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的话:</br></br>看无数本书,比不上读一本书,更比不上用心认认真真地读一本书。当然,这只是3篇(zt)文章,从理论上对小说的创作进行了说明,理论和实践结合,相信对作者朋友有所帮助,大概可以降低30%~50%的“仆街率”吧,呵呵。</br></br>正文:</br></br>索然无味是得不到回报的,得到承认的作家和初学者之间的真正区别只在于,他们掌握技巧的能力是不同的:他们的写作题材是一样的,他们之间的不同主要在于运用技巧的能力。</br></br>你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判断一位短篇小说作者的写作技巧。首先是看他对结构的掌握,这可以衡量一个作者的构思能力;它还表现了一个作者的观察力、认识水平和归类、剪裁的能力。再就是看作者艺术地表现他的题材的能力。在这方面对技巧的掌握,包括能把写作素材糅合成一篇小说,并使读者意识不到其中的人工痕迹,而只是受它影响。这是一种“隐藏艺术的技巧”,它来自语言知识的宝库。一个作家的这两种才能(构思能力和表现能力)应当同步发展。说这两种才能中的一种比另一种更重要是荒谬;构思和表现若两者缺一,小说就不会存在了。不过,构思先于表现,这就是我要求你们在考虑表现之前先考虑构思的唯一理由。</br></br>短篇小说作家要记住的首要的事情是,短篇小说是一种现代的文学形式,它不是只考虑去创造一种单一的情感方面的效果,也不只是一种篇幅短的小说。如果篇幅短就是它的惟一标准,那长篇小说中的一章也就可以成为三篇小说了。出版界的读者对一些“相当不错的”稿子,常常给予这样的评语:“差那么一点儿,还不够小说味儿。”而一篇在其它方面并不怎么样的小说,却常常被出版界接受了。这是因为,尽管它有种种不足,却富于戏剧性;这种戏剧性更多地是在描述方面,而不是光靠情节。我们开始读两部小说,它们的情节在事件的选择和安排上大致相同,但由于其中一部有戏剧性(它把情节趣味同描述趣味结合在了一起),我们就为它所吸引;与此同时,对另一部不具备这种特点的小说,我们又感到厌烦。小说里有着各种不同的趣味,一个真正的作家应当知道它们。然而,日复一日,编辑们还是收到了大量并不值得寄来的稿件;假如作者知道那些能造成趣味的必不可少的手法,他们自己也不会寄出这样的稿件。幸好,要认识这些手法也不难,那就是作者要利用有关趣味的规律。</br></br>有趣味,照字典上的定义,就是能保持人们的注意力。努力获得读者持续不断的注意力,这是每一位提笔创作的作者所要面对的任务。说千道万,读者是最后的法官。这一点不言而喻——不先抓住读者的注意力,就谈不到保持它。抓住读者的兴趣,然后保持它,这是短篇小说作家永无穷尽的任务。这一来,关于趣味就有两个问题——抓住读者兴趣,并保持它。要抓住读者兴趣,你就必须激起他的好奇心;好奇心就是一门心思地要更多地了解某件事情。好奇心抓住了读者的注意力,然而,一旦读者知道究竟是什么引起了他的好奇心时,他的注意力就减退了。</br></br>在读者达到这一点之前,你就必须激起他的另外一种注意力,而这种注意力又不那么容易减退——所谓保持注意力。当吸引读者注意力的仅仅是好奇心时,读者心理的疑问是:“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而伴随着持续注意力的,却又增加了期待的因素;这使得读者要问自己:“以后会发生什么事?”而且必不可少的还有“小说里的人遇到那件事后会怎么办?”同持续注意力在一起的,是已有的好奇心加上期待,我们通常称之为悬念。</br></br>让我们考虑一下该怎样在小说结构的片断中利用这两种趣味。这些结构片断就是开端、主体和结尾。用以抓住读者兴趣的手法,必须用在小说开端部分。开端并不只是小说开头的几段文字,有时,它占据了整个小说的一半儿,甚至是三分之二的篇幅。开端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情境(或者说小说要解决的问题),通过它,读者知道故事主角面临一个需要加以解决的问题,他必须有所行动。</br></br>小说开端的另一部分,往往给作者造成了很大的困难,这是由于作者没能了解它的功用。这一部分是由解释性材料构成的,它对抓住读者兴趣是十分必要的,它通过让读者感到小说情境或问题是饶有趣味和合情合理的来抓住他们的兴趣。小说开端的解释性部分的功用是展现条件或事态,它们造成了小说中所要解决的问题。在有些小说里,故事的主要问题十分有趣,不需要解释性材料,马上就可以叙述它,并靠它抓住读者的兴趣;我们说这是一种有着内在趣味的故事情境。</br></br>然而,在大多数小说里,故事的主要部分只是在其重要性被解释性材料(主角所面对的条件或事态,展现给读者后,才变得富有趣味了。我们说这是一种有着合成趣味的故事情境。)</br></br>即使在含有内在趣味的小说中,解释性材料(条件)也不可或缺;即便对它的介绍会有所拖延。让读者对所描述的事情清楚明白是极为重要的,这是为了达到合情合理。展示小说主角面对的条件也很必要,这样可以使读者感到自己的兴趣被激起来并非没有道理。为了让读者明白,你会希望向读者提供作品中人物过去生活经历的细节,这能帮助读者了解作品中的角色;你会希望读者对故事背景或环境中的某种特征留下印象;也许,你还会感到这是最主要的理由——为了使读者充分了解故事主角面临问题的重要性或困难程度,或是它怎样迫切地需要加以解决,读者需要知道某些以前发生的事,特别是那些预示了可能碰到的失败和可能遇到的敌手的事。</br></br>因此,在构思小说开端时,你要记住这两部分:</br></br>1、小说的主要问题或故事情境,它的趣味或是内在的,或是合成的。