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的天空第九十四章封禅未遂楚王赵元佐疯疯癫癫,大杀四方,早有人去通报太宗皇帝。太宗命人先将元佐控制住,随后叫了太医过去诊治。
侍卫们将赵元佐架起来,关进卧房,元佐哭一阵儿,笑一阵儿,上蹿下跳,片刻不得安宁。御医来了,无法诊治,侍卫们将元佐的手脚缚住。御医也没检查出什么大症,开了些镇静安神的药,让人熬了给元佐喝。元佐闹够了,也乏了,呼呼地睡去。
太宗私下里想,可是触犯了魏王赵廷美的鬼魂,中了邪,不然何至如此?急急如律令,那就赶紧延请建隆观的道长,到东宫做一场消灾解厄***吧。
自此,赵元佐就是这样,一会儿清醒,一会儿疯癫,搞得太宗一直心神不安。不得已,太宗命人到终南山,令上清太平宫道人为赵元佐祈福禳灾。
说到终南山上清太平宫,那可不是一般的道场,这里供奉着大宋王朝的护国神仙“翊圣真君”,又名“黑煞大将军”,经云:“北方黑帝灵君,光华日月,威被乾坤,飞符摄箓,断绝鬼门……。”
◆张守真遇神
大宋开宝年间,凤翔府盩厔县有一古镇,因为能够遥望到终南山,故得名终南镇。
镇上有一村民叫张守真,这天到终南山转悠,忽然听到空中有人叫他的名字,却不见人。张守真有些害怕,急火火地返回家中。
这时候又听到空中有声音,自称是玉皇大帝的辅臣,号“黑煞大将军”,奉玉帝之命降显于世,来辅佐大宋朝廷,并要张守真对他虔心供奉,道:“汝若回心入道,勤奉香火,当令汝应大国之征命,受***之恩遇。”
北极紫微大帝有四大护法,名为天蓬、天猷、真武、黑煞,合称“四圣真君”。在《西游记》中,天蓬元帅醉酒调戏嫦娥,被玉帝罚下人间,错投了猪胎,后来跟着唐僧西天取经,成为大众熟知的二师兄猪八戒。
黑煞元帅,即翊圣真君,位列天庭,总三之号令,掌八天九地之权衡,悯造化之枢机,僚真仙之将吏,铲妖除魔,无邪不断。
据杨亿《谈苑》载,开宝中有神降于终南山,其言:“我天之尊神,号黑煞将军,与真武、天蓬等列为天之大将。”
于是,张守真便到终南山下的宗圣观,拜观主梁筌道长为师,要道长为他传度、授箓。这位梁筌道长,可是不简单,他是华山的陈抟老祖是“竹下棋友”,二人交往密切。取得道士身份后,张守真便在自己家附近修了座北帝宫,专奉“黑煞大将军”。
玉帝的这位辅臣,便教他上、中、下三剑之法,结坛之仪,以便他能为国祈福,为民祛邪。这张守真也确实有些手段,乡民在跪拜黑煞大将军时,竟能让其发出婴儿呀呀学语之声,很快,张守真成了无所不知的“张神仙”。
张守真遇到“天神”这事,很快就传到了京城晋王赵光义的耳朵里,赵光义便派遣近侍,前往终南山北帝宫祭拜。许诺为“天神”修建殿宇,并请皇帝为其赐与宫名。@
天神道:“晋王当为宋朝第二人,太平君主。”使者回来报告赵光义,赵光义惊得一身冷汗。
太祖赵匡胤不久也知道了这件事,遣太监召张守真至东京,询问其事。开宝九年十月,张守真到达京师,将神仙说的话对赵匡胤复述了一遍。
赵匡胤还是不信,命小太监在殿外吼了一嗓子,问张守真道:“神人就像这样说话的是吗?”
