留在建业辅佐,规谏朝政得失与护卫周全。

    今以他督张休、顾谭与顾承三部入淮南,安危倒是无需担忧的。

    不过,孙权与孙登都疏忽了一点。

    那便是留赞以往随征常为前驱先登,临阵不惜身,求战不吝死!

    却说,当留赞督兵渡大江入全椒县境内后,斜西行军约莫百余里,竟不曾遇一黎庶或魏卒。复行五十余里,临魏军屯田点,乃掩袭。

    魏屯田卒二百余人不敢战,皆弃械伏而降,获粮秣三千余石、屯田客三百余家。

    吴军将士皆欢欣鼓舞,而留赞独驻足西顾。

    战罢,兵将军议,顾张三将声称此番功成,不可贪多,可分兵护粮秣与俘虏归建业,其余等北上阴陵县遏道,为广陵太守孙韶与张承等部张势即可。

    留赞默然不语。

    众人讶之,乃问。

    留赞乃抒己见,声称魏军乃是以夏四月时江东在荆州的惨败、以及正忙碌着秋收清点入库等琐碎,故而松懈无备,以为此时正是长驱而入之时,亦乃是诸人建功立业、扬江东国威的天赐良机!

    言罢,慨然亢声。

    曰:

    “诸君,陛下与太子遣我等入淮南,不止图诸君可临阵建功扬名,更期我等可裨益战局也!今逆魏无备,且西行百里可抵合肥城,我有一策,君等若愿死力,城可破之!不知诸君乃欲小胜而归,抑或欲与我共力,破合肥以报国家,得天下之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