</br></br>2、解释性材料,它使读者了解到造成了小说中要解决的问题的那些条件。</br></br>这样推测是没有问题的,如果读者有足够的兴趣看完小说开头直到主体部分,他就会继续读下去。这样,你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要马上引起他的兴趣。为了做到这一点,你需要在获得读者对造成小说主体聚合和交流的持续兴趣之前,先激起他的好奇心。</br></br>在只具有合成趣味的小说中(这里,条件必须在故事情境之前被展示出来)情形更是如此。在这类小说里(大多数小说属于这一类),一切要靠描述单元本身饶有趣味。读者读过一些描述单元后,才会了解到主要故事情境的重要性。</br></br>对于趣味的这种要求,你在写作小说时必须始终牢记。特别是在写小说开端的解释性材料时。我们往往靠这种材料抓住读者兴趣。小说开端部分能否引起读者注意,它常常决定了读者(包括编辑部的专业“读者”)是否愿意读完整个小说。</br></br>标题应当引人注目,激发联想,并富于刺激性。吉卜林的《没有牧师的好处》就满足了以上三点要求。巴里的《每个女人都知道的》,利詹姆斯的《旋紧螺丝》,欧利的《警察欧罗恩的微章》和约翰马康德的《银行里的一千美元》,无不如此。奥凯塔夫罗利科恩就更是老于此道了。你可以有把握地说,最先用于抓住读者兴趣的手法,就是选择标题,它使读者注意到你的小说,激起读者的好奇心。</br></br>在选择、安排进入小说开端部分的材料的过程中,应当始终让要引起读者好奇心的愿望来引导你;在开端部分,我们提出小说中的问题和牵涉到它的种种事物。</br></br>不管你打算写什么样的小说,不管你在小说创作方面已经进到了哪个阶段,你的材料总是这样的——刺激因素、角色和作品中人物的反应,它们构成了叙述格局。</br></br>也许你在小说开端已使用了所有这些材料,却没能引起读者兴趣。这可能是在材料安排上出了岔子,读者“不知道你在卖力地搞些什么”;所以,对材料的安排是不能杂乱无章的。</br></br>为了使读者觉得小说的开头有意思,材料必须这样安排:它使读者意识到作品中的人物在生活中正面临着严重的危机,他碰到了需要他有所行动的问题,或是陷入一个他必须从中解脱的困境,或是处在了这么一个位置上——他必须在种种可能的行动方案中作出自己的选择。</br></br>有了需要完成的事,或有了需要作出的决定,往往也就有了要叙述的问题。这是对任何种类的小说和每篇小说开端的最基本的要求。它使小说成其为小说。</br></br>有的,也许你会发现这样一个令人困惑的事实——在手头所有的材料中(尽管其中有足够的事件去显示有某件事要去完成或是被决定),你竟找不到有趣到足以作为主要故事情境的东西。这时,有关兴趣规律的一个重要而基本的事实就开始为我们知晓了。举例来说明:你坐在平静无波的小湖旁,一只狗懒洋洋地在岸边水里游来游去。这时,你也许会让狗去抓一根棍子。你对狗下命令时,然而,如果代替平静无波的小湖的是一堵被狂风恶浪击打着的险峻的海边峭壁,狗也没有懒洋洋地游水,而是筋疲力竭,难以游到你让它去的地方了;这时,你的兴头就起来了。如果狗是你的,又是只值钱的动物,曾在赛狗中多次为你赢得奖金,你就会兴趣倍增。进一步说,假设你已经同意让这只狗再参加一场时间已确定的比赛(比赛时间快要到了),如果不到场,你会被处以大笔罚款,这时,你就会格外关心它了。再有,代替安闲地坐在那里的是你被堵在了一辆翻倒的汽车里,你的关心就会变成焦虑了。也许,那会更令人揪心——你试图让狗游去救一个五岁的孩子,孩子已淹得半死,而他正是你最心爱的儿子。</br></br>在前面的场合里,你发现自己不很感兴趣,而在后面的情况下,你却是极为关切的。在分析兴趣所以不同的原因时,你会发现,后面这种情况更多地是依赖于发生了什么事。这就是有关趣味的至关紧要的秘诀——重要性。一种包含有目的或选择的情境的有趣程度同它决定着什么成正比。要完成的事越重要,没能完成它所会带来的灾难就越大。将要作出的抉择意义越重大,作出错误决定所会带来的祸患也就越大。对有想象力的人来说,任何情境在小说写作中都可能是重要的,因为他可以贼予它以巨大的意义。当你充分理解并能运用这一关于趣味的规律时,你就掌握了构思的关键。</br></br>这样,抓住读者兴趣的另一个手法,就是一定要使情境具有重要性;</br></br>在搜寻有趣的故事情境时,报界人士所谓的“新闻嗅觉”会帮助你。由于目的在于激起好奇心,你就会认真调查人们对什么感到好奇。大家还记得,在世界大战最初的年月里,美国人贪婪地读着他们所能得到的所有关于战争的消息。随后,由于战争的新的更“合乎人性”的方面为人们论及到,它又成了“新闻”。几乎人人熟知那个经验丰富的记者的故事,他对初出茅庐的生手说“狗咬人不是新闻;如果人咬了狗,那才是新闻。”前不久,一位新闻编辑独出心裁地总结了新闻价值,他说:</br></br>平凡的人+平凡的生活=0</br></br>平凡的人+平凡的妻子=0</br></br>一个平凡的人+一辆汽车+一枝枪+一夸脱酒=新闻;</br></br>银行出纳员+妻子+七个孩子=0;</br></br>银行出纳员+十万美元+歌剧女演员=头条新闻。</br></br>对此的解释自然是这样的:没有新闻价值的事物是些寻常的事物,有新闻价值的事物则非同寻常。这样,你又知道了激起或创造趣味的另一种手法——非同寻常。这种非同寻常或是在故事情境(要去完成或决定的事)中,或是小说人物(他面临这种情境)本身。在佩利的小说《窗户里的脸》中,故事情境虽然是不寻常的(一位妇女打算去抓危险在逃的杀人犯),这位妇女本身却普普通通。她是新英格兰的农村妇女。然而,一般情况,新英格兰的农村妇女是不会花时间从事这种追捕的。另一方面,在普渥的小说《西部材料》里,故事情境(要去完成的事)平凡得很(一个女人发现另一个女人迷住了自己的丈夫,就打算把丈夫夺回来),可小说人物却有其独到之处;她是马骑士中的女王,是人们难得一见的人。