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3章 经济过热
作者:黑咖啡少糖   铁血残明之南洋崛起最新章节     
    朱由榔本来想说,不就给雇工涨点工钱,多花不了多少钱。不过仔细想想,发现事情没有那么简单。
    早在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前,各方诸侯就要求治下臣民为官府服徭役,以提供修桥、补路,治水,筑城等大工程所需要的大量劳动力。
    可以说,徭役就是一种赋税,臣民以提供劳动的方式缴纳。大明开国后,徭役所包含的范围再次扩大。
    比如说官衙的皂隶,监狱的狱卒,驿馆的驿夫、馆夫,递运的水夫、车夫等等,都是由百姓自带干粮担任。
    后来,张居正实行一条鞭法,将徭役按亩折算缴纳。部分未折算的徭役,农民也可以出钱代役,由官府雇人代为承应。
    这项改革一度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不过地方官府总会想办法“变通”,执行到后来,农民既要交钱,也要应役,过得反倒比以前更惨了。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朱由榔来了个一刀切,废除所有徭役。之前的练饷、助饷、均徭等乱七八糟的费用也一律以折合成正税。
    也就是说,在大明治下,自耕农只需要负担一种税,按田亩收取。
    现在的正税比崇祯朝要高很多,不过没有了各种杂费折银,小自耕农的总负担反而比以前更低。
    士绅大户则恰恰相反,他们有功名在身,一向只缴正税。如今正税是以前的几倍,接受投献已经无利可图。
    这个收税方法相当于劫富济贫,自耕农的处境极大改善,所以大明治下才会那么团结,很多农民就算献出生命也要和满清打到底。
    不过有利亦有弊,朝廷需要雇佣的人也空前的多。
    比如广州城内有南海、番禺、新城三个巡检司,在册巡检兵超过一千五百,除了六个正副巡检是官,其他所有人都是雇来的“临时工”。
    还有负责扫街、清淤、灭鼠的街道司,人数也超过一千;
    还有各衙门的差使……
    仅广州、佛山、香江三地,吃“公家饭”的人加起来就接近两万。
    以前人力不值钱,养这些人一年花费三十万两就够;按现在的行情,则至少需要八、九十万两。
    仅这些就算了,广州府还雇了很多人去平整地块,去码头为军队装卸粮草物资……
    林林总总加起来,朝廷需要在雇人这件事上面额外支出一百多万元纸钞。
    央行冒着被挤兑的风险超发,额外所得纸钞不过七八百万元,现在额外支出就接近一百五十万,不是小数目了。
    郭之奇还说,如果这个趋势不遏制,事情将会越来越糟糕。普通战士的月饷还不到二两,如果让他们知道进厂当雇工能赚三两,说不定会影响军心士气。
    “嗯,确实是个大问题。”
    朱由榔冥思苦想了一阵,发现出现这个问题是必然的。
    在北伐前,朝廷将准备金从一比一调整到一比二,市面上凭空出现几百万元纸钞。
    后来,明军又从江南运回几百万两白银作为准备金,央行再次翻倍,又陆续印了不少。
    现在不是央行滥发导致纸钞对白银贬值——纸钞兑换白银一直是一比一——而是白银本身正在贬值。
    在朱由榔的脑子里,冒出一个久违的概念:过量投资导致经济过热。
    具体过程是这样的:
    首先,朝廷为了给北伐准备物资,超发数百万元纸钞,用于给工厂下订单;
    然后,各路商人用这些钱来扩大生产,给雇工涨工钱;
    最后,雇工拿到高额工钱,推高了物价。同时,整体用人成本提高;
    这个趋势不尽快遏制,会出现很多问题。
    比如方以智就提出,兵部奉旨招募两万新兵作为北伐预备队,现在已经遇到困难。很多壮小伙情愿跑去工厂当学徒,也不愿意应募入伍。
    朱由榔苦笑了一下,尴尬道:“也不至于恶化到这个地步,雇工每个月拿三两,那是一天干七八时辰,累死累活干出来的。如果一天干四五个时辰,拿不了这么多。”
    郭之奇反驳道:“陛下明鉴,有双倍的工钱,大家都不舍得休息。所有老板都让雇工干七个时辰,那么雇工的收入就有这么多,此乃人理常情。”
    “嗯,朕再想想。先让军需部少买点东西,让大家都先喘口气吧。”
    朱由榔还没想清经济过热的利与弊,不敢贸然做出重大决策,只好暂停部分支出,先看看再说。
    御前会议散后,他又急急忙忙跑回后宫,看自己刚满岁的嫡子。
    皇室人丁单薄,朱由榔的长子、次子在兵荒马乱中走散,不知所踪;四、五、六、七子早殇;
    在黎玉缘诞下八皇子之前,只有朱慈煊一个储君。
    当年赵良栋、王进宝将朱慈煊掳走时,明军顶着背腹受敌的压力与缅甸开战实属无奈。
    如今九皇子满岁,众臣终于安心了不少——万一朱慈煊有个三长两短,不至于去安南接八皇子回来当储君。
    小别胜新婚,后宫自然一片春色盎然。
    一番旖旎过后,朱由榔想起朝政难题,又开始愁眉苦脸起来。
    王皇后不以为然道:“月钱三两,也不算多。听说在欧罗巴,没有五、六两都雇不到一个人。咱们大明的老百姓难道就天生比别人贱一些,不配拿三两月钱?”
    “话是这么说……”
    朱由榔讲起经济过热的害处。
    工厂是因为朝廷北伐,才能接到这么多订单。雇工的工钱上涨,股票交易所和期货交易所爆火,也建立在这个基础上。
    一旦哪天朝廷撑不住,工厂就会熄火,然后不得不解雇工人。接着,股市就会暴跌,很多人将赔得倾家荡产。
    还有,很多工厂为了扩大生产,向银行借了不少钱。如果朝廷撑不住,他们就会破产,留下一大堆烂账。
    到时,整个广东一片哀鸿,谁都不敢再拿钱出来做生意,继而产生大萧条。
    总而言之,如果不提前应对,第二次北伐就成了一锤子买卖。
    打的下来,一切问题自然解决;打不下来,麻烦就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