张守真从容答道:“晋王当为宋朝第二任太平君主,陛下如果认为臣是妖言惑众,臣恳请陛下明察,如果不是臣说的这样,您就是戮臣于市。”赵匡胤将信将疑,随即命令张守真住到京城建隆观,以备随时召唤。
第二天,太祖派遣内臣王继恩前往设醮,王继恩回来报告说,当他两次拜神之后,天神降言道:“吾乃高天大圣玉帝辅臣,盖遵符命降卫宋朝社稷。
,来定遐长基业,固非山林魑魅之类也。今天派个小儿呼啸来跟我的声音相比,实是不妥,你告诉你们官家,说上天宫阙已经像玉锁一样打开,‘晋王有仁心,晋王有仁心",说了又上百遍。”王继恩惊惧惶恐,不敢隐瞒,全部上奏给太祖。
次日,斧声烛影之后,太祖赵匡胤暴死,太宗即位。
赵光义登基当天,命令张守真在琼林苑作延祚保生坛,举行周天大醮。天神再次对王继恩降言道:“建隆元年奉帝言,乘龙下降卫人君……若行忠孝吾加福,若行悖逆必诛身。赏罚行之既平等,天无氛秽地无尘。爱民治国胜前代,万年基业永长新。”
王继恩将“天神”的降言记录下来,呈给赵光义,赵光义“惊异稽首,命将此言缄藏于内殿”。
赵光义随即派遣内供奉官王守节、起居舍人王龟从,到终南山下,择地修筑上清太平宫,专门供奉此天神,并由张守真任宫主。
自此,朝廷派参官一名常住上清宫为监宫,挑选若干道士经营香火。每年三元节和玉皇圣诞节,太宗都要派使臣前往上清宫致祭,国家凡有重大政治军事活动和水旱灾害,太宗也都派使臣前往上清宫致祭。祭神之日,太宗还率文武百官遥向太平宫方向参拜。
太平兴国三年,张守真上奏朝廷,改宗圣观为兴国观;太平兴国六年,太宗封“黑煞大将军”为翊圣将军,赐张守真紫衣,号崇元大师。
太平兴国八年闰七月十六日,张守真已经完成了太宗赵光义“君权神授”的历史使命,他对门人道:“吾已领符命,现在就该去了”,说完就羽化了。
宋真宗继位后,又晋封“黑煞大将军”为翊圣保德真君,并将“黑煞大将军”及张守真事迹编定为《翊圣保德真君传》,由真宗亲自作序,敕令颁行天下。
◆纵火焚宫
我是人间惆怅客,不是人间富贵花。不必尔虞我诈,不必绝情杀伐,不必光芒四射,不必君临天下,只需做回自己,只要信马天涯。
兴许是翊圣保德真君的加持,到了雍熙二年秋,赵元佐竟然渐渐好转起来,也不吵也不闹了,说话办事跟换了个人似的。太宗甚为高兴,诏命大赦天下。如果元佐不再发病,太宗就预备加封他为太子,立他为储君。
这天重阳节,九九归真,一元肇始,按照惯例,宫内要举办拜神祈福和饮宴祈寿,大小嫔妃,各位皇子都要参加,相当热闹。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太宗在宫内举行宴会,由于赵元佐病情刚好,太宗担心有什么不愉快,就单单将赵元佐排除在外,不在赴宴之列。
晚上,赵元佐的几位兄弟饮宴归来,二皇子赵元佑提议道:“都说大哥病好了,我们兄弟几个过去看一看大哥如何?”众王纷纷赞同,一同往东宫而去。
见到兄弟们前来,赵元佐异常高兴,招待大家喝茶。
赵元佑将今天发生的愉快事情,一股脑儿地讲了出来,言谈当中,对赵元佐未能参加这么隆重的盛典,替元佐表示惋惜。
赵元佐慢慢听出了味道,老二讲这些话的目的,完全是在刺激自己。神经出过问题的人,肝火旺,最怕着急上火,因为语言这玩意比酒更容易上头。_o_m这哪里是来看望自己,分明是挖了个坑,让他往里面跳啊。赵元佐越听火气越大,越听越不想听,他端茶杯的手一直在哆嗦,哆嗦,哆嗦,最后重重地摔在八仙桌上。
赵元佐怒道:“汝等与至尊宴射,而我不预焉,是为君父所弃也!”你们都去侍候皇上宴射,只有我没参加,这是故意弃我不顾啊!