在选择奇特的情境作为小说主要叙述问题时,检验方法很简单——你扪心自问,在一百个你所认识的人中,有多少人曾遇到过类似的问题。你也可以采用相似的方法选择人物类型,看你在街上遇到的一百个人里,有多少人属于这种特殊类型。</br></br>在这种非同寻常的趣味中,你找到了有“地方色彩”的小说在美国风行的原因。人们对某些地方感兴趣,他们或是在那里呆过,或是愿意去那里。某些地区或地点有象征意义。大多数美国人对纽约市感兴趣,于是,一段时间里,大部分小说的背景取了纽约——对许多曾去过那里的人来说,这正是他们向往的地方。人们愿意读这样的小说——那里描写了他们希望了解的地方。有关地点的这一规律同样适用于小说人物。一位作家发现某类人物有意思,就不费吹灰之力把他们写活了。吉卜林笔下侨居印度的英国人,欧_享利笔下纽约女店员,威廉斯笔下的新英格兰的乡巴佬,科恩笔下的亚拉巴马州的黑人和威特活笔下的职业拳击家,无不如此。由于公众对对这些人物着迷,其他那些在独创性和才能上要稍逊一筹成就不能与前一种作家相比的作家也去描写这类人物,却没能成功。很快,这类人物变得如此之多,读者开始厌倦了。他们不再是活生生的人物,而成了类型。二流小说杂志的字里行间到处可见他们的影子,电影银幕就让他们霸占了。开始还是有个性的人,现在看看却没什么个性,已是千人一面了。</br></br>可以说,抓住读者兴趣的手法在于非同寻常,这可以成为一条格言。你还会记得,在我选出的二十篇小说中有五篇,虽然它们涉及的只是普通的美国背景,却仍是饶有趣味的。这因为在角色或在事件上,它们有其新颖之处。</br></br>不过,你还是可以见到埃德娜_弗布尔这样有才能的作家,写了趣味盎然的小说,表面看来却是普通人在普通背景中做着最平凡不过的事。这是因为作家给了陈旧的主题以崭新的意义。兴趣是这样的获得的——或是对平凡的现象作了不平凡的解释,或是以独特地手法改造了一件平淡无奇的事。这样,你又了解了抓住兴趣的又一种手法——把表面平凡的事描述成非同一般。这并非措辞表达问题,而是需要思想的独创性。</br></br>在埃德娜_弗布尔写的一篇小说里,就有这样的范例。一个姿色倾城的纽约女店员,却来自一个寒酸的家庭。这就是埃德娜_弗布尔处理的题材。可是,她却想出了这样的对比——一位秀丽的姑娘与周围寒酸肮脏的环境,有如蝴蝶出自虫蛹。在欧文_科布的小说《我们老南方》中,处理的题材是一个姑娘,她从这里借用名字,又从那里借用口音;如此等等。科布的想象力使题材脱出了俗套。他用汽车配工的行话把她比做“杂牌货”。从而使旧题材别开生面。</br></br>比似和譬喻属于想象力的领域。正是想象力使作家认识到奇特的事物,特别是在这奇特一看不那么显眼的情况下。这种能力有助于给小说中最乏味的部分——主要情境的解释性材料——增加许多趣味;是否具备它,还决定着作为创造性的艺术家,你究竟水平如何。作为作家,你必须同时是心理学家和广告专家,必须了解不同感染力各自的价值。众所周知,一串珍珠链在天绒大衣上会显得更加璀璨夺目,而在白色背景上就未必如此了。这样,对比,或者说是不同事物的并列,就是用以获得趣味的另外一种手法。对此可以在主角和背景之间进行。</br></br>梅艾汀顿在她的小说《紫色布和细麻布》中,就利用了这种对比手法。她描述一个女人在伦敦某一地区行乞,而这个地区在那些历史悠久、名闻遐迩的俱乐部里的富人们看来,却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对比也可以在主角和其他重要角色之间进行。欧文科布在《我们老南方》中就运用了这种对比。他把一位典型的,单纯、坦率而又慈祥的南方老上校同歌剧女演员摆在了一起。几乎水到渠成,在这种角色和生疏的背景的并列中,在非凡的人与普通人的并列中,在非凡的人与平凡的问题的并列中,或是在普通人与独特的问题的并列中,你认识到抓住读者兴趣的又一种手法——制造关于冲突,关于要去克服的困难和要造成的灾难的悬念。</br></br>你会记得,编辑对那种“差不多可以接受”的小说的评价往往是,“还差那么一点儿小说味儿”。真正的“小说味儿”是伴随小说主体部分出现的。这时,读者已意识到故事情境,冲突也展开了。冲突以突发的形式表现出来后,才会有持续的“小说味儿”。不过,你在开端部分激起读者对主要情境的结局的好奇心的同时,也在诱使他保持兴趣。你为此采用的方法是提出关于冲突、困难或祸患的悬念。这就是情节趣味,它不同于读者对场面本身的兴趣。这样一来,算上标题,你就有以下几种用来在小说开端部分抓住读者兴趣的手法。几种手法是:</br></br>1、引人注目、引起联想(在好的意义上说)和富于刺激性的标题;</br></br>2、故事情境(要去完成或决定的事)</br></br>3、这种情境或与之相关的事物的重要性,并将这种重要性通过一个或几个场面表现出来;</br></br>4、在故事情境或主要人物身上安排某种独特的东西;</br></br>5、用独创思想或阐释使表面平淡无奇的事情变得非同一般;</br></br>6、对立事物之间的对比或并列;</br></br>7、提出关于困难、冲突或灾难的悬念,使读者的兴趣从小说开端进到主体部分。</br></br>当编辑说“缺乏足够小说味”的时候,他的意思不外乎下述两者之一:或是小说缺乏足够数量的危局来保持读者对小说结局的挂念,或是那些介于危局之间的聚合本身还不够有趣,不足以保持读者持续的注意力,直至新的危局产生。在第一种情形下,缺陷是在于构思,在于对那些能使读者意识到危局的事件的选择和安排。在第二种情形中,缺陷是在描述上,这常常意味着在你选择的情节中,没有足够的冲突。这就是当普通的男人或妇女说:“我不喜欢那篇小说,那里面‘什么事也没发生’时,所想表明的意思。”大多数遭到拒绝的小说都犯了这一重大错误。