旦日将至,为筹备足够的肉食,李孟羲和关羽清点了军中所有牲畜,除战马以外,除母耕牛和未长大的小牲口以外,其他所有牲畜,包括可以拉车拉磨的骡子,驴,包括耕牛中的公牛,包括一些伤残的老迈的军马,共数得各类牲畜一千六百多头,这一千六百多牲口全部宰杀。关羽见李孟羲一下要杀如此多的牲口,也是诧异。李孟羲解释说,“军粮将空,与其粮食尽空再宰杀牲口,不如早些准备。”李孟羲多少懂得一些营养学,他很清楚,如果粮食吃完之后再宰杀牲口,那么之后就得天天喝肉汤了,问题就在这里,长时间吃单一食物,容易生病。所以,趁粮食还有一些,不妨多杀些牲口,然后将粮食和肉食搀着吃,营养结构也能更健康一些。军中十五万人,杀牲口千五百,平均百人分牲口一只,按一只牲口有肉三百斤,那么人均分肉只三斤。以最低限度,每日三两肉可维持着最低消耗不至饿死,那么,杀光军中多余牲口,最多最多可支撑十天左右。十天以后,就得杀战马,杀耕牛了,杀完战马耕牛,还能再支撑十天,如果再十天之后,刘玄德的粮草还不到,那就完了。存续关键全在刘玄德身上。李孟羲略算了一下,他不很清楚刘备带走的千车钱财到底是有多少数目,但推算一下,张角席卷整个巨鹿,估计整个巨鹿的钱财被张角搜集的差不多了,军中现在十五万人,这十五万人显然不是巨鹿所有人口,而是一部分人口,甚至是动乱之前巨鹿一小部分人口。那么,一千车钱财,等于巨鹿所有财富,以巨鹿所有财富拿来全部买粮,大概是能负担的起巨鹿所有人的粮食消耗的。也就是,如果巨鹿官府有魄力,拿出所有财富来买粮,当能救济下走投无路的巨鹿百姓。可惜,官府逼迫过甚,逼的百姓造反,结果如何,结果州府被攻破,官员被杀,剥削自百姓的钱财,最终还是落到了百姓手中,最终还是得拿这些钱财买粮救济百姓。转了大大一圈,转了一个轮回,到最后,动乱之因与其说是生产力脆弱容易受被天灾摧毁,倒不如说,实则是分配问题。一下要杀一千多头牲口,军中屠匠营不够用了,杀猪尖刀,剁肉的门板,装血的瓮,装肉的筐,全不够用了。物资紧缺,又是麻烦。李孟羲想来想去,最后决定,召集人力,能杀多少牲口,便杀多少。军令一下,无数牲口被牵了出来交付各队,人们知要宰杀大量牲口,便猜到能要吃肉了,民夫们也好,战兵们也好,兴奋不已。一战兵什长拉着一头公牛到所辖的民夫营,战兵什长朝一众民夫倒,“谁会宰牛?来,搭把手!门板有吗?瓮呢,拿过来,绳子也找找。”物资缺乏,杀牛的全套工具没有,只好将就着来。民夫当中一老人看着健壮的公牛,有些舍不得,心疼的道,“军爷,这耕地的牛也杀啊?”战兵瞅了一眼,“将军说让杀就杀,管他做甚。”话虽如此说,战兵也是觉得要是老牛杀了就罢了,这正健壮的大公牛可是耕地的宝,杀了有些可惜。战兵正犹豫着,看见关羽巡营路过,战兵立刻跑过去询问关羽,要不牛不杀了。关羽道,“杀吧,要过年了,总得有口肉吃。军师将母牛都留着,公牛杀便杀了。”战兵只能依令而行。李孟羲特意将母牛,母驴之类的牲畜都丢着,只杀公的,原因是,公牛母牛都能耕田,但母牛是更重要的财富资料,母牛可以生小牛,将所有母牛留着,把公牛杀的一头不剩,无妨,来年粮食不缺了,从外地买回来十几二十头种牛,然后立刻就可以大量生小牛了,只要母牛留着,随时可以将耕牛数量翻上一番。这是杀牲口并尽可能保留牲口恢复潜力之间做出的取舍。