赵元佑赶忙起身,连连摆手道:“不是不是,我们不是这个意思,我们只是觉得,这么热闹的事情,怎么能少得了大哥,我们是替您感到惋惜,大家都没有别的意思,天也不早了,我们这就告。
辞,告辞,叨扰了,叨扰!……”
众皇子怕大哥再气出病来,纷纷起身告辞。韩王赵元休过来安慰了元佐一番,也跟着众人离开了东宫。
如果老大赵元佐不做太子,那接下来做太子的,就是二皇子赵元佑。赵元佑今天这么讲话,显然是带有目的,那就是皇位,可想而知,他已经加入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此时情绪此时天,饥来吃饭困来眠。赵元佐也想通了,他只想做一个无用之人,退出皇位之争,拥抱亲情,远离杀戮。吟无用之风,赏无用之月,醉无用之酒,读无用之书,钟无用之情,做一无用之人,耕好心中三分田,神游心外桃花源,有情有义,有滋有味,不似神仙也是小神仙!
既然已被世人认定为疯子,何必再去蹚这趟浑水?赵元佐以一种近乎疯狂的神态,招呼左右上酒,“我要喝酒!……我要喝醉!快,上酒!……”。
就着二两花生米,几碟小菜,赵元佐狂饮几大碗。世人皆醉我独醒,人生就是不断抉择,不断放弃的过程,给生活做减法,就是给自己的人生做加法。如果能在父皇的伤疤上再撒一把盐,那自己的目的就达到了。
喝过酒,赵元佐说他要训话,发表获奖感言,命令侍从和仆人都到房间里来。胡乱说了一番醉话,赵元佐说要出去方便,让人都站在原地,不能动。
“谁要动一动,就要谁的命……!”赵元佐恐吓道。众人不敢违抗,任他安排。
赵元佐打着灯笼,出了房门,随手将门锁上。他脱下外套,就着灯笼点着,然后将衣服架到窗户上。天干物燥,窗户纸见火就着,很快就蔓延到整扇窗子。一瞬间,烟雾腾腾,烈焰冲天。
“这是弄啥嘞?!”侍从和仆人这才意识到,王爷哪里是出去方便,这分明是放火烧房子,想要烧死他们,不是疯子,谁会干这种傻事?
众人齐力撞开门锁,破门而出,寻找盆啊罐的,赶紧取水灭火。只有赵元佐站在一边,看着这帮兔崽子忙里忙外,抚掌狂笑不止。
还好救的及时,大火烧了三个多时辰,还是被扑灭了。整座宫殿,连同走廊,厢房,除了四壁,全都荡然无存。天亮的时候,依旧冒着浓烟,总算没有殃及其他殿堂。
这场大火,整个开封城都知道了——皇宫又失火了。
◆废为庶人
事情这下子可闹大发了,太宗震怒,诏令御史,将赵元佐带到中书大堂审问。元佐根本不抵赖,有一说一,具对以实。
案宗送交太宗手里,赵光义摇了摇头,随即派遣入内都知王仁睿,向赵元佐传达口谕,道:“汝为亲王,富贵极矣,何凶悖如是!国家典宪,我不敢私,父子之情,于此绝矣!”元佐一言不发。
赵元佐的胡作非为,太宗已经彻底心灰意冷,他决定废元佐为庶民,令其搬出东宫。但是又担心东宫有“甲兵”,贸然废元佐为庶人,恐怕生什么大乱子,刚好郓州通判寇凖来京,于是他就想听听寇凖有什么高见。
太宗道:“知卿有深谋远虑,试与朕决一事。东宫所为不法,他日必为桀、纣之行,欲废之,则宫中亦有甲兵,恐因而招乱。”
寇凖道:“请某月日令东宫于某处摄行礼,其左右侍从皆令从之。陛下搜其宫中,果有不法之事,俟还而示之。废太子,一黄门力耳!”