它们没有足够的冲突,读者也就看不到敌对力量冲突的意义;或者,它们让读者感到能否成功尚大可怀疑,从而使读者处于悬而未决的焦虑之中。冲突进行时,产生了故事趣味。在结构良好的小说里,冲突应当由主要故事情境派生出来。</br></br>在描述构成小说开端的聚合和交流时,你让读者意识到主故事情境,并提出小说冲突的悬念,从而获得了小说趣味。在描述构成小说主体聚合和交流时,你则要在一系列的冲突中向读者展示矛盾。在构成小说主体的所有描述单元里,读者看到小说人物陷在一个或一系列冲突之中,这是由于他试图解决一个叙述问题,其结局却是莫测的。这样,包含有这种冲突或是敌对力量之间的斗争,就是造成趣味的第八种手法;这也是保持兴趣的主要手法。然而,不管你在描述这些敌对力量之间的聚合和交流时文笔是多么生动,如果你的情节意识很糟糕,以至于没能向读者指明,每次这种聚合和交流的结果,都是小说主角在解决主要故事情境提出的问题时所遇到的一个危局(这样的危局造成了新的情境,使故事最后结局仍属未知之列),那么,你照样会收到退稿单。</br></br>通过悬念,通过让读者想知道下面会发生什么事,可以使每场冲突都趣味横生。这样,小说趣味就可以或是由危局,或是由聚合造成;当然,最好两者都有;因为小说趣味来自悬念,它既可以和整个小说人物在聚合中的即时目的后果有关,也可以和整个小说主要情境的后果相联系。不过,一般说来,你希望在小说主体部分引起的兴趣是持续注意的兴趣,或通常所说的“悬念”。</br></br>一旦离开小说主体,开始考虑被归为结尾的部分时,第三类型的趣味就出现了。在小说开端,你通过暗示将有冲突出现来激起读者的兴趣;这种趣味主要是好奇心的趣味。在小说主体部分,你通过使读者对冲突的最后结局始终心里没数,来保持在开端部分引起的好奇心;这种趣味是悬念的趣味。当好奇心得到满足,悬念结束时,剩下的任务就是使读者觉得,他读小说没有白费时间。你一定要使读者感到,从最后发生的事情来看,他的好奇心是有道理的,把小说读完是值得的。你要让他对故事结局感到满意,觉得你描述的这种结果,同他想象中应加给人物和背景的冲突的最后结果不谋而合。结尾并非一定要“皆大欢喜”;所需要的只是,它应该是水到渠成的。小说结尾的趣味是满足的趣味。</br></br>在获得这类趣味时,作家主要使用两种手法。其中之一,有欧_享利的范例。在给情节以巧妙而突如其来的转折方面,他身手不凡。事实上,正因为做得太好了,今天人们能记住他竟主要是由于这一点。当然,他的杰出之处却并不仅在于这一方面。他对现代人中的典型有着了不起的观察力。而在他没有描绘他们之前,他们还称不上是典型。尽管如此,人们如今引他为例证,却总是因为他精于运用使人出乎意料的手法。让主角面临的最初情境发生逆转,是为使读者对小说结局感到满意所经常使用的最受欢迎的手法。</br></br>通过使人感到意外,小说结尾获得了戏剧性。利菲尔丁(一般他被认为是英国小说的创始人之一)曾十分简洁地解释了这条关于趣味的规律,原话如下:</br></br>“……我想,在这不多的限制之内,任何一位作家都可以如其所愿写一些奇妙的东西;不仅如此,只要不超出合理可信的范围,越能使读者感到出乎意外,就越能抓住读者的注意力,越能迷住读者。”</br></br>欧_亨利的小说《警察和赞美诗》就是这种出其不意的情境逆转的一个范例。那个想使自己被捕的流浪汉,只是在他改变了主意后,才被抓起来;在一般能使人进监狱的原因都没能奏效以后,他却因聆听教堂里的音乐而横遭逮捕。</br></br>另一种我尚未谈及的手法虽然极为有效,却没得到适当的运用。你已经见到,没有内在趣味的事件,通过与其它事件结合,能够获得合成的趣味。通过使之富有意义,也可以给事件以合成的趣味。一件本身平淡无奇而毫无意义的事情,可以因其意味深长和富于象征而变得有意义而引人注目。斯蒂尔在《地狱上冻的时候》这篇小说里,让一个女人把自己的手捅进碱水锅里,以此象征她承认了自己对丈夫的不忠。在《灯光信号》中,伯克让小说里的一个人物扯下了窗帘;这本是一个意义不大的行动,但由于它是向警察报告屋里藏有逃犯的信号,就变得事关紧要了。在《星期六晚班邮件》这篇小说开头,一位姑娘对继父开玩笑说,她能控制情感的骚动,如果她真的闹恋爱了,她就一定要给西里尔打个电报了。一般情况下,当一个人对要他喝一杯的邀请回答说“谢谢你,我不喝酒”时,没什么更多的含义;可是,如果它是同酗酒行为做斗争的成果,那就有意思了。用来获得趣味的第十种手法,包括要具有象征性或有意义的行动这两方面。</br></br>你会十分感兴趣地发现,由于运用了上述种种手法,小说变得趣味横生。阅读别人的小说时,通过确定在哪一点上你因感到乏味而跳过不看,你也可以学到很多东西。通常你会发现,你去读两个人物之间冲突的场面,蛮有兴味;可是,如果场面结尾处没有预示情节里的一个危局,你的兴趣就会低落。照这个路子,你将亲眼看到,小说场面由于有所意味而变得趣味盎然。经过分析认识到这一点后,你的任务就是创造性地实现它。小说对你来说将不再是唾手可成的了。非同寻常的条件也许存在,但它自己不能构成故事情境。你的任务是选择或创造有重大意义的主要故事情境。你先要把它具体化为小说人物要去完成的某件事,或是小说人物要去决定的某件事。如果这样提出的叙述问题本身是平淡无味的,那就设法使许多问题要由它而定,使它对于小说人物来说是重要的;最好使它既重要,又非同寻常,并以此使它富有趣味。一旦抓住这一要点,前进道路就会豁然开朗;在没抓住它之前,一切却只是混沌一团。这并非轻而易举的事。</br></br>创作的熟练只能来自实践。对许多人来说,构思是轻而易举的;在这种意义上,他们永远不会精于构思。他们靠的只能是描述,而描述也并不那么容易。描述需要负出的劳动令人感到厌倦不堪。许多人为此而嫌恶它。可是,不能就此放弃努力。许多人发现自己的肌肉因从事体育活动而酸胀不堪;而肌肉越是酸胀,就越说明你需要锻炼。