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四章 两面埋伏
作者:沐岚翊   大明漂流人最新章节     
    济州岛从连续数月的战事中恢复了平静,无论是破虏军的将士还是普通的士卒,都获得了他们期盼已久的和平日子。

    但此时的李逸澜,却是眉头紧皱。

    身为破虏军的提督,李逸澜当然清醒地认识到,这来之不易的和平,只不过是这段时间内暂时的平静罢了。

    破虏军连续作战,以少打多,需要一个休整的时间;而南征军则屡战屡败,粮食短缺,最终也只能无奈选择暂时解散。

    济州岛暂时没有了大规模战争的担忧,而旌义港口此时也陆续进驻了相当数量的商船和不少战船,在破虏军和延平藩势力的共同努力下,旌义港口将向日本的长崎靠拢,力争成为一个属于中华势力的海上贸易据点。

    双方休战吗,济州岛暂时是安全了,不出意外的话济州也可以重新发展,李逸澜现在放心不下的主要是还在庆尚道打游击的曾胜等人。

    综合目前各方的情报,李逸澜大致勾勒出了这么一个画面——数千禁军从汉城出发,在忠清道扑空之后,跟着往庆尚道而来;金太应则率领万余禁军和庆尚道当地士卒,从海路回庆尚道,形成水陆两面夹击之势。

    曾胜知道从汉城来的数千禁军跟在他们后面,却不知道金太应带着一大批军队正准备从海上回来,这对于曾胜来说,很容易影响他对战局形势的判断。

    按照曾胜的计划,他是打算在庆尚道多折腾一段时间,将朝鲜王廷的注意力也尽可能地集中到他这里来,从而给济州岛上的破虏军主力创造更多的时间,用来恢复和重建。

    如果只有那几千禁军,李逸澜倒是不担心曾胜打游击的能力,但是现在金太应带着另外的一万人回来,同时还带回来了庆尚道的水师战船,这样一来,曾胜的那两艘板屋船就算不被轰沉,也绝对不可能有机会将曾胜率领的这两千余人带回济州了。

    曾胜是破虏军目前最有能力、作战经验最丰富的将领,而如今他手下集结的两千余人,更是破虏军非常希望能够补充进来的力量。

    即使抛开这些很实际的利益不谈,李逸澜也无法做到眼睁睁地看着曾胜陷入绝地,也不忍心看着这两千多心怀大明,为了大义而不辞劳苦投军的义士们,还没有到达“大明”的济州岛便倒在了庆尚道内。

    李逸澜自忖无法坐视他们不管,但是在综合情报做出判断之后,一时间却也没有想到很好的办法。

    立刻派兵增援?这个想法是第一个被李逸澜否决掉的。

    即使将济州岛上的所有破虏军都派过去,也比不上敌军的数目,更不用说失去了主场作战的优势之后,破虏军的表现是否还能像之前一般好也是未知数。

    总之,派的兵少,影响不了战局;派多了,有可能之前辛辛苦苦守下来的事业就此告吹。

    如果还是之前无牵无挂的漂流人,李逸澜倒是不惮于再堵上一把,但是现在已经成为事实上的一岛之主,李逸澜最终还是没有办法下定豁出去的决心。

    .......

    没有办法提供兵力上的援助,李逸澜只能是将思考的方向放在如何协助曾胜等人成功脱险回到济州岛了。

    现在首要的任务,就是尽快将目前李逸澜收集到的消息传递给曾胜,让曾胜对于目前的局势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这样才能避免产生重大的战略决策失误。

    其次,便是找到一个能够让曾胜等人突围的方向。

    庆尚道东部海域虽然还有曾胜留下的两艘板屋船,但是这两艘船即使塞满了人也没有办法将两千多人一起运回去,更不用说金太应正率领着庆尚道的水师战船往庆尚东部海域而来。

    往全罗道的方向去,然后从济州海峡渡海回济州岛?

    这未尝不是一个解决的办法,毕竟经过长时间的战争,此时全罗道当地守军已经不足万人,而且都是疲惫不堪,而全州港口此时还停留着数十艘战船,可以成为渡海的载船。

    而济州岛这边,同样可以与曾胜内呼外应,来一个两面夹击,一鼓作气将全州港口甚至是首府全州也拿下来。

    如果曾胜最终选择从全罗道南下济州岛,倒也有成功的可能。

    当然,这个方案也有其风险。一方面,长时间作为战争的准前线,全罗道军民已经是疲惫不堪,战力还剩下多少也存在疑问;但另一方面,长时间的战备状态,也锻炼了全罗道军民更加敏锐的战争嗅觉,相比起防备空虚,精神懈怠的庆尚道,全罗道有可能更加难缠。

    万一不能按照计划顺利击溃全罗道守军,夺取到渡海的船只,而如果从济州岛出征的破虏军和曾胜等人的配合也不够默契,使得某一方提前行动,有可能整个战局就会朝不可控制的方向逆转。

    总之,选择全州港口作为突破点,可行性比第一个方案更高,但是冒的风险同样很大。

    李逸澜纠结了半天,最终还是相对稳健的心态压倒了心中冒险的冲动,选择了他脑海中的第三套方案。

    利用忠清道对于曾胜相对友好的态度,重新折回忠清道,从忠清道的西海岸上船,这样一来既有可能完成一个大迂回,成功甩开跟在后面的数千禁军,同时也避开了东边的金太应和南边的申方洋两位大将。

    这个方案最大的问题,在于船只。

    破虏军目前仅有的两艘板屋船,都被曾胜带走了,李逸澜根本没有办法调动其他的哪怕一艘大船。

    忠清道在他们的西海岸上肯定部署有水师,但是目前位置忠清道对于曾胜和破虏军的帮助只停留在地方世家和当地仁人志士、穷苦百姓的身上。

    忠清道的地方官员虽然默许了曾胜等人的存在和进出,但是并没有直接和曾胜进行过任何的联系。他们宁愿选择背上防寇不力的指责,也不会大胆到直接和破虏军进行合作。

    因此,指望忠清道的船只,几乎是不可能了。

    思来想去,李逸澜最终也只能硬着头皮去找蔡政借船了。

    可以预见,蔡政是肯定会借此机会从破虏军身上咬下一块肉的。