太宗觉得这招“调虎离山”很有道理,待赵元佐一众人等,离开东宫,随即下令搜索东宫。“及东宫出,得yin刑之器有剜眼、挑筋、摘舌等物,还而示之,东宫服罪,遂废之。”太宗担心的“甲兵”没有找到,却搜出了许多残酷的刑具,赵元佐服罪。
早朝时,太宗下诏,废赵元佐为庶人。陈王赵元佑以下洎宰相近臣,号泣营救,大家一同替赵元佐求情。
太宗也很伤心,一边流泪一边对众臣道:“朕每读。
书,见前代帝王子孙不遵教诲,行为不轨,未尝不扼腕愤恨,岂知我家里也出了这样的事!”随即下诏,把元佐废为庶人,迁到均州安置。
离开皇宫,赵元佐坐着马车,带着家人和侍从,顺着大路,前往均州。他感觉自己就像一只出了笼子的小鸟,从此,放浪山水,高隐林泉,天高地阔,任意翱翔。@*~~
树欲静而风不止,想与世无争都不行。赵元佐这边离开开封,那边,宰相宋琪率领百官三次上表,请求太宗念在赵元佐有发狂之病,法外施恩,将他留在京师。
均州在开封的西南,襄阳的西北,靠近武当山。赵元佐一行信马由缰,南辕北辙,从开封直奔东南,跨过亳州、寿州、庐州,进入黄山地界。
元佐走到黄山,接到皇上诏书,让他见诏立即返回京城。元佐身不由己,只得悻悻而归。
太宗怕元佐再闹出事来,便下诏,将他幽禁在南宫,派使者守护,不得自由行动。
心中若有桃花源,何处不是水云间。眼下所发生的一切,往后全是过眼云烟,待到他日,不过是一场笑谈。也许在别人的眼中,赵元佐是块废钢,但是他所追寻的亲情与爱,值得他用一生去守护,至死不渝。
东宫王府官僚,咨议赵齐、王遹、翊善戴元叩头请罪,请求太宗处罚自己,未能辅佐好元佐的失职之罪。
太宗道:“我这个儿子,我教他还不改,你们怎么能辅导了他呢?”全都不予治罪。
太宗为什么会发这么大的火,将嫡长子赵元佐废为庶人,幽禁南宫呢?这还要从雍熙元年的另一场大火说起。
◆上表***
大宋的政治、军事和财政,分别由中书省、枢密院和三司掌管。赵普罢相后,太宗进行了一系列的官员大调整,太祖朝与太宗朝新旧官员的交替,彻底完成,由此构建了一个新的执政格局,这也标志着大宋真正进入了太宗时代。太宗决定,从明年开始,年号改为雍熙元年。
新年新气象,如今春气暄和,四方安定,百姓安居乐业,太宗需要有一个大动作来烘托如今的太平盛世。
《左传》云:“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在古代,皇帝受王命于天,到了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之时,帝王都要亲自到泰山举行封禅大典。
据《史记封禅书》载,封禅分“封”和“禅”两部分;封为“祭天”,禅为“祭地”。“封”就是在泰山之顶聚土筑圆台,以祭天帝,增泰山之高以表功归于天,向天告太平,报告帝王的政绩;“禅”就是在泰山之下的小山丘上积土筑方坛,以祭地神,增大地之厚以报福广恩厚,对诸神的佑护之功表示答谢。
封禅大典自古就有,司马迁在《史记封禅书》中明确列出的有十二位上古帝王:无怀氏、伏羲氏、神农氏、炎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禹、汤、周成王等,“皆受命然后得封禅。”
秦始皇统一六国,封禅泰山以来,又有汉武帝刘彻、汉光武帝刘秀、唐高宗李治、唐玄宗李隆基等四位帝王,举行过封禅大典。历代君王热衷封禅,是有原因的。
一是为了神化帝王,表明地位是正统的,是奉天承运,代天统治群民。二是为了粉饰太平,“封禅以告太平也”,证明当时是太平盛世。三是为了歌功颂德,明目张胆地为皇帝树碑立传,是自我表扬。四是可以镇服四海,夸示夷狄,封禅时有“夷狄”首领参加,可以向他们夸示王朝的太平富裕、受天保佑,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为了长寿成仙,黄帝因封禅而成“仙”,封禅泰山,意在得到仙丹,长生不老。由于有这些多好处,尽管封禅劳民伤财,历代君王也都是乐于玩封禅的。
封禅泰山也是有条件的,不是每个皇帝都够资格。
当年齐桓公称霸诸侯,准备封禅泰山,管仲站出来说他不够资格,理由。
是“皆受命然后得封禅”,就是说要天命所归才能到泰山去封禅。
管仲道:“古之封禅,鄗上之黍,北里之禾,所以为盛;江淮之间,一茅三脊,所以为藉也。东海致比目之鱼,西海致比翼之鸟,然后物有不召而自至者十。今凤皇麒麟不来,嘉穀不生,而蓬蒿藜莠茂,鸱枭数至,而欲封禅,毋乃不可乎?”