想象力的训练也不例外。想象力和自然界万物一样,要靠喂养才能成长。你们中间多数人会发现,构思过程中创造性的一面开始时是困难的;但会变得愈来愈容易的。你要始终目标明确,抓住读者兴趣并保持下来。在试图做到这一点时,你是在和许许多多的人竞争;读者却有充分的选择余地。除非你的小说吸引了他,否则他不会去读的;如果感到乏味,他会就此为止了。请记住,“索然无味是得不到回报的”。</br></br>(1)潜心理的澄明</br></br>潜心理的澄明是主体心理深层展示的结果,就像晨曦入帘,将满屋游尘呈现得一清二楚。客观题材也许还保留着自身的清晰和明朗,但主体心理成为了一面凹凸镜,对于客观题材的临照就具有了选择性和强调性。所以,客观题材愈清晰愈明朗,其歪曲程度和变异状况就愈深刻。丙崽就是再白痴也不会白痴到只能说一句猥亵母亲的话——这是由生物性内部亲和力的向度决定的;生物正是由此走向繁衍、走向存在;连无性繁殖的细胞都是以裂变为其繁殖方式。但是韩少功将此一生物性意绪强调为一种返祖乃至弑祖意向,根本歪曲着生物自然性,从而显示文化对于人性的扭曲和消解以及文化自身的劣化倾向。可以说《爸爸爸》所呈示的整体心理过程是现实题材的历史真实性的异变性强调,漶漫氤氲,汪洋恣肆。至于王安忆的《小城之恋》其性心理描述远远超过卫慧之流的性展播,通篇洋溢着的就是一股生殖气味,整个情节就是一种性心理下人类道德鬼气游尸的妖异化过程。</br></br>(2)原生态的放大</br></br>原生态细化同样是客观题材心理化的结果,它有两个方面:一是深化,一是放大。前者是传统小说优雅化掉的、主要涉及猥亵和丑陋的心理部分,在原生态深化的过程中被“烛幽探微”了;后者是传统小说回避的、非价值和泛意义的部分,在原生态放大的过程中被裸露也被放大了。方方的《风景》可以说是这一倾向的代表。小说关于母亲“像母狗一样”调情招客的描写其价值倾向是中性化和低势化的,它展示了生命的自然情调,放大并且固化了人的存在状态的某种焦灼和滞重。此外如刘恒的《白涡》、《狗日的粮食》等小说,都不同程度强调了生命的原生态,强化了人性中的无价值倾向,而不是细节的精雕细刻。</br></br>不要找借口:就算一天只能写一页,一年也能出一本365页的书。要是真的写不出来,请写下250字的借口。这样一来,每天还是有在写东西。更重要的是,要不就受不了编借口,开始写作,要不就是看开了,不要再浪费时间,幻想自己能成为作家.</br></br>不要把自己想得太聪明绝顶:不要瞧不起你的读者,东西不被接受是因为你的读者水准不够?!吹牛大王!!请脚踏实地,因为你的读者都是地球人.</br></br>不要想炫耀自己的知识才能:好的作家可以用简单的描写表达出复杂的思想。</br></br>即使你有专业知识或字汇,只要提供提供读者他需要知道的信息就够,要是你的文章中,每两三段就要读者去番字典的话,读者会看不下去。没有人喜欢爱现的家伙,小说读者能在一哩外嗅到这些人.</br></br>不要奢望奇迹:写作技巧就是要靠不断练习来磨练</br></br>至少要花十年的时间才能训练出一个医生,既然如此,怎么会有人以为只需数天数月或一年就能成为职业写作高手?!写作跟练脚踏车很像,要经过不断的失败与练习。写好小说不容易,往好处想,要是好小说随手可得,那你的精心杰作就不算什吗了不是吗?!妳需要有信心并花时间来提生自己的写作能力。先写下五年后你的职业创作生涯想达到怎样的境界,将你的最终目标切成数个小目标,开始往前推,四年后想怎样,大后年,后年,然后是明年要达到哪些目标?将妳希望达到的目标列表小心收好,开始工作,要有耐心的逼自己好好工作。将所学到的技巧记下,在一年后检查自己有无达到预定的目标。你会为自己的进步感到欣喜不已。即使你还无法出售自己的作品,但你会离自己的目标更近.</br></br>不要浪费时间作暖车动作:故事一开始就要引人入胜</br></br>不要在故事一开始就丢一堆设定描述给读者。吸引人的小说其起头会是某人的对恐惧或威胁的反应。升为人类,我们本能的会被恐惧所吸引。要是你的故事一开始是一个的登山者,用指甲紧攀着岩壁,我保证读者会想知道接下来会发生啥事。如果你的故事是开始是一个小女孩因为要在一堆严苛的评论家前举办钢琴独奏而感到恐惧,读者会马上会对她的情况产生兴趣。</br></br>好的故事开始于恐惧威胁。</br></br>恐惧不一定是来自肉体或立即的危险。回想一下你自己的人生,什嘛时候你觉得快要自己快被吓死了?也许是第一天上学,也许家中有人过世,或有人离婚?也许是你要在大庭广众下发表演说?!或许是你的第一次约会?或者是你要搬家?</br></br>即使是好事,任何会产生压力的事,都会是一种恐惧威胁。这怎嘛说呢?人类有安于现状的习性,当我们处在熟习自在的环境下,我们会懒的去做任何变更。但当改变发生时,我们熟知的世界被晃动时,我们会感到不自在。</br></br>威胁出现了。</br></br>威胁来自于改变。</br></br>这下子你知道你的故事要从哪里开始,故事开始于[改变]。</br></br>一个陌生人自公车走下。</br></br>一个新家庭搬入。</br></br>你接到了一封电报。</br></br>这些都是开起一个故事的好时机。</br></br>写故事不要从〔改变〕之前开始,更不要丢出一堆背景设定。</br></br>不要从跟故事无关的事件开始写。</br></br>不要从〔改变〕发生很久后,这会使读者搞混。</br></br>〔改变〕从哪开时,故事就那里下手。背景设定是交给作者慢慢去处理。读者不在乎这些东西,她们想要的是〔改变〕,想要的是恐惧威协,想要知道角色对这个事件的反应。</br></br>记住读者想要的是什么。不要将作者自己在乎的事,强加在读者身上。你必须再一开始时,先给读者她想要的,不然读者不会想再看下去。</br></br>她想要的是威胁。