迫不得已不得不杀牲口的时候,优先顺序是,能杀骡子,就不杀牛马驴,能杀老骡子的时候,就不杀小骡子。骡子,牛,驴之间,有骡子杀骡子,再杀驴,最后再杀牛。公牛母牛之间,先杀公牛。诸如此类。李孟羲去了伤兵营,伤兵营边角处,有一个帐篷,帐篷里没人,只有一些火炕,火炕上放着的是一些麦子用以发麦芽糖,另有一盆面也放在那里,之前为做酵子,活好的面团放火炕上放了好久了,也不知发酵好了没有。李孟羲前去查看,他看到之前放的面团,确实有了变化,面团变稀了,变软了,拿起来闻了闻,变酸了。这跟李孟羲印象中的酵子不太对,印象中酵子做好时,应该是硬面块才对。不过,面团既然变得酸气呛鼻,那便说明,面团是成功发酵了的,说明面团里是繁殖了大量微生物。李孟羲寻思了一会儿,他觉得,或许可以蒸馒头了,试试呢。李孟羲端着酵子出了帐篷。当李孟羲回到城主府,弟弟小砖回来了,还带着一群小朋友。小砖看见李孟羲,立刻问,“哥哥,是不是要过年了吗?”“是的奥。”李孟羲笑着答到。小砖瞅见了李孟羲端的面,他问是不是做糖醋鱼。李孟羲说蒸馍馍吃,小砖更开心了,因为小砖觉得,哥哥只要弄新的东西吃,就能弄出来很好吃的东西。李孟羲把酵母放到矮几上,他去屋子里拿了半袋子白面出来,又找到了木盆,又提了桶,出去打了半桶水提进来。准备活面发面了,李孟羲对小砖道,“小弟,你去把宁姐姐叫来帮忙吧。”“奥!”小砖立刻跑出去了。不一会儿,小砖喊来了张宁。张宁来,安安静静的站到李孟羲旁边来,李孟羲跟张宁很熟络了,他告诉了张宁该怎么活面,怎么揉面,然后便由张宁来代劳。李孟羲发现自己小胳膊小腿的,揉面的话力气不够,所以找张宁来帮忙。在李孟羲的指导下,张宁忙碌着,女孩儿葱白纤细的手指把加了水的面粉揉制着,面粉在木盆里渐渐成团。李孟羲在一旁,他看水多了,就拿一把面撒上,看面多了,就拿瓢加点水。弟弟和小朋友们在屋子里蹦蹦跳跳吵闹着,李孟羲对小孩子们说,可以拿笤帚把屋子里扫一扫。一大群小朋友便很听话的到处找笤帚,满屋子扫起来。当关羽从外边巡营回来,一进屋,瞅见一屋子小孩子拿着笤帚在扫屋子这里戳一下那里戳一下的扫着,当中,李孟羲跟张宁两人,两人站在一起,一个活面,一个添水,安安静静,相得益彰,宛若璧人,关羽一笑就笑了,然后不着痕迹的悄悄退了回去。——一段时间后,在张宁的帮助下,活好了一大盆的面。忙碌了这好一阵,张宁累的俏脸微红,额头上的发丝贴到了额头上。李孟羲很自然的想伸手替女孩儿撩起额前的发丝,手伸到一半,看到张宁脸色一下红了,李孟羲方察觉到不妥,他赶紧收回来手。“好了宁姐姐,面好了,再放温水里放着就好了。”李孟羲适时叉开话题。之后,因为没有大铁锅的缘故,李孟羲只能是找了一个更大的木盆,然后先烧了些热水,把热水倒进木盆里,再倒一些凉水,拿手试了试水温差不多的时候,再将面盆放到了水盆里。按李孟羲所知的知识,温面的原理是,适当温暖的温度能让酵母菌更快的繁殖,但水不能太烫了,水太烫的话,温度过高,就把面烫熟了。原理如此。发面需要一段时间等,李孟羲和张宁就守着面,两人并排坐着,静静看着屋子里的小朋友们拿着笤帚追逐打闹。时不时,李孟羲会伸手到水盆里看水凉不凉,水要是凉了,从一边瓮里再舀一瓢热水添上,以维持水温的恒定。这样过了好久,等啊等,等啊等,终于等到一盆面发开,发成了满满一大盆面,还鼓了起来,快要溢了出来。