管仲告诉齐桓公,凡是能够到泰山去封禅的,盛在祭器里的是郁山上的黍和北里长的禾;铺在地上的垫席是江淮之间特产的三脊茅草;要有东海的比目鱼,西海的比翼鸟;上天还要降下不少于以上的祥瑞。如今凤凰不现,麒麟不来,象征祥瑞的嘉谷不生,农作物长得也不好,蓬蒿藜莠等杂草倒是长得蹭蹭的,鸱枭之类的凶鸟还经常在天上盘旋,这种情况下想要举行封禅大典,怎么会是天命所归呢?
也就是说,帝王若想封禅泰山,必须满足三个条件:国家统一、太平盛世、天降祥瑞。
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太平盛世不封禅,无以立名扬威。刘备一辈子最大的遗憾就是没能复兴汉室,封禅泰山,于是他给自己的儿子,取名刘封、刘禅。
善于揣测圣意,也是臣子们必备的功课,上至宰相宋琪,下至地方官员,大家背地里都在为一件事忙活,那就是请他们的皇上举行“封禅大典”。
太平兴国八年六月,充州百姓四千一百三十九人,在当地官员带领下,浩浩荡荡,来到东京开封,上疏***,请求皇上封禅泰山,搞个自我表扬的歌功颂德大典。
这么多的人千里迢迢能同时来到开封,如果是走路,最起码要一个多月,官府每天管盒饭和住宿,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如果是走水路,沿着赵王河到开封,起码要准备一百条大船,这也是一项不小的花费。由此可见,这么多人能来到开封***,肯定吃了不少苦头,遭了不少罪,相当不容易。
太宗没考虑这么多,他给出的答复是两个字:“不行”。
雍熙元年四月,泰山兖州七县的百姓又来了一千多人。这次是百姓主动请求来的,当然了,盘缠和跑腿费必须是官府出的,要求皇上封禅泰山。太宗给出的答复依旧是“不行”。
“这不对啊?!”文武百官都知道,他们的皇上是个非常好面子的人,为什么两次***,皇上都不答应,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
百官们纷纷去请示宰相宋琪。宋琪做宰相的时间虽晚,他岁数可是比赵普大多了,雍熙元年这一年,宋琪已经六十八了。宋琪是太宗做晋王时的老部下,太宗的所思所想,他比谁都清楚。
宋琪,字俶宝,幽州蓟县人,燕云十六州被石敬瑭割让给契丹后,宋琪一家就成为契丹国治下的汉人。会同四年,契丹开设贡举,宋琪高中进士。成为寿安王耶律璟的王府侍读,耶律璟就是后来的辽穆宗。后来,宋琪被幽州节度使赵延寿征辟为幕府从事。
契丹攻破开封,灭亡后晋,宋琪作为赵延寿的幕僚,随军进入中原。不久,宋琪进入赵延寿的儿子赵赞幕府,担任记室,从此定居中原。后汉、后周和大宋初期,一直在赵赞的幕府担任从事。
乾德四年,宋琪被召入朝中,授为左补阙、开封府推官。@·无错首发~~晋王赵光义担任开封府尹,对宋琪礼遇有加,但宋琪与宰相赵普交好,让赵光义很不爽,将其外放出京。
赵光义即位,又将宋琪召回朝中,对他依附赵普一事当面诘责。宋琪叩头谢罪,表示要悔过自新,被授为太子洗马,不久改任太常丞。后又出任大通监知监。
作为太宗的潜邸旧臣,赵光义觉得宋琪还是有一定能力的。太平兴国八年,在历经宦海沉浮之后,宋琪被擢拜为右谏议大夫、判三司,后又改任左谏议大夫、参知政事。赵普罢相后,他与李昉一同升任宰。
相。
在大宋,宋琪是唯一一个事奉过契丹和大宋两国皇帝的官员,依然能受到太宗的重用,还不被怀疑,确实有其过人之处,从政秘籍。