</br></br>威胁常常来自于改变。</br></br>在笔记本上记下你觉得10次妳觉得最受威胁或怕的要死的时刻。也许每个人记得时刻都不同,但我赶跟你打赌,绝对都是跟改变有关。</br></br>当妳了解这一点时,妳接下来就可以再列一张十个妳觉得适合用在故事开端,会产生威胁的改变。不论是亲身经验或是想象的都可以。下次当你再写新故事开头撞壁时,把这张单子拿出来,你就不需在那为热车伤脑筋,可以直接切入故事重点。</br></br>ps.1(我觉得这一点很重要,几乎都翻译了,但又不是全面赞同他的想法,请大家斟酌使用)</br></br>ps.2:我觉得这38点是基本公式,所谓创作是[公式带进门,修行在个人。]好作品几乎都有遵守大部分公式,但遵守公式的不等于是好作品。就像孙子兵法,是为让人打胜仗写的书,但不是每个念过兵法的都一定会打胜仗…….</br></br>不要描写日落:不要写流水帐,花时间在描写琐碎的事</br></br>读者看小说时,需要透过「描述」来描绘设定与人物,他们才能真正进入互动。但有些作者常常太投入花太多力气在描述上,常常在故事进行的途中,停下来描述日落,想着把写出美妙的散文为目的,而忘了当他们驻足于描述某物有多长时,故事的进展同时也停了下来。</br></br>我朋友cliftonadams是一位擅长写的西部短篇小说,长篇小说的作者,在他的一部得奖作品中,他花了数页去描述一次日落。那是一个偏离准则却又精彩动人的专业作品。</br></br>但要在这个特殊条件下才成立,adams铺陈设计这个场景,是为了告诉读者一个可怕威胁即将来临。一当黑夜降临,一群计画好的暴徒,将攻击主角孤寂的小营地好作掉他。基于上述的理由,每一个描述日落的字都是有意义的,全都充满着痛苦与悬疑感。</br></br>不论那些描述对妳有多诗情画意,只有在一些特别的场合,妳才可花很多篇幅来作描述。新手作家花很多时间描述日落往往成为老作家或出版社之间的一个的经典笑话,在某些场合,妳只要说出「如玫瑰色轻抚的黎明」四周就会露出会心的微笑。</br></br>从前面的部分我们知道,小说中,剧情是要一直往前推动的,而描述会故事停顿下来。用一大堆设定或人物描述在小说中,就像是物理学家面对「电子测不准定律」却又想要描述电子一样的不可能。「如果电子确切知道自己之去向,就不知自己身在何方,反之亦然.」</br></br>我想他要说的是如果要十分详细的描述某事,那就必须停止『动作』。但没有动作存在,描述是无意义的。</br></br>因此每当妳想给你的读者一堆详细的描述时,你想说的故事变会被暂停。读者是对你的故事,进行中的剧情所吸引,而非对精致的散文。这么说来,妳的故事中就不需要任何的描述了吗?当然不是。描述要被小心的使用,要一点点的透露,好让你的读者能看到,听到,感受到妳故事中的世界。但请千万注意,『描述必须是要一次一点点的释出』,而不是一股脑的一大页丢出来。</br></br>我绝对不是第一个警告,有关『诗意』描写会让故事停顿下来的人,但这个问题会一次又一次的出现在新手文章中。一再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两种,要不作者是不了解小说的本质,要不就是作者太爱自己写出来的东西,而让傲慢凌驾了理智。『精致的写作』常会让故事的步伐变慢,并造成得读者与故事之间的隔阂。</br></br>请千万注意,除了树与日落外,描述还包含『角色的心里与想法』。新手往往会只为了描述角色的内心而使整个故事停顿下来。</br></br>理所当然,妳一定要进入你角色的脑袋与内心中,而有些看法妳必须透露给读者知道,这样一来读者才能了解他,同情他并认同他的行为。但在一个好的小说中,即使是长篇小说,描述角色内心与情感的篇幅往往都很短。一个称职的作家会说(描述)的不多,而表达(动作)的很多。</br></br>现在的读者会希望你推动故事,而不是站讨论事情。</br></br>因此妳可以想想妳小说的『传达的系统』。有需多方法可以将信息传送给读者。不同的方法可产生不同的故事节奏感:</br></br>1.揭露(exposition):这是让故事节奏变的最慢的方式,直接给情报,没有任何事发生,妳直接给读者信息,像是个人自传背景,身高体重,社会地位等信息。有的资料是一定要读者的,但当妳在给百科全书资料时,故事是无法有任何进展的。</br></br>2.描述(description):一样拖慢节奏感,有些是必须的,要小心使用。</br></br>3.记述(narrative):故事中登台角色的动作,互动,开始呈现出来。但不对其行为下任何批注或解释,像是在看舞台戏一样,故事中大部分的都是属这类描述。这种说故事的方法会让剧情快速推展。</br></br>4.对白(dialogue):角色的对话,很少动作或内在想法,很像是在打网球一样快速的往返。当角色受到压力时,对话会又短又快。</br></br>5.剧烈的总结(dramaticsummary):最快的一种。当有剧烈的变化发生,才取不是如记述般一幕幕演出,而是用总结来加快故事速度。像这个时候,原本要花上六页的飞车追逐,或争吵可能要浓缩到一行文。</br></br>如果你的故事前进太慢,可以分析一下是否花太多篇幅在描述日落(或其它的事)而没善用对白或总结。反之如果你的故事跑得太快,也许妳可以将一些总结改成记述,或是小小利用描述来当个喘息空间,像是写一下景,或写一下角色在想啥。</br></br>如此一来,妳可意识到如何更像一个小说家,同时意识到哪些方法可帮妳把作品卖出去。妳将学会到如何让故事强而有力,而非绕着琐事兜圈圈,选择适当的『传达的系统』好让故事顺利前进.</br></br>不要将真人直接套用你的故事中:适度用夸大的方法,创造出吸引人的角色.</br></br>不要写软脚虾,墙头草:藉由赋予故事目标来建立有行动力的角色.