李孟羲这时才反应过来,面发多了,半盆面发开,正好一盆,可要是一满盆面发开,肯定就多了。后知后觉的发现了失误,李孟羲连忙起身唤张宁一起忙碌。抓起一团面闻了闻,李孟羲闻到好闻的面发酵的香香甜甜的味道,感觉不错。面好了,下一步应该是揉面,做馒头块。李孟羲立刻又找了其他工具,他把屋子里另一个矮几搬了过来,找来干净的麻布铺上,然后再在麻布上撒了些面粉,准备来放馒头。放馒头的地方有了,接着,依然是张宁代劳将盆里发好的面拿出一大团来,然后跟用力揉按,使面劲道起来。李孟羲则拿着瓢,瓢里装着干面粉,时不时撒上一些,以免粘手。李孟羲发现,女孩子来说,手果然更灵巧,张宁从生疏,很快就掌握了技巧,不一会儿就把面揉制好了。李孟羲想了想,做馒头的话,刚好今日是除夕,明日就是新年,得祭拜神灵,正好,就蒸祭神用的大馒头吧。于是,李孟羲和张宁一起把面团做成碗形的一个个面块。当一阵忙碌,好大一盆面,终于全部做成了馒头,张宁累的额前的头发都湿了。李孟羲拿起手帕递给张宁,他无比感谢道,“宁姐姐,辛苦你了。”张宁甜甜的笑着,接过了手帕。这一幕,正好,关羽回来,又看见了。关羽觉得不好打扰两个小人儿,于是就又悄悄离开了,关羽觉得,索性不回去了,于是关羽又去巡营了。面全都做做成了馒头胚,接下来,似乎依然要稍微放着放上一会儿,这一步是为了……不晓得。按经验放置一段时间之后,李孟羲数了数做成的馒头,总共有四十九个。接下来,一切就绪,李孟羲和张宁小心的把馒头胚放在木板之上,然后端着去了灶台那里。军中有真正的土灶台,跟后世土灶一模一样,乃是李孟羲找建造队在数日前垒起的。除了必要的灶台,蒸笼笼盖等,也由木匠们用木条做出了一套。第一次蒸馒头,因不确定小碗大小的面团蒸成馒头会会有多大,为防粘连,放面胚时,李孟羲刻意将面胚放的很开。幸而军中造物又粗糙又大,蒸笼也是极大,面胚往很分散了放,中间间隔很大,放满,依然足够放的下超过二十个。之后,加盖,拿麻布把锅盖围起,开始烧火。蒸馒头的话,蒸的久了问题不大,顶多会把馒头蒸的裂开,不影响口感,但是蒸的不够久的话,馒头就不够宣。所以,有此判断,李孟羲决定蒸的时间长一点。这时间一旦决定长一点,可就不是一会半会儿了。李孟羲可劲往灶里添柴,火旺的很,他时不时抬头朝蒸笼上看,看没有冒热气,馒头快蒸熟的时候,应当会有蒸汽蒸腾的。一段时间后,大致二十分钟,或许更久,李孟羲等到了蒸汽蒸腾,他怕蒸的时间不够,又继续加热良久,终于,觉得差不多了,他立刻把灶里的柴撤下。蒸馒头到了这一步,似乎还有一个醒醒的过程,就是停火之后,不立刻掀盖子,让馒头慢慢降温。这个过程,是干嘛的?李孟羲茫然。忍着耐心,等了一段时间,李孟羲拜托边上看热闹的伤兵过来把锅盖揭开。锅盖揭开的瞬间,当李孟羲看到蒸好的馒头,他人都乐了。天,碗大的一块面胚,蒸出的馒头,太大了吧,能有盘子那么大啊,比人头都大了,超大的巨型馒头。李孟羲乐的直笑。这第一次蒸出的馒头,也不知味道如何,李孟羲迫不及待的拿了大馒头啃了一口,馒头还很烫,既烫手又烫嘴,咬了一口嚼巴两下,李孟羲皱起眉头,太酸了。不能说酸的无法下咽,而是跟李孟羲印象中的馒头的口感不太一样,印象中的馒头,应该是微甜的,哪怕是面不好,蒸出的馒头有些发酸,那也应该只是微酸的,酸中带着甜的。