为主子歌功颂德的事,宋琪义不容辞,他干得很嗨。
兖州第二波***团到京不久,以宰相宋琪为首的文武百官,搞了个联名***团,包括文武百官、夷狄首领、和尚道士、乡绅名流、甚至一些老寿星,共有两万六千三人,请求皇上封禅泰山。
这个***团,各界人士都有,人员多,代表性强,要求强烈。给出的理由也不容反驳:“国家统一、四方宾服、祥瑞频现、万民企盼。”
这回太宗总该答应了吧,可是,太宗依然很谦虚,他给出的答复还是两个字:“不行”。这就好像明星出场,掌声不热烈,气氛没达到高潮,是死活不肯登台的。
太宗道:“封禅的帝王要有尧舜禹汤这样的功德,朕还做不到,国家治理还没足够好,安定团结还有不少问题,不能举行封禅。”
第一次百官上表,以失败收场,紧接着,第二波又来了。这回给出的理由依然不容反驳:“文治武功、文德化成、祥瑞频现。”
太宗这次又拒绝了,理由是:“武功,都是将士们浴血奋战的结果,是武将们的功劳;文德,是文武百官们的功劳;祥瑞,那是上天的垂佑,这些跟朕都没多大的关系,不能举行封禅。”
宋琪心想,“皇上,你玩我呢?这么多人都陪着你一个人,三的折腾,有意思吗?这玩意关键是耗银子啊!几个月的薪水,都花得差不多了,您老人家也该见好就收了吧。开弓没有回头箭,***这事,那必须死磕到底!”
文武百官不是老百姓,他们就在皇上的眼皮底下,有的是时间跟你死磨硬泡,第三次上表,很快就如潮水般再次涌上来。
这次给出的理由干脆利落,简单明了,同一个字三件事:“盛德、盛世、盛瑞。”
太宗道:“朕已经说过多次了,朕条件还不具备,这个封禅不能举办。”
宋琪等文武百官,又傻眼了,大家直勾勾地望着太宗,一肚子的小问号。朝堂上,静得连掉一根针都能听到的。好尴尬啊!
太宗愣了一阵,又道:“众爱卿跟百姓们的心愿,朕是知道的,百姓们几次三番跟你们说,要举行封禅大典,如果举行这大典,果真能满足天下亿万百姓的心愿,能为天下百姓祈福,朕倒是愿意去做这件事。”太宗的意思是说,他不是为了自我表扬,而是为了给天下的百姓祈福,才答应举行封禅的。
无论如何,经过百姓们有组织有规模的两次***,文武百官的三次请求,皇上总算是答应了,宋琪他们掻痒终于掻对地方了。
太宗此言一出,朝堂上顿时群情激奋,满朝文武,山呼万岁。
雍熙元年四月,太宗隆重宣布,今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在泰山举行封禅大典。
◆皇宫失火
很多看官关心的问题是:太宗皇帝到底有没有资格举行封禅呢?那我们就来说说。
统一,由于太宗的威逼利诱,占据泉州、漳州的陈洪进和占据两浙的吴越王钱俶,主动把自己所辖的州县送给大宋,太宗基本实现了南方统一。@太平兴国四年,太宗又灭了北汉,除了幽云十六州,算是基本统一了。
兴盛,虽然很难说得清,最起码,人家叫了八年的太平兴国。
祥瑞,这也好办,为了筹办封禅大典,这两年报上来的祥瑞多如牛毛。
如果仅仅根据统一、兴盛、祥瑞这三项考核指标,封禅的资格,太宗算是够格了。如果说到“奉天承运”,皇位的正统问题,那就算了吧。老赵家江山的得来,还不是从老柴家孤儿寡母手里抢来的,如何是“受命于天”?再说了,你太宗即位也是说不清道不明,太祖突然暴毙,你紧。
跟着抢了侄子的先,自己坐到了皇帝宝座上了。还有就是逼死赵德昭,冤杀赵廷美,太祖的小儿子赵德芳也死得不明不白,你太宗皇帝全都脱不了干系。