</br></br>不要死卡在麻烦中:故事应充满有意义的冲突.</br></br>不要发生无意义的事件:请用依动机与背景增加你的小说的逻辑与合理性。</br></br>不久之前,我的学生威利带着他另一个新故事来到我的办公室。我边在啜着我的第二杯珈啡,边阅读这个故事。</br></br>「威利」我终于开口「这个故事并不合理。」</br></br>「这是啥意思?」威利问到。</br></br>「我是指对你的角色而言,并没有足够的经历动机支持他们在故事中的意图,他们机缘巧合的不断地遇到其它的人或获得到信息,他们说或做的事并没有明显立即的目的。」</br></br>威利面无表情的说「有这么糟吗?」</br></br>「威利,这样你的故事毫无逻辑!」</br></br>「等一下,」威利开始防卫「我不需要有逻辑,我是在写『小说』!」</br></br>这又是威利的一个很明显的错误想法。对小说而言,是要让人相信的,要有推理性,而最重要的部分是想象与原创——所以要是有任何人想计较故事中的逻辑与可信度,那就是想挑战某人的艺术天分。</br></br>实际上,也许妳开始注意到,是刚好相反的。因为小说是要让人相信,他就要比现实生活更合理,才能让人信服。在现实生活中,事情可以毫无理由的发生。但身为小说作家的妳,就是不能失去任何的逻辑性,不能让事件发生的毫无理由。</br></br>为确保你故事的逻辑性,好让它有说服力,你必须要让任何事件发生,都是有理由的。</br></br>首先,你总是要提供角色正确的背景经历—教育,经验,信息—好让他能走上你想要他走的方向,表现出你想让他表现的举止。</br></br>一个角色,如果他的举止是合理的,必定是因为他个人的背景,具备完成你故事情节的资格。你必须开始设定他的基本背景——家庭,教养,教育,健康状况等等——好让他在故事中的举止能合理化,演出你想让他演出的动作。</br></br>让我们来看一个极端的例子,你想让你的角色能在礼拜天的教堂举行一场传道,宣传基督徒的生活是完美的形式,值得众人效仿。只有那些脑筋动太慢的人,才没法在故事稍早期,放入〔线索〕显示这角色,要嘛是从小被基督教家庭养大的,要嘛就是被经由宗教聚会而感召成为基督徒。角色的基本背景需要被交代,不然角色的行为就无法合理化。</br></br>用相同例子,我们再更进一步来看,请记住,单单交代基本背景是不够的。你的读者会想知道角色最近发生的事,或是发生何事会想让让角色作出现在正在作的事。在引用的例子中,你可以设定这个基督徒女人的牧师丈夫突然病倒,促使她不得以在一场早已安排好的教会聚会中取代丈夫。或者你可以设定,这场布道是教会执事们所安排的一个测验。不论你选那一个,你总是要选择某事,可以解释为何她现在会站在布道台上,以你想要的方式,作出你想要她做的事。</br></br>(你想让她很紧张还是要很镇定?想要她很悲伤或是很快乐?你同时要提供影响她表现的理由。)</br></br>有许多的故事让人无法信服,是因为作者只是将角色丢上台,去作某事而没仔细思考角色为何与如何走到舞台上。你必须时常检视你故事的合理性,好确定你没犯下相同的错误。</br></br>但在你的小说中,提供足够的背景动机并不能完全解决有关小说合理性的问题。另一个会摧毁故事逻辑的错,就是使用太多的好运或巧合。</br></br>在真实人生中,巧合总是会发生。但小说中——特别是巧合能帮助让角色在正确的时间,出现在正确的地点,或是无意间偷听到决定性的电话对谈,或是其它相似的事——巧合是致命的。你的读者会拒绝相信这件事。而你不能让读者停止相信。</br></br>当巧合的长手臂一路帮助你的主角到底时,这只是好运。阅读某人犯大错,再交好运,并不有趣,也没有啥启发性。一个充满巧合的故事是没意义的,因为事情发生是毫无理由的——事件发生了就发生。</br></br>在真实人生这样就够,但在小说中则不是。</br></br>现在你能了解为啥我们在第八章不要写不要写无能的人。要让一个无能的人完成任何事,你得到跌入不可置信的好运中,这样一来会腐蚀读者对你故事的信服度,让你的故事变成由一团意外组成的杂碎。</br></br>你的角色不会只做在家中,被动意外的接到朋友麦斯的电话,主动的提供谋杀案中决定性的线索。你的角色必须想很多事,然后决定她要[打电话给人,好找寻线索]。再试过几个人之后,她依名单打给麦斯。麦斯并不想说,但你让你的角色坚持下去。最后你的角色说服麦斯开口,麦斯给她下一个线索。</br></br>用这种方法,取代毫无理由,靠着好运呆呆愉快被喂食,你的角色必须为她所想要的东西付出努力。这样读者才能被满足。</br></br>第一份小说的草稿,通常是充满的不可思议的巧合。你小说的角色来到一个陌生的小镇,会在街上与老友「巧遇」。或者她会买下一件垂涎已久的新装,只因为她「刚好」在一个午后走经过商店时,正在大拍卖,而这件衣服「正好」合身,她「正好」在想要这件衣服的安娜贝拉下手前五分钟买到了。</br></br>当妳为了方便而用了一堆松懒的情节,读者也许不明了为何他们不相信你的故事,但他们不会喜欢这个故事。</br></br>写完你的第一份草稿后,用放大镜来检视巧合,这些巧合要吗就是妳在写草稿时没时间想更多,故意先写下来的,要吗就是妳没注意到这些自己写了多么不可思议的巧合。</br></br>妳要如何修改巧合?首先,妳删除它。接下来,妳找出一个方法好能让妳角色能开始「搜寻」。如果你的角色想要某物,并努力去追求,好得到之,这样就不再是巧合了。</br></br>提供你的角色足够的背景与动机,好解释他们的行为,然后确定巧合没有掌控整个故事,妳的故事将能有更好的逻辑性。事情的发生都是有充分的原因,而你的读者会因此而爱妳.</br></br>不要忘了刺激与反应:用「因为,所以」来增加故事张力</br></br>当妳能提供好的背景动机与避免巧合时,你的故事会更有逻辑合理性。