哪像现在这馒头,酸味极重。李孟羲顿时就疑惑,这到底是面不好,还是酵子不好?可不管是面不好还是酵子不好,没办法试了,军中白面不多,酵子也只有一种。“哥哥,让俺吃一口!”小砖抱着李孟羲的腿,眼巴巴的望着白花花的馒头,几乎要流口水了。李孟羲低头看了看小砖,然后瞅了一眼边上围着的一堆眼馋的小朋友,他索性把手里的馒头掰成了很多块,塞给小砖一块,剩下的给小朋友一人一块。一个大馒头顷刻间分完,李孟羲又去拿了一个,继续掰开了分。小朋友太多,不一会儿,一锅馒头,分的只剩一个了。李孟羲朝手里拿着馒头吃着还不肯离去还想再要的小朋友们说,“没有了,下一锅再。”说着,李孟羲把最后一个大馒头拿起,笑着走过去递给张宁。张宁开心的接过超大的馒头,小小的咬了一口。李孟羲问,“宁姐姐,好吃吗?”张宁用力的点了点头。李孟羲笑了。馒头是新奇的吃食,那些分到馒头的小朋友,拿着馒头兴奋的跑啊跳的乱跑,在李孟羲看来过于酸涩的馒头,在小朋友们尝起来,是微微能尝出甜味的,而且很松软,很可口,是难得的美食。有些小孩子的家长也少少尝了一些馒头,大人们都觉得好吃极了。往下,李孟羲把剩下的馒头全蒸了,蒸得的馒头趁热移锅,装了半筐之多。天黑了。李孟羲拎着半筐子馒头回城主府,城主府中不见关羽。李孟羲和弟弟各分了一半馒头啃着,直到啃完吃饱,关羽这才摸黑从外边回来。李孟羲好奇问,“关将军,为何回来这么晚?”关羽只是呵呵直笑,并不答。李孟羲从筐里将一个微微发热没有凉透的馒头拿给关羽,说这便是之前所说的馍馍,乃面食发酵,然后蒸制所得。老大的一个馒头,盘子那么大,关羽拿起啊呜就是一口咬出了一个豁。然后关羽三两口就把馒头咽下,意犹未尽的啊呜又是一大口,见关羽连啃几口,李孟羲好奇问,“关将军,这馍馍,好吃吗?”关羽连连点头,嘴里塞了馒头的缘故,含湖着说,“松软可口,酸中带甜,好吃!”边吃着,关羽笑着调侃李孟羲,“人张宁帮你忙,馍馍蒸好了,你请人家吃了吗?”李孟羲奇怪的看着关羽,“当然了!”关羽开心大笑。李孟羲更感奇怪,他不知关羽有什么好笑的。此是,东汉灵帝光和七年的腊月三十日,除夕夜。此夜,洛阳当是文武百官并天子通宵庆贺,欢饮达旦,天下豪强富贵者应是杀猪宰羊阖家欢庆,而义军众人,无有任何欢庆之行。张翼德远出在外打猎筹粮,此时入夜,张翼德应该在冰天雪地里冻的要死,在围着篝火揣着手守夜,谨防有饿狼偷袭;刘玄德远在涿州,巡查屯田未毕,正连夜往下一处屯田地赶;简雍带着钱财欲往见幽州太守刘虞想求购粮草,除夕夜正连夜紧赶慢赶;李孟羲啃了半个馒头,关羽连啃了两个,两人就喝了点水之后,两人趁夜还早,摆出棋盘,认认真真的捉对攻杀,想从象棋中摸索出更多的韩信兵法。好好的一个除夕夜,黄巾战事了结之后第一个除夕夜,本该相聚一团吃肉喝酒欢庆一番,可义军众人分的是七零八落,忙的是比平日更忙,无一刻得闲。洛阳的天子百官身担全天下的重担,人家在除夕夜都欢饮达旦什么事都不去做了,偏偏,义军众人,基业不大,却比天子百官还要忙碌数倍。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
K子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