赵光义自己劣势太大,他还特别想要封禅,就是为了神化自己,证明自己是“真龙天子”。只要身份正统了,其他的都好办了,利用人们对天的崇拜,进行欺骗。
然而,人可欺,天不可欺,赵光义这边刚刚宣布举行封禅大典,紧跟着就出事了,而且是出大事了。
《宋史》载:“丁丑,乾元、文明二殿灾。是日既夕,阴云四合,风雷暴作,夜漏初上,大雨震电,火发自月华门,抱关者不之觉,延烧渐北,翌日辰巳间乃止。”
乾元殿属于皇宫的正殿,是皇帝举行登基大典的地方;文明殿是封皇后、封大臣、封王子的地方,另外,科举考试的殿试也在文明殿举行。天上暴雨如注,两个大殿烈焰熊熊,浓烟滚滚,愣是浇不灭这场大火。瓢泼大雨下了一天一夜,被劈起火的两个大殿也烧了一天一夜。
这就尴尬了,哪里起火不好,偏偏你开封城的皇宫起火;烧哪座房子不行,偏偏烧的是皇宫两个最重要的大殿。如果说祥瑞是上天对你君王的行为和所发布政策的表彰,那么灾异就是上天对你君王的行为和执政的惩戒,说明你这个皇帝德不配位,做得还是不够格啊!
祥瑞又称“福瑞”,是吉祥的征兆,古人认为这是表达天意、对人有益的自然现象,比如禾生双穗,地涌甘泉,凤凰麒麟等奇禽异兽出现,天现彩云,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等等。封禅大典,需要层出不穷的祥瑞做支撑,皇宫大殿被烧,说明老天发怒了,哪里是什么祥瑞!即使车马再慢,消息传递得再滞塞,这种有目共睹的事情,终究是纸包不住火的。难将一人手,掩得天下目!太宗无奈,只得下旨,取消十一月份的封禅大典。
《宋史》载,“上谓宰相曰:‘封禅之废已久,今时和年丰,行之固其宜矣。然正殿被灾,遂举大事,或未符天意。且炎暑方炽,深虑劳人,徐图之,亦未为晚。"乃詔停封禅,以冬至有事于南郊。”
不久,太宗将乾元殿改为朝元殿,文明殿改为文德殿。八月,黄河决堤,淹没屋舍良田,接着,淄州也发大水。九月,文武百官三次上表,为太宗献上尊号——应运统天睿文英武大圣至仁明德广孝皇帝,太宗没答应,宰相宋琪率百官叩头坚决请求,太宗还是未允准。
很多时候,我们讲“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封禅泰山大典的搁浅,分明是天意如此。
有内忧就有外患,所谓祸不单行,福无双至。这边,太宗被封禅的事搞得焦头烂额,殊不知西北的狼烟又起。
党项羌拓拔部族年轻的首领李继迁,占据水草丰美的地斤泽,联结党项豪族,抗宋自立,不断侵袭大宋的西北边境。@*~~
雍熙元年(984,李继迁招降了河西党项咩嵬族酋领魔病人乜崖,两人合兵一处,
袭击了夏州王庭镇,俘掳人口数以万计。夏州告急,夏州知事尹宪与都巡检曹光实,派人送来八百里加急,请求太宗派兵支援。
太宗此时正在忙着封禅大典的事,没工夫搭理这些奏折,或者说,为了营造太平盛世的氛围,此时不宜大动干戈。
大宋不出兵,正中李继迁的下怀,他正好借机扩大势力。雍熙二年二月,李继迁会同族弟李继冲诱杀宋将曹光实,占据银州,攻破会州,随后放火焚城。
告急文书再次以八百里的速度传递到京师,太宗大怒,立即调兵遣将,诏令秦州知州田仁朗、国舅爷宫苑使李继隆、阁门使王侁、副使董愿等,即刻率兵马,讨伐李继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