但即使妳能成为这个领域的个中翘楚,你的故事仍可能会发生的毫无理由。这是因为对小说读者而言,要解释故事中角色的行为,只是好的背景动机是不够的。</br></br>读者同时需要看到特别的「刺激」,产生当下可见的「反应」。</br></br>刺激与反应的法则要求你的角色,必须有一个立即具体的理由来解释他着所作所为。这个立即的刺激必须不能被埋藏在他的脑袋瓜中,对读者而言,要相信许多的处理,他们必须看到角色表现出有一个刺激发生了作用——某种特别的戳刺正在上场。</br></br>所以为了让角色发生你想要的「反应」,妳必须先提供一个立即的「刺激」。</br></br>反过来说,这是个平衡的真理,如果你提供了一个刺激,就不能忽视它,你「必须表现反应」。</br></br>刺激与反应的法则,会作用在小说的基本层面中,一层层的构成故事的大部分。每个理由都会造成影响。每个影响都有一个理由(无责任插嘴:刺激反应等价交换?!翻到头晕,我想看矮豆啊!!!)一个骨牌不会无故的倒下;他一定是被另一个骨牌所推倒。</br></br>让我们想的更远一点。</br></br>在提出刺激与反应之前,我们在前一章只提到的角色背景与情节动机,对你而言,区分这两者的不同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可知,背景,是在角色的生活早期发挥作用。动机,与角色的渴望与计画有关,是自背景中生出的,解释故事早期的所作所为。刺激,是更立即可见的,是正在发生的,角色所表现出的,驱动他去作某些即将发生的事。</br></br>举例来说,你要想让玛莎走入一个人事部长办公室要求一个工作,你需有要设定有个「背景」来解释为何她需要一个工作;也许是因为她家境贫苦,没法支柱她(长期背景)或者是她刚好失业,需要一个新的工作(近期背景)。她会下定决心来应征这个工作,是因为她付完房租后一毛不剩(更近期的背景混合动机)。</br></br>即使如此,你不能让玛莎就这样坐在办公室中,突然起身,走入人事部长办公室。在小说中,这是不行的,看起来一点都不真,毫无说服力。你所需要的是提供一个立即的刺激,好让玛莎立即起身走入。</br></br>所以你写下:</br></br>秘书看向玛莎问道:「你能进去了」(刺激)</br></br>玛莎起身走入办公室(反应)</br></br>这是在写作中刺激与反应作用的方式,这有点像在玩棒球。投手投出球;打击手挥棒打出。你不会希望投手投出球,却没有人站在打击版上挥棒,不是吗?同样的,你也没法让在没有投手丢球的时候,打击手能自己打出球。你能吗??</br></br>新手作家常因为犯下刚才引用的投手打击手的明显错误,而弄砸了他们的作品。要吗就是作者不了解在小说中要运作刺激—反应,要吗就是他根本忘了这回事。</br></br>后者的失误是更常见的,几乎所有的人,只要被指出后,都能了解刺激与反应互动的合理与重要性。但在写作时,你会被小说家多么容易让想象力凌驾逻辑性而吃惊。他们在脑中运作所有的互动,「但忘了让读者看到这一切。」</br></br>我的学生威利,提供了一个标准的忘记错误示范,他写到:</br></br>麦斯走入房间,他闪的刚刚好。</br></br>我看着威利的文章问道:「为何麦斯要闪人?他在躲避啥?这里发生啥事?」</br></br>威利抓抓他的头「嗯,沙丽在生他的气,你知道的。」</br></br>「威利」我提出反对「事实上,她生气是『背景』设定,如果我要了解麦斯为何闪避,我需要看到有一个立即的刺激,他为何闪人?」</br></br>「她朝他丢了一个小镜子。」威利说。</br></br>「那你就必须将这段放入草稿中。」</br></br>「你是指,」威利道:「我必须把每个步骤都放进来?」</br></br>当然。</br></br>刺激与反应看似简单,但十分容易被忘记或忽视。我怂恿你好好检视自己的草稿,每当两个角色发生互动时,间检查刺激,然后审查立即的反应。然后轮流看其它的角色的反应。刺激与反应前后飞舞着,就像一场乒乓球赛,「没有一个步骤可以被忽略。」</br></br>让我多加几个字,来强调一个可能被忽视或搞混的重点。刺激反应的互动——小说逻辑性的核心——是要『表现』出来的。他们会由角色立即演出。</br></br>背景不是刺激。</br></br>动机不是刺激。</br></br>角色的「想法」或「感觉」不是刺激。</br></br>刺激必须来自外界,因此观众能看到或听到。</br></br>完成互动的反应也是要能被看见的,如果这个互动是要继续下去。只有在互动要立即结束时,反应才可以是内藏的。</br></br>我会提出这样是因为在我教学的多年中看到很多的学生,努力试图想闪避刺激反应的原则。不论我是如何在课堂上解释这个步骤,总是无法避免有学生跳起:「我可以让角色只有凭想法或感觉去作某事,而没有任何外在的表现?」</br></br>我的回答是不,你不能。</br></br>想想看,要是你的角色开始随心所欲的,因为想到啥而作啥,角色的与你你故事的逻辑性就会开始崩坏。在现实生活中,妳可以在毫无理由,胡思乱想,无理由的作事或说话。但就像我们在第十章里讨论到的,跟他部分一样,小说要比现实更好,更清晰,更有逻辑性。「总是」能想到某些事——某些刺激——能「引起」一些内在的想法或感觉,「总是」能够想象一个反应,让角色马上付诸于具体行动。反应总是在刺激之后才上场。反应总是因为有刺激才会发生。事实上,在这两件事进行时,角色内部或许会有一些情绪或感情的变化,但这不代表两者就可以缺席。</p>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
K子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